-
為了一些自己沒辦法改變的事情,心情不好,也因此不小心就遷怒身邊的人。
氣惱著為什麼對方不能為我解決那些事情,氣惱著為什麼對方不能為我帶來好心情。
其實這些不開心,都是來自於自己,是因為自己沒能解決問題,是因為情緒沒了出口,轉嫁給身邊無辜的人、最親近的人。
別忘了,情緒都是自己帶給自己的,也應該由自己去解決,沒有任何人應該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書|#太陽與她的花
#妮啵手寫 #書籍推薦 #手寫 #手寫字 #露琵考爾 #RupiKaur #奶與蜜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星際大戰Star Wars是一個龐大的系列,到底該從何看起?到底該怎麼看? 想要在《星際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之前複習這個系列嗎? 這部影片教你怎麼入門星戰的世界? 包含其中提到了觀看電影的順序,以及這個系列為這個世界帶來的影響,該用什麼樣的心態看這些電影等等 想要隨時帶著星戰氣息 點連結了解...
「露琵考爾」的推薦目錄:
- 關於露琵考爾 在 妮啵NiB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露琵考爾 在 妮啵NiB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露琵考爾 在 妮啵NiB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露琵考爾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露琵考爾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露琵考爾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露琵考爾 在 [新聞] 詩的繁盛年代就在此刻!IG讓讀詩人口大增-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露琵考爾 在 成長的藝術 露琵‧考爾(Rupi Kaur)著- 晚安詩 的評價
- 關於露琵考爾 在 別錯把鹽當成糖如果他想要跟你在一起他會的就是這麼簡單 ... 的評價
- 關於露琵考爾 在 [新聞] 詩的繁盛年代就在此刻!IG讓讀詩人口大增- 看板book 的評價
露琵考爾 在 妮啵NiB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太陽與她的花
The Sun and Her Flowers
作者|#露琵考爾 #RupiKaur
譯者|#張家綺
類型|#文學小說 #翻譯文學
讀感|
要說露琵考爾的作品,就不得不提我很喜歡的《#奶與蜜》,這本《太陽與她的花》也是一本暢銷詩集,我也非常喜歡。
奶與蜜像是一個女孩在青春歲月時遇到傷痛的歷程,分成『傷痛』、『愛戀』、『心碎』、『療癒』。
而太陽與她的花就像是女孩長大成女人,裡頭也有部分詩篇是以母親的角色來敘述創傷與勇敢,『枯萎』、『凋零』、『生根』、『萌芽』、『綻放』,也從創傷到療癒,在字裡行間告訴讀者們,女孩們,要找到自己的太陽,種出自己的花。
露琵考爾的書迷人的地方,大概是他對於創傷毫不避諱,勇敢的透過詩的方式,赤裸裸地把創傷歷程表達出來,給看這些詩的讀者們,茁壯的勇氣。
✨喜歡的
「我真正心碎的/不是我們半途而廢/而是要是堅持下去/我們本可以建築出什麼」P19
「常常/我們生別人的氣/是因為對方沒做到/我們應該為自己做到的事」|#責任P62
「他們對美的概念/是人工製造/但我不是」P223
出版日期:2020/08/27
#妮啵閱讀 #妮啵手寫 #妮啵2021 #閱讀 #閱讀筆記 #好書推薦 #書籍推薦 #bookstagram #采實文化
露琵考爾 在 妮啵NiB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那些說好的未來呢?
書|#太陽與她的花
#妮啵手寫 #書籍推薦 #手寫 #手寫字 #露琵考爾 #RupiKaur #奶與蜜 #采實文化
露琵考爾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星際大戰Star Wars是一個龐大的系列,到底該從何看起?到底該怎麼看? 想要在《星際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之前複習這個系列嗎? 這部影片教你怎麼入門星戰的世界?
