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剪完影片後,隨手開了暗黑II獄火重生Switch版來玩一下,主要就是想試試看我的陷阱刺客,他在擺陷阱時的順暢程度,結果真的跟我想的差不多,畢竟它是用手把在控制角色跟技能施放,要同時的選擇地點去擺放陷阱是有絕對的難度,就算是高手級的玩家來操作,要同時喝水、走位、移動游標、放置陷阱、幫傭兵補血、甚至還要切其它技能用,絕對是手忙腳亂!
也因為如此,所以他的陷阱就是擺放在面對位置正前方「一(固)定的距離」,以這種方式放的話是真的很準啦,一口氣要把五個陷阱完全疊在同一個點是簡簡單單的事!缺點就是不能像我用PC版的玩,直接擺到畫面的最角落去,基本上用陷阱探敵是最安全的打法,自己跟傭兵要扣血的機會少之又少,只要擺到最遠距離,看到它有發動就代表有敵人,看到它停止攻擊就代表敵人全滅,慢慢推進...
可是在Switch版本這個優勢就會小了一點,因為它在放的時候距離比較近,尤其是斜角度的時候,大概就只能放到一半的距離,萬一有敵人站的地方,它還可能會往旁邊(可能更近)的地方擺,變成走位(放了陷阱馬上撤)的機會就比較高一點,不然受傷機會就會大大增加!
但家機還是有好處啦,因為它的角色移動是隨著我們類比搖桿走的,等於是往四面八方移動的時候是可以做很細膩的操作,很多箭、法術飛來的時候,躲的位置就可以更加細微,就算是夾縫間要求生存也會比較容易辦到,當然!想完成這樣的炫技方式,也是要更專注一點了!
最後是這回有補到一個幫傭兵補血的熱鍵,ZL+上下左右即可,好好練傭兵吧,遇到頭痛的對手,這時他就會成為一個神carry的隊友啦!
#暗黑破壞神II獄火重生
#影片是Switch版的
類比法的好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思考框架是創造力背後的推手
我們心中,本來就有各式各樣的思考框架,我們思考的方式就是如此。這些思考框架有的簡單、有的複雜,有的精確、有的粗略,有的美麗、也有的邪惡。但不論如何,都會呈現現實的某些面向,協助我們提出解釋、抓住重點,做出決定。
例如,民主制度是一種思考框架,而君主制度也是一種思考框架。在商業產業上,精實生產(lean manufacturing)是一種思考框架,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結果」,因英特爾與谷歌的先後採用而聲名大噪)也是一種思考框架。宗教是一種思考框架,世俗人文主義(也就是不信神的道德觀)也是一種思考框架。法治是一種思考框架,「強權即公理」也是一種思考框架。種族平等是一種思考框架,種族主義也是一種思考框架。
在我們的種種推理上,思考框架不但是重要基礎,而且應用極為廣泛。近幾十年間,從哲學到神經科學,各式各樣的領域都曾研究人類的思考框架,只是用來描述的術語有所不同,包括:模板、抽象概念、再現(representation)、基模等等。
時至今日,不論是硬科學或社會科學領域,多半都已經接受「人類透過心智模型來思考」的概念。只不過,這其實是相對晚近的概念。在二十世紀初,多半還只有哲學家在思考「人類如何思考」的問題。佛洛伊德對大腦的奧祕深感興趣,但他是當時的例外,而非常態。到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像是卡西勒和維根斯坦等哲學家,則是以心智所操縱的符號與語詞為基礎,以此來認識心智。這確實是邁出了一步,讓人以更理性的方式來瞭解「認知」,但一切仍然只是理論,沒有實證。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有實證科學家研究人類的心智—心理學家接手哲學家的研究,特別是開始思考大腦內部的認知過程。一開始,學者認為認知過程就像是嚴格的邏輯運算,但實證研究並無法支持這種論點。大約在1970 年代,「心智模型」的概念開始流行,眾人也開始認為人類的推理並非邏輯形式的運作,而更像是在模擬現實:我們評估各種選項的方式,是去想像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
如今,這種觀點已經由許多心理學家與認知科學家經過眾多實驗得到證明。近年來,由於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能夠即時視覺化呈現受試者的腦部活動,就連神經科學也踏入了這項研究領域。舉例來說,研究顯示,人類構思未來的時候,會啟動那些和空間認知與3D 思考相關的大腦區域。可以說,其實就是在有目的、刻意的做夢。
這項研究成果,讓我們對人類如何思考的理解,開始默默改變,瞭解了心智模型是人類認知的基本構件。不論我們任何的所見、所知、所感、所信,都始於我們對宇宙萬物的思考方式。我們如何理解世界,會受到我們「相信」世界如何運作所影響,包括:事情為何會發生、未來會如何發展,以及如果我們採取行動之後又會如何。
.
