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警戒後思考選擇食物的想法💡
本來就因為體態控制又無法放棄美食而自煮的生活在三級警戒後更是加劇,也順便利用這段時間從不同面向瞭解食物與身體與世界的關聯。
三個月前,我看到食物,只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一克脂肪9卡、一克酒精7卡、一克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是4卡的想法,經過這三個月,我看到食物,多了一些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這是不是腸道菌喜歡的食物?
這會不會還沒到大腸就被小腸吸收掉?
冷掉的馬鈴薯是瘦菌們喜歡的食物(雖然它是澱粉)
買這個菜碳排放量很少
這個肉不知道有沒有打過生長激素?
不知道這顆蛋是在什麼生長環境下被產下?
最大的改變是我從三個月前根本是個完全的肉食主義者,目前大部分時間都是蛋奶素(但依然是高蛋白比例)的飲食。
了解植物性蛋白質(豆腐、豆類),可以大量減少身體發炎的狀況,我這樣大量吃高比例植物性蛋白質嘗試了兩個月,睡眠變好、皮膚變更好、體脂下降都不在話下,吃我做菜的家人血壓從長期190到130-140區間(植物性蛋白質有各種逆轉心血管疾病的益處),不但血壓降了,全家人也瘦了2.5-3公斤。
很多人問我這陣子飲食菜單,實在難以詳述,我是一個很愛吃很愛吃的人,雖然我可以為了體態每天吃水煮雞胸肉配蔬菜加地瓜,可是可以變化的時候我一定讓菜色千變萬化,所以沒有固定的菜單只有固定的原則—
高蛋白比例40%(以植物性蛋白為主)
脂肪30%-35%(不另外加油從食物中攝取)
剩下都給碳水30%
少吃精緻糖澱粉根本是廢話了🤣
當然一週大概有一次作弊日,維持鬆弛有度的飲食,健康飲食最重要的是,不是完全不吃垃圾食物,而是長期做健康的飲食選擇。
參考書籍(推薦給大家)
#4+2R增肌減脂代謝飲食法
#整腸聖經
#全植物飲食營養全書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4 2r 飲食法 菜單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孕婦的增肌減脂—-誰說懷孕只能更胖?]
今天一位孕期體重管理的學員回診,在懷孕9週(第一孕期)的時候來我的門診,雖然BMI正常,但體脂率已經是37.8%,很怕懷孕中體脂率會再更高上去有害健康。
經過4+2R飲食法的菜單調整後,今天回診剛好是15週(第二孕期),體重-3.1kg,純脂肪-2.9kg,體脂率從37.8%變成35%(-2.8%),水腫離開0.6kg,還長了肌肉,骨骼肌肉質量指數(SMI)從6.55進步到6.62,內臟脂肪也順利的從7到6。
身體的組成變得更好,孕婦非常的開心😃
在懷孕期間,因為荷爾蒙的變化,都比較會有水腫、血脂肪報告異常或體脂率升高的現象,內臟脂肪通常也比較容易變高,全身脂肪量的上升,會讓胰島素抗性增加,也會增加如妊娠糖尿病或高血壓等等的危險性。
利用一個健康的飲食觀念跟營養比例,就算是孕期也能吃飽飽,而且往更健康的組成前進,另外,也是讓健康的腸道菌,能夠垂直給我們的寶寶。
媽媽寶寶都健康,讓腸道菌在孕期往比較健康的方向,降低生產的風險,對寶寶未來的免疫力跟代謝都有深遠的影響,才是整個孕期體重管理的終極目標😊
#孕期體重管理
#孕期增肌減脂
#從第一孕期開始打造腸道好菌環境
4 2r 飲食法 菜單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是好命人也可以減脂,逆境中不要放棄求變瘦!]