包含其中提到了觀看電影的順序,以及這個系列為這個世界帶來的影響,該用什麼樣的心態看這些電影等等
想要隨時帶著星戰氣息 點連結了解Garmin星際大戰智慧腕錶: http://bit.ly/2PNGCpY
想要從小開始認識星際大戰 點這裡: http://bit.ly/35r7enk
監製/編輯: 黃豪瑞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英語: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也通稱作《星際大戰九部曲:天行者的崛起》(Star Wars: Episode IX – The Rise of Skywalker)是一部預定於2019年上映的美國太空歌劇電影,由J·J·亞柏拉罕執導,並與克里斯·泰瑞歐共同編寫劇本。本片為2017年電影《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的續集,「星際大戰後傳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同時是「天行者傳奇」的第九部作品以及最終章。電影由盧卡斯影業和壞機器人製片公司製作,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發行。主要演員包括嘉莉·費雪、馬克·漢米爾、亞當·崔佛、黛西·蕾德莉、約翰·波耶加、奧斯卡·伊薩克、安東尼·丹尼爾斯、娜歐蜜·艾基、多姆納爾·格里森、理查·E·格蘭特、露琵塔·尼詠歐、凱莉·羅素、喬納斯·蘇歐塔摩、凱莉·瑪麗·陳、伊恩·麥卡達米和比利·迪伊·威廉斯。
《STAR WARS : 天行者的崛起》講述新一代主角芮(身世未明) 與黑武士(達斯維達)的後代、第一軍團的首領凱羅忍之間產生的矛盾與衝突,探討如何連結過去並創造新的未來的冒險故事。
過去的主要角色:路克天行者、莉亞、藍多卡瑞辛皆全數回歸。過去的終極大反派 -- 西斯大帝(白卜庭)也並沒有消失並將回歸本作。
1977年開始陸續上映的八部STAR WARS正傳電影,故事環繞在包含知名黑武士在內的天行者家族傳奇故事。《STAR WARS : 天行者的崛起》將會是STAR WARS正傳電影系列的第九部作品,同時也是精心策劃超過40年的天行者傳奇完結篇。
超過40年前,一個名為喬治盧卡斯的年輕人放映他拍的新電影給他的電影人朋友們看,
這群朋友們在看完之紛紛毫不留情地說這是一部大爛片,完全搞不懂喬治在想什麼,
只有其中一位名叫史蒂芬史匹柏的年輕導演表示這會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電影,
誰都沒料到,史蒂芬看似不可思議的預言能夠成真,
而這部電影所創造的世界,到40年後的今天仍然熱度不減。
在這裡某些人大概在想,好啦好啦,我知道星際大戰在國外很紅,但是我為什麼要在乎?
你喜歡漫威電影,對吧? 我敢說你喜歡漫威電影。
如果我跟你說沒有星際大戰就不會有漫威電影呢? 事實上,沒有星際大戰,絕大多數的商業大片模式都不會存在。
若說《大白鯊》是推動了「強檔大片」這個概念的契機,那麼《星際大戰》就是那個直接將油門催到底的人,
在1977年推出之後,好萊塢的電影就從原本以角色為主的劇情片,轉移到的畫面驚人、節奏快速的動作冒險電影,
也可說是因為這個系列而開啟了重視續集的風潮,宣傳以及周邊商品也變得更為重要。
更別提它是讓電影特效的技術急速進步的大功臣了
基本上,電影這東西能夠成為眾人討論的「現象」,都是從1977年的《星際大戰》開始。
當然,這種影響的結果有好有壞,但是確定的是,沒有星際大戰,現代的電影樣貌會截然不同。
(現在應該要稱那部電影為《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但是我在這裡就直接稱它是星際大戰)
但是...究竟是什麼造就了《星際大戰》的特別? 為什麼全世界(除了台灣和中國以外)都為之瘋狂?
也許最簡單的就是從第一個畫面講起,在開頭配著約翰威廉斯經典的主題曲的背景交代跑完之後,
就緊接著一個在當時年所未見,到現在仍然會看一次就烙印在腦海裡的畫面:
一艘占滿畫面的巨大的太空船追著另一艘小船,緊接著又出現一個外型似日本武士的全黑反派。
這部電影用了前30分鐘就宣示了這個獨特的宇宙,緊接著出現了即將名留青史的主角-
路克天行者,不滿足於當個沙漠星球上的農夫,看著兩顆夕陽夢想著探索更廣大的宇宙。
這不是什麼史無前例的角色設定,卻是任何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也造就了往後許多電影「英雄旅程」的典範。
而在進入這個全新的宇宙之後,值得注意的就是其中新舊融合的美學,
開頭就說了「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銀河系」,所以這雖然是科幻的設定,
卻跟當時眾多科幻片中所想像的乾淨整齊未來感有著天壤之別,
星戰的世界是已經被居住已久,有著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傳統的,一切都顯得不切實際卻又觸手可及。
星際大戰從一開始就創造出一個辨識度極高的世界,到現在仍然是如此,
即使你沒看過星際大戰,也會知道光劍長什麼樣子,揮舞的時候會有什麼聲音,
聽過約翰威廉斯的經典主題曲(他同時也是哈利波特以及侏儸紀公園的作曲家),
你也知道黑武士的呼吸聲,認得機器人C3PO和R2D2
當然,還有全台灣人都認識的總統尤達大師。
為什麼星際大戰的辨識度如此之高,在這裡卻如此不流行?
