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什麼 #是科學、什麼 #不是科學?占星術是科學嗎?大霹靂假說是嗎?
這個看似直覺又熟悉的問題,其實很難透過一個簡單的定義來回答。
如果我們想徹底了解「科學是什麼」,就得探討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活動、科學歷史等等的本質和特性,而這些構成了 #科學哲學 這門領域的內容。
你願意來試試看這門迷人又有趣的學問嗎?
延伸閱讀:
「科學」與「非科學」差在哪?卡爾・波普爾「可證偽性」劃下分明界線 ——《反智》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1932
提出科學「典範轉移」:孔恩誕辰 │ 科學史上的今天:07/18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44547
_____________
斗內泛科學、支持好科學!
你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力量,贊助泛科學:https://lihi1.com/mJSba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地球是平的?蘇格拉底是隻狗?這些結論看似荒謬,但一不小心,我們都可能掉入這樣的陷阱之中。 充斥著各種說法的後真相時代,就跟著《反智》一起拆解陰謀論! 🎙 想聽更多陰謀論?完整版在此:https://sndn.link/pansci-9527/hIiG0i 🎙 沒錯我們有 podcast...
卡爾波普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地球是平的?蘇格拉底是隻狗?這些結論看似荒謬,但一不小心,我們都可能掉入這樣的陷阱之中。
充斥著各種說法的後真相時代,就跟著《反智》一起拆解陰謀論!
🎙 想聽更多陰謀論?完整版在此:https://sndn.link/pansci-9527/hIiG0i
🎙 沒錯我們有 podcast 唷:
Apple Podcasts:https://lihi1.com/wUjjC
Spotify:https://lihi1.com/CHZgM
Google Podcasts:https://lihi1.com/D4lyQ
SoundOn:https://sndn.link/pansci-9527
延伸閱讀:
「科學」與「非科學」差在哪?卡爾・波普爾「可證偽性」劃下分明界線 ——《反智》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1932
面對似是而非的醫療資訊,我們究竟該如何查證?|【科科齊打交】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10752
💙 用陰謀論來測測看你屬於哪個陣營:https://lihi1.com/r6AaY
卡爾波普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時事 與 #分享 秉持科學的懷疑論者、頭號打假魔術師、超能力者的剋星,詹姆斯藍迪 (James Randi, 1928 - 2020) 於前天以 92 歲高齡過世。
特地分享一下 Kayue 的優文。〈一生都在騙人與揭穿騙局的魔術師——看《誠實的說謊者》〉2016/03/09
[[ 傳送門 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7657 ]]
值得一提之冷:超能力系神奇寶貝(←即寶可夢,我就老,改口不過來)凱西→勇吉拉→胡地。其實取名是在捏他三個美國人,預言家愛德加·凱西(Edgar Cayce,1877-1945)、超能力者尤里·蓋勒(Uri Geller, 1946 -),最後當然是脫逃大師胡迪尼(Harry Houdini, 1874 - 1926)。
藍迪的天敵就是中間那位號稱超能力者的蓋勒——讀心術和折彎湯匙之類的。蓋勒紅到海外,就連浦澤直樹《二十世紀少年》的大反派「朋友」都有幾分在致敬 (?) 的用意。
