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多了解「#高敏感特質」】
有幾個人來提醒我好久沒寫高敏感相關的文章(其實對我來說,我們全家都高敏感,每一篇文章都是高敏感文啊0rz),剛好最近有重新思考我的理解、應對和觀察,決定來個總整理。
今天這篇文是知識文,內容包含:
@#高敏感特質是什麼,#跟內向外向有什麼關係?
@#適合高敏感兒的活動和給爸媽的相關建議
@#如何支援家裡有高敏感兒的家人或朋友
@#高敏感相關推薦書單
@#大人與小孩的敏感特質量表
---
【高敏感特質是什麼,跟內向外向有什麼關係】
「高敏感」是一種人格特質,他不是一種疾病,所以並不會「康復」。高敏感特質的孩子大約佔五分之一的比例,本來就是健康正常的孩子,但是他們確實有比較獨特的地方。他的感受力天生比較敏銳,所以在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等方面感受到的層次跟幅度都會比非高敏感的孩子多很多,也因此很容易被激發出非常強烈的情緒,不管是正面負面都是,容易大喜大悲。
高敏感兒時常被認為「難帶」的理由,其一是因為他們強烈的感受力造成他們對於「舒適」的要求非常精準又難以妥協,年紀小時也無法完整說明,所以經常需要爸媽面對一個大哭大叫瘋狂崩潰的孩子去猜測到底發生什麼事。其二是他們各種正負情緒的表達都非常誇張,難以控制。如果在一個很需要遵守規則的環境下,例如說高級餐廳,捷運,或圖書館,很容易讓爸媽或同行的人覺得很難堪。第三是他們一次接收太多訊息,很容易「過度刺激」,也就是超載。超載的時候會非常難安撫,像是「壞掉」一樣,有時甚至會嚇壞沒有經驗的爸媽。
無論只有符合以上一點還是全部都符合,這些都不是高敏感孩子的「錯」,他們只是需要來自爸媽更多的理解,幫忙他們找出自己介意的各種細節,懂得怎麼避開。或者透過觀察自己身體給予的訊號,了解自己已經過累,需要停下來休息。同時可以多接觸各種類型的藝術,找出最適合自己抒發各種感受的方法。
高敏感兒很容易被誤以為是內向的孩子,因為他們強烈的感受力讓他們時常很謹慎小心,不輕易嘗試新事物,這樣的表現跟內向的孩子很相像。但是,「高敏感」,「內向」,「外向」其實是三種不同的特質。內向的人不一定高敏感,高敏感的人也不一定內向。那應該要怎麼分辨才好呢?
「高敏感」的孩子其實跟「內向」的孩子真的有很多特質很類似,例如「內向」的人非常需要時間獨處和思考,遇到新事物刺激的時候通常會退縮,比起廣泛接觸各式各樣的體驗,更喜歡深入的探索,這些都跟「高敏感特質」的人很接近,差別在於感受力的敏銳程度,現在有一些基本的量表可以檢測(文末會有連結)。事實上高敏感族群裡有70%都是內向者,重疊程度真的很高。
