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書太艱深看不懂沒關係
介紹大家ㄧ本容易看懂的「百柯全書」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疫情爆發這一個多月以來,台北市長柯文哲,如何以堅忍的毅力,不屈不饒的精神來帶領北市,所做的防疫措施,讓北市終於在疫情爆發第54天,超越新北榮登確診數冠軍的勵志故事。
———真。百柯全書———
✅5/16
指揮中心授權各縣市公布足跡
柯:「傳統疫調不切實際」「病例增多無法有效疫調」「應要求確診者主動通知接觸者」
離疫情爆發才一個禮拜,北市就已放棄,不疫調、不匡列,這也是造成北市日後疫情嚴重的開端。
✅5/17
北市暫停疫調,柯:別把力量浪費在沒實質意義的東西
✅5/21
柯:由不得你,陳鮭魚忍辱負重打了他人生最不想打的AZ疫苗,此前,陳鮭魚唱衰AZ疫苗等諸多煽動言論,導致疫苗施打率不高
✅5/22
柯:「軍火買了、萊豬也吃了」「美國沒有賣任何一支疫苗給台灣」
5/27即被酈英傑打臉,到貨第一批美國莫德納15萬劑
✅5/26
台北市長柯文哲昨說,北市疫苗「只剩2瓶、僅可打20人」,卻遭中央打臉,表示台北市醫療院所疫苗截至昨天,尚有7000多劑。
✅5/27
疫苗到貨進度落後
柯文哲:撐到八月恐死傷慘重
幹!你家才慘重,你全家都慘重!
✅5/29
柯嗆聲:「若石崇良還在台大醫院,我病歷早就砸過去」,對此,陳時中部長表示,評論時事大可不必用太粗暴的話,現在應該是大家要合作抗疫的時候。
高度與氣度永遠沒有你柯文哲的邊,OK?
✅5/30
柯:對付新冠像對付我一樣用心,就不會搞成這樣
所以你北市防疫做的很好就對了?
✅6/2
1.疫苗快打計畫,柯:若中央一天只給2萬疫苗,準備20萬計畫幹啥?
所以你超前部署都在講幹的?
2.柯:三周後疫情陷入膠著,全台遍地烽火
結果事實證明,遍地烽火的只有台北市
3.高雄、台南等已開始實施菜市場,身分證單雙號分流採買管制,柯文哲自以為是,提出廣設監視器,減少攤商等愚蠢政策,引起民眾砲轟
✅6/3
柯:疫情膠著,要回頭做疫調
所以請問一開始不做疫調是?
✅6/5
發明冷區殲滅戰、熱區圍堵戰新名詞
✅6/6
美國預計援贈75萬劑疫苗
柯:台灣需要3200萬劑,75萬劑就能解決問題了嗎?
人品低劣看一個人的發言就知道,後續美國於6/20贈與台灣250萬劑,高於原先預計的三倍
✅6/7
1.北市規劃大型接種站
柯文哲:疫苗太少設點也沒意義
你的存在才是最大的沒意義
2.心不甘情不願的開始實施,菜市場單雙號分流
所以你之前到底在假熬什麼?
✅6/8
好心肝事件爆發,北市府推稱是「股長」決定發多少疫苗給診所,衛生局長一肩扛。
✅6/9
臺南市長黃偉哲酸爆:「不知道該怎麼說,我們守的辛苦,有的縣市卻亂得一塌糊塗」
✅6/10
北市仍有四萬一線醫護沒施打
柯文哲:如果疫苗足夠,台灣怎麼會有疫苗特權階級?
就算是疫苗足夠的情況,也是要按分類施打,你講這啥幹話?
✅6/11
中央50萬劑AZ提前三天今晚送全台
北市府:中央突襲,這種做法會天下大亂
黃33:北市疫苗接種爆違規,我也很想知道為什麼?
???講這個三小話?