其中最明顯的原因大概就是台灣市場對於科幻電影的接受度向來都不高,
除非這些科幻元素只是其他類型的其中一個元素,舉例來說:漫威電影。
不過更精確地來說,星際大戰是「太空歌劇」,也就是較為著重於冒險成分,而不是有著嚴格的科學設定的類別,
其中的原力以及各種完全不解釋的設定更偏向是奇幻故事。
簡單來說,把它想像成太空中的哈利波特就好了。
但是認識星際大戰並沒有捷徑,沒有什麼懶人包或者快速看電影是能夠讓你馬上進入狀況的,
講得再多,你終究還是要自己去體驗這個系列,
「但是好多部電影喔」你說。 漫威23部電影都不嫌多了,星戰一天就看完了,很快的啦
你甚至不需要全部看完,如果真的要在第九集之前進入狀況的話,照我這個順序去看就好了:
7的前半段-456-7的後半段-8,相信無論是對星戰熟悉或是不熟悉的人現在一定滿頭尼克楊,
容我解釋。
7的調性和節奏最接近現代的大眾電影-簡單來說-最像是一部漫威電影,
緊湊的劇情、驚人的特效、時不時的詼諧成分。
事實上,當初拍第7集就是為了在帶回老粉的同時吸引新粉,
但是在這個現代觀眾較為容易接受的外衣之下,正是星戰最吸引人之處-它的世界觀。
而7的前半段在不需要知道歷史的情況下也能享受,你只需要知道兩件事-
路克天行者是456的主角,他是個絕地武士,也就是說他會使用原力,
而韓索羅則是他的好夥伴,沒有特殊能力,本來是個走私犯。
就是如此,這樣你就可以去看7了,享受它所帶來的冒險感,然後在女主角芮被綁架之後暫停!
現在去看456,再回來把7看完。
因為7的後半部要了解星戰的故事和角色之後才能完全感受其中的情感衝擊。
事實上,如果你對星戰一無所知,另一個很好的起始點是最近的新影集《曼達洛人》,
相信許多人都已經看過超萌的尤達寶寶了,他就是從這個影集出來的,
那他是在演什麼?你就想像《捍衛任務》加上西部片元素,還有一點點的…哥布林殺手?
至於123則是前傳,講述黑武士達斯維達的故事,如果你真的對它很有興趣的話再去看就好了,
因為123跟其他電影比起來著實有點...
詭異。
那幾集最大的價值就是無窮無盡的meme
不過我得先說,我會推薦用這種奇異的順序看,正是因為對於某些人來說456的節奏可能會有些慢,
相較於現代電影,它還是較為著重在角色以及世界呈現上,
不過這正是星戰如此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如果你做好了期待,就能體會其中精髓。
關鍵就在於「隨它去」,星戰其中某些部分感覺有些過時,而其中也因為使用實體特效,
某些部分會顯得有些「僵硬」,但是在看的過程中絕對要記得這在當時是前無古人之舉,
不過也正是因為它的實體特效,才能讓這些電影經得起40年的時間考驗。
正是這部電影將「英雄之路」這種說故事模式給大眾化,正是它讓整個好萊塢意會到特效的可能性。
而第五集的轉折更是在電影史上至今最驚人的橋段之一。
簡單來說,你很難在不探究星際大戰在現實中的影響力的情況下欣賞這個系列,
那些為了看新電影而連夜排隊的粉絲、那些真正成立了絕地教的狂熱者們、那些在電影首映時揮舞著光劍的觀眾。
而星戰的續集,也就是現在的789,絕對不只是現代商業片續集常見的「噱錢」,
其中對於舊角色滄桑以及衰老的探討,對於新角色的塑造,尤其是反派凱羅忍,都是有層層的主題探究以及矛盾衝突。
而第八集雖然在粉絲群裡評價極為兩極,說「有爭議性」還只是有禮貌的說法,
但是對我來說卻是整個系列之中最值得反思的一集,更是一個在英雄主義氾濫的時代最需要的解構性電影,
對我來說,它所講述的是
「當英雄並不見得是件有益或是善良的事,有時候,所謂的『英雄』不過是一個謊言,一個混亂的開端」
這些星戰電影都有著絕大多數商業大片所無法達到,或者說懶得達到,對於世界、角色、以及主題的營造。
它們更延續了這個系列的傳統,動用許多實體特效以及化妝,
你在銀幕上看到的絕大多數場景、外星人以及機器人都不是電腦動畫,
這所營造的觸手可及感是絕對無法取代的。
漫威賣的是英雄,而星戰賣的則是一個世界,
