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人餓?暴食現象增加?]
自從三級警戒開始覺得比較容易餓?
覺得飲控變得更困難?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PA)對 3000 多人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自美國疫情爆發的一年以來,有 61% 的美國成年人發生了「預期之外的體重變化」, #居家防疫期間的壓力、 #缺乏活動、 #不良飲食習慣、 #因焦慮而囤了過量的食物都是原因。
這種因為疫情導致的「 #新冠肥胖」,發生在25-77%的日本民眾,而且自覺「吃零食的機會變多」,某外媒公司統計其下屬公司調查,有58%的民眾認為自己有「新冠肥胖」,並且有隨著年齡增長的趨勢。
#疫情也讓飲食失調疾患更加劇症狀
飲食失調症(Eating Disorders),無論是暴食或厭食,成了新冠疫情居家隔離/檢疫/防疫的後遺症。今年剛發表於《國際飲食失調期刊》的研究,收集207位英國飲食失調患者蒐集了質化及量化資料,研究結果指出,有83.1%的患者自覺飲食失調症狀惡化。
另一篇研究調查了1021位美國及荷蘭的飲食失調患者們,其疾病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近70%的厭食症患者增加了對食物的恐懼;約30%的暴食症患者增加了暴飲暴食的頻率和渴望。
遠距教學、居家辦公的時間裡,瘋狂進食或食不下嚥的兩極反應跟紓壓方式造成了新舊患者的人數驟增。
關於腸道菌跟飲食疾患的研究很多,今年6月有一篇針對腸道菌跟「 #神經性暴食症」和「 #劇食症」的關係探討,其實跟吃得過少的厭食症一樣,過度進食或暴飲暴食的人常有著「 #異常失衡的腸道菌相」(dysbiosis),腸道的菌群失衡,會讓腸道屏障功能下降,對於 #營養的吸收利用下降,而導致腸-腦軸當中負責「飽食」的中樞無法發揮正常作用。
附註:
神經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持續三個月以上每週至少二次無控制的快速過度進食,個案往往有正常BMI且極度關切體重,但卻又無法有效控制暴食行為。
劇食症(Binge-eating disorder):持續半年以上每週至少二次的暴食行為,這類患者往往合併肥胖。
在王醫師這裡治療過很多的「神經性暴食症」,通常都是經歷過 #反覆不正確減肥手段後才出現這樣的症狀,這些人的BMI都很正常,在減肥前真正肥胖的時候, #反而是沒有暴食現象的。
最常見的,就是用過 #斷食跟高脂肪生酮後的人, #限時或飢餓的壓力、 #高脂肪對腸道菌的破壞,極端飲食跟腸道失養讓身體的發炎呈現過度激活的現象,當某些菌減少/某些菌不正常過多時,無以名狀的食慾伴隨焦躁跟火一樣延燒,永遠吃不飽或是明明很撐還告訴自己必須進食的感覺出現,這種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到腸道的整個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聯絡網發生異常,導致了暴食的發生。
很多人問是壓力—>暴食/厭食—>腸道菌破壞還是
壓力—>腸道菌破壞—>暴食/厭食。
我認為是後者,而且會變成滾雪球一樣惡性循環♻️因為研究發現,在還未發生肥胖前,吃高脂食物的老鼠在第一週就出現了腸道菌的破壞,也就是說,肥胖是腸道菌異常之後的結果,如果妳在壓力環境,卻懂得怎麼吃來維持一個健康的腸道菌環境,妳到最後不會變胖,也不會暴食/厭食。
分享一位海外學員的案例,她在之前用過各種減肥法(包括生酮)後出現暴食現象,後來買了我的書用了某牌乳清跟大豆蛋白粉試著照做,但卻仍有飢餓感跟暴食的發生。在一對一諮詢後開始吃4+2R的2週後開心的跟我分享,她不再出現暴食現象,心情也變得平穩,而她不是第一個這樣跟我說的女孩😊
我自己試過無數減肥法,也曾經出現「神經性暴食症」,我知道理論上的「算蛋白質克數」並不是重點,而是怎麼吃、吃什麼可以去修復當初被不正常飲食、跟不正常減肥破壞的菌相。
解鈴還須繫鈴人,因飲食異常而起的疾病,也應該用正確飲食將之治癒。
#神經性暴食症 #劇食症 #腸道菌失衡
#飲食疾患的源頭在於不正確飲食跟腸腦軸
#壓力造成腸道菌破壞可能先於暴食之前
Reference
Int J Eat Disord. 2020 Nov;53(11):1780-1790.
Psychiatry Res. 2021 Jun;300:113923.
