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 墓地兩邊「山靈」與「后土」是甚麼阿? #又該怎麼拜呢? / 李長潔
.
#倒底要先拜誰啊 #左青龍 🐉 #右白虎 🐅
.
你今天掃墓了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碰到一個問題,台灣的龜甲墓,居中多為墓碑大祖牌,而墓埕兩旁則安奉「#山靈」、「#后土」,是保護林祖先的護墓神。問題來了,這時燒香拜拜的順序為何?先祖先?先后土?還是山靈?而所謂靈山與后土又是甚麼?為什麼有些墓墳的兩邊字則是寫「#龍神」與「#福神」?
.
■ #先山靈後后土
.
從風水的觀點來看,「#左青龍右白虎」。一般來說,掃墓祭祀時,應該先拜龍邊,再拜虎邊,先拜。這個順序反映了華人尊左的觀念,與風水的秩序。而有時候你會在各種墓地看見不同的護墓神名稱,是在台灣流傳過程中的名稱變換。最常見的是:
1. 山靈>山龍>龍神
2. 后土>土地>福神
也就是說,我們在墓地兩側看到的神衹石碑,山靈即龍神,后土即福神。
.
下面我們就「后土」與「山靈」分別考究。
.
■ #司土之神
.
先談后土,必定設置在墓地右方,為「#虎邊」。「后土」之名,原屬於地神信仰方面神祇,又或是有地母意義。「后土」同時表現了自然觀點和性別認知的宗教概念,可以見到原始宗教的信仰源頭。(經網友提醒,「后」在古漢語應為男性;而另則有研究指出「天公地母」的說法也可以算是有性別上的變化)
.
從宗教系統來看,后土地祇與玉皇大帝、中天北紫微大帝、句陳上公天皇大帝,合稱「四御」。常說的「#皇天后土」,便是以玉皇大帝為天尊,而后土則為地祇。后土是萬物滋養的源頭,其包容土地動植物滋長,世人以天為父,以地為母,《重刊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也指出地母的性別想像。
.
一般而言,后土也出現了兩種系統,一個是原本帶有原始宗教意涵的大地之神,如「女媧」、「幽都后土」之類的神明;另則是「#社稷之神」,司掌各種具有行政意義的土地尺度的神明,管理從國社、太社、侯社、里社、家社、到我們今天的主題「墳地」。司掌陰宅的后土,已經是最小位階的土地神衹了。因為司地的緣故,時常與「#土地公」的形象混合,便演變成「#福德神」的形象了。
.
■ #山裡的龍神
.
左方的山靈,為「#龍邊」,則指向山嶽的神靈,尤其指「龍」,是華人農耕社會對雨水的神話想像。《明史》便提及,「#龍見而雩」,當龍顯現則有雨。而在台灣的客家族群脈絡中,則是以龍為土地的守護神,稱為「土地龍神」,據悉來自道教「#正一派」與勘輿學的「#鑾頭派」,其任何土地相關的儀式,幾乎都需要「安龍」。
.
墓地祭祀的「安龍」,其道理與「鑾頭派」概念相同,認為每座山都有龍,故此祭拜山靈、山龍、龍神就是基本的典儀,表示對其護墓的感謝。也就是說,臺灣民間供奉「龍神」,以守護土地和家宅平安,這與風水觀念中的「龍脈」是共通的。
.
總體而言,無論是山靈或是后土,都是人類對安土護墓的想像,而從左到右的祭祀順序反映了風水的秩序觀,但或許沒有明確的神衹位階高低。有人說,后土的神格應該更高,但從后土神衹的演變與分歧來看,后土不一定指的是高階的后土娘娘,而是司管墳地的小神土地公。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海的聖地] 第二尚氏王統的玉陵:談談破風墓 / 李長潔 . #首里 #玉陵 #那霸 #琉球王國 #沖繩 . 雄偉壯觀的首里城,是觀光客來到沖繩那霸必定會拜訪的地方。於首里城中走到有點鐵腿後,很多人應該都會放棄再花個5分鐘走到隔壁的玉陵去看看。其實玉陵是琉球歷史中相當重要的史跡,是琉球第二尚王統的王...
龜甲墓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認真想] #清明節快樂~阿為甚麼台灣的墓要長這樣? / 李長潔
.