當你一頭栽進這個世界,它絕對會成為你一生的電影經驗無可取代的存在。
也許我沒辦法替那些從小跟著星戰長大的人說話,這方面你可能要問呱吉。
但是我也許能夠理解現在在看這部影片的你的感受,
因為我也是在經歷了將近20年「聽過星際大戰,但是從沒有認真看過星際大戰」的人生之後,才真正進入這個世界。
而我當初也沒有經過什麼捷徑,就只是如一張白紙地看每一部電影,
再讀它的漫畫,再追它的動畫。
現在,我真心誠意地邀請你也踏上這個旅程,只有一個要求:
不要把任何形式的懶人包當成惡補的工具,就連我四年前做的「認識星際大戰」也一樣,
星際大戰不是一個你可以十分鐘看完的系列,而是一個你必須體驗的世界。
經過了42年,現在這個「天行者傳奇」九部曲的故事即將結束,
對於我們粉絲來說確實是充滿感傷,但是更希望這部影片以及電影能夠讓更多人加入這個世界。
願原力與你同在。
-~-~~-~~~-~~-~-
必看影片: 除了漫威以外 還有哪些電影必看? | 盤點年度十大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dHjguAFzY
-~-~~-~~~-~~-~-
露琵考爾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訂閱加點吉拿棒: https://goo.gl/PXHi3g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 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我們》是一部非常需要消化咀嚼的電影,
在看完之後,它所提出的問題可能比給予的解答還多,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所隱藏的象徵以及訊息比《逃出絕命鎮》還多。
在開始之前,我想請你們先回想這部電影的第一個畫面是什麼?
一段文字,講述美國各處的神祕地下管道,各種鐵路和維修通道。
這些管道實際上真的存在,還是導演喬登皮爾的另一個象徵?
我在看到這段文字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歷史上的「地下鐵路」,
這地下鐵路其實際不在地下,也不是鐵路,
而是美國奴役時期,解放人士幫助黑人逃脫南方的組織系統。
表面上看來,這段文字只是在鋪陳接下來要發生的故事,
但是其實是在奠定整部電影的象徵調性。
在看這部影片的過程之中,請記得,
儘管喬登皮爾一再說這不像《逃出絕命鎮》是個政治電影,
但是這段文字,從一開始就預示了它絕對不只是表面的眼見為憑。
首先,一個極簡的劇情回顧,
女主角艾德蕾德小時候在海灘遊樂園走失,到了一個鏡子迷宮之中,
看到一個長得跟自己一模一樣的分身,從此受到嚴重創傷,
時間來到數十年後,她現在已經成家立業,與家人再度來到那個海灘。
殊不知當天晚上她們就被各自的分身攻擊,
在逃走之後發現幾乎各地都發生這種詭異的現象。
殺掉他們的分身之後成功逃走,
但是我們發現,當年的影子其實將真正的愛德蕾德抓到地下掉包,
所以現在活下來的,其實是分身。
一如《逃出絕命鎮》,喬登皮爾高明地在電影的一路上灑下麵包屑,
鋪陳各種線索,而不是像奈沙馬蘭近年的劇情轉折往往來得有點莫名。
從第一個畫面,電視旁的錄影帶就暗示了接下來的劇情:
《七寶奇謀》主角們在地下的探險;
The Man with Two Brains,其中的科學家發明將意識轉移到體外的頭腦的方式;
以及C.H.U.D 講述下水道的變種怪物到地面上攻擊人群的故事。
有趣的是喬登皮爾在國中時的第一任女友的父親就是C.H.U.D的導演,
the more you know…
接下來也有不少線索,
一家人在海灘上走時影子長得不尋常,暗示著接下來影子分身的出現,
以及在海灘上「紅色」的飛盤剛好蓋住「藍色」的野餐布圓圈,