容易搞得別人很困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的是剩下30%「高敏感外向型」的人。因為「外向」的特質讓人樂於接觸很多人,從人群中感受到活力,熱愛新事物,喜歡往前衝,這些都跟「高敏感」的謹慎,喜歡深度思考,容易過度刺激相抵觸。我自己就是這個類型。從小到大我一直搞不清楚我到底是內向還是外向。明明在團體中我非常主動去認識別人,很喜歡跟不同的人交談,興趣也很廣泛,但是跟熟人聚餐超過五個人我就會很不自在,週末也只能參加一場活動,其他時間都躲在家裡想東想西,這方面感覺又很內向。最後才知道是因為「高敏感」加上「外向」兩件事情造成我這麼矛盾的個性。
---
【適合高敏感兒的活動】(也很適合高敏感的大人)
前面說過「高敏感特質」並不是一種疾病,所以並不需要刻意幫孩子或幫自己「降敏」,反而應該鼓勵他們接納自己的特質。但是確實有一些活動可以幫助高敏感人抒發壓力,讓情緒更加穩定。
@親近大自然
高敏感兒因為很容易被其他人的情緒或者是環境裡的聲音光線等等的事物干擾,甚至是過度刺激到很不舒服的地步,所以經常帶他們去接觸大自然會有很大的幫助。他們可以盡情觀察各種微小的細節,聆聽各種舒適的聲音,開心的話也可以無拘束地大喊大叫或胡亂奔跑,對紓緩他們的壓力和情緒有很大的幫助。
@自由塗鴉創作
高敏感兒的內心裡有非常豐富的情緒,也因此會觸發頭腦裡有非常多的想法,很多時候甚至沒有辦法用語言捕捉,所以很需要各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幫忙抒發。如果能夠在家裡準備一個讓他們隨時可以創作的角落,像我們就在餐桌旁的櫃子準備非常多的白紙和有顏色的紙,同時還有蠟筆彩色筆水彩剪刀白膠紙膠帶等釘書機等等大量的文具,蕃茄隨時都可以去抽出一疊紙來畫圖,或者是做一些自己發明的小勞作。
@聽音樂跳舞
音樂也是幫助高敏感兒抒發的好工具,在家裡播放不同風格的音樂,讓高敏感兒隨著自己身體的直覺舞動,會讓他非常的開心。如果其他的孩子跟大人可以一起加入的話更好,每個人發明屬於自己的舞蹈,是一個可以全家一起哈哈大笑的好活動。
@聊天
高敏感兒非常擅長捕捉周遭的人的情緒和表情,但是他卻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可以精確理解引起那些情緒的原因,常常會過於在意。所以如果可以時常跟高敏感兒分享自己的情緒,例如說「我今天提早下班了好輕鬆」,「今天路上沒有塞車讓我心情很好」,「沒有買到想要的水果很失望」等等,都會對高敏感兒幫助很大,同時也是一個很容易拉近親子距離的互動方式。甚至是在跟孩子一起出門等車或是在公園的時候,如果孩子沒有要去跟其他小朋友玩,跟他一起玩「猜猜那邊那個大人/小孩是什麼心情,為什麼?」的遊戲也很棒的。
---
【不同類型的大人遇上高敏感兒的困擾】
@非高敏感家長+高敏感孩子
這個組合最常見的狀況是,家長完全搞不懂孩子到底在爆炸什麼,是在意什麼。衣服哪有粗粗的?摸起來還好啊?牛奶味道哪裡怪?差不多啊?由於家長自己本身「毛」沒有那麼多,很容易誤以為孩子在無理取鬧,或者是在「演戲」,或者以為自己做錯什麼。哪有那麼誇張!哪有那麼嚴重!