當然,藍迪的例子告訴我們血淋淋的真相:就算竭力揭穿假象,深信不疑的人神奇的腦袋依然會想方設法的去維持深信,維穩的自我說服,高效把異議化解閃躲反射。就算藍迪在電視上直接複製蓋勒的「超能力」並解說那是經典魔術手腕,後者還是能販賣能量水晶大賺其錢。就算藍迪、卡爾薩根等人高調狂批也無用。
並不是裝睡叫不醒,而是人們往往真心相信,並有種「如果我不再相信我曾深信的事,就好像受傷一樣,真心會痛」的感覺。於是一旦信了,人就會盡量用忽視、拒斥的方式把和自己信念相反的資訊統統彈開。例如「師父只是普通人,天靈蓋並沒有一道金光」「水晶只是普通的礦物」「說全世界八十億人只有十二種性格和運勢蠢爆了」......那怎麼行呢,沒看見沒看見。#沉沒成本謬誤
藍迪就是一生打假,也一生被信眾彈開無視的那些懷疑論者中,幸運的比較有名的一位吧。比起破滅虛空無聊的正常世界,人們更渴望奇蹟充實的超常。有的人藉由電影、小說、漫畫、TRPG 來彌補這種渴望——在遊戲的架空中獲得樂趣需要「擱置懷疑」(suspension of disbelief)的修養,去融入他人創造的狂想。也有蠻多人卻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了擱置懷疑,照著他人想像出的教典上的遊戲規則戰戰兢兢業業地在過生活。
即使博學如亞瑟柯南道爾,或是二十世紀的科學家,只要他們心中有一點點小小聲先入為主的悸動,說「我想要相信」,即使在實驗室用科學儀器測量什麼的,都會被詐術給騙過去。最主要的是人腦運作的方式非常的有 BUG,一般稱為「#動機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我稱為「先有了結論再找理由」。
若人已經隱隱約約想要「證明」鬼魂或是超能力撓場的存在,總是能無所不用其極蒐羅出一些異常信號去加強上述信念的。對此科學儀器與公式都愛莫能助,只是些自我催眠的道具。#卡爾波普 的教誨:科學就是要通過無止盡否證的檢驗(的一種自虐狂),在此通常會被無視XD
* 話說 2020 年有非常多糟糕的一廂情願科學,趁著守備空虛一窩蜂跑出來作亂,尤其醫學是重災區。也許和酒的年份一樣,未來的學子會在看到 2020 這個糟糕年份的充滿疑點的低品質論文時皺眉。
套 Atlantic 雜誌 2017 年關於假新聞、後事實時代的超級長優文
〈這篇文章並不會改變你的想法〉(This Article Won’t Change Your Mind) 的驚點總結: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因處在群體中而有力。比起錯信沒有根據和事實相反的事情,要是你事事持懷疑態度而被群體排擠,代價通常更大。"
也就是說盲信常會帶給群體合群之優勢,於是在人類的基因庫裡根深柢固。副作用是常有名為某某師(還是蝨)的超大吸血蟲開心接受盲信群眾的鑲鑽跑車供奉。信徒則獲得在無聊的日常生活中玩著修仙的擴增實境遊戲(是 AR 耶有夠先進)的消遣而感到法喜充滿。
其實當我發現山達基教的教主是個蹩腳科幻小說家,整個山達基教的教典根本是一本蹩腳科幻小說的時候。我超震撼的。從此所有宗教在我腦中的解讀統合為一:根據一本科幻小說(教典,裡頭建構了「人從哪裡來,人該怎麼活,會往哪裡去」的某個解答)在現實人生中玩的多人擴增實境遊戲。有時還會觸發國戰事件。
其實照《人類大歷史》作者育瓦‧哈拉瑞的觀察,人類社會高度依賴著這樣多層次的共有 AR 才能順利運行:文化、品德、金錢、公司、民族國家——想像建構的共同體。如果懷疑論深到骨子裡就連那些文明社會的基礎(基於習俗,通常也沒啥根據)也排斥的話,明顯是無法生存的。
甫過世的藍迪教我一件事:不需也不該去挑戰深信者的信念,那無益且無效,但你可以迎合他的信念,再狠狠的騙他一頓,直到他被騙的痛超過改信的痛的時候就自然會醒了,執迷不悟者早日超生。趕緊來建立【超能力科宅 - 運勢股市與前世、地震和世界末日靈感大預言】的粉專發大財哩(本段大誤)。
by 科宅
卡爾波普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地球是平的?蘇格拉底是隻狗?這些結論看似荒謬,但一不小心,我們都可能掉入這樣的陷阱之中。
充斥著各種說法的後真相時代,就跟著《反智》一起拆解陰謀論!
