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士談品格(二)】
圖/文:蔡頌輝(Andrew Chai)
在準備動筆寫此文的這個上午,正好看到一則網路新聞,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會領袖因性騷擾罪名而被判刑。
多麼令人難過惋惜的消息!自從被揭發以來,此案子已經給教會名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在這追求「復興」的年代,這些新聞再次向我們發出警戒:品格比什麼都重要,活出來的比做出來的更重要。不但如此,此案子被判的領袖年事已高,這也提醒了所有神國的子民(尤其是全職事奉的神僕):我們一刻尚未離世見主面,撒但都不會停止引誘我們犯罪,故一輩子不可掉以輕心。
本文延續上一期的主題,繼續列出一些我認為當一個宣教同工需要特別關注的幾個品格。
一、簡樸
所謂簡樸,網路上的定義極為簡明:「一種致力減少追求財富及消費的生活風格。」這對神子民是重要的,對宣教士更是如此。
在好多聊天場合中,當弟兄姊妹談到某某有錢的人生活怎麼樣怎麼樣(如住多豪華的房子、買多大的電視、多名貴的腕錶等),我總是會這樣回應:「生活方式不一定跟有多少錢有關係,即便擁有那麼多錢,基督徒也不應該那樣生活。」我們不是一定要當窮人,當有錢人也不是罪,關鍵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反映出什麼樣的生活心態。按著自己的能力讓自己過得舒適是可以的,但要小心,很容易就過頭了。界限在哪裡?答案是:在心裡。畢竟每個人的需要和狀況不同,各地的生活水平也有差異,我們很難以一個標準衡量所有人,倒是應該常常撫心自問:我是否按照神的旨意來使用神給我的錢?
基督徒相信一切資源都是神所賜的,故我們應當常常思想一個問題:「神給我們一切資源的目的是什麼?怎樣使用才算是合神心意?」其實,福音書早已回答了這個問題。馬太福音第24章和25章記載了耶穌著名的末世講論,該段除了告訴我們關於耶穌再來的徵兆,更重要的信息是關乎神子民面對那日子的到來。耶穌講了「精明管家的比喻」(24:45-51)和「十個童女的比喻」(25:1-13)囑咐我們當隨時隨地作好準備,因為祂會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時候到來。接著,耶穌又講了「按才幹分銀子的比喻」(25:14-30),教導我們「如何」作準備,方法就是要善用神所給的資源,去投資在有永恒價值的事情上。有永恒價值的事指的是什麼,以致我們可以積極投資?「綿羊與山羊的比喻」(25:31-46)就是答案——神要我們做的事,看到有需要的人(即便只是黑暗角落不起眼的弟兄),就去滿足他、服事他,就像我們的主在世的時候一樣。這就是神的心意!把賺來的錢用於自身的享受不完全是錯,但若以此為最主要的目的,或把所有的資源都用於此,那就是問題了。我想,施予過的人都認同,真正的喜樂並不來自於得著多少,而在於給予多少。這就是所謂的「錢能買到快樂」。
二、忍耐
「忍耐」是聖經對信徒常發出的勸勉,它幾乎出現在所有關於品格的重要教導中(如羅12:12,林前13:4,加5:22等)。 在宣教工場上,忍耐的操練顯得格外需要。
宣教士需要學會忍耐是因為繁瑣的事情很多,而且那些事表面感覺與事工異象沒有關係,也永遠不會引起我們的興趣,這直接考驗我們的耐心!我們甚至會想,把花在這些事情上的精力和時間用在福音使命上,能做多少事情。在準備上德國工場的時候,我就曾經因為處理家人的簽證問題,在馬來西亞和柬埔寨之間坐飛機往返多次,有時只為了交幾份文件。而且,到最後還是沒有預期的成果,只有料想不到的新要求。事情進展持續「惡化」,內人後來因為簽證問題被迫離開我和孩子們三個月之久,走的時候,完全不知道何時能相聚,而且我也為了此事多次寫電郵和到訪相關部門,結果完全無濟於事。 在事工上也需要很多忍耐。做起拯救靈魂的事宜,神的僕人通常都滿有熱忱、迫不及待地希望盡快看見人信主,但現實往往事與願違。當個宣教士,前面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安頓、適應、學語言以及處理各種手續,再加上要同異文化的人傳福音,還需要了解他們的文化、想法、習慣等等,根本急不來。