我個人覺得最好的方法是,詢問家族裡其他也有高敏感特質的人,或者是有高敏感特質的朋友,請他們分享一下自己的童年經驗,還有希望當時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幫助。透過他們的經驗分享,非高敏感的家長可以比較能理解孩子「真的不是故意的」。
@高敏感家長+高敏感孩子
這個組合的好處是,因為家長自己也是從小各種「毛」就多,所以對於孩子的困擾比較能夠感同身受。但另外一方面,如果家長跟我ㄧ樣本身就高敏感,很可能為童年時被誤解的經驗,有時候不自覺會太保護孩子,太擔心他受到過度刺激,或者是因為孩子的反應被觸發一些不好的回憶等等。也有可能因為無法接納自己的特質反而強烈要求孩子要改變。所以很有可能需要花上很多時間跟自己的內心溝通,才能夠好好面對孩子。
---
【如何支援家裡有高敏感兒的家人或朋友】
高敏感兒容易大喜大悲,情緒起伏大又立刻就會表現出來,而且一旦超過負荷會非常難安撫,會給照顧者帶來非常大的精神壓力。如果高敏感兒正在失控的當下(不管是正面或負面情緒都有可能失控),你是剛好也在場的朋友或家人,以下幾件事情可以幫忙減輕家長的壓力:
@除非家長要求,不然請「不要」主動幫忙逗弄孩子,也請「不要」給意見。高敏感兒對於很多事情的要求非常精準,如果你的互動方式錯誤,反而會讓狀況更糟,請交給最懂孩子的家長處理。安靜在旁邊等待就是最好的幫忙。
@跟家長說:「沒關係,你專心處理孩子就好。」如果有路人或店員來關切,可以幫忙說明情況(或者請他們離開)。
@如果家長為了應付孩子分身乏術,可以主動幫忙留意貴重物品,或者把孩子身邊容易打翻或打破的東西迅速移走。
@如果在公共空間,可以幫忙巡視周遭,有沒有比較合適不打擾別人的角落可以帶孩子過去冷靜一下。看見的話立刻告訴家長,或者主動把他們拖過去。
@如果有一起出去玩的孩子在現場,請幫忙把其他孩子帶開去其他地方玩。如果你知道前因後果,可以跟其他孩子說明一下發生什麼事。
@如果家長的情緒壓力過載了,可以主動換手讓家長喘息一下。如果這時孩子還沒冷靜下來,就不需要跟孩子互動,在他身邊坐著確保他的安全即可。如果孩子已經恢復穩定,主動表示想跟你互動,那就可以自然回應。
---
【高敏感特質相關推薦書單】
以下是我從讀過的書當中精選出來的幾本,覺得對認識高敏感特質,或是跟高敏感特質的人相處會有很大幫助的書籍。
《高敏感族自在心法》
這本是第一個提出「高敏感族」概念的伊蓮・艾融博士的著作,可以說是全世界第一本完整介紹高敏感族的書吧。這本書的文字很平實通順,說明也很詳盡,讀完之後對這個特質可以有很完整的理解。但是因為涵蓋的範圍很廣,稍嫌有點雜亂不夠有系統。
《高敏感是種天賦》
這本是丹麥諮商師伊莉絲・桑德的著作。如果時間有限或者不擅閱讀長篇,我推薦從這本書開始。作者的文字精準,說明清楚,是目前相關書籍中最容易閱讀的,可以放在提包裡隨時拿出來讀兩段。書中介紹了幾種不同的高敏感類型,常見的心理困擾,還有一些跟自己和別人更和諧相處的建議。
《蘭花與蒲公英》
這本是三本高敏感相關書籍中最新的,讀起來也最像「醫學雜誌」,2019年出版。作者湯瑪士・波依斯用「蘭花」來比喻非常需要細心照料的高敏感兒,非常傳神。如果喜歡腦神經學相關知識或者是心理學實驗的人可以試試看這本。
《內向心理學》
雖然標題只說了「內向」,但是這本書對於內向和外向兩種特質都說明得很清楚。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哪一種類型的高敏感人,這本書可以幫忙你分辨。如果你是內向型的高敏感人,這本書提供很多理解自己和跟自己相處的方法,我覺得會對你很有幫助。
《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你的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高敏感兒強烈的反應和情緒很容易牽引出爸媽過去還未處理的傷痕,讓大人陷入自己最不想要的理智斷線,大吼大叫,或者是動手打人的應對方式。這本書可以幫忙爸媽找到方法穩定自己,進而找出更適合孩子的教養方式。
---
【高敏感特質量表】
@大人版自我檢測量表