▍「解釋」帶來的好處
因果框架要求一切必須有說得通的解釋,這點除了讓我們得以歸納類推,也讓我們得以學習。這是一項重要特點,而且也是一項相對較新的發現。一般來說,學習是發生在得到資訊的時候—聽到老師講課、看到書上的描述、或是學徒動手修修補補的時候。但在做因果解釋的時候,那位提供資訊和解釋的人其實也在學習。這項觀點是由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倫布羅佐(TaniaLombrozo)提出,她是這個學術領域的熠熠新星,引領著一套關於「解釋」機制的新科學。
倫布羅佐從大學時期開始,就發現不論在心理學、社會學、哲學,處處可見關於解釋的想法。雖然這似乎就明擺在眼前,但事實證明,關於「解釋」這件事本身,科學界的研究都還不夠深入。舉例來說,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某些事值得解釋、又有某些事不值得解釋?解釋能讓我們如何有所成就,或者如何讓人誤入歧途?倫布羅佐的研究從心理學和哲學出發,填補了一些我們關於解釋的知識空白。
倫布羅佐對於「透過解釋而學習」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實驗中,倫布羅佐請成年受試者看看兩群來自外星的機器人,分別名為glorp 和drent。兩群機器人各有不同的顏色、體型、腳部形狀的特徵,但受試者並不知道真正的重要區別是哪一項。實驗人員請一半的受試者去描述glorp 和drent 各有何特徵,而另一半則是要解釋glorp 和drent 各有何特徵。(兩群機器人都很可愛,但是真正區分的重點並不在於顏色或體型,而在於腳部的形狀。)
結果如何?比起那些只需要描述而不需要解釋的人,那些必須提出解釋的受試者,在找出真正區別之處的表現,明顯高出一截。倫布羅佐做了很多次實驗,結果都類似。她甚至也對小孩做了實驗,結果一樣:如果要小孩提出因果解釋,他們的表現就會更棒。
讓我們把這點再拉回來討論思考框架:我們用因果框架來解釋這個世界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學習,因此我們會更瞭解這個世界,我們也能產生更深入、更準確的見解。而且,向別人解釋這個世界,也能讓自己更瞭解這個世界。這項發現對教育和育兒來說,具有直接的意義:記得要小孩解釋他們推論的過程,而不只是要他們給答案。(這或許也有演化上的意義:比起其他不去解釋這個世界的動物,人類透過解釋的機制,也就學得更快、學得更多。)
這件事能帶來的好處,絕不只是知道怎麼區分glorp 和drent而已。人類從最早的時候,就開始想像出各種秩序的概念,在群星當中勾勒眾神的身形,將各種物種加以分類。小孩會花上幾小時,分類排列著自己的小車車、小布偶、樂高積木,還有萬聖節糖果(直到爸媽半夜偷偷來吃掉)。這種分類和重新分類的動作,靠的就是我們取得抽象概念、進行歸納類推的能力。
要是少了取得抽象概念的能力,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碰到的一切都是完全陌生,沒有任何一般法則能夠告訴我們該怎麼做。
.
以上文字摘自
《#造局者》
思考框架的威力
Framers: Human Advantage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and Turmoil
.
作者:庫基耶, 麥爾荀伯格, 德菲爾利科德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昨天在贈書直播中,談到用過去經驗類比現在或未來未知的處境,是大腦很重要的工作。說真的,這項能力對我們活下來真的幫助很大。
然而,我們昨天也提到,這種思考慣性同時也造成了某些限制。尤其過去經驗本來就比較偏頗,這種慣性要調整,就必須經過有意識的自我教育。
「思考特定議題的時候,我腦海裡如果浮現越多人的立場,最後得到的結論就越讓人信服。」~漢娜鄂蘭
版面上的朋友們,因為常閱讀不同作者的智慧,所以特別能進行討論。這其實更有利於我們看到不同人的觀點,並且選擇適合我們的思考方式,而不只是因循故舊。
今天晚上沒有直播,明天晚上的直播,會再談談傳統教養跟自我傷害的關係。這實在是一種沉重的話題,錯用思考框架,讓我們代代相傳著創傷。
祝願您,能充實我們的思考框架庫,這是能有多元選擇的基礎之一!
類比法的好處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9月號 專欄】
.
嘗試解剖自己的內心。
.
