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引導問話術,主管自己累成渣》用PDCA提問法主持會議
你有想過嗎,要如何擺脫沉悶無趣的會議方式,成為一個好的會議主持人?我更好奇的是,除了傳統的「是/否」、「對/錯」之類沒有討論空間的命令式問題外,還有什麼方法,能夠讓會議充滿更有建設性的討論?我從一本書裡找到滿意的答案。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host-meeting/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不懂引導問話術,主管自己累成渣》這本書廣義來說,是教主管們如何提出「優質提問」,引導下屬採取行動、催生成長。狹義來說,書中的焦點實例在於「會議主持」,透過引導提問的方式,激發部屬的發言慾望和思考,達成更有效的討論。同樣的概念,也適用於任何的會議主持人,用來讓會議進行地更流暢、更活絡。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商業引導服務〉機構的代表人新岡優子,曾任IT工程師、專案經理、公司顧問,目前運用自己在產業多元的經驗,協助其他公司進行團隊開發、領導能力、流程改善、會議改善。如同大部分日本的商業書籍,這是一本道理講得少、案例練習講得多的書。
書中很具體地展示了88個問句,如何應用在不同的情境和流程中,鉅細靡遺地說明使用時機和例外條件。這篇文章整理我讀完後的收穫,以及濃縮對我最有幫助的問句,畫成一張「主持會議的PDCA提問循環」提供日後參考。
.
#優質提問為什麼很重要?
.
先說結論:「好的提問能激發好的反思,好的反思容易帶來優質的行動」。在我的職場經驗裡,感受尤其深刻。最近有一位時常指導我的經理,對我(或對別人)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關於這件事,你有什麼想法?」每當自己被問到,腦中立馬千頭萬緒。
這句話真是簡單又萬用的提問,而且屢試不爽。當我們接到這個提問時,會為了回答而「反思」,也就是連結過去的經驗與價值觀,整理出自己的判斷與想法。反思很可能會帶來新的發現,促使積極的人發想具體的策略,最終促成「行動」。
在主持會議的時候,這句話也適用於對其他的與會者提問,激發對方的思考和表達,進而傾聽對方真實的訴求與想法。《莫守成規》這本書裡提到叛逆型的領導者會懂得跳脫框架、建立「關係」,而且不斷發問:「當我們藉由提問與他人互動時,彼此的關係會變得更強韌。」
作者精煉多年來傳授「引導提問術」的經驗寫道:「優化關係品質和思考品質,促進行動品質的提升,進而帶來成果品質的提升。」這就是優質的提問能達到的效果,提升整體團隊的關係與思考、採取具體行動、強化最終成果。
.
#如何激起部屬發言慾望?
.
站在主管兼會議主持人的角度,不外乎希望大家參與會議,是能夠「達成共識」、「解決問題」、「促進行動」。要讓團隊產生化學效應,最重要的就是加深彼此的「信賴」關係。作者提出五個基本功,若自然而然掛在嘴邊,便能提升部屬的發言慾望:
1.「謝謝。」保持真誠的笑容,無論部屬發言是否有益,皆表達感謝,讓人感到自己有所貢獻、還想再發言。
2.「原來如此,這也是一種看法。」聽到立場不同或者相反的意見時,表達接納對方的發言,但還不表示肯定對方的意見。
3.「讓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讓部屬把你當作一同思考的戰友,但要搭配問「各位覺得怎麼辦才好?」不要淪為只有自己動腦。
4.「……(不多話)」身為主管常有強烈使命感,認為自己要負責解決問題。然而,太多話只會剝奪部屬思考與發言機會。
5.「我還是想提出這個看法…」用於當團隊思考開始侷限、失焦時,用這句話擴大思考框架,或提出完全相反的想法。
此外,保持「謙遜」的態度也會讓部屬勇於發言。我讀管理名著《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時寫下這則感想:「領導者要認知到,自己不一定得是團隊中懂最多或最厲害的人,懂得讓出空間給下屬發揮和表現,讓下屬來『教』自己。」
.
#開會時應該問哪些問題?
.
讀到這本書的後半段,看到作者把「PDCA循環」用來做為會議的審視和改善規則手法。但我對於制定會議的規則比較不感興趣,反而覺得這個循環很適合做為會議的起承轉合,我整理書中實用的問句範例,畫成以下這張「主持會議的PDCA提問循環」。
.
#主持會議的PDCA提問循環 (詳見附圖)
.