https://www.suncolor.com.tw/event/books/highlysensitive/quiz.html?fbclid=IwAR3KVLzBo4-NWyfxKHTDlBn_gXW4TazcRbOV6vKSXV9xnajWeToJBCZYobc
@兒童版檢測量表 (這是我自行翻譯的版本,量表在文章最後)
https://www.facebook.com/tomatogreenlife/photos/a.160200058958437/129504142028029
---
如果還有興趣,以下是我之前寫過跟高敏感特質相關的文章,也歡迎閱讀。
【什麼是高敏感特質?為什麼我需要知道我的小孩是不是高敏感兒?】
https://www.facebook.com/tomatogreenlife/photos/a.160200058958437/146417313670045
【 聊聊小蘭花的高敏感特質:「對事物的感受特別深刻」讓他既浮誇又失控,「快樂」的小蘭花更需要家長強壯的內心力量】
https://www.facebook.com/tomatogreenlife/photos/a.160200058958437/151474836497626
【 聊聊高敏感小蘭花:到電影院看電影?再等五年看看吧。】
https://www.facebook.com/tomatogreenlife/photos/198114758500300
高敏感族自在心法 在 蕃茄家的媽媽是爸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聽說過高敏感族群,#但是你了解這個特質嗎?】
敏感程度檢測,還有內向指數檢測:
https://www.suncolor.com.tw/2018hsp2/quiz.aspx
測測你的孩子是不是擁有高敏感特質:
https://readsuncolor.pixnet.net/blog/post/221150823
前幾天寫了一篇介紹高敏感族的文章,看見很多人討論和回報自己的分數,覺得很有趣也很開心。趁著這個機會想來向大家多介紹一些有關「高敏感特質」的基本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今天的介紹節錄了三本跟「高敏感特質」有關的書籍內容:
👉蘭花與蒲公英
👉高敏感是種天賦
👉高敏感族自在心法
如果對更深入的說明有興趣的人,歡迎自行找書來閱讀唷!
高敏感族自在心法 在 蕃茄家的媽媽是爸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覺得自己很難搞、地雷很多、標準高又無法妥協,弄得自己精疲力竭?你可能跟我一樣是個高敏感人唷!(文末附成人版高敏感特質自我檢測表)】
今天不談孩子,來談談大人。
之前曾說過,我是因為蕃茄的關係,才開始查詢有關高敏感特質的資料。而在閱讀那些書籍和文章的時候,其實第一個受益的人是我自己——原來我自己就是高敏感人。
先來前情提要一下。
「#高敏感特質」這個概念於一九九六年由美國精神分析專家伊蓮艾融博士在「高敏感族自在心法」這本書中所提出。它不是一種需要矯正的疾病,而是一種人格特質,就像「外向」或是「內向」一樣。雖然這個族群不是社會中的多數,但是比例上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擁有高敏感特質,並不少見。
艾融博士指出,擁有「#高敏感特質」的人,有幾個共同的傾向。第一,是在行動之前會觀察和反思,處理每件事情都會多一些程序。第二,因為同時需要留意很多事情,容易受到過度刺激而感覺疲累。第三,會有情緒化的反應和強烈的同理心。第四,對周遭所有的細微之處很敏銳。
如果你是一個高敏感成人,以高敏感特質在二十五年前才開始被提出的簡短歷史來看,你的成長過程有很大的機率不會太好過。在「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中提到,「因為當前的社會普遍崇尚外向者的特質,喜歡健談的人,喜歡做事果斷,喜歡勇敢等等,高敏感特質的人很容易從小就遭受很多批評,甚至被父母期待『改進』。」光是我自己的腦海中,就時常有「大方一點」、「不要那麼在意」、「管你自己的事就好」、「這樣就不高興你以後怎麼辦」這些聲音在擾亂。你很有可能到現在還會受到這些已經內化的標準影響,還在鞭策自己「不要想那麼多」、「標準降低一點」、「多跟別人來往不要那麼閉俗」,同時痛苦於永遠無法達到那些標準。
