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師出高徒,同時也在消耗熱情
大家都知道我父親是空手道教練,也因為父親跟隨日本教練的關係,在教學時真的非常嚴格,可能也因為他以前是國手,所以對我一直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從練空手道開始,我的屁股好像沒有一天是沒有傷的,也許是因為父親把夢想寄託在我身上,所以對我更嚴格,雖然在色帶時期就已經有辦法打敗黑帶的選手,但父親還是不滿足,在他的眼中似乎沒有完美這個詞彙。國高中時期的所有比賽是舉旗PK制,也就是說會有兩位選手上場演示"形"後,再由五位裁判舉出勝者,當時父親只對我說,只要掉一支旗,回到道館就是在把那套形多打10遍,也因為這樣的教育,我漸漸的對空手道失去了熱情,當初是因為看了動作片才愛上技擊運動,也因為空手道讓我得到了自信及成就感,所以那段時期我是很熱愛空手道的,國高中時期的我卻從來沒感受到任何一絲的快樂,甚至在掉了一支旗後,覺得跟世界末日一樣,漸漸地失去了對空手道的熱愛。
謝謝大學時期的謝富秀老師、寧玉麟老師、學校師長、貴人、同學及學長姊弟妹們,我很幸運能夠遇見您們大家,所以我找回了對空手道的熱愛及初衷.若是沒有經歷過這個時期,也許我就不會繼續走在空手道的道路上,也就不會有了現在的奧運選手王翌達。
通常父母都會將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在孩子為其夢想努力的同時,父母往往就會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漸漸地從熱愛變成了不愛,笑容也慢慢的變成了倦容,說出這小故事只是想提醒大家及自己,在任何時候都一定要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況,因為有可能走錯一步就步步錯。
我是王翌達,我熱於藉由分享自己的故事以生命影響生命。
#小故事 #生命影響生命 #空手道 #王翌達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84的網紅黃老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媽媽遇見過動兒 #育兒教養 #讀書推薦 我們來聊「過動兒」 究竟什麼是過動? 上課跑來跑去就算嗎? 還是坐沒坐相也有可能呢? 爸媽在了解「過動」時, 往往會「比較」自己孩子有沒有類似的症狀 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這本書非常容易閱讀 作者 李宏鎰 教授 用詞淺顯易懂,從臨床故事當中分...
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流血流汗都是為了更好的未來?#別讓孩子餵自己毒雞湯】文/莊明翰
當你感到辛苦要記得忍耐,通過了你就會成功,這是上天的考驗,是成為偉人的必經之路……
我們之所以擺脫不了 #受苦文化,主要是文化中集結了太多鼓勵受苦的論述。當我們將這些論述奉為「教學理念」,不管孩子在水深火熱中的嘶吼,只在終點對他微笑說「再辛苦一點就到囉!」這麼做其實是刻意 #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長期的匱乏導致孩子 #自我概念低落,認為 #自己不值得被愛,也 #沒有權利說不,然後就過著庸碌盲目的生活,總強迫自己要做什麼事 #去證明自己的價值⋯⋯
https://bit.ly/36zZBNm
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轉」
《美國身心科醫師教你如何陪孩子度過疫情期間》
這是位在美國的身心科醫師,封城十五個月後加州終於準備下個月解封。拋磚引玉和各位分享一下這一年多的心得,希望能夠盡綿薄之力!
去年三月,加州灣區在陽性率15%的狀況下封城(shelter in place),此後一到兩個月陽性率快速上升,但在嚴格的封城措施下終於壓回5%以下。封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對身心靈都有很大的影響,一開始我們忽略了這不只是一場身體,更是心靈的馬拉松,但很快就發現大人,小孩和青少年都有各自不同的壓力源。我們都需要每日儀式感以及紓壓方式,來撐過這場艱苦的病毒戰爭。
因為職業屬性的關係,我們能很彈性地轉為全線上看診。第一個月看診量大量下跌了將近六成(The Commonwealth Fund的數據),但過了兩三個月就急起直追,甚至超越過去的看診量最高峰。線上看診也反而提高某些病患的照護品質。例如有些病人是自閉症或發展障礙,或是住得離都會地區很遠,都因為線上看診才比較能固定回診。有些兒童心理疾病在COVID期間很容易惡化,例如焦慮症,憂鬱症,自殺風險高的病人,注意力不集中與過動症等等。自閉症,強迫症和其他焦慮症狀有時反而因為一直待在家裡而暫時變得比較不明顯。
另外,美國身心科醫師們快速集結投入同儕支持團體(支持,而非直接醫病關係),例如Physician Support Line (PSL)跟NYC COVID Care Network, 免費提供第一線的COVID醫護人員心理支持,否則醫護人員的burnout跟次級創傷也會很快對防疫能量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不知道台灣是否也可能組織類似的熱線服務呢?