在眾多事工當中,尤需強調忍耐的是對人的期待。常有人說,做事情不難,處理人的問題才難。可是我們不能因此逃避,因為神託付我們的工作重點就在人。人不是機器,不會對特定的動作做出固定的反應。在服事人的過程中,有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辛苦耕耘的結果超過了預期,分外驚喜。但另一些時候,我們可能會感覺「白做了」,付出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正在寫著本文的時候,正收到一位我們夫妻花了很多時間陪伴、輔導的肢體留言,責怪我們傷害了她)。好多宣教士的故事都可以看到,他們辛苦耕耘了十多年才帶領第一個人信耶穌。到他們死的時候,信徒可能仍寥寥無幾。
既是如此吃力不討好,我們又為何要忍耐呢?……我在最近創作的一首新歌《無悔的足跡》中寫出了我們的信念:「不要被現實所蒙蔽,看不見不是沒奇蹟,看看召他的主會預備什麼驚喜……傷痛和眼淚會過去,永遠長存的是美麗,深信愛他的主必為他預備驚喜。」
三、寛容
宣教士需要一個寬大的心胸,因為宣教經歷中有太多新鮮且不一定是我們能接受的人事物。
我見過好些對於自己的看法、習慣、作風非常堅持的宣教士,這種個性使得他們在工場上常碰釘子,而且工場上人際關係也比較差。如果是因為真理的原因堅持倒好(這種個性的人對所信的真理通常也很堅持),可是大部分情況卻往往是出於他們把相對的事情看得過於絕對,例如,參加主日崇拜一定要穿正裝、靈修一定要做筆記等(這些都是好事,卻不是完全不能變通)。 如果我們可以用寬容心胸面對,宣教工場可以是非常多姿多彩的。跨文化環境中的人,也和我們一樣,他們有缺點,也有很多值得我們看齊的優點。以我的宣教經驗為例:我不太習慣韓國人家長式的領導,但我非常欣賞他們很講義氣、幫人幫到底的精神;我不喜歡柬埔寨人常見的貪小便宜的心態,但我欣賞他們的單純與善良;德國人辦事效率的確比亞洲人慢很多,也不太講人情,但我欣賞他們對原則的把握和辦事的嚴謹態度。我們應當避免站在自己角度去審視他人,更要制止自己的口有意無意之間說出批評的話。當我們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好的時候,不要忘了,不寬容本身也是不好。
四、開明
寬容和開明有緊密的關聯和重疊,在此分開討論是因我認為「寬容」較重於待人方面,而「開明」的重點比較在於理性、觀念層面。
宣教士需要開明,因為跨文化環境會給我們的思想、甚至固有的神學帶來許多衝擊,唯持有開明態度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和有效服事,也能使我們對信仰和服事有新的啟發。要說在前面的是,開明不代表沒有底線,而是在堅守自己原則的同時,願意先放下「為堅持而堅持」的心態,去聽取跟我們不同立場之人的想法、感受、需要和考量,並且檢討自己立場的根據,嘗試去發現有什麼應當堅守、又有什麼需要改進之處。
在信仰的理解上,我們需要開明態度。十六世紀爆發的宗教改革,就是一個認真看待聖經真義的修士,向當時已經固化的觀念和體制發出挑戰。然而,我們必須承認,即便是當時改革出來的新教,也不應該驕傲地以掌握完備的真理自居。神的真理極其豐富,人應當不斷地謙卑考究、改進、修正和發掘。可悲的是,今天很多保守福音派的信徒卻犯了當時天主教同樣的錯,認為自己的觀點最完備正確,盲目地抵抗提出不同觀點的人。在明確的真理上我們不應妥協,可是在很多情況中,爭辯的點往往在於解釋的不同,故冷靜和理性交流才是成熟的態度。另一點值得提醒的是,交流之後我們絕對可以堅持自己的立場,但不要隨便給別人貼標籤(諸如新派、靈恩派、異端等)。只要大家接受同一個基本教義,不同立場的人應該可以一起相處和同工。
美國幽默作家Evan Esar(1899-1995)說:「當你失去所有你能失去的東西之後,僅存的就是品格。」品格這個具有永恆性的東西,要比一切容易引起我們的興趣和渴慕的東西,更配得我們關注。
本文原載於《華傳》第62期: https://gointl.org/magazine-62.php#imissio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水深之處,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週一、三、五在我們的粉絲專頁上和大家一起直播讀聖經! 歡迎大家於12:50~13:00利用十分鐘的時間和我們一起獻上讀聖經唷!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uke54.org/ 在等待的時間不妨為我們的專頁按讚,分享這個直播影片給朋友喔...
馬太福音13章24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二千年前就有的說服法!”