對我自己而言,最大的幫助就是了解到「不是我有什麼不對勁,是那些要求不適合我。」
這句話像剪刀一樣,「啪」地一聲把某些纏繞在我心中多年,像是詛咒一樣的「提點」斷開,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輕鬆。在理解高敏感特質之前,我經常感覺自己處於很不舒坦的狀態。如果我選擇跟別人做一樣的事,我的內心覺得被強迫很不愉快;但如果我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走,我又擔心自己太不一樣是不是有什麼不對勁。最後在極大的矛盾之下,我時常做出一些很極端的選擇,然後搞得自己暴躁易怒又難以接近。
舉例來說,我非常討厭週年慶人擠人又嘈雜的場面,光是想像就覺得壓力極大。但是當我表明不想去的時候,家人說我養尊處優,都不懂得錢很難賺幫家裡多省一點。我覺得自己很糟糕,大家都可以忍受在那樣的環境下買東西,只有我不行,好像是一個很自私的人。為了表現我不自私,我決定「都不消費買衣服只穿舊的就好」,這樣我就不會被說浪費了——我從來沒想過,其實家人很有可能根本不介意人多的場合。
而現在,我明白我根本不需要去喜歡週年慶,也不需要不買衣服。我只要買衣服的數量減少,就可以同時控制預算,又在我覺得舒服自在的時間去逛街。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會觸怒我敏感神經的小細節,例如黑色的筆一定得要是純正的黑色,一點點色差都不可以有;筆尖和紙張接觸時的滑順程度和紙張下陷的深度有嚴格的標準;咖啡廳的採光、人數、氣味、還有音樂的類型和聲量都影響到我的消費心情;參加的聚會超過我能忍受的人數或是話題讓我完全提不起興趣等等。
這些讓我煩躁的小事,我現在可以一項一項的把他們都抓出來,用不同的心境去面對,讓我可以比較舒服地活著。像是把「買文具」這件事情當成一個尋寶遊戲,遇到真心喜歡的物品才掏錢買下,然後很珍惜地使用。我不再像以前一樣覺得自己很難搞,於是強迫自己使用隨處買得到的文具,結果老是因為使用的感覺太差最後一邊抓狂一邊重買。
雖然還沒找出全部的解方,但停止找自己麻煩的我,快樂多了。
如果你是個有孩子的高敏感人,了解這個特質更是有很大的幫助。高敏感特質和遺傳有相當大的關係,如果你是高敏感人,你的孩子很可能也是。這個時候,你是否能夠接納自己的特質就會非常的重要,如果你可以,那你的經驗就會被轉化成一個非常有用的資料庫,你可以因此更能夠同理孩子,更知道如何跟孩子溝通,因為你有過類似的經驗。相反的,如果你沒有接納自己,覺得這個特質是一項「必須要改正的缺點」,你會有很大的機率用相當強硬的態度矯正孩子,目的是「希望孩子不要有跟自己樣的經歷」,但是反而弄得親子兩敗俱傷。
當初蕃茄出生的時候,儘管我們當時對高敏感特質一無所知,我們憑自己介意的細節幫蕃茄安排他的生活和環境。例如傑克怕吵,所以他始終確保夜晚有白噪音圍繞蕃茄,讓他不會被貓叫聲或是路上一些突然的噪音驚醒,而我對光線敏感,所以我早早就買齊遮光窗簾,確保陽光不會影響蕃茄的睡眠。也因為我們不喜歡突發狀況,都只跟少數熟識的朋友約,一次的人數少於四人,也都約在一些蕃茄熟悉的地方。這些安排都陰錯陽差地符合了蕃茄的需求,所以他雖然敏感,個性卻一直都很穩定。
講了這麼多,來開獎吧。
雖然伊蓮・艾融博士的高敏感特質網站也有成人的高敏感特質檢測,但是當中有好幾項描述相當接近,不太容易了解當中的差異,所以這次我決定分享「#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裡的量表,歡迎大家來玩玩:
[高敏感族自我檢測量表 (HSP)](https://www.suncolor.com.tw/event/books/highlysensitive/quiz.html)
60分以上就表示你可能是高敏感族,我是118分,你呢?今天先來看看高敏感檢測,之後再繼續來聊聊更多當我理解到「我不需要強迫自己改變」之後,我和自己、孩子還有這個世界的相處方式如何變得不一樣!下次見!