象徵身穿紅色的影子淹沒地上那些住在藍天底下的人。
再來,蓋博在其中一部分講了一個敲敲門笑話:
「敲敲門」「誰在那」「你」,
結果當天晚上敲他們家門的,還真的是他們自己。
但是也許最難發現的,是這些影子拿剪刀的原因,
艾德蕾德在小時候自己走丟時,在路上看到一對男女玩剪刀石頭布,
而其中的女生則說:「你老是出剪刀」,
這個在被抓走前最後的記憶之一,就是她選擇剪刀作為武器的原因。
當然,剪刀也有其象徵性的意義,以及眾多提到麥可傑克森的部分,
這些都留到待會再深入討論。
當然,對於愛德蕾德其實是影子的這個轉折也有不少線索,
在電影中,愛德蕾德的影子名叫Red,我就姑且翻作小紅,
為了避免困惑,我在接下來會以他們在劇情大部分的角色來稱呼,
穿白色的叫愛德蕾德,穿紅色的叫小紅。
我們在回憶片段之中看到愛德蕾德在走失之後突然失去了說話的能力,
在這個轉折之後,才知道她不是因為創傷,
而是因為她是來自地下的分身,本來是不會說話的。
相反來說,小紅是唯一會說話的影子,正是因為她原本是來自地面上。
而她沙啞而且有如肺部塌陷的聲音,是因為當年她被勒昏所造成的傷害。
而愛德蕾德的真正身分也解釋了她的諸多行為,
諸如在車上彈手指時並沒有跟上音樂的節拍,
或是不善與人交談,
還有在家人都在吃速食的時候,只有她自己吃著草莓,
大概是因為她在地底吃了太多兔子肉,從此就不太吃肉了。
以及在恩布列死後還特地自己下車,表面上是要確認她死了沒,
但是其實是想要在她死前給她最後的安息。
以及看到布魯托緩緩走向火焰時驚恐並且歇斯底里的反應,
都印證了她其實自己是個影子這件事。
但是還有個特別值得探討的面向-愛德蕾德最後真的還是影子嗎?
有沒有可能,小紅,也就是真正的愛德蕾德,
在被殺的那一刻將意識轉移回了假愛德蕾德身上?
我會這樣說是因為愛德蕾德在殺了小紅之後發出了有如野獸一般的嚎叫,
你可以解釋成她只是在那一刻失控而顯露出她的本性。
不過小紅掌控了她的身體這個解釋也不無可能,
因為愛德蕾德提到她來到這裡之後彷彿全身被烏雲壟罩,
有可能是在她來到地面之後不斷地試圖切斷與地面下的連結,
但是地面下的小紅卻不斷試圖加強這個連結,最終的目標就是搶走愛德蕾德的身體。
另一個線索則是愛德蕾德在救出傑森之後撥頭髮這個動作,
我一直不太明白她在此處撥頭髮的意義,直到我看了第三次,想到這個可能性之後,
才意會到:
小紅的髮型是沒有瀏海的,
也許她在把自己的意識轉移到愛德蕾德身體裡之後,
下意識地把自己的頭髮撥回留了多年的髮型。
當然,這只是個理論,
在可能性程度上,
大概是「無限之戰的布魯斯是洛基假扮的」之上,在「瓦里斯是個美人魚」之下。
麥可傑克森在這部電影之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存在,
從愛德蕾德走失當天身上穿著的「顫慄」T恤,
到影子們穿著的單手手套,
到身上穿的紅色工作服,幾乎都跟麥可傑克森有關。
甚至連影子們僵硬不自然的動作,都讓人想起「顫慄」之中的殭屍。
但是這只是個有趣的彩蛋嗎?喬登皮爾只是單純很迷麥可傑克森嗎?
剛剛那是反問句,你以為這是什麼電影?
談麥可傑克森之前,得先知道「雙重性」這件事
某種程度上,在這個IG、網紅的時代,「如何被看見」的重要性早就遠遠大於真實了。
我在Fyre紀錄片以及《英格麗向西》那部影片之中都一再談到,
網路世代只想呈現最完美的一面,只想看到別人最正向一面的心態愈來愈明顯。
這種虛假的雙重性,不斷壓抑自己的影子,
就如《我們》之中住在地底下,永遠不見天日的分身。
雖然說《蝙蝠俠:開戰時刻》之中最著名的台詞
「重要的不是我是誰,定義我的是我的行為」在某些情況下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我們》想要探討的就是
我們是否將毫不考慮前因後果地將這句話套用到所有事上,
讓我們被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所綁架?