🎙 想聽更多陰謀論?完整版在此:https://sndn.link/pansci-9527/hIiG0i
🎙 沒錯我們有 podcast 唷:
Apple Podcasts:https://lihi1.com/wUjjC
Spotify:https://lihi1.com/CHZgM
Google Podcasts:https://lihi1.com/D4lyQ
SoundOn:https://sndn.link/pansci-9527
延伸閱讀:
「科學」與「非科學」差在哪?卡爾・波普爾「可證偽性」劃下分明界線 ——《反智》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1932
面對似是而非的醫療資訊,我們究竟該如何查證?|【科科齊打交】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10752
💙 用陰謀論來測測看你屬於哪個陣營:https://lihi1.com/r6Aa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qTUuA6MTuA/hqdefault.jpg)
卡爾波普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Onbvn5tBuw/hqdefault.jpg)
卡爾波普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記得打開CC字幕 難道我們不能相信科學了嗎...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1:08 科學建構的方法:歸納法
02:02 歸納法的問題
02:49 卡爾.波普對科學與真理的看法
04:02 波普提出「可否證性」的概念
05:13 波普對「偽科學」的看法
【 製作團隊 】
|企劃:上過科學哲學這堂課a鯉鼬
|腳本:覺得科學哲學滿有趣a鯉鼬
|剪輯後製:對科學發展感到驚嘆aPookie
|演出:愛因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科學」(方法)是一種還是很多種?https://bit.ly/2y2Mhzn
→ 《哲學的 40 堂公開課》:「從錯誤中學習—波普與孔恩」:https://bit.ly/2y1pJiL
→ 維基百科:天鵝:https://bit.ly/2IxhbVG
→ 維基百科:黑天鵝:https://bit.ly/2NWLSt9
→ 哲學速成班:卡爾.波普爾、科學與偽科學:https://bit.ly/2P0osQ5
→ 愛因斯坦 廣義相對論100年:https://bit.ly/2P2OS3E
→ 【科學史上的今天】5/29——史上最重要的日蝕觀測:https://bit.ly/2y6O46y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vwH0g47X-A/hqdefault.jpg)
卡爾波普 在 [轉錄][轉錄][八卦]維特根斯坦揮棍打波普? - 看板NCCU01_PHILO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NTU-PTC 看板]
作者: newspirit (我知道什麼?)
標題: [轉錄][八卦]維特根斯坦揮棍打波普?
時間: Wed Jul 14 14:54:52 2004
※ [本文轉錄自 newspirit 信箱]
作者: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標題: [八卦]維特根斯坦揮棍打波普?
時間: Wed Jul 14 01:56:15 2004
作者: DarthRaider (...........) 看板: BBMak
標題: [八卦]維特根斯坦揮棍打波普?
時間: Wed Jul 14 00:34:55 2004
維特根斯坦揮棍打波普?
秋風譯
55年前,維特根斯坦是否用一根燒得通紅的撥火棍向著波普揮舞? John Eidinow 與
David Edmonds 探討了此一歷史事件的真相,並將其描述為20世紀哲學的一個分水嶺。
1946年10月25日,星期五,晚,劍橋大學道德科學俱樂部正在舉行會議,這個俱樂部是大
學的哲學家與哲學系學生組成的一個討論小組。晚上8點半,成員們都聚集在國王學院吉
布斯大樓內的一間教室H樓梯的第三間教室(number three on staircase H)。
盡管找到這間教室的是一位紳士 Richard Braithwaite,H3 教室仍跟大樓中的所有教室
一樣容易被人忽視,骯髒、塵土飛揚。取暖要靠燒一堆火,烤火的人在往火堆中添煤的時
候可得提防自己穿的長衣服被火給烤著了。
當天晚上特邀演講者是卡爾.波普(Karl Popper),他從倫敦趕來宣讀一份看起來似乎
不會得罪什麼人的論文:《真的存在哲學問題嗎?》(Are There Philosophical Problems
?)聽眾裡有俱樂部主席路德維格·維特根斯坦教授,他被譽為他那個時代最傑出的哲學家
。出席的還有伯特蘭·羅素,幾十年他作為哲學家和激進主義者的名聲可謂家喻戶曉。
波普則剛剛被聘任為倫敦經濟學院邏輯與科學方法高級講師(reader),他鞭辟入里地批
判極權主義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剛用英語出版,這本書立刻在精英圈子中為他贏得了
贊譽者,其中就包括羅素。
這是三位偉大的哲學家羅素維特根斯坦和波普唯一的一次三人聚會。然而卻沒有任何
人能想到當天會發生那種事。很顯然,波普和維特根斯坦就哲學的根本性質問題展開了激
烈的辯論。這些辯論立刻就是傳奇的好材料。關於這一事件的傳說較早的一個版本說波普
和維特根斯坦用撥火棍來捍衛自己的觀點。
波普對此事的記載見於他的學術思想傳記《無盡的求索》,該傳記出版於1974年,當時已
去世20多年了,波普提出了他所認為的一系列真正的哲學問題,維特根斯坦則不分青紅皂
白地一口否定, 波普回憶說,“維特根斯坦緊張兮兮地揮舞著撥火棍”,“就像揮舞著
指揮棒一樣強調著他的重點”, 當討論到倫理學的地位問題的時候,舉出一個道德規則
的例子來反駁他的觀點,“我回敬他說,‘別用那個撥火棍來威脅我這個客人’,於是暴
怒的維特根斯坦就把撥火棍扔到地上,憤怒地不辭而別。”
圍繞著1946年10月的這短暫的十幾分鐘,一直是聚訟紛紜。最重要的一個爭論迄今仍然沒
有結論:波普是否在他敘述這次聚會中撒了謊?