#你再好的理論不方便或沒時間準備也是枉然
看到臉書有人轉發粉專 #阿發的寫作日常 關於「減重要成功,營養師沒跟你說的是,你必須是個好命人。」
裡面提到一些網紅營養師的課程,那些精心規劃的手把手減醣菜單或快速方便的懶人運動項目,阿發說他花了大錢學習到健康吃得瘦這件事。
但是跟他有同感的是,知道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又是一回事。
自從大學時期開始,我每次到書店必去瘦身書籍專區,汲汲營營各式各樣減肥食譜跟方針,譬如《掌握代謝,90%的肥肉會自己消失》《每週2天輕斷食...》《吃對營養,享受健康》《日本名醫斷糖食譜》,我都會直接翻到菜單那一頁,一看到什麼「藜麥釀朝鮮薊」「蒜香烤雞」「健康班尼迪克蛋」「法式薑香南瓜濃湯」「泰式酸辣冬粉」⋯⋯⋯⋯我就覺得絕望🧎♀️
心想 #這是什麼好命人減肥餐?
那些外表光鮮亮麗的明星的瘦身分享,我也常覺得沒有半點參考價值,她們有的是時間金錢,請專業廚師備餐煮食,請專業健身教練每天照表操課,維持身材跟接瘦身代言就是她們的事業跟工作,但一般人的時間就是朝五晚九的工作,為了掙錢養家活口犧牲飲食跟運動。
我從醫學生到當住院醫師甚至是現在,「自己煮」這件事僅限於電鍋或煮火鍋,光是每天醫院的工作連睡眠都不夠的我,根本沒有心思跟動力去做「買菜煮菜」這件事(所以我對能夠花時間在烹煮減重菜色的人深表敬佩),在醫院工作的時間緊湊,常常忙碌間都是囫圇吞棗有得吃就好,對營養這件事只能「求有不敢求好」,更不用說壓力荷爾蒙對肌肉的分解加速跟情緒性飲食會讓體重直線上升,若還要加上一個「準備減重吃食」的壓力,那真的只會不瘦反胖。
住院醫師時期其實
#大腦跟精神力容不下思考吃什麼才能瘦這件事
#睡眠都不夠也不會想要花時間去運動,都是每天很固定的飲食,方便又可以快速解決就好。
當了媽媽後更難,從擠奶開始就常常熬夜,到孩子成長過程的陪睡就動則得咎,一個小翻身媽媽就會驚醒,而且加上工作和研究的壓力,睡眠品質差不用說,常常多夢且眼睛充滿血絲。
但我不願意等到孩子大了再來減肥,更不覺得壓力會有停止的一天,所以我放棄當個「好命人」,放棄花時間去運動而是去補眠,放棄花精神準備食物而是研究出「4+2R飲食法」這種連住院外科醫師或急診醫師都能執行的食譜。
大家都知道睡眠很重要、健康很重要,但我這裡很多學員是 #大夜班工作者 #輪班者 #需要喝酒工作者 #全外食者 #受傷無法運動者 #照顧多寶媽 #長期必須服用會變胖副作用的藥物⋯⋯⋯這些在我眼中同是天涯淪落的「苦命人」,在充滿對減肥不利的環境下,我們很努力用方便快速不用花時間的簡單飲食策略,達到最高效益的營養攝取、補足壓力造成的肌肉流失,定時的飲食放縱⋯⋯都讓我覺得可以一輩子在這樣的 #高張壓力跟 #零運動只走路下,繼續維持著自己滿意的身型跟健康。
打了這篇只想說,我們或許永遠都不會變成所謂吃好睡好的「好命人」,但是不代表我們就要放棄變瘦變健康的機會。
比起變成無壓力的「好命人」這種高門檻,「變得比現在更瘦更健康」的門檻低多了。
舉例來說,我有位憂鬱加上焦慮性格的學員,以前憂鬱症發作的時候都會用吃來發洩,所以體重控制不下來,但是花了6個月的時間改變腸道菌相跟飲食習慣,她現在依然必須服藥,回診講到家裡事依然焦慮,但是,她越來越瘦越健康,因為現在憂鬱發作時,她想「嗑」的東西跟習慣已經變了😄
如何在苦海無涯的人生中,給來找我的人一個掌握大原則就能持續變瘦的方式,幫她慢慢找到一個她覺得可以吃一輩子也不花時間精力的節奏,她就能跟花了兩年時間的我一樣,找到一種安心感,即使我知道我的未來只會越來越忙,睡眠越來越不夠,壓力有增無減,我也能有恃無恐的迎接挑戰,不用分心在維持體重😊
#不用當好命人也可以瘦
#有些麻煩準備的減肥菜單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運動對某些厭惡運動的人來說其實是一種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