✅06/12
柯:「高雄超前部署是政治內線交易」,高雄一周前就寄發通知單給該施打的市民,他覺得資訊不對稱
高市衛生局打臉:這是簡單的數學問題而已,沒什麼高深學問, CDC於6月9號已公布一至五類優先施打對象,當時已告知6月12號將陸續配送,而且高雄市政府早已根據造冊並統計完畢。
被一個衛生局技正打臉到外太空
✅6/14
1.黃33拒接陳時中部長電話,並發文「必遭天遣」
2.發明同心圓掃瞄一詞,實際上就是匡列隔離。
最該遭天譴的就是你們兩位,OK?
3.北市施打80歲以上長者堅持採用網路預約,遭砲轟糟蹋長者,此族群多半不會使用網路,同時間,高雄、臺南等利用造冊,以里長親自家戶通知
✅6/15
大型規模施打開打,同時間,高雄、台南、屏東、新竹等,規劃完善,並採用宇美町式打法,迅速有效率。
北市讓一堆長者在大太陽底下擁擠排隊,民眾怨聲載道,柯文哲竟然還責怪民眾:這麼早來排隊幹嘛?
✅6/16
柯:北市沒疫苗也能清零,再給我們一個月
聽你在放屁
✅06/17
柯:從今天起要做確診者的精準疫調
所有之前是亂七八糟疫調?
✅6/20
北農爆發群聚,中央三周前早要求北農廣篩並成立快篩站,北市府擺爛,在壓力之下, 21號才決定成立快篩站。
✅6/21
1.好心肝事件,北市府甩鍋禾馨,執行長林思宏開記者會戳破北市府謊言,清清楚楚提供提供與北市衛生局的完整對話紀錄。
同日,陸續被踢爆北農、北藝、士林長照其實一直都在群聚感染擴散,而北市府幾乎無所做為,導致群聚持續延燒。
2. 柯:6/19有找基隆跟新北開會
林右昌怒轟:柯市長跟台北市政府說謊!6/19根本沒有跟我們開會,6/19沒有,6/19之前沒有,到現在也沒有!
3.針對士林長照群聚,柯表示:許多人都還在潛伏期,以致於快篩未揪出,再傳染給護理人員,最後就「傳給一狗票」
你這形容詞怎麼回事,好好說話很難?還有,病毒有潛伏期是常識,號稱醫學專業的你現在才知道?
✅6/22
柯:
1.「北農沒有群聚感染,是陸續有人感染。」
2.「做事比作圖重要。」
噴口水比做事重要,就是你柯文哲
3.中央月初即要求在北農設快篩站
柯:「剝皮寮在北農旁邊,所以北農才沒照中央說的設篩檢站,我是專業醫學人士,可不可以我很清楚!」
事實上剝皮寮快篩站距離北農有2.6公里遠,影響攤商篩檢之意願,柯文哲根本在鬼扯
4.提出暴力性處理新戰術,北農相關者全面施打疫苗
被陳時中部長打臉,疫苗只是用來預防,並不是治療
5.黃33遭士林長照家屬踢爆說謊,根本沒有開說明會。
✅6/23
1.陳時中建議全面PCR檢測,柯文哲嗆:講沒用,要能執行
2.北市府重罰小禾馨共230萬,並為轉移好心肝焦點,扯出立委高嘉瑜為其關說
✅6/24
1.北農快篩偽陽性高
柯:考慮直接做PCR
你這人是不是精神分裂?
2.指揮中心強勢介入北農,柯與陳時中部長會面討論
3.柯:下次中央再突襲搞我就慢兩天施打
4.北市議員 許淑華踢爆,環南攤商確診後,只叫確診者本人休息,家人跟員工還是繼續經營攤位,也沒有衛生局的人來市場匡列或疫調
北農快篩打疫苗做半套,攤販員工竟不在名冊中,名單只包含承銷商(負責人)其他雇用的員工被排除在外,他們才是現場的大多數
5.盾牌牙醫史書華發起向柯文哲道歉大會,引起大眾迴響,大家紛紛在專區留意,後悔自己曾經支持過柯文哲而做過的蠢事,人生最大污點
✅6/25
1.好心肝事件報告出爐,北市府遵循長年下來的陋習,不公開調查報告,僅讓議員至議長室審閱,且限時30分,並列為民國115年才能解密
2.屢遭梗圖攻擊,柯文哲難過:台灣怎麼變這樣,造謠做梗圖的因為我才有飯吃
打人的喊救人?所以你的白粉4%仔都吃💩嗎?