如果他確實撒了謊,那就並不是偶然地文過飾非,而直接牽涉到他畢生兩大至關重要的雄
心:在理論的層面上擊敗20世紀時髦的語言哲學,並從個人角度壓倒維特根斯坦,這個困
擾他整個學生生涯的巫師(sorcerer)。
在局外人看來,維特根斯坦跟波普之間爆發激烈的衝突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他們兩人都是
來自維也納的猶太人,從表面上看,他們共享著同樣的文明及其解體。盡管維特根斯
坦年長13歲,他們都經歷了奧匈帝國回光返照之時的文化上的騷動。他們也同樣感受到第
一次世界大戰戰敗、試圖在君主制的廢墟上建立現代共和國、帝國墮落為公司國家(cor-
porate state,與人民的國家相對立的一種國家形式,典出1970年美國 Charles A. Rei-
ch 著作 The Greening of America [《綠化美國》],人為國家是一台龐大的機器,完全
不受人的控制並置人的價值觀於不顧譯注)以及希特勒和納粹的狂暴力量對他們的生
活的衝擊。他們都具有猶太血統,都對音樂感興趣,都與文化激進主義者有聯系,都接受
了教師的訓練。都跟邏輯實證主義的開山鼻祖維也納學派有牽連,所以,維特根斯坦和波
普兩人之間有很多理由建立聯系,然而他們卻從來沒有會面,這實在是惹人注目。
他們二位都是20世紀哲學界的大人物,然而卻很少有人願意被人指為是追隨他們的思想路
線。某人如果內認為屬於波普主義者或維特根斯坦主義者,那恐怕僅僅是因為他繼承了他
們對哲學家觀念的原創性和他們的人格力量。這些非凡的品質在 H3 就生動地體現了出來
。揮舞撥火棍成為某種象徵,象徵著兩個人在探詢重大問題之正確答案時不懈的熱情。
波普去世後三年,英國聲望最高的一家學術機構英國科學院(British Academy)的學報
上發表了一篇回憶錄,按照波普的版本敘述了整個事件經過。結果狂暴的抗議聲如魚點般
落在作者頭上。波普在倫敦經濟學院的後任 John Watkins 教授《泰晤士報文學副刊》上
發表了言辭尖刻的信件對此予以批評。維特根斯坦的一位熱情追隨者、也曾經參加過那次
會議 的Peter Geach 教授公開指責波普對那次會議的記錄“自始至終錯誤百出”。那次
會議的其他參加者和這兩位大人物的支持者唇槍舌劍,爭論得不可開交。
彼此衝突的敘述中有一個有趣的諷刺:爭論的雙方都論及專業領域的認識論的各種理論
(知識的基礎)、理解與真理等等,然而他們所爭論不休的事件之先後次序問題,只要證人
對至關重要的事實問題作一番說明不就解決了嗎?
那麼,半個多世紀前發生在一個小房間的一個不知名的大學俱樂部日常聚會中探討某種晦
澀難懂的論題的的一件事,為什麼會引來如此之多的學者怒火中燒?
出席那天晚上聚會的30個人,現在都七八十歲了,他們從全球各地寫信、打電話還有發電
子信件,索要關於那天晚上的回憶文章。這些人中包括英國高級法院前法官 John Vine-
lott 爵士,另有五位教授。Peter Munz 教授當時從新西蘭 St John's 求學,回國後成
為著名學者,他的著作《我們追求知識的知識》(Our Knowledge of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就是用撥火棍事件開的頭,他寫道,這是某種“象徵,從事後看它預示了”
20世紀哲學的分水嶺。
Stephen Toulmin 教授是一位著名哲學家,與人合著了一本論述維特根斯坦的相當嚴苛的
、修正主義著作,把維特根斯坦的哲學放在維也納文化和世紀末思想動蕩的背景中。他在
國王學院作助理研究員時,拒絕了做波普助手的職位。
Geach 是邏輯權威,先後任教於伯明翰大學和利玆大學。Michael Wolff 教授則專攻維多
利亞時代英國,他的學術事業使他去了美國。Peter Gray-Lucas 先是治學,後來下海經
商,先幹鋼鐵生意,然後是相紙、後來又造紙。Stephen Plaister 則成為古典大師。
“想想這根撥火棍”Geach 聽到維特根斯坦這樣對波普說著,舉其了撥火棍,用它作為哲
學上的例證。然而,隨著兩人的討論趨於激烈,維特根斯坦無法讓客人閉嘴(他已經習慣
於這樣爭論),客人也不能使他安靜(理由同上)。最後,只是在挑戰了波普提出的一個又
一個觀點陳述後,維特根斯坦才停下來。過一陣 Geach 就必須舉高他的腳,因為他看到
