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婦媽新加坡莫德納第一劑】
我真的是超怕打針!出門還測了血紅素指數跟心跳99/101,看我有多害怕心跳飆101😱
當新加坡政府開始實施疫苗登記在3月份,老年人優先!我家鐵爸急性子已經全家登記完畢~所以我家爸爸在5月初完成莫德納兩劑!鐵爸第一劑沒什麼大反應,只有傷口痛痛的的而已!第二劑也只有人纖纖想睡覺而已!第二天就差不多了~超羨慕!因為每個人狀況不同~所以現在家裡衝鋒陷陣外出購物的都是爸爸!他都說我疫苗打完了!中了不會到重症~我去買!(我家鐵爸是不是超帥😍)
跪婦媽建議家人分開打針還可以相互照顧,同時打如果都發高燒就麻煩了,至少還有一個人休息還有一個可以照顧全家。
今天換跪婦媽打!新加坡效率真的很快~打針我都來不及說話就打完了🤣我出門前真的嚇到死~還特地買杯吃茶三千壓壓驚💦現在傷口熱熱痛痛的舉手也會酸痛,很像運動過後乳酸堆積的感覺沒什麼大礙,所以打不常使用的左手,這樣我右手還可以做很多事💪
可怕的是第二劑!我看我FB朋友都發燒多天😫保重呀!我的朋友💪也有安全沒事的大有人在~所以一切看體質!
Opa&Oma打兩劑輝瑞也都平安沒事!也是傷口痛痛的沒有副作用👍你們真棒!
我台灣的媽咪跟公婆都打完第一劑莫德納!讓我放下半顆心囉!狀況都是打針處痛痛的!
💪施打疫苗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目前還沒打疫苗的朋友也別擔心,跪婦媽都可以整整防疫一年半都沒事,只要行徑不要太誇張做好防護措施勤洗手、戴口罩、消毒,我們一定可以平安到施打疫苗!一年半我們都在等了!千萬不要為了疫苗飛出國,沒事真心為你開心,有事真的為你擔心!原地等待疫苗做好防疫真的比亂跑來的好👌 加油~台灣一定可以很快完成疫苗的💪
【施打疫苗注意事項】
新加坡衛生部建議:接種疫苗後一周避免劇烈活,我們建議每個人,尤其是 30 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年輕男性,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接種後的一周內避免劇烈的體育活動,例如劇烈運動。
一些需要避免劇烈體力活動的例子是跑步、競技運動或打球。
在此期間,如果出現胸痛、呼吸急促或心跳異常,應立即就醫。
避免劇烈運動的例子:游泳 騎自行車 跑步/慢跑 舉重 競技運動/體育 打球/球拍遊戲
安全的身體活動例子:伸展/站立工作 休閒步行 家務勞動
您的健康、安全和幸福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 請注意此建議。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BD Taiwan 邱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BD怪獸講堂 #何立安 #SBDTaiwan #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 #肌督教 中老年人肌力訓練迷思破解!🔥【SBD怪獸講堂 S1: E1】 步入中老年,隨之而來的是體力退步,甚至可能因為滑倒而臥床不起!由引領臺灣肌力訓練以及大重量訓練的何立安博士,在他幽默風趣的談吐,以及循循善誘地以小故事...
劇烈運動例子 在 賴俊龍 Jason Universe - 傑森宇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陪你一覺到天亮
💤 https://pse.is/3jy4lm
身為曾經被「睡不好」這件事困擾數個月的我,很清楚那種越睡越累,起床時候身體僵硬的痛苦😖。
白天像是行屍走肉沒精神,但晚上又因為腎上腺素開始釋放,該睡卻睡不著。
其實睡不好可能有上百種原因,但我記得當年被失眠困擾的時候,什麼少喝咖啡☕跟茶,睡前不做劇烈運動,睡前喝一點紅酒🍷等... 幾乎都沒有什麼幫助!有一天開車去仁愛路上看床墊,試躺了之後,差點失手買下一張10幾萬的床!但當時的業務說了一句話提醒了我,「你要不要試看看我們的枕頭呢?」因此拎了兩顆3千的枕頭回家,也意外地解決了我睡不好的問題。(當場省了10多萬...)