#hi祖先 #龜甲 #墓 #每年必備科普一下
.
掃完墓,睡一覺醒來,突然想到我昨天爬到墓頂拍全家福一事,然後,莫名其妙產生一個疑問: #為甚麼我們台灣的墓要長這樣啊,不是很浪費空間嗎(?)。於是找了一下資料...
.
■ #台灣墳墓的形式
.
台灣的墳墓形式叫做 #龜殼墓或龜甲墓,或是椅子墳,是取形意,看起來就是隻龜,或是,一張交椅(厚高前低,有圓弧椅背)。墓的頂部為烏龜殼狀,龜殼下面埋著死者的棺材。而龜殼的頭部位置豎立著死者的墓碑,墓的外側有一圈 #Ω型 的石頭圍著。廣泛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地的一種墳墓樣式。
.
■ #龜甲墓的工法
.
此墓的形式歷史可能可以上溯至北宋。而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丁未秋,工部侍郞溫陵何喬遠所撰《福平山志》,亦提到予嘗至其處,見九墳齊列,作龜體,莆人謂之九龜,這是關于福建龜殼墓的較早記載。
.
不過龜殼墓在福建的成形有可能更早,各地尚保存不少使用三合土技術(是三種材料經過配制、夯實而得的一種建築材料,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三合土)的宋元時期家族祖墓,雖然這些墳墓屢次經過族裔的整修,但仍然還能看出一些形式與功法上的痕跡。
.
■ #環境風水觀
.
典型的墳墓形制之結構形態及風水觀念內涵。墳墓的營造樣式具有承氣接脈、制泄煞氣、收迎水等功用,被視為直接關涉著風水吉凶和人事禍福。「#椅子墳」或「#交椅墳」、「#龜殼墓」或「#類龜殼墓」等民俗用語,契合了當地人所賦予墳墓樣式的「#關鍵象徵」。
.
若論實際功能,中國東南地區的地形地貌以丘陵或河谷小平原為主,應該是考慮到防水護墳的物理功能,椅子墳和龜殼墓的墓丘造型雖然各異,但其墓后墩或墳圈基本上采用接近上半圓的形式,或單重、或多重,并呈緩坡式降低。半環形的Ω結構,應該是防護煞氣(氣候變化)對墳塋(中間祖先住的地方)的沖擊,對應有颱風、多雨沖刷、山坡滑動的地裡模式。
.
小編好無聊,連這個都要講(抖)。不過,如果你有去過沖繩,應該偶而會看到路邊墓地,跟台灣的一模一樣,有龜甲墓,也有屋型墓(防潮、方便保存、方便祭祀、以家族為單位),可以從死亡文化看見區域的文化傳播(或是在類似的環境型態下人類社會對應出類似的創造)。
龜甲墓 在 一娃一貝,一期一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聊聊沖繩的清明文化
#了解就不會害怕了
再過兩個禮拜,就是台灣的清明節了! 配合時事,我們來介紹一下沖繩的清明節文化吧!
沖繩,有所謂的”清明祭”,也就是台灣的清明節 (關於這個,小娃媽不確定日本本島是否也一樣)。小娃媽之前去沖繩短期遊學一個月,剛好就遇到了這所謂的”清明祭”。
在聊”清明祭”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另一個沖繩與本島不同的特殊文化 – 祖先住的家。
不同於本島大部分祖先的家都是呈長方形柱狀體,沖繩祖先的家反而跟台灣的有幾分相似,算是”塚”的形狀,他們叫它” 龜甲墓”,而且在碑的前面大部分也都有一小塊空地。
除此之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沖繩其實有很多”祖先住的地方”。無論是在公園入口、海邊、飯店、景觀餐廳旁,甚至小娃媽還曾搭公車就看到祖先的家出現在大馬路邊(也就是住家旁邊)。
記得第一次去沖繩時,對於這景象感到有些驚嚇。畢竟,在台灣的文化中,我們是敬而遠之的。去了幾次,尤其是經過了那一個月的Long Stay,慢慢習慣,見怪不怪。
不過,心中卻始終有個疑問”隨處都可以看到祖先的家,當地人不會覺得奇怪或是排斥嗎?”