✅6/26
北市議員 許淑華踢爆,環南市場確診數原本才20多例,現在已經43位,到昨天還有人確診,她批評北市疫調匡列篩檢都不確實,總共2800人的市場只篩了790人,且從6月18日後就再也沒篩過
✅06/28
1.丁守中自爆五月下旬振興醫院打AZ,接種名單多達百人
2.議員砲轟資訊不透明隱匿疫情,北市府坦承:20例才公布「疫調公布是府內定調」
✅6/30
1.疫情爆發第五十天,終於上傳了第一張確診足跡
文哲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2.環南攤商,因隔壁攤商染疫,自購快篩檢測呈陽性,就醫採檢確診,也是全台首例自篩確診者
你看有多離譜?北市府失職失能到如此地步
✅7/1
簡舒培踢爆,黃33在特權疫苗爆發早知情,黃33澄清記者會中,發生神秘人BEN之全國矚目事件
✅7/2
1.柯:「跟教科書寫的不一樣」市場變成台灣最主要感染源
全國的人民都驚呆了!
2.夜市微解封,你到底哪來的自信?
3.環南市場PCR結果出爐,打完疫苗後41人確診,陽性率4%,北市議員 許淑華更指出,41人中,有30人已打過疫苗
4.超越新北,為全國確診數冠軍
5.柯:北市環南市場失守,預料中的事。
啊不就好棒棒?
6.北市衛生局長被爆出,休假一個月是黃33要求
這裡面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7.林昶佐突然變成台北市長
8.環南攤商匡列不確實,只匡列確診攤商,根本沒有九宮格匡列,攤商怒根本做假的
9.新創「關門打狗」戰術?等等,誰是狗?
張雅琴痛批,環南市場的攤販不是狗,台北市民也不是狗,最大的破口就是柯文哲市長
10.發明「焦土戰術」新名詞,誓言找出感染源
,在此前,北市已片片是焦土
✅7/3
1.黃33稱中央阻設北農場內篩檢站
農委會打臉,一直都建議在場內設置
不然6/22柯文哲解釋剝皮寮快篩站就在旁邊,是解釋怎樣的?
2.「先讓60歲以上民眾打疫苗再談解封」 柯文哲:年輕人感染也不會怎樣
3.柯文哲推虎林專案挨轟「唬爛專案」 北市府急宣布延長「做完為止」,里長怒飆:「明天要快篩,今晚才叫我造冊」且只限400位
這到底哪門子快篩?明明就一個多月的時間讓你做疫調做匡列,你擺爛還好意思叫里長幫你?而且還是在一夜之間?你當里長小叮噹泥啦!
到這裡,台北市長柯文哲,到底為防疫做了些什麼?
列至7/3,後續待補充⋯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5rRlgn
以及各大新聞
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自信是什麼 #從他人眼光發掘自信
#自信的躍進 #不再恐懼退縮焦慮的關鍵
.
我遇見一位非常特別的登山家:艾瑞克德康(Érik Decamp),這位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的畢業生與同是登山家的妻子凱特琳德提維爾(Catherine Destivelle)一同攀登過許多世界最高聳的山峰,包括喜馬拉雅山脈中的象鼻神山四號峰,以及西藏的希夏邦馬峰等等。
.