就如《我們》之中影子的由來,只複製了身體,但是無法複製靈魂。
繼導演處女作《逃出絕命鎮》令當代影壇驚為天人、並為反諷社會議題類型的驚悚片樹立新標竿後,奧斯卡獎得主喬登皮爾即將帶來自編自導的全新原創驚悚作品。
《我們》以北加州海岸為拍攝背景,由猴掌製作公司(Monkeypaw Productions)製作,女主角由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得主露琵塔尼詠歐所飾演。故事描述一位女子雅德蕾德威爾森和她的先生蓋博,帶著兩個孩子(莎哈蒂萊特喬瑟夫、伊凡艾利克斯飾)一起到夏天度假住的海濱房子,打算度過一個恬靜的夏天。
但一段過去難以啟口的傷痛卻如鬼魅般出現在眼前,接二連三的怪異巧合也相繼發生,對於家人即將遭遇不幸事件的強烈預感,讓雅德蕾德恐懼到達臨界點。
當他們和朋友泰勒斯一家(艾美獎得主伊莉莎白摩斯、提姆海德克、卡莉薛頓、娜亞薛頓飾) 共度一個令人緊繃的海邊聚會後,雅德蕾德和先生及孩子們回到度假小屋休息,卻在進入黑夜的房子前,看見令人毛骨悚然的四個人影,正手牽手站立在他們的車道上…《我們》描述了一個和樂的美國家庭在一夜之間必須挺身對抗一群難以解釋敵人:他們自己的分身
-~-~~-~~~-~~-~-
必看影片: 除了漫威以外 還有哪些電影必看? | 盤點年度十大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dHj...
-~-~~-~~~-~~-~-
露琵考爾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年一度的 Met Gala(中文名: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慈善晚宴)經常被稱作「時尚界的奧斯卡」,在每年5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時尚界和娛樂界最知名的人物都將齊聚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台階上。這支影片將帶領大家坐上時光機,看看裡面的40位名人他們初登場時的LOOK吧!
Met Gala是什麼?
自 1995 年以來即由美國《Vogue》總編輯安娜溫圖 Anna Wintour主持,這場盛會已經成了時尚界的年度節慶,邀請一些世界最知名的巨星來共襄盛舉,碧昂絲Beyoncé、Jay-Z、金卡達夏Kim Kardashian和肯伊威斯特Kanye West都是常客。但這不是為開趴而辦的派對,正式來說這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時裝學院Costume Institute的募款晚會,作為 Costume Institute 年度時尚展的開幕。
1981, Iman and Clavin Klein 伊曼和卡爾文克雷恩
1990, Naomi Campell and Francesco Scavullo 娜歐蜜坎貝兒和法蘭西斯科斯卡夫洛
1992, Christy Turlington 克莉絲蒂杜靈頓
1995, Kate Moss and Marc Jacobs 凱特摩絲和馬克雅各布斯
1995, Gwyneth Paltrow 葛妮絲派特洛
1995, Sarah Jessica Parker 莎拉潔西卡帕克
1997, Madonna 瑪丹娜
1999, Jennifer Lopez and P. Diddy 珍妮佛洛佩茲和吹牛老爹
1999, Gisele Bundchen 吉賽兒邦臣
2003, Victoria Beckham 維多利亞貝克漢
2004, Diane Kruger 黛安克魯格
2005, Mary-Kate and Ashley Olsen 瑪莉凱特與艾希莉歐森
2005, Blake Lively 布蕾克萊芙莉
2007, Rihanna 蕾哈娜
2008, Beyonce 碧昂絲
2008, Taylor Swift 泰勒絲
2009, Anne Hathaway 安海瑟薇
2009, Katy Perry 凱蒂佩芮
2010, Karlie Kloss 卡莉克勞斯
2011, Solange Knowles 索蘭芝諾利斯
2011, Cara Delevigne and Douglas Booth 卡拉迪樂芬妮 & 道格拉斯布斯
2011, Joan Smalls 祖安史摩
2013, Kim Kardashian-West and Kanye West 金卡戴珊威斯特和肯伊威斯特
2014, Lupita Nyong’o 露琵塔尼詠歐
2014, Kendall Jenner 坎達兒珍娜
2014, Dakota Johnson 達珂塔強生
2014, Selena Gomez 席琳娜戈梅茲
2015, Gigi Hadid 吉吉哈蒂德
2015, Emily Ratajkowski 艾蜜莉瑞特考斯基
2015, Bella Hadid 貝拉哈蒂德
2016, Kylie Jenner 凱莉詹娜
2016, Lily Rose Depp 莉莉蘿絲戴普
2017, Celine Dion 席琳·狄翁
2017, Paris Jackson 芭莉絲傑克森
What Celebrities Wore to Their First Met Gala
------------------------------
❗需要字幕的朋友 #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 其他熱門主題推薦 】
1⃣ 祕技片:女星變美&化妝包 ► http://bit.ly/2vWUYMS
2⃣ 時尚:穿搭、精品 ► http://bit.ly/2FfFvbi
3⃣ 瘦身:瘦腿、塑腰、練翹臀 ► http://bit.ly/2f7qFHW
4⃣ 名人:每月封面人物 ► http://bit.ly/2iGe94s