後來問了當時短期遊學的老師才知道,原來,當地人認為祖先住的地方,通常依山傍水,是福地,是萬中選一,因此,即使餐廳或是住家就在祖先的家旁,他們不僅不會覺得怪,反而會覺得那個地方”好”。反觀我們,雖然也說著祖先住的地方是福地,但其實內心卻還是敬畏居多。
而老師也提到,沖繩的人其實家人感情很好,即使離開了人世,也希望往生後的生活可以跟家人住在一起。所以很多祖先的家其實非常大,因為可能一家好幾代祖先都住在一起。你以為,老師只是說說而已嗎?
小娃媽當時班上的一位同學就緊接著提到,他住的附近就有一個。而且外觀看起來就像一般四四方方的房子,但裡面其實都是一家不知幾代祖先一起住的地方,而且這房子還有”鎖”!
老師接著聊到沖繩的掃墓文化,再度與日本本島非常不同。本島的掃墓習慣大部分是,帶供品請祖先享用,許多時候這些供品是不會進到在世人的肚中的。而在沖繩,大家在祭拜後,會一起在祖先的家享用供品,因為這樣才有”跟祖先一起聚餐吃飯”的感覺。老師說,每當告訴日本本島人這樣的掃墓文化時,本島的人總會露出無比驚訝(其實是驚嚇)的神情並說”那東西可以吃嗎??那是祖先吃的”!
再次證明,沖繩雖然是日本的領土,但其實文化的差異真的不小。
這是我從老師口中認識到的沖繩掃墓文化。不過並沒有太多震驚,也許是因為小時候跟爸媽去掃墓時,也常常在祭拜過後,就直接享用起帶去的水果。所以沒有覺得特別奇怪。直到那天天我們安排了往沖繩最北跑的行程…
沖繩,越往北,越偏僻,想當然爾,越容易遇到祖先的家。那天,剛好是”清明祭”。雖然因為老師的解說所以對於沖繩的掃墓文化大概有些概念,但我們還是被眼前的畫面嚇到了!!
因為,我們一連看到好幾組掃墓的人們,直接在祖先家前的小空地”野餐”。不是只是靜靜坐在一旁吃著供品喔! 而是一群人鋪著野餐墊、好多食物、非常愜意開心的在祖先的家聊天、唱歌、享用帶去的食物。如果忽略後面的”家”,那樣歡樂的氣氛絕對會讓你誤以為他們只是單純的在野餐。與我本以為的,匆匆吃過供品便離開的畫面截然不同。這景象是多麼得令人動容。”這樣的祖先,多麼的有福氣啊!”是我心中最深刻的感想。
這是與台灣有點相同卻又截然不同的文化。
親眼所見後,說真的,再次看到這些祖先的家,似乎也就不再覺得那樣可怕。
聽完之後,你是否也對沖繩這特殊、隨處可見的文化,不再那麼害怕了呢?
龜甲墓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海的聖地] 第二尚氏王統的玉陵:談談破風墓 / 李長潔
.
#首里 #玉陵 #那霸 #琉球王國 #沖繩
.
雄偉壯觀的首里城,是觀光客來到沖繩那霸必定會拜訪的地方。於首里城中走到有點鐵腿後,很多人應該都會放棄再花個5分鐘走到隔壁的玉陵去看看。其實玉陵是琉球歷史中相當重要的史跡,是琉球第二尚王統的王陵。
.
玉陵建造於1501年,尚真王為尚円王遺骨改葬所建。玉陵進入墓室前,共分外庭與內庭,規模顯得開闊。墓室則分為東室、中室、西室,主體空間由自然岩壁構成,外部則由岩塊組構,成為一「破風墓」形式,也就是看起來像一個房子的模樣。中室為洗骨前用來停放靈柩的空間,而東室則是洗骨後的國王與皇后,西室則為親屬家人。關於沖繩的「洗骨葬」,可以見我在《琉球的死亡工藝:厨子甕》裡的論述。玉陵理頭躺著皇室的詳細歷史,我們略過不談,我比較有興趣的事,「破風墓」的這個形制。
.
▓ #玉陵的重要性
.