德康同時也身兼高山嚮導───這是一份與自信心高度相關的工作,他必須對自己有充分的信心,並知道如何將信心傳遞給自己帶領的人。為了幫助他的隊員們擺脫恐懼,德康有一招看似冒險,但多半非常有效的策略:如果一位隊員在攀登前的準備與訓練中,全程都表現出明顯的不安,他就會在正式攀登時指定這位隊員打頭陣。通常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對方很快脫離焦慮狀態,並因為從嚮導身上得到了自信,立刻認為自己變得強大。
.
德康在訓練的過程中,會給出明確的指示和解釋,讓隊員們重複練習正確的動作,然後指定一位最害怕的隊員走在前面。而這位隊員會將信心轉換為行動,證明自己值得眾人信任。
.
這正是瑪麗亞蒙特梭利所提倡的教育方針中,非常核心的一環。蒙特梭利教育法立基在善意與信心之上,時至今日獲得很大的成功。這位義大利籍的教育學家不斷提醒父母:「絕對不要幫助孩子做一件他們認為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也就是說,要盡可能對孩子們具有信心,表現出來的話,就是放手讓孩子去嘗試。
.
因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當自己有時想要「示範一下」時,孩子會顯得不耐煩:我們想快一點把事情做完,於是插手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而孩子的確有惱怒的理由,因為我們這麼做,是不夠信任他們的表現。
.
父母、教練、老師及所有亞里斯多德定義中的朋友,都該熟悉這兩種培養自信的交互階段:首先,我們必須給予對方自信,然後對其展現信任;接著,讓對方有安全感後,再稍微抽掉一些安全感。我們需要讓這兩種狀態交互作用,才能培養出得以探索世界的膽量。
.
因為他人對自己的態度中,常會混雜了這兩種自信發展的層面,所以我們應該懂得在他人眼光中發掘自信,便會覺得自己更加強大。
.
身為哲學教授,我經常體驗到這個過程。有時我會不經意地在演講中偏離原本的主題,甚至在某個時間點忘記要怎麼回到自己原本的論點上,因此覺得困窘、甚至快要失去信心,但臺下聽眾與學生們充滿興趣與好奇的眼神,總能夠讓我平靜下來。我有時也會突然驚覺,剛剛發給學生的哲學文獻,對我自己而言也相當晦澀難解,但學生提出的問題、對我的信心,總能讓我很快理清思路。
.
艾瑞克德康告訴我,他也有過一模一樣的經驗:登山隊出發探險時,隊員對他的信心會增強他的自信。我們畢竟是依賴人際關係生存的物種,因此這樣的結果一點也不令人驚訝。
.
德康和我都像他的登山隊員一樣,因為感受到肩上承擔著他人的信心,因而找到了自信。
.
自信是他人給予我們的禮物,而我們欣然接受。若有學生問我一個困難的問題,我會反過來告訴他:你其實知道答案。我給予學生信心,而在大部分的狀況下,收到這份信心禮物的學生都能在幾秒鐘內給出一個有趣的答案。
.
我們有時會聽到某人──可能是同事或家人──說他們缺乏自信,讓我們覺得自信似乎是種自我內在的問題。但如果從來沒有人相信他們、給予他們自信,他們理所當然會為焦慮所苦。看到這些能力超群卻缺乏自信的人,有時真是令人驚訝。因為他們忽略了人類是依賴人際關係生存的物種,而不是孤立、獨自累積技能的單元體。
.
《仁慈的力量》(Puissance de la douceur)與《冒險禮讚》 (Éloge du risque)的作者安杜弗勒芒特爾(Anne Dufourmantelle)也是精神分析師。二〇一七年因為救援溺水的孩子,自己反而不幸溺水身亡。她的行為用一種激進的方式證明「缺乏自信這件事不存在」。
.
病人們在諮詢椅上把感受到的痛苦化為語言,而杜弗勒芒特爾在傾聽的過程中,發現病人的焦慮大多來自於對他人缺乏信任,這是童年時缺乏內在安全感導致的災難性結果。這些人在成長過程中,身邊沒有能夠給予他們信心的人,因此即使從悲慘童年倖存下來、長大成人,依然無法對自己抱有信心。當安杜弗勒芒特爾說「缺乏自信這件事不存在」時,她的意思是,缺乏自信事實上就是缺乏對他人的信心。
.