《家長和孩子如何調適-》
#1._每天固定的schedule-
可以寫在小黑板小白板或是可愛的壁報紙上,可以做為家長孩子間的art project。Schedule要有一些彈性,與孩子每天要有溝通的時間,孩子要能清楚知道你在這期間對他們的要求。重點:
1)枯燥課程要跟輕鬆的活動交錯
2)要有一些彈性,安插孩子可以自由選擇活動的時間
3)每天都要有運動放電的時間
4)看電視或玩平板的時間會比以前多,應事先約好這段期間的每日上限,但盡可能不要多太多...
#一個很粗糙的範例如下,
* 8-9點 早餐
* 9-10點-運動- 室外無人空間或是室內跟著Youtube影片, apps或Switch健身環/Just Dance運動
* 10-11點- 學校課程
* 11-12點- 音樂/藝術課程
* 12-2點- 午餐+午休
* 2-3點- 學校課程
* 3-4點- 自由時間
* 4-5點- 學校/校外課程
* 5-6點- 晚餐
* 6-7點- 電視或電動或iPad
* 7-8點- 其他活動
* 8-9點- 就寢時間
#2_誠實面對彼此感受-
如果孩子覺得很難受,很痛苦,請讓他們知道你“看見”了他們的感受。有時候家長會因為防疫或經濟壓力覺得煩躁沮喪,面對孩子吵鬧跟抱怨會覺得”我比你更辛苦!”而陷入“來比誰比較慘啊”的競爭,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也同樣真實。在power struggle中家長有可能暫時佔上風,但長期下來孩子也會大崩潰給家長看。
#3_盡可能與孩子分享你知道的疫情狀況-
孩子很敏感,即使不完全清楚今天狀況,也看得出家長的壓力變化。他們不見得會問會說,但是可能自己偷偷躲起來擔心。家長知道的部分可以以孩子年齡能夠理解的方式解釋,而不知道的部分則誠實地跟孩子說不知道,但是”xxx(科學家,學校,機關首長, etc)正在努力~”。
#4_大人的self_care-
現在是辛苦的時期,要對自己好一點,固定每天或每週花一些時間在自己身上,讓自己有"持之以恆的小確幸"。我喜歡運動跟meditation/mindfulness,特別是walking meditation跟body scan,每個人可以找尋適合自己的方式。對於第一次接觸的人,很推薦Netflix上Headspace製作的meditation影片:
正念冥想指南https://www.netflix.com/title/81280926~
附上一張去年COVID剛開始時自己工作上需要而做出來的圖。翻譯成中文,或許不見得符合台灣的需求,但也可以參考看看~
發現打了好久還沒有打到成人的部分,希望之後有機會能再分享。在台灣的大家加油!
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在 黃老斯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當媽媽遇見過動兒 #育兒教養 #讀書推薦
我們來聊「過動兒」
究竟什麼是過動?
上課跑來跑去就算嗎?
還是坐沒坐相也有可能呢?
爸媽在了解「過動」時,
往往會「比較」自己孩子有沒有類似的症狀
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這本書非常容易閱讀
作者 李宏鎰 教授
用詞淺顯易懂,從臨床故事當中分享
黃老斯建議
不妨當成一種「了解孩子」的管道
對於家長、師長
就更能感同身受這樣的困擾
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在 影響力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陳安儀的親子時光』播出時間:每週一晚上8:00,敬請訂閱影響力
本集簡介:大人經常以自己的思考模式,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想法其實與我們不一樣…
孩子也會有煩惱、挫折、委屈、困境…
而這些,爸爸媽媽們,你們都有察覺到了嗎?
趕快按下「訂閱」影響力頻道,最即時、最有料的影音節目一集都不漏看。只要每天花5分鐘時間,就能輕輕鬆鬆提昇自我的實力!
+ 看更多陳安儀的親子時光:http://seepower.tv/anyichen/
關於陳安儀:
親職教育專家,同時也是一名知名部落客,常常撰寫育兒及婚姻上在日常生活中會碰見的問題及經驗分享,輕鬆的筆觸讓人不知不覺就融入進陳安儀的筆下世界。其部落格「陳安儀的筆下人生」目前點閱路破 2 千萬人次,更為親子天下「嚴選親子部落格」,海內外皆擁有眾多媽媽粉絲。
+ 影響力官網:http://seepower.tv
+ 影響力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eepower.tv/
+ 加入影響力Line@:https://line.me/R/ti/p/%40cph9985f
-
影響力於2018年正式上線,由讚點子數位行銷有限公司發起,在這裡,我們匯集了台灣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包括國際、財經、職場、親子、兩性、教育、藝術等領域,成為我們引領社會脈動的「達人」,透過影音傳播的力量,帶來超越世代的影響力!
下一個十年,你準備好和達人一起充實自己嗎?
2018年,期待與你一同創造全新的知識影音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