高敏感族自在心法 在 高敏感族自在心法 的推薦與評價
高敏感族自在心法 by 每周一起讀一本書 高敏感自我檢測量表: http://lnk.pics/4TGHG 博客來書本連結: http://lnk.pics/4T49X. 17 Likes1 comment. ... <看更多>
高敏感族自在心法 在 速讀《高敏感族自在心法》【聽書】【自助】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通過Elaine N. Aron 所著的《 高敏感族自在心法 》中的見解,擁抱你的敏感超能力。本視頻深入探討讓你變得高度敏感的特質、應對過度刺激的策略以及讓 ... ... <看更多>
高敏感族自在心法 在 [心得] 高敏感自在心法-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從小便在一個無法獲得任何滿足的家庭長大,
家人很勤儉,因為曾經被倒會的陰影深深影響著,
加上爺爺奶奶那一輩是苦過來的,於是在沒有獨立自主經濟能力前,
全班都有手機時,我沒有,直到上大學為了聯繫家人才給辦。
每逢畢業旅行或者學校舉辦的校外教學,爸爸總是不想花這筆錢,
跟我說等長大再去,對於別的同學輕而易舉可以得到的義務,
對我而言是要一直不斷的爭取才行。
想當然爾,人生的第一趟出國旅行一直到出社會幾年後才開始。
玩具的存在對我而言也是種奢侈品,小學流行的溜溜球或者電子雞,
我都沒有辦法趕在流行時擁有,
記憶中也僅有一個被支解的娃娃跟已經過時很久的電子雞。
因為家人崇尚養生之道,外食零食飲料都與我絕緣,
印象中離開的爺爺會給我吃魷魚絲,奶奶會偷買冰冰涼涼的可樂與沙士,
是我幼時唯一的外食記憶。
還有一次在一家小吃店,是跟家人一起的,因為很難得又稀有,於是記下來了。
暑假時我跟弟弟會獲得300顆水餃當午餐兩個月,
小時候爸爸提供給我的娛樂遊戲是在報紙上寫書法以及畫荷花,
這些不需要花什麼材料費就可以輕易處理。
久而久之,我變成一個不會去計較的人,畢竟我從來沒辦法與同儕平行,永遠矮人一截。
但也拜此性格所賜,出社會後對於人們的炫耀我沒辦法起共鳴或者表示羨慕,
裝一下可以,因為我們(高敏感族)畢竟可以輕易地察覺到對方的需求。
也很少很少有慾望,只是對於美食的追求這一點倒是蠻揮霍的。
也許是因為在烹飪上家人有一手好功夫吧,
家人從事過的行業裡也曾經在路邊擺起攤賣羹麵,或者早餐店,
這些或多或少讓我對於食物有一股熱情。
就學時即便我對於設計深感熱情,也明知要體諒相關科系的學費與材料費都很驚人,
於是隨便找了一個科系讀,出社會後再從事設計,
這點十分感念高敏感賜與我的學習力強,我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學習一項技能,
前提當然是我有熱情的話。
家人很傳統,如果有什麼不愉快的事,大部分都是藏起來不讓親戚知道,
於是身為同性戀的我,對他們而言是種恥辱,
一方面在外人面前他們面對我的短頭髮總是極力撇清說這樣比較涼快,
一方面在詢問我時,他們也許也不想從我口中證實吧,
於是總是迂迴的訕笑說你這樣很像男生,沒有女生的樣子。
所幸逃到台北去,總是先剪一顆喜歡的短頭髮,
然後等一個月留長後才回去,時間抓不好,在端午節或者過年期間新剪了頭,
就要想辦法製造無法在場證明,也許出國,也許剛好有事無法回家一起過節。
家人也很愛面子,可惜我沒有什麼地方可以讓他們驕傲,加上身高又矮,
從小我就常注意到小孩子異樣的眼光看著我,甚至偷偷在我後面比身高,
所以我很怕人,我害怕站起來,害怕被注目,害怕被很快地發現跟大眾不一樣。