對自己的信心及對他人的信心,實際上是同一件事。
.
這也可以解釋「妄想型人格」(患者對他人極度不信任和懷疑,常將別人的動機視為惡意的。)背後的原理:他們對自己沒有自信、對別人也沒有信心,無法控制自己不去懷疑所有外在事物──周遭環境、媒體訊息。簡單來說,他們深深為「內在的不安全感」所苦, 因此懷疑整個世界。也因為這份無所不在的不信任感,讓他們無法找到適合培養自信心的施力點。
.
下列舉動可以幫助我們得到自信,同時學會相信他人:
🟧踏出自己的舒適圈,
🟧與來自不同背景、能夠啟發我們的人建立關係;
🟧選擇能幫助我們成長、覺醒、反省的朋友與生命導師。
.
我們該追尋對自己有益、能讓我們建立安全感並感到自由的人際關係。
.
記得我們稍早之前提過的兩歲小男孩嗎?他主動靠近來訪的陌生客人──小男孩當然心裡會有些害怕,因為陌生人侵入了他的家中,但即使心有恐懼,他依然勇往直前。他對自己有信心、對這位陌生人有信心、同時也對家中其他親近的人有信心。這份信心並非由基因或生物因素決定,而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藉由各種交織的人際關係,一步步培養起來,最終像是包裹初生嬰兒的布巾一樣,讓孩子充滿了安全感。
.
我們有時會撫摸孩子幼小的軀體,讓他們知道我們在旁邊、會照顧他們、他們不是孤獨的。藉由這些關注的舉動,讓孩子有了信心,這正是他們成長中最需要的東西。孩子大一點之後,藉由讓他獨自進食、讓他大膽地踏出第一步,展現出對孩子的信心。
.
沒有人能在孤立的環境中得到信心,自信最初的來源是愛與友誼。
.
--
.
🏷本文節錄自《自信的躍進:不再恐懼、退縮、焦慮的關鍵》,作者沙爾.貝班(Charles Pépin)是法國哲學家;畢業於巴黎HEC商學院畢業,曾於巴黎政治學院教授哲學,也是法國《心理學雜誌》和《哲學月刊》的專欄作家。中文版由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圓神出版社 發行。
.
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y2cum6vt
.
這是一個人們不曾如此需要自信,也不曾這麼難以獲得自信的年代!我們在自信的路上,容易跌跌撞撞、進進退退,因為對自信的認識,既不完整也不深入。自信,不是關起門就能練!本書帶你我看見自信的10大真諦,找回探索世界的膽量。
.
自信,看似你我生命中虛無飄渺卻不可或缺之物,但其實它並非單純的內在問題,而是人類存在的核心,無法只以單一觀點看待。自信,並非天生擁有,需要後天養成,更需要與他人合作,並懂得自我傾聽、決斷與行動。就拿學習腳踏車的例子來說,自信的組成有三:
.
自信是對他人有信心
——相信在旁邊扶著車子的他人
.
自信是對自我能力有信心
——應用他人指導,學會重要的生活技巧
.
自信是對生命有信心
——內心的喜悅超越單純的滿足感,得以與生命共鳴
.
了解了自信的真諦,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自信舞步,讓信心得以大步躍進,讓生命能夠遇難不退、遇風起飛。
.