有天朋友說我性格與某某不同,某某是楊受成,我是謝霆鋒。當然他的類比重點不在於外貌,他補充:楊受成擅於交際,謝霆鋒習慣被人崇拜。某某一年幾次,不止是過時過節,總會想起他,即或生活、生意再沒有交疊,也會送上禮物,寫上感人的話語。我說我不懂,也不太願意交際。他說:「我明,但謝霆鋒都要變。」凌晨的對話開展起來,斷斷續續,談到送禮應酬,談到收禮者會感到被重視,對自身有利無害云云。關了燈我竟然一夜無眠,朋友的說話擊中了自己心頭某處,反複思量,衡量了利弊之後,轉而問自己到底想不想成為這樣的人。後來,還是覺得自己不適合長袖善舞,我懂得基本禮貌,但討厭「儀式」,也順帶討厭「儀式感」。
.
於是我想起這些年的公司聚會,我總是歡喜到場,行禮如儀之後,就自行站到後排。我在自己同事、好友身邊卻非如此,心底裡我還是頗喜歡熱鬧和大型聚會。但只要是同事、好友以外,就有坐立不安的感覺,總覺得寒暄之後,最多的只是表面的客套。有一年,有個前輩悄悄對我說,另一個長輩曾對他說,新年不見我主動提起去他家拜年,覺得我不懂這樣的「儀式」,頗為失望。聽罷我有點驚訝,然後回想起當年新春,我除了與自己團隊辦了春茗之外,放假三天竟和家人飛去韓國避年。別人來我家拜年送禮我都一一婉拒,生怕別人要張羅禮物,自己更是不願主動提出去人家拜年,只怕自己一番好意,卻對別人構成壓力。中國文化說禮多人不怪,但如果交情未至於彼此知心,送禮的動機、禮物的價值、送禮後的回禮,一切繁文縟節都是細碎但繁瑣的學問。
.
原來我還討厭這類細屑和繁瑣。有年我曾經叫助手準備新年禮物,還特意印上賀卡,連豔紅的紙盒也是特意訂造、自行摺砌。密密麻麻寫了長長的名單,準備妥當、送出之後,陸續看到別人公開感謝的帖子。有天我才突然想起,有幾個重要的人物竟然遺漏了!當初的送禮名單想得不周全,後補又不是,但如果他們看到別人的帖子,心底肯定不是味兒。最後只好不了了之。這年的「新年送禮大計」最後以失敗告終,也從此怕了這樣的禮節,不想再次勉強自己、傷害他人。
.
一些不太熟悉的朋友相約,我也總是匆匆到場、早早言歸。晚飯後的唱歌、喝酒直落我統統不合,久而久之他們笑稱我是「灰姑娘」。我私下對熟悉的朋友說,我情願回家打網絡遊戲。而不熟悉的圈子世界,話題都離不開金錢、物質,要不炫耀、要不吹捧,一席話興高采烈,但都沒有營養。而我在自己的團隊裡,總能擔任很「自己」的角色,有話直說,而他們的話題除了金錢、工作,也許因為年少,還有夢想的追求、愛情的想像、生活的觀察。這些不著邊際同時不夠貼地的內容,反倒很合自己脾胃。
.
很多人以為我八面玲瓏,想是擅於交險、長袖善舞的人,實則不然。我懂得看人眉頭眼額,但我討厭不必要的應酬交際,總會想方設法提早離場。當晚想了半夜,楊受成和謝霆鋒,在我心中橫亙像一條長長的樑子。第二天下午,我竟然收到某某送來的禮物,彷彿再次印證了朋友對我說的話。
.
當晚的對話有一段如下:「我知唔係你性格,但唔鍾意都要試下,對你好大幫助。你識咗一個人,呢個人對你有用,你想用佢幫你。Between 識 and 用之間,你就係需要做少少嘢,禮物好,食飯好,幫佢好。到你用佢嗰陣,你唔使開口佢都會幫。」
.
思前想後,易地而處,我才想通成人的世界太多這樣的計算,精準無誤而且合乎人性。但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為別人伸出援手,不因為他送過禮、給過我好處,而因為這事於我而言是正確、是該做。
.
說了一堆話,雜亂無章。希望透過這文了解自己多些,寫罷重看,又覺得這樣的論述表面清楚了,卻又複雜了很多。想起當晚我最後不負責任地總結說:
「但我總是故我,覺得明白的就會明白,不明白的多說無益。」解剖實驗失敗了,但起碼確認一點:解剖的人的確是我。
.
——〈自我解剖〉
文/林溢欣 @yylamjayden
.
九月號《藝文青》已上架,可在7-11便利店、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報攤購買。
.
#YYLAM #林溢欣 #專欄 #藝文青 #藝文青9月號 #asartisticasyou #asartisticasyou43
類比法的好處 在 2022對比論證例子-大學國高中升學考試資訊,精選在Youtube ... 的推薦與評價
... 精選在Youtube的熱門影片,找對比論證例子,類比意思,類比修辭例子, ... Start studying the 單元七- 論證手法的好處flashcards containing study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