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篇分享
#心理學家FritzRiemann對於恐懼原型人格的論述
#理解恐懼的原型
#如同開啓個人和陰影相遇的路程以啓動靈性轉化
#每個人多少都有每一類恐懼
#建議不要歸類為某一特定類型
第三類恐懼的原型為強迫人格,而強迫人格的恐懼是害怕改變。追求永恆及無限是人類的本能之一,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永恆不死。習慣了的人事物提供了安全感,但若驟然改變或不復存在,我們對永恆的渴望會更加強烈。對熟悉及習慣有了依賴,面對新事物或新觀點就會心存偏見。
強迫人格者認為自己應該避免不習慣的事物及陌生感,唯有如此才不會陷入危險;只要不改變,就不會落入接受新事物的風險。而這帶來更大的危險,因循守舊的代價是自我無法發展。再則,對安全感的需求強烈,是強迫人格者的根本問題。他們小心謹慎、想很多、著重目標與長遠的計劃,於是愈害怕變動,就愈緊抓著不變的教條。眼界與生存環境愈狹隘,就愈是想要維持不變,那麼將愈是恐懼新的發𣺹會奪走安全感。當所有事情都依照原則及安排進行,害怕改變的恐懼仍然存在,必須更強烈地去保持事情按照原則來,因此恐懼會內化發展出強迫性的思考及行為。
#強迫人格的感情世界
情感中的主觀、搖擺不定又容易消逝,是讓強迫人格者很難接受的,一切的不可控會讓自己處於不可靠的情況,因此強迫人格的關係較常處於垂直的關係,出於權力欲望,根據自己的需求打造聽話配合的伴侶。時間與金錢,就是這場權力角力與規律堅持的展現。對嚴重的強迫患者來說,伴侶的功能性很重要,沒有自己的想法及情感上的需求,只存在條件與規定,一切按照計劃走。而追求成功的欲望則常會表現在性上,一方面要證明自己有能力,另一方面也害怕自己能力有限,因此要好好分配免得浪費,這和用錢的態度如出一轍。
#強迫人格的侵略性
強迫人格者從小就知道要壓抑自己的怒氣、憤恨、藐視與敵意,否則就會被懲罰或不被愛。因此在不小心表達出怒氣時,會趕緊滅火求和或懲罰自己;而為了不表現出此類情形,強迫人格者會訓練自己操控怒氣,把所有不滿都關起來,時時控制自己以免哪天潰堤失控。
再則,強迫人格者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的情緒波動,因此也可能把自己的憤怒合理化,以集體意識的理想主義色彩顯現,或者以變形的吹毛求疵,在壓抑情緒的情況下,在表達怒火。因為強迫人格者的怒氣是與權力及欲望有關的,因此容易有以規範、權威、風紀或法律為名,作為合理化自己怒氣的方式。
又或者,兒時因表達情緒而受到懲罰,會衍生出另一種後果,就是以為自己的所感所受不正常,進而感到自己不屬於自己,而開始呈現軀殻笨拙不受控,老是出錯笨手笨腳地來渲瀉心的怒火與激動。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變形是態度保留,除非經過深思熟慮,絕不輕易付出,保持沉默。這也是強迫人格者以這種態度來做為出氣的方式,相反地抱怨及碎嘴也是典型之一。如果害怕處罰及罪惡感太過強烈,壓抑了他們的侵略性衝動,則會出現身心症狀。心臟、血液循環方面有容有問題、全身酸痛,甚至引發偏頭疼、睡眠障礙、腸胃不適等,都是長期壓抑情緒和憤怒的結果。
#環境因素
早期發展階段中(2-4歲)孩子開始學習什麼可以跟不可以,與不被要求的天堂歲月告別,有了自我的意識與堅持,開始踏進世界和世界互動,因此感受到自己的渴望和衝動與環境產生衝突。對於自我意志與服從的第一次重要體驗,就是如廁訓練。如何執行自己的意志,如何自主都是早期建構出來的能力,並且形塑孩子日後的行為模式。個人意志與他人要求之間的衝突經驗,會內化為行為反應的限制。
發展出強迫人格的人,他的人生道路往往充滿了嚴謹的規律,來自於幼年時期很早就被訓練要克制自己的情緒、抑制衝動。而這些特質隨著時會成為第二性格,變成一種反射性動作,自動地控制著他。日後會在自己的衝動和行動之間造成一條裂縫一個斷層。而這斷層與思慮,會無法貫徹自己的主張,陷入懷疑。
懷疑在強迫人格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追溯至早期的生活經驗,可以做自己還是要服從別人打消衝動念頭,這樣的懷疑讓強迫人格者在要做決定時,有心懷一步錯將滿盤皆輸的恐懼,因而在每個想法間都必須提出反證做抗辯。