💻 閱讀 Readmoo讀墨電子書 本書優惠特價中
👉 http://moo.im/a/cmrACE
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意思 在 Winnie。與不完美的私密對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瑜珈師資培訓如同一段超越想像的自我探索之旅(下)│
就像我上次提到,師資培訓像是一個摧毀再重建的過程,除此之外,我認為也像是一次中場測驗,檢視我這幾年在內在下的功夫夠不夠扎實。
就如同今年整體大環境所帶來的考驗,要我們練習在各種衝擊中仍能回到暴風雨的中心,去體驗安穩自己內心的那股力量。
在過去一般的瑜珈課程中,會有各種經驗的同學混合在一起練習,有鑒於此,通常老師的課程設計難度都不會太高,因此對我而言大多數動作都做得到,也還算輕鬆有餘的狀態。
然而,會來到師資班的同學,基本上都是有一定經驗的練習者,在師資班中又有許多高強度且串連的動作,不只是常常做得很艱辛,有些甚至跟不上或做不到。
於是也就產生了無數的挫折時刻要面對,心態上完全有別於以往,要有很大的轉換及調適。
尤其看著其他同學能完成動作時,我卻做不標準時,很容易就在某一刻產生自己不足夠的想法。
好在,我很快就會意識到,一切都是源於「比較」。
當比較心一升起,內在的各種對話就會湧現,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後悔之前怎麼沒有多做點練習準備自己、焦慮其他同學又會怎麼看待我,等等的......
一不留神,焦點全都向外了,忘記瑜珈從來不是為了用動作來評價自己的。
其實每個人擅長的本來就各不相同,有些人肌耐力強,有些人柔軟度好,有些人有顆安住的心,沒有哪一種才是標準的,重要的是能覺知每個當下的體驗。
我好喜歡第一天開課時,其中一個老師說的話,她說:「來到這裡,每個人都是在貢獻自己的身體與動作。」
意思是,不要害怕自己的動作被調整糾正,因為藉由這樣的發生,才能讓其他人更加了解每個動作在不同人身上會產生的各種可能。
只要記得「貢獻」這兩個字,就會讓我回到初心,將以自我為中心的焦點轉向他人,憶起來到瑜珈師資班的初衷本來就是想要協助更多的人可以用簡單的方式認識靜心,讓冥想這件事情不再遙不可及。
因此,當我覺察到內心想證明自己的模式又開啟時,我就會轉念回到「利他」的本心,知道自己此時此刻所有的發生,都是為了往後我能為他人貢獻,那麼小我的對話就會逐漸消失。
原本我會懊惱自己的左手腕因為過去媽媽手而容易不舒服,導致許多手撐地動作做不起來的狀態,但如果換個角度,用貢獻當成出發點時,就會發現那反倒是屬於我個人的獨特優勢,那讓我更清楚如何在動作中減輕手腕的壓力,未來我也更能同裡媽媽們瑜珈練習會面對的難題。
同理可套用在練習中發生的所有不正確姿勢,都會是一個機會從不同角度去學習調整,接下來才能有效協助到那些跟我一樣面臨相同狀況的人。
我意識到一切的發生是在教會我,不要害怕錯誤,更深入的擁抱自己的不完美,從不完美中找到價值與意義。
當願意接納當下的自己就是這樣的狀態時,也才有空間去發掘,從此刻開始我還有什麼樣的可能。
在這趟師資旅程中,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最困難的不是去練習高強度的動作,而是「放下」回到最原始的身體本能。
我們一群人有經驗的練習者,反而難以理解初學者在沒有體能條件和柔軟度的狀況下會是如何使用身體的。
當老師要我們回到未接觸瑜珈前的狀態去感受初學者的難處時,反而不知所措,身體自動化的接串後續動作,許多基礎的替代動作對我們而言異常陌生,透過一個個的拆解動作,從中試圖去同理初學者可能有的身體本能反應。
這也不斷令我聯想到,當我已經誇過了生命中的某些坎之後,日常中內心的波動不再如以往劇烈時,一不小心就會遺忘過去也曾感到徬徨焦慮、舉足不前又小心翼翼的那種心情,以至於常常把轉念看得太容易或理所當然,忽略了對許多人來說並非一蹴可及,是需要提起勇氣才能向前的一大步。