上週日全家讀經時間,讀到馬太福音第十二章的1~21節,耶穌在與法利賽人談論安息日的戒律,以及背後的真實意義。除了,展露了戒律之上的更高層次的思維,另外耶穌基督的辯論能力也是首居一指的。
衪用了一個概念,用對方必須承認或認同的知識、行為與典籍來說服對方。
不論是談大衛吃陳設餅,引用“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的舊約經文,以及一隻羊當安息日掉在坑還救與不救的現實生活案例,都是對方必須承認或認同的事。所以,也就在這場“辯論比賽”中令對手無話可說。
以對方必須承認或認同的事,像是金庸天龍八部下的慕容復的武功~以彼之道,還之彼身,這招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關鍵在哪?在理解對方,如果沒有好好理解對方的生活、信仰、經驗的人生,這在說服是用不上的。
當然,有時並不必那麼麻煩的去理解對方的生活、信仰與所經驗的人生,對方曾經說過的話,也是個“以彼之道、還之彼身”的好素材。
最近”美牛、美豬、瘦肉精“就是個好例子。在這事件中,民進黨的防守顯得很蒼白無力,因為想當年昨是今非所留下的諸多話語,全部都加倍的奉還在自己的身上。
結論是,若想增進“內容性”的說服力,對被說服者的背景、環境、生活經驗是需要了解的。
在我仍在金融業做財經演說時,設計些內容都會以大家生活中所共同經歷的事拿來做例子說明。像是以1970年代的Sony Walkman與現在的智慧手機來比較,這樣就很容易令人感受到這50年的科技變遷何其之大,生活品質的改善有多驚人,這進步下所帶來的經濟成長就很顯而易見,要得到長期投資、複利效果為何驚人的結論也就很容易被大眾所接受了。
說服力的增進,要多在生活上取材!
※ 偏好自學~線上課程 :
https://joseyang.eletang.com.tw/course/7061
※ 需要指導~視訊個人課,請私訊
1. Skype ID: https://join.skype.com/invite/jxPHO1DdHiXT
2. Line ID: joseyang9287
※ 喜歡共學~一日工作坊,台北(10/24、11/13)、高雄(11/21):
https://www.cln.com.tw/school_openclass_info_165_.html
馬太福音13章24 在 鎖匙 KE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元朗、旺角、將軍澳、港島西,走過幾十公里的路,帶着疲倦的身軀回家,在書桌面收到媽給我的信 (10幾年冇收過),即使多疲倦,我馬上也給她回信...
= = =
媽:
感謝你的信!馬太福音第24章所講的情況,是基督來臨前的徵兆,你應該覺得高興才對。
//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
馬太福音25章40節
我永遠相信最好的祈禱,是用行動去愛你身邊的人。我們一班社工冒着生命危險走上前線,就是去保護一班有素質的年青人。我接觸過他們,也接受過他們的照顧和愛,如果世界上有天國的話,入邊住着的就是像他們這樣的人。這個信念我一點都沒有懷疑過。
從六月到現在,走到警戒線,即使有不知所措、有迷惘的時候,仍然有社工同伴、抗爭者的年青人、街坊和網友支持着,即使是疲倦,我也會有力量,繼續走下去!
在這段時間,有些教會成員的言論,令我深感失望...有些冷血、粗鄙、不盡不失的說話,我簡直難以相信竟然出自一個基督徒的口中。幸好,還有一班和我同期的退役傳教士與部份教友仍然願意用不同的方式和我一起去守護香港未來的孩子!
其實你可以做的比你想像中的更多,並不限於「祈禱」,只是你沒有去了解和學習。請你不用擔心!我未來的太太已經裝備好自己,萬一我被捕的話,她也會和我的同伴幫我處理好一切事情。
我覺得作為一個丈夫,最重要的是帶領家庭做正確的事。在保護自己之餘,亦要保護自己的家,而香港就是我的家!出動前,她會對我說:「小心!好好守護年青人!」我希望可以完成她這個心願。
祝您 能擁有美好的香港!
Key
5/8/2019 3:00am
= = =
在這個幾月期間,雖然看見政權的醜惡,但也看見很多香港人的美好。香港的孩子應該由香港的大人去守護,明天星期一我們返少一日工,站出來去支持他們,好嗎?
#社工哥哥
#我珍惜每一條生命 #我珍惜每一個香港人 #我珍惜每一隻雞蛋
圖:8月4將軍澳遊行隊伍
上一篇《沙田青年救護員的一些說話:對不起...前線的年青人只懂衝嗎?》:https://www.facebook.com/1412098092346271/posts/2355259788030092
馬太福音13章24 在 水深之處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每週一、三、五在我們的粉絲專頁上和大家一起直播讀聖經!
歡迎大家於12:50~13:00利用十分鐘的時間和我們一起獻上讀聖經唷!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uke54.org/
在等待的時間不妨為我們的專頁按讚,分享這個直播影片給朋友喔
馬太福音13章24 在 將稗子撒在麥子裏。 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馬太福音13章24 -30節 (2) 當下,耶穌離開眾人,進了房子。 ... 聖經馬太福音13章紀載耶穌講述的七個天國比喻,其中一個引起不少植物學者興趣的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