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邁市長就職週年】
市長陳其邁今天就職滿週年,新台灣國策智庫民調顯示滿意度71.1%,美麗島電子報民調滿意度79%,比起前任市長就職週年時,滿意度僅有32.4%(思為策略)~33.9%(綠黨委託民調),#竟高出兩倍以上,可謂高雄史上前後任市長的最大落差紀錄。
一年前的8月24日,好過日在【新市長走馬上任:十大要和時間賽跑的政策面向】一文中,提及十項較能具體觀察之短期指標,我們此時再次拿出原文,來檢視陳其邁市長一年來的施政成果:
1. #產業發展:橋頭科等產業建設進度,廠商預計與實質投資高雄進度?
■合格:橋頭科通過初審環評,10月完成區段徵收公告,年底開放廠商選地。半導體產業投資續擴大,包含穩懋、國巨、日月光、華新科、穎威、台灣默克等廠商投資超過1500億,另外包含仁武產業園區、材料創新研發專區(五輕舊址)、高軟二期均加快有實質進度。
2.#輕軌二階:C14-17, C32-37能否有初履勘時間表,C30-32能否動工?
■合格:C14-17, C32-37在陳其邁上任後5個月通車,一二階系統整合初步完成,二階也順利動工。
3.#捷運黃線:綜合規劃作業能否完成審查進入環評階段?
■合格:完成環評,進入動工前準備階段,有望2022動工。(另岡山路竹延伸線準備動工)。
4.#TOD發展:軌道沿線運動中心、社宅和其他公共設施規劃與招商是否提出計畫?
■合格:O4聯開案順利標出,為近年最大聯開案。另8800戶社宅計畫多位於軌道沿線,2022年以前將完成7座運動中心,另有3座動工。市府亦對聯合開發可用基地做整體盤點。
5.#大林蒲遷村:能否和居民對遷村條件與遷村區域進入下一階段討論?
■部分合格:已提出遷村計畫書,但居民仍有不同看法,疫情趨緩後才會再開說明會討論。
6.#青年回流措施:青年就業與人才回流計畫如何執行?公托公幼設置進度?下年度預算編列與施政目標?
■部分合格:今年上半年青年失業率從去年同期13.9%下降為10.5%,已規劃增設8處社區公共托育家園並陸續啟用,預計明年底可再增加3處社區公共托育家園與20處托嬰中心,另也積極盤點增設公共化幼兒園,已新設15園、141班,計4171個入園名額,預計再持續擴增至5935個入園名額。但青年人口仍然尚未有回流趨勢。
7.#新灣區開發:新灣區重大招商案進度,水岸開發整體計畫調整,數位產業招商方案,總圖二期與流行音樂中心主塔樓開業時間?
■部分合格:高軟二期、5G/AIOT園區獲中央支持推動,但總圖二期底部招商和流行音樂中心受疫情衝期而有所改變或延遲。
8.#環境污染策略:大社工業區是否降編?空汙防制政策與成效是否再修正?
■部分合格:空汙減煤和空品合格率均有改善,大社降編尚未實現。
9.#藝文發展:明年大港開唱、春藝籌劃、與衛武營等場館之聯合行銷執行狀況?
■合格(不計疫情影響):大港開唱順利舉辦,成功爭取台灣設計展,藝文活動受疫情衝擊需要調整。
10.#爭取重大建設以及地方配套方案:文策院、設計院南院、南方治理平台......等需要與中央或其他縣市協調之政見能否執行?
■部分合格:爭取行政院加速核定捷運小港林園線,而國慶煙火、台灣燈會、台灣設計展將重返高雄。但鳳山中城計畫中的文策院、設計院南院,尚未有確切進度。另外高屏捷運與快速道路也仍有工程協調上的問題。
總計以上5項可取得「合格」,表現良好。而5項「部分合格」,但都提出較以往來得豐富的計畫,陳其邁市府的整體表現,可說是超越前任許多。(更別提上任市長就職週年時竟然是請假落跑中)
另外還有當初未預料到的亮點:在疫情爆發後,#高雄防疫受普遍肯定,也是陳其邁市長支持度上升主因之一。在三級警戒期間,市府認真做好疫調、檢驗、隔離等公共衛生基本功,妥善安排疫苗施打,不參與太多政治謾罵與口水,並充分授權技術官僚執行,顯現足夠的專業態度,這也是市府一年來執政能力的縮影。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高雄 重大建設 2022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林園線延伸線地下化:效益須審慎思考!】
林園延伸線今晚召開說明會,市府提出「#全線地下化方案」,希望在2022年9月動工,工期7年。好過日過去就有論述,林園延伸線絕非捷運二期路網的「優先路線」,甚至在自償率上排不上路網前10,會被拉到優先計畫,原因在於:1. #補償小港林園居民長期受工業污染之害 2. #作為延伸屏東的優先路廊。
然而,捷運林園線規劃近十年,財報一直慘不忍睹,也因此計畫根本無法通過,上一版2018年的評估中有兩種計畫:
#高架輕軌捷運案