4+2R線上課程由此去👉https://reurl.cc/a9GE19
飢餓中樞下視丘 在 安營養師說營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腦健康與營養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整理了「腦內影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對於我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
🔺腦內營養因子:
存在我們腦中豐富的營養蛋白質,促進我們神經元的生長,調節我們生理代謝與情緒🌞
🔺代謝失調影響大腦🧠
📍壓力這裡可以分成
👉飲食來源的氧化壓力
👉環境(空氣、毒素、情緒)造成的氧化壓力🥲
這些都會使我們身體功能發炎產生代謝失調!這其中我們可來探討腦內營養因子🧠
🔺以肥胖來說,對我一直想要強調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肥胖使身體處在慢行發炎的狀態下會去影響的不只是心血管、肝臟!甚至是我們的免疫細胞及大腦都會造成很多不可逆的問題 🥲
在這裏提出兩點原因來探討:
1. 腦內營養因子會去調控我們的食慾中樞(在下視丘),進而去調節我們的飢餓感及飽足感,當因身體發炎造成調節失衡,很容易造成暴飲暴食狀況🥲而使情緒容易低落!
2. 迷走神經是人體分佈最廣的腦神經,負責傳遞各器官給大腦的訊號⚠️而腦內營養因子失調過低的情況下會去影響消化系統賀爾蒙的分泌,飢餓感上升飽足感降低的情況就會發生💦
📍在腦內營養因子過少的狀況下對於神經的變異也很常發生,這些人往往會發生認知功能的下降進而造成失智症的發生⚠️(詳見第二張整體代謝圖)
🍎所以讓飲食去改變你的大腦🧠✨
由營養的觀念來說攝取多樣的食物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談談基礎的食物分類,在營養學來說食物分有六大類,
而這六大類食物分別富含不同的營養價值(尤其是豐富的微量營養素)
✨研究發現:
植物(蔬菜、水果)多酚中的類黃酮是會降低過高的氧化壓力,降低身體發炎及不好物質的產生
而油脂維持神經細胞膜不受氧化壓力攻擊外,好的油脂(尤其omega-3)是可以調節身體免疫及抗發炎✨
所以好好吃飯不重要嗎?
還真的很重要(・ω・´)
👩⚕️追蹤 @health_dietitian 長芝士
👩⚕️分享收藏💗
#營養素 #食物六大類 #大腦營養 #抗氧化 #植化素 #發炎 #肥胖 #營養師 #營養知識 #飲食 #好好吃飯 #微量營養素 #健康飲食 #腦內營養因子 #多酚 #認知功能 @ 長腦也動腦
飢餓中樞下視丘 在 安營養師說營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食慾是一個很有趣值得探討的問題✅
往往很常聽到食慾太好、吃好多、沒有餓的感覺!所以才會變胖😂
🧠其實這跟大腦是有關連的🙋
我們人類攝食與飽食中樞位於大腦中的下視丘,而我們會感到想吃東西是藉由視覺、味覺、嗅覺甚至是腦海中的印象啟動我們的各種中樞,讓我們進行拿取攝食食物的動作🍽
🔺當你感到飢餓,進食後,血糖會在約20分鐘開始上升,此時我們的飽食中樞會開始接受「啊我飽了」的信號,此時人的飽足感上升🔝
但是如果你吃的太快,血糖還沒上升,很容易沒有被飽食中樞get到,理所當然很容易吃爆‼️
🔺隨著血糖的上升,胰島素的作用,血糖開始下降,我們的食物經過3-4小時的消化吸收
,身體會開始告訴攝食中樞「我餓了」可以開始吃東西了,此時我們就會開始刺激我們的感官並且開始做攝取的動作‼️
✅而如何選取食物讓我們比較不容易餓又不會造成腸胃的負擔呢?
🔺關鍵可能在於「胃排空」🙋
什麼是胃排空呢?
👉就是食物經由胃排入十二指腸消化吸收的過程
👉影響胃排空因素是在於食物的特性與食物的密度!
🔺物理角度:
👉水份及糖水會快速離開胃中,並且不太會殘留在胃中
👉而固體食物中從好消化的發現比不好消化的食物,停留在胃的時間較短外也比較不會殘留在胃中
意思是如果吃固體的食物比較不容易感到飢餓‼️需咀嚼且體積比較大
🔺食物的密度:
高熱量的液體食物的胃排空比低熱量液體食物慢
可能取決於高脂食物的比例或是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
而混合的固體整體來說是最慢的(可能等於吃一個便當)
🔺依食物的種類其胃排空速度:
醣類>蛋白質> 脂肪
提升飽足感優先增加蛋白質再來是脂肪(但須注意脂肪及蛋白質過多會造成腸胃道負擔)
✅不建議單一攝取碳水為主要熱量來源(容易餓)以及過快及過多份量的進食(飽食中樞不容易get到外也容易造成腸胃道的負擔)
關於食慾其實是蠻複雜的問題🤣
之後來分享節食相關的機轉及討論
👩🏻⚕️追蹤 @health_dietitian 漲芝士
👩🏻⚕️收藏分享💞
#營養師#食慾調控 #慢食 #進食 #飽食中樞 #血糖 #調控 #下視丘 #胃排空 #食物密度 #營養 @ The Place Taipei 南港老爺行旅
飢餓中樞下視丘 在 9 4 4內分泌系統總覽+下視丘與腦垂腺三敏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
飢餓中樞下視丘 在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醫學口訣大亂鬥233 #解剖學#神經系統提供者:Yivian (下視丘功能) 十分鐘請煮溫水- 十:食慾中樞(腹內核-飽食中樞、腹外核-飢餓中樞) 肚子外面才會餓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