#PLAN
首先,是會議開始時的規劃(Plan)階段,提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誰最困擾?我們最應該先解決的是什麼?」之類的問題,定義會議討論的主軸,凝聚大家的聚焦方向。
#DO
接著,是會議重頭戲的執行(Do)階段,針對討論方向開始向部屬提問:「關於這件事,你有什麼想法?你打算怎麼做?需要什麼協助?」透過這類問題,激發思考與討論,催生各種提案與想法,讓議題有一定程度的發散。
#CHECK
再來,是會議收斂的檢核(Check)階段,試著帶領團隊回顧,問道:「我們的討論是否有朝目標前進?」也可以向個人提問:「你可以用一句話總結這項重點嗎?」把討論完的策略與議題進行收斂,凝聚團隊共識,加深部屬對各個議題的認知。
#ACTION
最後,總結會議內容的行動(Action)階段,問出:「根據今天的討論,要採取哪些行動?」讓團隊針對共識,擬定各項行動。透過「所以誰能為這件事做什麼?」之類問題,讓各項行動有明確的執行者,完成這次的會議循環。
.
後記:#你喜歡哪一種工作風格?
.
《不懂引導問話術,主管自己累成渣》書中的88個問句範例,大部分是由(1)使用原理、(2)使用範例、(3)進階運用要訣、(4)宜避免使用的提問構成,適合讀者挑選符合自己風格的問句,進一步研究跟練習。
以我自己接觸過日本外商的經驗,還有之前讀到《2030轉職地圖》這本書裡獵頭專家談日本職場文化,可以知道日本的職場倫理上對下的態度,仍舊根深柢固。書中也有許多篇幅,在講尊敬前輩的用詞和問句要如何調整,台灣的讀者倒不一定要照單全收。
相比起「命令式」一口令一動作的帶領風格,這本書讓我提高對於「提問式」領導的意識。拋出問題讓部屬自己回答與尋找答案,更能夠促使部屬成長與進步,似乎也更符合年輕一代比較傾向自主、自由的工作風格。
關於提問這件事,你有什麼想法呢?
pdca範例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也受夠了 #沉悶無趣 的 #工作會議 嗎?換個角度思考,身為主管該如何成為一個好的會議主持人?
💬這篇文章整理我讀完《不懂引導問話術,主管自己累成渣》的收穫,用 #PDCA 提問循環圖濃縮對我最有幫助的問句範例。
🔗圖文筆記: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host-meeting/
【這本書在說什麼?】
《不懂引導問話術,主管自己累成渣》這本書廣義來說,是教主管們如何提出「優質提問」,引導下屬採取行動、催生成長。狹義來說,書中的焦點實例在於「會議主持」,透過引導提問的方式,激發部屬的發言慾望和思考,達成更有效的討論。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商業引導服務〉機構的代表人新岡優子,曾任IT工程師、專案經理、公司顧問,目前運用自己在產業多元的經驗,協助其他公司進行團隊開發、領導能力、流程改善、會議改善。如同大部分日本的商業書籍,這是一本道理講得少、案例練習講得多的書。
書中很具體地展示了88個問句,如何應用在不同的情境和流程中,鉅細靡遺地說明使用時機和例外條件。這篇文章整理我讀完後的收穫,以及濃縮對我最有幫助的問句,畫成一張「主持會議的PDCA提問循環」提供日後參考。
【優質提問為什麼很重要?】
先說結論:「好的提問能激發好的反思,好的反思容易帶來優質的行動」。在我的職場經驗裡,感受尤其深刻。最近有一位時常指導我的經理,對我(或對別人)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關於這件事,你有什麼想法?」每當自己被問到,腦中立馬千頭萬緒。
這句話真是簡單又萬用的提問,而且屢試不爽。當我們接到這個提問時,會為了回答而「反思」,也就是連結過去的經驗與價值觀,整理出自己的判斷與想法。反思很可能會帶來新的發現,促使積極的人發想具體的策略,最終促成「行動」。
在主持會議的時候,這句話也適用於對其他的與會者提問,激發對方的思考和表達,進而傾聽對方真實的訴求與想法。《莫守成規》這本書裡提到叛逆型的領導者會懂得跳脫框架、建立「關係」,而且不斷發問:「當我們藉由提問與他人互動時,彼此的關係會變得更強韌。」
作者精煉多年來傳授「引導提問術」的經驗寫道:「優化關係品質和思考品質,促進行動品質的提升,進而帶來成果品質的提升。」這就是優質的提問能達到的效果,提升整體團隊的關係與思考、採取具體行動、強化最終成果。
【如何激起部屬發言慾望?】
站在主管兼會議主持人的角度,不外乎希望大家參與會議,是能夠「達成共識」、「解決問題」、「促進行動」。要讓團隊產生化學效應,最重要的就是加深彼此的「信賴」關係。作者提出五個基本功,若自然而然掛在嘴邊,便能提升部屬的發言慾望:
「謝謝。」保持真誠的笑容,無論部屬發言是否有益,皆表達感謝,讓人感到自己有所貢獻、還想再發言。
「原來如此,這也是一種看法。」聽到立場不同或者相反的意見時,表達接納對方的發言,但還不表示肯定對方的意見。
「讓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讓部屬把你當作一同思考的戰友,但要搭配問「各位覺得怎麼辦才好?」不要淪為只有自己動腦。
「……(不多話)」身為主管常有強烈使命感,認為自己要負責解決問題。然而,太多話只會剝奪部屬思考與發言機會。
「我還是想提出這個看法…」用於當團隊思考開始侷限、失焦時,用這句話擴大思考框架,或提出完全相反的想法。
此外,保持「謙遜」的態度也會讓部屬勇於發言。我讀管理名著《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時寫下這則感想:「領導者要認知到,自己不一定得是團隊中懂最多或最厲害的人,懂得讓出空間給下屬發揮和表現,讓下屬來『教』自己。」
【開會時應該問哪些問題?】
讀到這本書的後半段,看到作者把「PDCA循環」用來做為會議的審視和改善規則手法。但我對於制定會議的規則比較不感興趣,反而覺得這個循環很適合做為會議的起承轉合,我整理書中實用的問句範例,畫成以下這張「主持會議的PDCA提問循環」。
首先,是會議開始時的規劃(Plan)階段,提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誰最困擾?我們最應該先解決的是什麼?」之類的問題,定義會議討論的主軸,凝聚大家的聚焦方向。
接著,是會議重頭戲的執行(Do)階段,針對討論方向開始向部屬提問:「關於這件事,你有什麼想法?你打算怎麼做?需要什麼協助?」透過這類問題,激發思考與討論,催生各種提案與想法,讓議題有一定程度的發散。
再來,是會議收斂的檢核(Check)階段,試著帶領團隊回顧,問道:「我們的討論是否有朝目標前進?」也可以向個人提問:「你可以用一句話總結這項重點嗎?」把討論完的策略與議題進行收斂,凝聚團隊共識,加深部屬對各個議題的認知。
最後,總結會議內容的行動(Action)階段,問出:「根據今天的討論,要採取哪些行動?」讓團隊針對共識,擬定各項行動。透過「所以誰能為這件事做什麼?」之類問題,讓各項行動有明確的執行者,完成這次的會議循環。
【後記:你喜歡哪一種工作風格?】
《不懂引導問話術,主管自己累成渣》書中的88個問句範例,大部分是由(1)使用原理、(2)使用範例、(3)進階運用要訣、(4)宜避免使用的提問構成,適合讀者挑選符合自己風格的問句,進一步研究跟練習。
以我自己接觸過日本外商的經驗,還有之前讀到《2030轉職地圖》這本書裡獵頭專家談及的日本職場文化,可以知道日本的職場倫理上對下的態度,仍舊根深柢固。書中也有許多篇幅,在講尊敬前輩的用詞和問句要如何調整,台灣的讀者倒不一定要照單全收。
相比起「命令式」一口令一動作的帶領風格,這本書讓我提高對於「提問式」領導的意識。拋出問題讓部屬自己回答與尋找答案,更能夠促使部屬成長與進步,似乎也更符合年輕一代比較傾向自主、自由的工作風格。
關於提問這件事,你有什麼想法呢?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主持會議 #優質提問
pdca範例 在 安納金 國際洞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投資的聖杯】安納金演繹第5系列第20篇(限時開放閱覽)
請先閱讀前一篇:【投資的聖杯】安納金演繹5.19【高手戰略】
1. 上文提到:「『滾動熊市』會讓各國股市以輪跌方式來達到全球股市最終殊途同歸的結果。過去抗跌的,今天會抗漲;過去不跌的,未來會補跌。然而,你永遠不會預先知道何時補跌?這也是為何從12月上旬開始建立好30%的反向ETF部位後就以靜制動。空頭是以輪跌的方式讓各國股市輪流修正,而多頭是以輪漲的方式輪流創新高;如果你看到某一國股市大跌之後才要追空,反而會『抓龜走鱉』錯過你真正該放空的標的,甚至被獵物反撲所傷。台股過去抗跌,未來會補跌,你準備好了就一起親自見證這個過程。」今天(2019/1/2)已經讓您見證了這個過程。
2. 有夥伴問說是否需要關注PMI(採購經理人指數)?我的觀點是,PMI是目前所有已知的總經指標當中,最能夠代表基本面的領先指標之一(也因此被納入許多國家的總經領先指標裡),然而PMI領先基本面大約僅有兩、三個月;股價則領先基本面長達三至六個月,那麼代表股價永遠跑在PMI等等的經濟數據之前,你又如何靠觀測這些總體經濟數據或指標來做投資判斷呢?