衝動與壓抑的反差愈大,身體表現為發抖或口吃,最後變成麻木及呆滯。另外,在混亂環境中長大的小孩,也有可能發展出強迫人格,這是一種反作用抵償的性質。因為在他的世界中找不到駐足點,自由反而讓他產生恐懼,因為那象徵無常。因此他只好向內尋求停泊,從自身發展出秩序與規律,以便從中獲得安全感。總言之,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灌輸「不許這樣做」等的觀念而不被告知理由,容易形成強迫人格。加上太早就曉得不能去做父母不喜歡的事,容易被導向完美主義,對失序嚴陣以待。
#強迫人格的正面特質
健康但帶有強迫傾向的人,往往表現的穩重、吃苦耐勞、有毅力與責任感。上進又勤勞,有計劃也有目標。如果能貫徹主張又有責任感,那麼容易成功,值得信賴。強迫人格者適合與權力相關的工作,或是公務員、精準的科學家、律師、外科醫師、財務人員銀行家、教育者、神職人員,或與歷史相關如藝術史、醫學史、哲學史、考古或史前史等,過往的事不會再出錯能永遠沉浸其中的職業。
illustration: Agnieszka Szuba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印度神童 #阿南德 #吠陀占星術 最近講得多太多娛樂八卦, 不如我哋玩一玩嘅話題 因為已經過咗新丑年立春, 我想我嘅youtube頻道更加多樣化 呢條影片我會介紹嘅就係最近喺網上瘋傳嘅一位占星師印度神童阿南德(Abhigya Anand) 佢嘅預言最近喺網上瘋傳。印度神童阿南德14歲已取得...
每個人多少都有每一類恐懼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繼上篇分享
#心理學家FritzRiemann對於恐懼原型人格的論述
#理解恐懼的原型
#如同開啓個人和陰影相遇的路程以啓動靈性轉化
#每個人多少都有每一類恐懼
#建議不要歸類為某一特定類型
第二類恐懼的原型,是害怕變成獨立的自我,擔心與世界及他人疏離的不安全感,所造成的憂鬱人格。不同於分裂人格竭盡所能地和他人保持距離,以便保護自己;憂鬱人格寧願為他人而活,而不願自我實現。他們需要被人所愛,因為認為自己無滿足自己的需要。害怕失去主導了憂鬱人格的各種表現,如:怕分離、怕被抛棄、怕寂寞及被孤立。因此愈是無法實現自我,愈是無法自立,也就愈得依賴別人。恐懼失去,就成為脆弱自我的一種展現。憂鬱人格追尋的只有一個目的,讓自己不用害怕失去或怕孤單。他們放棄自我與自己的希望,才能逃避個體化的過程所帶來的恐懼。
憂鬱人格在表達時無法明確說出自己想要什麼,或者根本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所以常感到失望,而怪罪於外境上。或者他們打從內心就不相信自己能夠擁有什麼,寧可一開始就棄守,然後恰如其份的失望。因為無法獲得自己心愛的東西,於是就貶低自己喜歡的人事物。另外,憂鬱人格在面對衝突與問題時,往往會出現消化系統的毛病,象徵性地顯現和需求及對自己的理解相關。心理作用反應在身體上,咽喉、扁桃腺、食道和胃都會不舒服。或者容易在失望沮喪時,吃東西或借酒澆愁。因此容易有成癮問題,代償的滿足是為了逃避現實世界。
#憂鬱人格的感情世界
愛、渴望愛及被愛,是憂鬱人格重要的人生課題。帶有憂鬱人格的健康人,往往擁有寛厚愛人的能力,願意付出奉獻,也能給予及接受安全感、滋養及愛。但失衡的憂鬱人格,因為怕失去感情或對方,因此完全按照對方的方式走,想要依賴對方而活。他們覺得做自己很危險,會有可能被抛棄,因此他們放棄自己原有的性格與好惡,活在對方的思想、觀點及嗜好之下。其潛意識中,他們把與父母的關係,套在伴侶關係中。如同嬰兒時期與母親共生的關係,以愛吞噬對方,這樣才不會被抛棄。但問題在於,憂鬱人格不願意發展自我,但也不允許伴侶擁有自我。因此這種披著過度窒息愛的保護衣,隱藏其下的是從害怕被遺棄衍生而來的權力欲望,是一種勒索的愛。如果沒有達到目的,則會以更強硬的手段來脅迫對方(比如自殘或自殺)來使對方產生罪惡感。
#憂鬱人格的侵略性