我不敢說「枕頭」能解決所有失眠💤的問題,但以我的經驗來說,這算是解決這個問題相對「實惠」的選項之一;
拿我自己當例子,當時我睡覺時常翻來覆去,找不到一個舒服的姿勢進入深層睡眠,慢慢地失眠以及睡不飽的問題開始變成困擾;失眠發生的時候,可能的原因這麼多,一時間也很難抓到真正的癥結點,到底是心理因素?還是床不適合?還是枕頭不行?還是方位不對卡到陰(!)? 如果你跟我當時一樣正在為這件事煩惱,那我真的會建議你從「枕頭」問題開始著手。
這種貼身寢具我個人還是愛用MIT的產品, 朵法亞 Darphia 100%台灣製造,保證了品質,也保證了CP值。朵法亞這次推出的四款枕頭我總共睡了兩週,有趣的是身體是誠實的,它自然而然會往最適合自己的枕頭靠攏。
我個人的排名為:
1. #Frio涼感記憶枕:獨家涼感棉與3D透氣網布,可以感覺得到這顆枕頭的通風性卻沒犧牲掉支撐感,適合的高度讓我側睡時肩膀不壓迫,因此脖子也能更放鬆。
2.#可水洗獨立筒枕(一代枕):高達45顆獨立筒讓一代枕的支撐力超好,好幾次我起床的時候發現我是把它當抱枕一樣使用,好好抱喔~可水洗的材質,睡到流口水也不怕喔。
3.#棉眠枕(二代):與一代不同的黃金82比例(80%塊狀棉+20%羽絲絨棉),讓這顆躺起來比第一代軟,我將一二代疊起來當做睡前閱讀的靠枕,支撐度很夠,舒服~
4.#蝶型枕:我其實一直都不是記憶枕的擁護者,因為我喜歡翻來翻去也沒有嚴重的打鼾問題,不過我倒是發現這款高密度蝶型枕的造型,意外地適合我墊在膝蓋下方,可以減緩我背部的壓力,讓我起床時候腰痠的症狀降低許多,這樣推薦不知道會不會被廠商罵就是了...
總之,我想說的就是,💤睡得好真的很重要,至於睡不好的原因上百種,從枕頭下手不失為一個容易的開始。
朵法亞貼心的提供七天試睡的方案,讓你試到最適合的那顆為止~
#朵法亞Darphia #7晚試睡不滿意退費
放鬆安心睡團購來囉!https://pse.is/3jy4lm
劇烈運動例子 在 一分鐘健身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觀念】什麼時候不該相信體脂計?
我見過不少古怪的體脂計故事,舉幾個例子:
1. 減重8公斤,體脂卻往上竄。
2. BMI>30,減重一個月流失的肌肉比脂肪還多(註1)
3. 女生量出來體脂8%。
我看過不少也很古怪的說法,在嘗試解釋這些體脂數據,從內分泌失調到水星逆行都有。其實最可能的解釋就只有一個:體脂計壞了,500收。
常見的電阻式體脂計是以微弱電流通過身體,測得電阻後,再以內建公式回推肌肉(低電阻)與脂肪(高電阻)的組成。這方法有多準確呢?我們一起來看這篇研究:
2007年的研究找來50位肥胖者[1],以電阻式體脂計先測一輪,再與目前公認最準確的測量法4-compartment method(以下簡稱C4)做比較。
體脂肪量:電阻式測38.1公斤,C4測出來40公斤。
瘦肉組織量:電阻式測64.8公斤,C4測出來63公斤。
誤差1-2公斤而已,很棒呀!先別高興太早,那只是平均值而已,請看下面的誤差分佈圖。
附圖一是C4與電阻式儀器測得脂肪量的差距,橫軸是誤差值(公斤),縱軸是人數。電阻式測量法普遍有低估體脂的現象,在88筆數據中,有34筆被低估2.5公斤以上,有11筆被低估5公斤以上。
針對練重訓的族群來測,結果看起來也沒比較好。美國運動醫學會期刊的研究顯示[2],健美選手的電阻式體脂誤差值大多在正8%與負8%之間,意思是一個人可以實際體脂15%,測出來的卻是23%或7%,說真的沒什麼參考價值。
有人會說,同一個人減重前後去測,應該還是可以看出變化趨勢吧?因為前後誤差應該會剛好抵銷掉才對。
恩...這倒未必...
第一篇研究中有另一張圖[1],是顯示肥胖者減重後,你實際減去多少體脂 vs. 電阻式體脂告訴你減去多少體脂。這次,是「體脂量的變化」被低估,在44筆數據中,竟有12筆的體脂下降量被低估了2.5公斤以上,最慘的兩位被低估了近7.5公斤。
也就是你可能減去了5公斤脂肪,結果電阻式體脂計說你體脂上升了2.5公斤(WTF?)
回到我們的主題,什麼時候你不該相信體脂計的數字呢?