除了現在的身份吧,在一家大公司當主管職,薪俸也不錯。
於是在我因為高敏感壓力太大(因為我時常需要面對高層的揶揄與指令,
公司並不是崇尚平和穩健政策,而是變動與競爭導向的。)
對,因為我時常需要面對過度的刺激,於是我的身體便出來保護我,
這是我第四次慢性支氣管炎發作了,第一次是一年半,
現在這次已經滿一個月了。
它很妙,在公司時會猛咳狂咳用力咳,但是只要一打卡下班就沒事了,
即使走在大馬路邊前仆後繼的車水馬龍也沒事。
對於承認這件事對我而言很困難,因為我很難對人表現出脆弱的一面,
而我家人的反應兩極,父親因為退休,長期面對迎合他人所苦,
而且他也真心愛我,所以他力勸我跟上層陳詞,希望把我扁為一般庶民,
下下策就是回家給他養。
而我媽則是想巴住這唯一可以讓她驕傲的地方,也許她也累了吧,
我爸退休常離開家去照顧奶奶,一離開就是一週以上起跳。
我弟弟是宅宅成天去工廠上班回家後就是打怪,即使他的學歷很好,
一點溫暖都無法給予。
她不相信我這是由壓力引起,打算從各層面
(例如叫我把住所的棉被枕套拿回去給她曬太陽清潔),這點我很氣惱,也很挫敗,
畢竟不被受尊重與理解是長期以來我跟我母親的心結。
(也許她不這麼認為,她很控.制.狂)
這中間要花很多時間消化沉澱才能繼續回覆她從遠方捎來的訊息。
對於金錢我很無感,以至於工作了7年多一點積蓄都沒有,
也是家人給我的深遠影響,他們很節儉,
對於把我的戶籍遷到別的所在一年可以省下3000,
願意花時間去辦理許多相關手續,僅為了多省一點錢,
因為我自尊自信都很低落,加上長期身體不好,
其實我不怎麼看好自己能活多久,所以對於金錢的存續覺得沒有太大必要,
除了這次真的很想立刻離職休息一陣子才感受到錢的重要性。
對於家人賜給我的一切我沒有太大意見,有好有壞,
只是如今再連看兩本關於高敏感的書籍,我才驚覺原來這一切不是內建DNA,
而是小時候的環境也深遠的影響了我。
這一本比高敏感是種天賦更是從頭到腳的解釋高敏感族存在的背後原因可能為何,
在人際關係、親密關係、職場...各面向人生必須面臨的課題都做了很詳盡的解釋以及,
我覺得最重要的,提供舒緩之道。
我知道我擁有的驕傲在哪,我能比別人看到更多他們看不到的面向,
一方面也深受所苦,有點像X戰警裡面的教授,
許多聲音、OS nonstop的傳遞過來,我最近才開始想,
如果我現在所作所為不是為了滿足他人,那我想要的是什麼?這題目前無解,
畢竟我的人生座右銘原來是我奉獻,我存在。
誠心推薦,雖然寫的方式比較嚴謹不像另一本高敏族是種天賦比較輕鬆而溫暖。
而書裡面提到的認知行為治療,也將是我即將去進行的解決之道,
如果可以透過這一點,壯大自己膽怯的心智,那就太值得了。
版友提供的所有相關書籍我都會一一去看,謝謝你們,雖然以現在的狀況,
對別人陳述這個名詞好像在告訴別人自己會漂浮一樣,是那麼的無法理解,
不知從何蹦出來的名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7.96.18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02514602.A.DEE.html
※ 編輯: richmonkey (180.177.96.180), 08/12/2017 13:46:25
好意外有這麼多同類!
※ 編輯: richmonkey (49.215.231.129), 08/15/2017 20:36:1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