憂鬱人格的侵略性,來自於他們的道德優越感。在碰上人際衝突時,憂鬱人格因為怕失去,所以在需要據理力爭捍衛自己立場時,會轉向息事寧人的態度,說服自己小事別生氣,事情沒什麼大不了。刻意地允許自己被忽視,而為了補償自己心中的不平,內心會升起更大的道德優越感。象徵了自己是比較好的那個人,所以情操高貴要忍受一切,錯的都是對方,自己不必負責。這說明了低聲下氣的憂鬱人格長期扮演情操高尚的受害者,把伴侶變成一個有侵略性的壞人,則伴侶的罪惡感會日漸增加,若是他還生了病,伴侶將永遠逃不開罪惡感。憂鬱人格者沉重的愛情背面,隱藏著潛意識的侵略性。侵略性、罪惡感加上害怕被抛棄,吞下去的怒氣會逐漸攀升,由過度保護及自以為的謙虛,轉為抱怨、哀嘆及犧牲,終至自責、自我指控、自我懲罰,乃至自我毀滅。除了壓抑的情緒,還會伴隨著身體的症狀,藉著傷害自己報復一切。憂鬱人格者的低自我價值,其實來自心中的膽怯與壓抑的怒氣。
#環境因素
憂鬱人格受原生家庭影響很大,喜歡或拒絕、被愛或不被愛的初次體驗,取決於母親的眼神,和母親如何接觸及相處。一個擁有慈愛母親的人,會認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若不幸擁有一個冷酷且拒絕愛的母親,則會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造成憂鬱人格的環境因素中,母親的兩種錯誤態度是極其有影響力的。一是溺愛,永遠當孩子看待,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與學習。對這樣的母親而言,孩子愈來愈大,也就是快要不需要她了,於是就得愈牢牢抓緊他。嬰兒時期一旦哭喊,母親就趕快抱起他,扼止了孩子展現生命活力;或者小寶寶一旦不開心,她就用無窮的溫柔將之淹没,孩子根本沒機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也無法為自己的不開心找到解決之道。她為孩子承擔一切,插手所有的事,把自己擋在孩子與外面的世界之間,用盡一切保護孩子。這樣的孩子從小就不能沒有母親,長大了也沒有屬於自己的願望,一切以母親認為的為主,變得懶散,希望別人來滿足他。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沒有渴望、志向與衝動,活在世上卻對任何事都插不上手,只好再度依賴他人。再則,孩子心中對母親的占有及讓他失去信心,其實會感到恨意,但若是說出心中部分感受,母親則會細數當年如何照顧犧牲,以激起他心中的罪惡感。而出於罪惡感與不安,他不再試圖解放自己。讓人透不過氣的親密感以及極度的依賴已顯而易見,孩子必須捨棄自我發展,否則將背負讓母親操心的罪惡。
二是拒絕,這是造成憂鬱人格的另一個環境因素。嚴厲、缺少愛、冷酷的母親,通常他們的童年經歷中缺乏做母親的範本,不太清楚小孩需要什麼。比如嬰兒時期,太過規律地餵奶,吃完後立刻被送回嬰兒床上,沒有足夠的愛心關注,或著母親時間不多,餵奶時總是匆忙及不耐煩,都會給孩子帶來過度的壓力。孩子還不會保護自己,也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只能絕望地忍受既定的事實,認為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好期待的。這會形成憂鬱人格者最基本的感受:持續地處在沒有希望的狀態,無法相信未來,不相信自己以及未來的可能性,只學會要適應環境。悲觀主義者已成形,很難想像生活可以充滿快樂與幸福,懷疑自己不配得到真正的快樂,並且以避免失望的防衛措施來破壞他得到的快樂。典型的不要期望過高,失望就不會太大的悲觀者。
早期經驗到愛的剝奪,會對孩子產生雙面影響。一,容易變得太早就放棄。一個容易放棄自己需要,不會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的人,當他看見別人毫不猶䂊就拿走他想要的東西時,很難不感到嫉妒。嫉妒心會使他產生罪惡感,並試著擺脫這種感覺。他會發展出一種態度,認為自己的克制是好的,把謙虛以及不要求加以理想化。二,孩子以為自己不討人喜歡,形成極深的自卑感。唯有體驗過被愛,才會覺得自己值得愛。若是不曾有這種經驗,會覺得問題在自己身上,產生自卑感。而嚴重的自卑感伴隨而來的,是認為自己沒有資格活在世上,活該如此。