1. 體脂走向與腰圍、體重、外觀相反:明明體重減輕、腰圍縮小、臉頰瘦了一圈,體脂率卻上升。這時請別擔心,你的內分泌沒有問題,問題出在體脂計。
2. 短時間內劇烈變化:上週測明明體脂20%,這週怎麼變成25%?就算每天雞排珍奶,體脂也不太可能在一週內上升5%,身體水分變化(飲水、生理期、運動、流汗、排尿)以及機器誤差是比較有可能的解釋。
3. 數據變化在5%以內:上次測20%,這次測18%,我有進步耶!先別高興,5%以下的變化在誤差範圍內,一個人同一天測量都會差2%了[3]。
想要精準地測量體脂,DXA體組成分析是比較好的選擇,史考特的內湖恆新復健科診所特別引進了這套器材,詳情請加入官方Line帳號詢問。
https://lin.ee/BlRwfHG
其實我們不必被數字綁架,因為測量體重、腰圍就已經是很好的參考依據了。記得每週固定時間在鏡子前自拍做比較,你才會發現自己的體態改變有多驚人!
(註1:原始體重越重,減去的體重會有越大比例來自脂肪。一般肥胖者減去的瘦肉與脂肪比約在1:3左右[4]。如搭配重量訓練與高蛋白飲食,同時增肌減脂也是做得到的。)
參考文獻
[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7306903/
[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5076792/
[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2706132/
[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315740/
劇烈運動例子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SBD怪獸講堂 #何立安 #SBDTaiwan #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 #肌督教
中老年人肌力訓練迷思破解!🔥【SBD怪獸講堂 S1: E1】
步入中老年,隨之而來的是體力退步,甚至可能因為滑倒而臥床不起!由引領臺灣肌力訓練以及大重量訓練的何立安博士,在他幽默風趣的談吐,以及循循善誘地以小故事或例子,為我們破解重訓的迷思及運動上的正確觀念。
➤ "中老年人在做運動的時候,一定要鎖定的是,你是在跟時間賽跑,而不是在那邊追求運動樂趣的。"
➤ "身體的體態姿勢改變,脂肪度過高的問題,或是關節活動度的問題,這些都是窗戶或是天花板的洞,真正船艙底的大洞,是肌肉, 骨質, 與神經系統的流失與退化。"
➤ “而肌肉骨質神經系統的最強刺激物,就是壓力。他們不對勞累起反應,不對伸展起反應,不對休息養生起反應,而肌肉生長效應是不分年齡的。"
➤ "最可怕的其實是靜態生活,而零壓力其實是一個超強的刺激,如果你的身體接收到這個訊號就會開始劇烈的流失。"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 2019 SBD菁英聯盟頭號人物 ★
#SBD菁英體能教練 #SBD菁英聯盟
#2019SBD頭號人物
#大重量訓練先驅者 #何立安 #何博士
#SBDAPPAREL #SBDTaiwan #SBD台灣
🚩地表最強護具,SBD台灣官網 https://www.sbdapparel.com.tw
-----
後記:
很榮幸能與 何立安學長/何博士一起開啟SBD怪獸講堂系列,這是我們今年與明年最重要的事情,亦是耕耘文化的基礎火種。
何老師教學能力強大到不可思議,這幾乎是一鏡到底的拍攝,除了超高濃度的知識密度,還有平易近人的故事舉例,絕對是多年功力實力腦力肌力與魅力,深不可測。
但何博士卻又任重道遠,不糾結不扭捏地大方踱步推廣,才是我真正崇拜到心裡最深處,何老師請收下我的膝蓋吧!🙏🙇♂️
何老師為SBD台灣菁英聯盟之首,絕對不只是讚譽,這是實實在在擲地有聲的桂冠。🏆
SBD Taiwan, 邱grr.