維特根斯坦要走回到自己座位上坐下來。他手裡一直拿著那根撥火棍。維特根斯坦看上來
筋疲力盡,他靠在椅子背上,伸開胳膊去烤火。撥火棍掉到壁邊的瓷磚上,發出輕響。當
時 Geach 的注意力被主持人 Braithwaite 吸引了。由於害怕維特根斯坦揮舞的撥火棍,
Geach 在開會時盡量保持一種蜷縮的姿勢。維特根斯坦拿起撥火棍,不知何故又丟掉。就
過了一會兒,維特根斯坦抬腳就走,滿臉怒容,一言不發地離開會議,並帶上了門。
Wolff 看見維特根斯坦悠閒地拿著撥火棍,and, as he stares at the fire, is
fidgeting with it. 有人說,很顯然有什麼東西讓維特根斯坦心煩。這時羅素捲了進來。
維特根斯坦和羅素都站著。維特根斯坦說,“你誤解我的意思了,羅素。你總是誤解我。”
羅素說:“你混淆了問題,維特根斯坦,你總是把問題越搞越糊塗。”
Munz 看到維特根斯坦突然從火堆中拿起撥火棍燒得通紅在波普的臉前生氣地比
劃著。然後羅素才從嘴裡取出煙斗,堅定地說:“維特根斯坦,立刻放下撥火棍!”
維特根斯坦順從了,然後,只一會兒,就站起來走了,砰地一聲摔上了門。
在 Gray-Lucas 的眼中看來,讓維特根斯坦似乎越來越激動的,他相信正是波普的正恰當
的舉動,維特根斯坦是用撥火棍做手勢。維特根斯坦平常總是表現出“奇怪的傲慢、固執
己見、粗魯和無禮的作風。這恰好讓後來的人有理由說他用撥火棍威脅波普。”
Plaister 也看到撥火棍舉起的情景。在他看來,那是對付波普的唯一辦法,所以他一點
都沒有驚訝或震驚的感覺。坐在離維特根斯坦僅六英尺遠地方的 Toulmin 說,根本沒有
發生任何異常情況。他正在集中聽波普大肆批判“哲學是毫無意義”的觀點,並舉了一大
堆例子。後來談到因果關係,就是在這時候,維特根斯坦拿起了撥火棍,作為一個工具用
來論證論證因果關係問題。後來在會上維特根斯坦離開後他聽波普在陳述他的
“撥火棍原理”:一個人不應該用撥火棍來威脅來訪的講師。
Vinelott 一個人目睹了最關鍵的一個環節whether 波普是否 makes what was pro-
bably an attempt at a joke to 維特根斯坦's face - in 波普's way. Vinelott 聽到
波普發表他的撥火棍原理,注意到維特根斯坦明顯地很惱怒,他認為這是一個過分輕佻的
評論。維特根斯坦突然離開房間,但並不是什麼摔門而去。
關於真相的爭論還將繼續下去,這個故事已經成了某種典故,即使它不是這個城市的一個
神話,至少也是象牙塔內的一個寓言。這個故事的意義已經超越了當事人及其信仰的範圍
,它象徵著20世紀哲學對於語言意義之不同認識而導致的大分裂:一方斷定,傳統哲學困
境完全是由於在語言上糾纏不清,另一方則相信,這些問題超越了語言。當然,最終,這
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語言之謎:在那個不乏目擊者的房間中,波普究竟為什麼對誰說了些
什麼?
而這個故事中的那個從來沒有說過話的角色結局又是如何呢?那根撥火棍的命運仍然是一
個謎。很多人在尋找它,最終仍一無所獲。有人報告說,Braithwaite 處理了它讓那
些愛打聽的學者和記者死了心。
本文原題 When Ludwig met Karl...,摘編自《維特根斯坦的撥火棍:兩位大哲學家10分
鐘爭論的故事》(Wittgenstein's Poker: the Story of a Ten- Minute Argument
Between Two Great Philosophers,published on April 9,2001 by Faber)
秋風2001年4月6日/23日譯自英國衛報(The Guardian,March 31,2001)
--
※ 發信站: 新批踢踢(ptt2.cc)
◆ From: 218.167.228.7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7.204.3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54.21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