3. 以美國為例,製造業PMI在2018年8月達到高峰61.3(但在9月初才能統計出8月份數據然後公布)、2018年9月下滑到59.8(但在10月初才能統計出9月份數據然後公布),而安納金國際洞察VIP的日報是在2018/9/20建議出清台股、並將全球總持股降到20%、在2018/10/5出清所有股票並將全球總持股降到0(因而完全避開10月的股災)。因此,這些領先指標若恰好領先基本面3個月的狀況下,和領先基本面3至6個月的股價,有時候是會同步的(但通常時間上是落後)。這也是為什麼,當10月初我判定全球股市高點已經過了、開始偏空操作時,按照總體分析為依據的分析師們卻可能需要等到11月或12月才能判定出來(或現在還沒判定出來)。
4. 當然,我並不會說總經數據與指標無用,事實上,它們是用來「驗證股價趨勢」(過去到目前已知的部分是否合理)有用的對照,但不是用來預測股價(未來發展)之用。在全球股市自2018年10月初開始明顯翻空起跌、過了3個月後(也就是2019年1月初)基本面數據就會驗證給你看確實變差了,因此會加重股市跌幅,這也是為何我12月建議持有30%反向型ETF而且老神在在的主因,因為合理來說基本面數據會在1月開始明顯走差而拖累股市。這無關預測,只要熟悉股價領先基本面三至六個月的這個原理即可。這也是科斯托蘭尼所說的,你不需要無所不知(各種資訊),但要理解一切(道理)。
5. 這樣聽起來如果包括PMI指數在內的各種總體經濟指標都無法領先股價,那麼只能當作股價的後照鏡了?其實也不盡然這麼無用,倘若今天(2019/1/2)公布的PMI數據遠超過預期,其實股價是會反彈上來的、投資人會回頭修正自己原本的看法(是不是把經濟前景想得太悲觀了?其實經濟沒那麼弱,而股價會不會已經超跌了?因此回補一些部位)並且會再多觀察一個月,到2月初的數據出爐,來驗證整個經濟趨勢是否已經落底回升(還是續跌?)
6. 我用下圖做為一個範例(只是目前一瞬間的想法,不代表此想法會持續不動,而是會隨著最新的數據出現、最新的市場反應、最新的股價變動,而會有持續的微調,人是活的、市場是活的,想法也必須是活的才有用)。藍線表現出美股可能走勢,而灰線表示出美國經濟可能走勢,可以觀察兩者的差異(其實就是3~6個月的時間差)。同時,您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在股市修正波當中投資人會毫無預警的損傷慘重,因為在A波修正時往往總體經濟還很好,而股價卻已經跌得鼻青臉腫,愈是堅定只相信某一面的人(無論是基本面、還是技術面、還是消息面籌碼面)就愈會在修正波當中損傷慘重。金融市場只有相對,沒有絕對,你只要相對比其他人具有自我修正的彈性、相對較有紀律、相對有恆心去進行PDCA提升自己,就會打敗大盤、打敗市場(大盤指數代表市場的平均表現)。
7. 先預告下周起即將進入投資的聖杯安納金演繹版的第六系列:突破。您也將會見到自己的績效近期有顯著的突破(並不一定是賺到大錢,而是績效明顯和周遭其他人區隔出來,輸贏愈差愈大),2019年的文章將會明顯擴大您的格局與視野、深度與廣度,因此我相信到了2019年底時,您在回顧2018年底時的自己PDCA紀錄與思維、對話、留言,都會覺得2018年只是幼稚園到小學階段,2019年是中學階段,2020年是大學階段。累積3年下來的訓練,投資智慧會超過您一生當中至今所累積的好幾倍。2019年從第六系列開始也會讓您學習時間的投資、時間(最寶貴的資產)配置,決定了您一生的成就高低。我希望您找家人和您一起共讀(將您閱讀心得在睡覺前和另一半或子女分享即可)、或找好友共讀,這將會提升您的學習成效。
P.S. 空頭市場當中,人人都是輸家,即便你賺了錢也不會開心,因為周遭多數人垮了,你也無從分享贏錢的喜悅。何不現在就開始,幫助周遭的人避開市場的傷害、與你一同學習呢?💕💕💕
願紀律、智慧與你我同在!
本文限時開放閱覽,歡迎轉發分享,但所有內容均受到版權保護,嚴禁轉製或做其他商業用途。
pdca範例 在 幼兒園專業發展輔導- #PDCA循環法則#全面品質管理的工具 ... 的推薦與評價
PDCA 循環法則#全面品質管理的工具#可用於學習區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素養#可用於老師的課程與教學計畫#可用於園長的園務領導及發展. ... <看更多>
pdca範例 在 超實用,解決孩子偏差問題範例#shorts #pdca #親子問題 的推薦與評價
我是何爸,孩子的軟實力領航員,才藝課程家長聯盟共同創辦人,才藝課程開課教練&顧問。演講及顧問邀約:[email protected]何爸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