這就如同當頭棒喝,提醒我放下頭腦已知的一切,真正用心的去同理他人更為重要。
隨著訓練中的密集相處,也會慢慢感受到每個同學來到師資班的原由都不盡相同,若是概略劃分會有兩種不同面向。
有些同學很專注於體位法的鍛鍊,平常就喜歡高強度的派別,算是一股偏向於陽性能量的展現,也比較符合目前社會整體的氛圍,目標導向,追求力量、成功、執行、堅毅。
像我則是偏愛於心靈導向的練習,真的幾乎沒有接觸過那些高強度的派別,傾向於動中覺察、去感受身體狀態、靜心等等的鍛鍊,算是較為陰性能量的展現,但也是目前社會普遍缺少的狀態,強調接納、直覺、放鬆、療愈。
陰性與陽性能量間,沒有哪一種是比較好的,因此應該多一點。
事實上,不分性別每個人身體內都會擁有這兩股能量,重要的是去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方式。
但也就是因為有此差異,各有所長所愛,才能造就出不同特質的瑜珈教學者。
基於我傾向於較為陰柔不過度陽剛的鍛鍊,因此在師資培訓不斷鍛練體位法的過程中,我的腦中也會跑出許多疑問,覺得這似乎與我當初來此的目的有點差距,直到講解瑜珈經中的一段話時,才令我恍然大悟。
體位法的練習,最終目的是為了可以維持長時間穩定且舒適的靜坐姿勢。
如果嘗試過靜坐的人應該會知道,長時間維持盤腿的坐姿並沒有想像中容易,髖要夠開,背部肌肉要能維持脊柱的挺直,肩頸要能放鬆,否則沒多久的時間就會覺得這裡痛那裡麻的,而一直想要調整身體的姿勢。
因此,體位法的練習是很重要的過程,卻不是目的,也不如表面上所見,貌似在追求極為厲害的姿勢。
但在如今目光都聚焦於外在呈現的世代中,體位法的確有不容小覷的作用,因為體位法是最容易吸引普羅大眾接觸瑜珈的一個管道。
那些看起來很厲害的姿勢,或是當成一種維持健康的運動,正是讓人們願意踏入瑜珈領域的推手,進而才有機會開啟通往內在修練的那扇門。
這與我近來對身心靈領域的體悟有異曲同工之妙,我發現不論是八字、人類圖、生命靈數、占星、馬雅曆等等各種工具,都只是透過人們想認識自我的驅動力,而慢慢願意走進深入內在的心靈之旅,這些工具都只是過程,卻不是目的,最終要達成的是合一,是無我的一體。
瑜珈亦然,最終的境界是三摩地,也就是合一。
這十幾年下來,所有走過的路,皆是殊途同歸,對我而言都沒有白走,而是更堅定的步伐。
瑜珈之所以可以鍛鍊心性,是因為它並非固定不變的事物,而是一個動態選擇的過程,永遠都可以依照每個人當下的狀態做選擇,有替代的動作,也有精進的空間,不用因為做不到而放棄,也不用因為做到而驕傲。
不是追求完美,不是與他人比較,就只是陪伴自己的一趟旅程。
因此,不要小看一張小小的瑜珈墊,在上面所發生的一切,絕對超越一般大眾所認知的「肢體動作」,其實同時會帶出身心靈三方的整合,我想這也就是瑜珈能流傳五千年之久的原因吧!
#我知道下集依然很長
#謝謝看完的你
#期望有天在瑜珈中相遇
上集回顧:
https://www.facebook.com/362029707846103/posts/678197109562693/?d=n
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意思 在 More from 民視全球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人類 登月球滿50週年 https://is.gd/iUeu3V 50年前的今天,阿姆斯壯和另外兩名美國太空人成功登 陸月球,他的名言「這是我的 一小步 ,卻是 人類 的 一大 ... <看更多>
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意思 在 人類的一小步與一大步挑戰不可能登月任務【57怪奇物語】 的推薦與評價
... 這也是 人類 第一次踏上另一個星球,太空人阿姆斯壯也留下了"我的 一小步 是 人類 的 一大步 "這句名言,根據NASA的統計,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