5⃣ 美容:保養 / 彩妝技巧 ► http://bit.ly/2fns0cP
6⃣ 73個快問快答+歐美明星搜包 ► http://bit.ly/2yKtwDj
------------------------------
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馬上訂閱傳送門 ►http://bit.ly/2eoVk7R
Still haven’t subscribed to Vogue Taiwan on YouTube? ► http://bit.ly/2eoVk7R
------------------------------
✌ More Vogue Taiwan ⇊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Web:http://www.vogue.com.tw/liv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LINE:voguetaiwan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露琵考爾 在 成長的藝術 露琵‧考爾(Rupi Kaur)著- 晚安詩 的推薦與評價
成長的藝術◎露琵‧考爾(Rupi Kaur)著;張家綺譯⠀ 十二歲我第一次覺得自己美身體猶如一顆初熟水果突然間男人淌著口水瞅著我的初生臀下課時間男生 ... ... <看更多>
露琵考爾 在 別錯把鹽當成糖如果他想要跟你在一起他會的就是這麼簡單 ... 的推薦與評價
Apr 24, 2020 - ⠀ 別錯把鹽當成糖如果他想要跟你在一起他會的就是這麼簡單⠀ ─── 〈奶與蜜〉,露琵考爾⠀ don't mistake salt for sugar if he wants to be with ... ... <看更多>
露琵考爾 在 [新聞] 詩的繁盛年代就在此刻!IG讓讀詩人口大增-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90202intinstapoetone?utm_source=facebook&u
tm_medium=mmpage
鏡週刊
2019.02.12 06:24
詩的繁花盛世就在此刻!IG詩人讓美讀詩人口大增
文|謝樹寬
加拿大詩人露琵考爾2018年的印度巡迴簽書會,在新德里接受媒體採訪。
在社群媒體時代,詩不只可以興觀群怨;詩還可以賣。
近來西方出版業注意到,寫詩讀詩出現了奇特新熱潮。這股熱潮,和社群媒體的文化息息
相關。
誰幫湯姆買內衣褲?
湯姆白天是個銀行職員,辦公室在英國勞合銀行地下二樓的金庫,負責「殖民地與外國交
易部門」業務。上班時間朝九晚五,在整理檔案和填寫收支報表的空檔,他寫作。
湯姆是朋友同事對他的稱呼,不過他較為人知的名字是T. S.艾略特。他在1917年成為銀
行員之前,他的傑作“普魯佛羅克的情歌”早享有盛名。不過即使如此,當時領著銀行薪
水的二十世紀最偉大英語詩人仍然生活拮据。他在美國的母親得寄錢給他,讓他買內衣褲
和睡衣,艾略特的妻子還特此寫信感謝對方給了“湯姆的內衣褲錢”(錢給湯姆的內衣)
。財務的捉襟見肘常讓艾略特要崩潰。
自古至今,詩人 一直是身分,但卻很少成為一份工作,連最赫赫有名的詩人也不例外
。美國文學史裡的威廉。卡羅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是個醫生,史蒂
文斯(Wallace Stevens)則是保險公司主管。文青偶像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
做過的工作包括洗盤子,開卡車,加油站員工和郵差。基本上,詩人過的是雙重人生:他
創作,他也得工作。
詩人「職業化」
不過,露琵考爾(Rupi Kaur)的例子可能讓人重新考慮「職業詩人」的可能性。這位25
歲的印度裔加拿大女詩人,2014年第一本詩集“奶與蜜”被翻成四十種文字,銷量超過35
0萬冊,在2016年前取代荷馬史詩“奧德賽”,成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中最暢銷的詩集。
露琵考爾“奶與蜜”的中譯版。
露琵考爾定期在Instagram的上分享她的詩作和插畫.IG粉絲數如今超過340萬。
露琵考爾的職業生涯開始於2012年在的tumblr發表她的詩作,後來逐步移到了更受人歡迎
的Instagram的。一開始她在Instagram的寫詩,腦中並無所謂的社群媒體策略,自己也沒
有想過能靠寫詩付房租。不過隨著她詩集的暢銷,腳步似乎越站越穩。
2018年一年來,她名列富比世三十歲以下的三十大影響人物(福布斯30歲以下30歲)名單
;接受Jimmy Fallon脫口秀節目專訪;在英國,美國和印度等地舉辦了全球簽書會;如今,
她的IG帳號追踪人數超過三百萬。
讀詩人口創新高
有趣的是,與她“奶與蜜”出版的差不多同時,詩集也成了書市裡異軍突起成長最快的文
類。根據一項市場調查,2017年20位最暢銷詩人當中,有12位是所謂的「IG詩人」(的In
sta-詩人),他們把自己的作品,發表成社群平台上可分享的貼文。2017年,在美國賣出
的紙本詩集,每兩本就有一本是出自這些詩人之手。2018年,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與人口
普查局進行的調查,美國讀詩的人口達到2800萬,創下了近二十年來的最高紀錄。露琵考
爾的出版商克莉絲蒂梅爾維爾親眼見證了詩的繁盛。
她說:「以前詩集是擺在書店最後面化妝室的旁邊,現在它們放在最前面」這自然雨露均
霑讓所有詩人的作品都銷量大增「經典作品和其他當代詩集銷售量也都增加」
IG詩人紅了,批評自然也隨之而來。文評家Rebecca Watts嘲笑IG詩是“業餘的”,“毫
無技巧”的廣告文案,人人可以輕鬆品嚐。她說:“缺乏藝術性的詩真好賣。讀者已死!