玉陵對沖繩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不過目前琉球王國皇室陵墓的研究,算是非常不足夠,大部分的民俗研究僅針對常民墓制與祭祖制度(安里進,2011),這還挺令人訝異的。歸咎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現代研究體系在沖繩發展略晚,另方面則是因為在二次大戰前,國王陵墓是絕對不可能被打開來做研究。因此,除了風葬墓、穴墓等自然外露的狀況,否則很少被實際進行調查。
.
戰爭反倒成為玉陵被研究的契機,由於琉球政府文化保護委員會在1956年試圖估算戰爭對沖繩本地文物的損害,於是針對玉陵進行了調查,並在打開陵墓後,展開琉球皇室陵墓制度的討論。在2000年時,玉陵則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為「琉球王國相關遺產群」(琉球王国のグスク及び関連遺産群),與首里城、中城城等並列。
.
▓ #王統破風墓的典型
.
玉陵建造在石灰岩山坡的北側,以自然洞穴為基礎而建成墓室。墓室為東、中、西三連棟,形成巨大的墓室,並以灰黑色的磚瓦來表現茅草屋頂,各牆面則塗著泥灰來呈現白淨色澤。東室較為高聳,為兩層的建築,中室與西室則為一層。基本上玉陵的形象便是一座城寨宮殿。
.
有著廣闊的御庭是皇室陵墓的宮殿化的重要特徵,內庭與外庭的空間格局撐托出墓室主殿的宏偉,尤其在鋪上白色的細砂後,看來更加巨大。仔細地比較兩個庭院的細砂,居然略有不同,按資料上來看,外庭鋪得是白色的珊瑚沙粒,而內庭則是更為細緻的海砂,內庭是只有皇室才能進入的聖域。並且在明治時代以前,僅只有皇室能夠使用這個造型。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形制,雖然是近世翻修,但大抵上還是保存著16世紀的模樣(安里進,2011)。
.
▓ #沖繩最多的墓形
.
這種看起來像是房子的破風墓,在明治時代後被一般沖繩居民大量運用,是現在沖繩最常見、數量最多的墳墓形式,也稱為「家形墓」。去過沖繩的大家,一定對到處都可以見到的墳墓感到奇異,對於傳統琉球人而言(其實大部分的人類社會都是),親屬死亡後時常是直接安葬在居住處附近,而現代社會則將將人人都會面臨的死亡排除在日常生活場域之外,管制個人墓地隨意開發,集中管理人的死亡。像是沖繩在1960年代後便不再隨意,而是由靈園集中管理(前田一舟,2011)。
.
破風墓的家屋形象,是希望墓屋能夠像家屋一樣,既使在死後的世界也能跟家人一同居住,三角形的屋頂造型,有抵擋風雨的功能,建築工法的概念來自中國的「搏風板」,傳到沖繩後,便從「搏」轉為類似的發音「破」。在沖繩,破風墓的歷史比龜甲墓來得更加久遠,不過,身為台灣人的我們一定對沖繩的龜甲墓感到十分熟悉,我媽也說:「啊這不就跟台灣的墳墓一樣」,所以我們下次再來談談沖繩的「龜甲墓」吧(完全不管人家有沒有興趣啊XD)。
.
#參考文獻
.
1. 安里進. (2011). 琉球王国の陵墓制―中山王陵の構造的特質と思想.
2. 前田一舟. (2011). 墓の形態とその変遷--沖縄本島中部・屋慶名の事例. 沖縄国際大学社会文化研究, 12(2), 21-64.
-
-
攝影/文字:李長潔 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龜甲墓 在 【琉球人的墓:破風墓、屋型墓和龜甲墓】沖繩的文化習俗 的推薦與評價
沖繩的文化習俗沒有去沖繩以前,只知道那裡離台灣很近,是處於日本列島最西南端的一個縣。是日本的夏威夷,陽光、海灘、美食,是頗具人氣的旅遊勝地。 ... <看更多>
龜甲墓 在 偽學術- [清明特輯] 阿為甚麼台灣的墓要長這樣?:龜甲墓/李長潔 ... 的推薦與評價
墓的頂部為烏龜殼狀,龜殼下面埋著死者的棺材。而龜殼的頭部位置豎立著死者的墓碑,墓的外側有一圈Ω型的石頭圍著。廣泛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