經費198.33億元,預估2041年運量11,360人次。經濟效益(綜合效益/興建+營運重置成本)1.09倍,營運收支(營運收入/營運成本)0.47。
#紅線捷運地下轉高架延伸案
經費454.99億元,預估2041年運量13,500人次。也就是增加250億元成本只換來2000人次運量,因次益本比掉到0.47倍,營運收支比掉到0.33。
也就是說,林園延伸線「20年後」的輸送密度,大約是紅線「目前」的1/4,比「目前」輕軌一階還低,相當於BRT的運送量改以捷運系統興建,完全不符合邏輯。不要說收回建造成本,光是開門營業,林園延伸線每年就會淨損3~4億元以上(營運成本以紅橘線1/4估計),這會立刻吃掉目前紅橘線營運的盈餘,讓高捷從每年賺錢變成負債。
但有趣的是,本次經過修改過後:
#紅線捷運地下化延伸案
經費537.11億元,預估2041年日運量40,000人次,經濟效益1.24倍,營運收支比1.01,自償率25.1%。
效益大幅改善,甚至營運收支也打平,然而卻是建立在日運量「大增為3倍」,且自償性經費達135.27億元的前提上。
試問,一條站點、速度、車廂幾乎都不變的捷運系統,預估日運量為何會大幅上升? 原因可能在於捷運局「樂觀估計」沿線聯開效益,並估計新建園區利用捷運比例高,但以林園人口不過7萬多人,且開發密度低的狀況,此處土地聯開的吸引力,遠遠不及黃線等市區路線。同樣是捷運站聯開,廠商當然寧願去投標市區站點,林園線周邊聯開恐不斷流標。再者,若市府將招商精力都放在林園,相對稀釋市區軌道TOD發展的力道,反而對於軌道路網的建設是負面影響。
林園線未來延伸東港與大鵬灣,雖採高架興建,然而沿線居住人口不到紅線市區段1/10,仍是屏東縣財政巨大負擔,恐排擠高屏未來十年投資於其他重大建設之經費,影響城市命運甚巨!
這已經不是「中央支持建造經費」可以解決的了,捷運路網往郊區一再延伸而不增加市區路網覆蓋率,將拖垮捷運公司財政,最糟狀況下,高雄捷運將必須挹注大量公務預算營運。
我們當然認為林園應有良好的大眾運輸系統,但以林園東港延伸線的定位來說,較接近「#郊區通勤鐵路」,如法國RER(Réseau Express Régional)、德國S-bahn,或日本常見傳統鐵路與地鐵系統直通運轉模式。在市區固然為地下化,但郊區則以平面或高架為主,並簡化車站、拉大站距、加快車速,以達郊區居民快速抵達市區的需求,而非在郊區也如市區地下化密集設站。
而若市府要增加市政投資,改善長期被忽視的林園生活環境,以當地人口與生活圈特性而言,與其大量投資於地鐵,不如改為通勤鐵路興建,減少站點,省下成本配合主要車站站場共構,提供更多社宅、運動中心、公托公幼、長照、圖書館等更多元服務。
市府在地下化必要性中,以沿海路有高壓電塔、未來國七路廊、地下有管線等理由,因而必須地下化,此理由也難稱充分。例如總電塔遷移費用為2.8億,遠比高架改地下每公里增加的20億元來得少,而且以有國七路廊為理由,未來興建國七高架橋時,還不是要遷移電塔? 再者,因為地下有管線所以潛盾隧道要埋更深,那就直接保持高架,和國七部分墩柱共構就好。工程上均有解決方式,但捷運局選擇價昂者,考量難稱完整。
我們擔心的是,最新報告中,存在為了迎合計畫而調整數字之痕跡(營運收支比從0.33變成剛好1.01),更令人擔憂落入紅橘線興建初始運量預估過於樂觀之陷阱中。
懇請市府回歸專業,以務實態度,尋找以合理經費興建林園延伸線之最佳方案!
高雄 重大建設 2022 在 林智鴻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陳其邁就任百天,#我評85分!
今天是 陳其邁 Chen Chi-Mai 市長就任一百天,在這段時間的施政成果非常不容易,包括推動 #5G AIoT大聯盟、#鳳山中城計畫 ,再從政策落實的情況觀察,每個事情都有實質進展,如 #捷運黃線 2022年前動工、#開放愛河、#輕軌復工、#仁武產業園區加速動工、#橋頭科學園區興建等,市長對市民的承諾也都一一實踐中,我認為有85分的成績!畢竟市政停擺一年七個月,負重前行,萬般艱難。
從陳市長整體施政的格局與期程看來,市府團隊目前所推動的重大建設乃是以高雄一個世代為目標的願景,以回應民意與世界潮流,陳市長對市政的努力,具有遠見,也有執行力,當然,也有尚需持續革新的空間。
開創日本明治維新的坂本龍馬曾在16歲時寫下:「任憑千夫指,我心唯我知。」,我們都知道民主政治的原理就是責任、承擔、為人民帶來希望,深盼陳市長繼續加緊腳步,帶領市府團隊上緊發條,要拿到高民調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讓社會安定、人民幸福、城市進步,是一條任重道遠的路,期盼全體市府團隊繼續 #負重前行,#勇敢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