-----------
何博士
學歷
2011美國春田學院體育博士, PhD
2009美國春田學院肌力及體能訓練碩士, MEd
2004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科學碩士, MS
2000台大政治系畢業
經歷
2012返台任教,歷任:
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專任助理教授及體能教練
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台灣肌力及體能訓練協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亞洲教練科學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2016因反對大學評鑑和教授升等制度,辭職離開文化大學
2016起擔任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總教練
運動資歷
跆拳道五段
巴西柔術棕帶
國術世界錦標賽搏擊項目中華代表隊選手
亞洲盃健力錦標賽長青組國手
跆拳道、武術散打、自由搏擊、巴西柔術教練
選手經歷
2018亞洲盃經典健力錦標賽M1長青組臥舉第二名,蹲舉第三名,硬舉第三名,總合第三名
2011國際巴西柔術總會波士頓國際公開賽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11美國NAGA東岸盃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一名
2011國際巴西柔術總會紐約國際公開賽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10美國NAGA東岸錦標賽壯年藍帶組第一名
2010美國NAGA東岸錦標賽寢技壯年中級第一名
2009台灣巴西柔術錦標賽藍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09台灣巴西柔術錦標賽藍帶組無限量級第二名
2008美國新英格蘭Team Link盃寢技角力賽中級組重量級第一名
2004TFF異種格鬥賽第一名
2004國術世界錦標賽搏擊項目第一名
2004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二名
2003台灣省主席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3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三名
2003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打第三名
2002全國武術冬季聯賽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2正心盃格鬥賽第一名
2001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1全國總統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0台北市中正盃跆拳道第一名
2000台北市青年盃跆拳道第一名
2000台灣省主席盃武術散打第二名
1999全國運動會跆拳道第四名
1999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1998台灣區運動會國術擂臺第四名
1997全國中正盃國術擂臺第一名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劇烈運動例子 在 鋼琴輕鬆談-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eken your inner pianis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鋼琴輕鬆彈為世界解開放鬆的奧秘!#重要影片
這一路上,我們幫助很多受傷的學生,也幫助更多專業學生,讓他們親身感受演奏蕭邦、李斯特等艱難練習曲,#在放鬆的狀態下是可能而必要的!這位 #大學生 可以放鬆演奏李斯特的「鐘」,不管您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一定也可以!
原是普通班學生,考前半年突然想考音樂系,考上前幾志願後,又考了班上鋼琴最高分。這個例子讓我們思考:我們如何到達嚮往之地?
以下是這位學生的分享與李斯特‘鐘’練習實況~~
「以前還沒建立手指之前,練習貝多芬的奏鳴曲,光是彈完第一頁,手腕、手臂還有肩膀,甚至整個背部就已經負荷不了,感到非常的不舒服,隔天起床之後,就像是前一天從事了劇烈運動一樣,上半身痠痛到無法靈活的運動,但每天練琴還是必須的,只能日復一日的硬撐硬撐硬撐下去,相信總有一天技巧變好了,痠痛的問題也會解決。(現在想想好像不太可能😝)
直到經過手指建立以後,手指的力量變強了,也知道正確的練琴方式,必須一個音一個音仔細的練,在彈每顆音符的時候都要讓手臂確實的放鬆,練琴不會有痠、不舒服的感覺了。
後來練習蕭邦與李斯特的練習等......比貝多芬奏鳴曲技巧更難的曲子時,也可以練習的很輕鬆,經過日積月累的努力,曲子裡面困難的技巧迎刃而解,遇到這些困難的段落,手指頭可以自動在琴鍵上跑起來,不像以前要很用力的去控制手指,除了手會很痠外,還會練得很挫折。
在沒有放鬆的狀態下不管怎麼拼命練,都很難彈順,如果為了彈順,就得花更多力氣去控制,聲音也不可能像放鬆那樣清澈透亮。
放鬆是一輩子的功課,隨著曲子越難,越需要掌握放鬆的技巧,它有一個狀態,當一切平衡後就會發生,手會放鬆進入類似自動演奏模式!這是超乎我以前認知的一件事。」
⋯⋯⋯⋯⋯⋯⋯⋯⋯⋯⋯⋯⋯⋯⋯⋯
以下影片是練習李斯特練習曲 「鐘」 側拍~
注:放鬆演奏的狀態非常微妙,並非知道了要點,就能到那狀態,一點細節偏差,就會失衡,放鬆向來是許多領域終極且一生的工作,讓我們一起學習!
#演奏史重大轉淚點
#放鬆彈奏不是大師專屬你也可以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Pianist/
劇烈運動例子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週日舉行的泛珠超電錦標賽中,出現了兩位「永不言敗」最佳例子的車手,試想像當發生高速跌車後導致手腕腫得像豬腳或手指脫臼,不要說稍稍活動也會感到痛楚,還要進行兩日共二十圈的激烈賽事,過程中需要發力全開油門加速,並需要強勁指力扣下制動桿減速,劇烈的動作不但使手腕劇痛,並可能造成後遺症,但參賽的決心卻換來車手夢寐以求的榮耀,登上頒獎台的剎那喜悅永世難忘,他們的夢想並不是成為世界冠軍,只是對賽車運動的尊重及堅持,今次兩位主角分別是加拿大車手Dan Kruger及澳門車手歐陽富(J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