消費者驅動的內容萬歲!它所提供的「即刻快感」萬歲」
不過,詩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原本就該隨時代的改變而改變。
IG詩人並非始於露琵琶爾。2013年柬埔寨裔澳洲女詩人郎莉芙(Lang Leav)成了「網紅
」。她的詩作在社群網路受粉絲追捧,隨後她和出版社簽約,從數位反攻紙本,第一本詩
集“愛與災厄”(Love and Misadventure)賣出超過十五萬本。
朗莉芙在個人的Instagram宣布二月份在馬尼拉舉行簽書會活動。
如今網路上出現了各路的明星詩人.29歲的克莉奧維德(Cleo Wade),她的詩作登上了洛
杉磯和紐約時報廣場的巨型看板;經常戴著面具的詩人Atticus,他的粉絲包括多位知名影
星,去年秋天在北美各大城市進行12場巡迴演出。
IG詩開創的文學新路
美國文學一向有兩個涇渭分明的傳統:。一個是大學研究機構主導的學院路線,另一個則
是紐約為中心的出版業如今網路上快速迭代的文化似乎開創了第三個路徑在網路上闖出天
地的詩人們不見得受過專業的文學訓練,他們的出版者則是散佈各地的獨立出版社。透過
社群媒體,當代的詩人們跨過了傳統詩被認為高冷,艱澀,充滿奧義的門檻,吸引更多年
輕世代的讀者和參與者。
「IG詩人」以社群媒體為行銷工具。精神上,他們不只是「藝術家」,同時也是創業者。
出版書籍和辦活動雖然還是主要的收入來源。不過在Instagram的分享作品為他們開創了
更多收入的可能性。露琵考爾說,她把寫詩當成「就像經營事業」。她每天例行的工作可
能是寫詩,演說,巡迴簽書會。但她也要做有一些過去詩人不曾做的事,在辦公室裡和她
的團隊監看網路表現,規劃和執行企劃。
詩意的品牌
詩人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之後,可以開展詩的電子商務。有些人在網路販售文青小物,
印著自己詩作的馬克杯,相框。
詩人阿提卡斯的個人網站上,銷售各種詩作的「收藏品」,其中包括35美元的詩作海報,
到174美元的「幸運符」。
透過與其他品牌的合作,詩人們提升了個人的品牌價值也開拓了更大的市場。克莉奧維德
的詩出現在古馳的廣告,耐克的運動鞋,和高級瓷器碗盤上。2017年年的紐約時尚週,設
計師Tracy Reese邀來四名詩人朗誦詩作,配合模特兒的搔首弄姿。甚至英國保險公司Nat
ionwide也搭上這股風潮,在去年推出一系列廣告由詩人以文字訴說抵押貸款的神奇。
詩:簡潔,凝練,易分享的社群好物
IG詩人也許是快速消費的社群媒體文化的必然現象。人們在快速翻動的手機頁面上,簡短
凝練,警語式的文字往往能讓人多駐留幾秒。
越是凝鏈,在IG空間有限的方框框裡有效傳遞想法和情緒的文字,越能夠感染讀者,引發
共鳴並分享。在社群媒體上,詩的作用,類同美食,旅遊,時尚,和自拍美圖,套句老梗
來說,形式即內容,媒介即訊息,新的媒介格式提供了文學的各種可能性。
參考資料:Atlantic,Marie Claire
=========
看到這篇很好奇欸。IG我一直只用來看明星…不曉得他讓詩翻紅了。還反攻到實體詩集銷
售。也有版大在IG看詩的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4.177.17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50437585.A.E8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