#憂鬱人格的正面特質
健康但帶有憂鬱傾向的人,可以透過宗教信仰獲致熱忱與生命深度,或者藉由服務與奉獻發展出自己真正的自我價值與力量。如照顧、協助、服從他人的工作,樂意付出,發揮他們有耐心又善體人意的特質。社會服務、福利、醫護、心理治療、公益事業等母性類職業都適合。這類人格特質健康的人通常深具同理心,也願意助人且接納別人。貼心、體貼、寛宥及耐心、虔誠,將成就歸功於他人更甚自己,是很棒的謙遜。
illustration: pinterest
每個人多少都有每一類恐懼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印度神童 #阿南德 #吠陀占星術
最近講得多太多娛樂八卦, 不如我哋玩一玩嘅話題
因為已經過咗新丑年立春, 我想我嘅youtube頻道更加多樣化
呢條影片我會介紹嘅就係最近喺網上瘋傳嘅一位占星師印度神童阿南德(Abhigya Anand)
佢嘅預言最近喺網上瘋傳。印度神童阿南德14歲已取得碩士學位,精通6種語言,阿南德生于2006年。佢嘅父親係一位軟件工程師,媽媽係一位時裝設計師,曾經住過喺加拿大幾年,跟住回流返印度,阿南德从7岁起学习梵语。8岁起每天早上花半小时背诵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四节经文。10岁起开始接触并学习占星。14岁的阿南德还获得了草药微生物学——「阿育吠陀微生物学」(Ayurveda-Microbiology)研究生的文凭。阿南德现正攻读印度占星学院PhD-博士學位,专业是「金融占星学」(Financial Astrology)。
在阿育吠陀Ayurved a-Microbiology中,同樣認為五元素幫助構建了我們的身體,
土元素 | 構建了骨骼,骨骼的堅實和力量來源於土元素;
水元素 | 構建了肌肉和肌肉的運動;
火元素 | 構建了骨骼,神經系統。飢餓與口渴源自火元素,當火元素強烈,我們將感到饑渴;
風元素 | 促成所有四肢和身體的運動,內部器官的運動和代謝運行。擴張和擠壓也源自風元素;
空元素 | 構建了我們心意的慾望、憤怒、佔有、迷戀、恐懼等情緒;
阿南德(Abighya Anand)在2019年8月预言11月将有大灾难爆发,如今新冠状病毒,COVID-19全球大流行,病毒将在全球蔓延,全球紧张局势将加剧,正應驗咗佢嘅预言,非常之精准。
之前佢啲新聞大家都有聽過 ,早幾日佢就預咗 將會喺 2021年的2月10日是个更可怕的时间节点,这一天会出现六星连珠,太阳、月亮、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将连成一条直线。在这一天,经济可能全面崩溃。
阿南德还强调,与瘟疫相比,饥荒和经济是更加严重的灾难。政府或者是个人应该提前做出准备。而这一切,阿南德认为是上天对人的一种严重的警示,如果不改过,饥荒与战争或者是大灾难会摧毁人类。
2月10號呢而家好近啫 ,究竟會唔會好似2008年雷曼咁樣嘅金融海嘯觸發全球呢 , 到時大家就可以拭目以待啦,
我除咗對佢個預言有興趣之外,我對佢個人以致佢所用嘅預測工具,更加感到興趣,原來佢係用印度占星術(Jyotish astrology)又稱之為「吠陀占星術」(Vedic Astrology),係一個發源於古印度的占星術系統。
佢通过使用占星术,正确地预测了黄金和白银的价格以及其他的股市經濟病毒流行等等嘅活动。
阿南德主要根据火星将与土星和木星相合,而月亮和行星拉胡(Rahu)也将相合。在印度占星术中,拉胡是九大主要的天体之一,被描述为引起日食的“影子实体”,是流星之王。
所以佢所講將會喺 2021年的2月10日是个更可怕的时间节点,这一天会出现六星连珠,太阳、月亮、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将连成一条直线。在这一天,经济可能全面崩溃。
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情况,因为在占星术中,火星、土星和木星被认为是最强大的行星,因为它们都位于太阳系的外圈。因此,当它们全部对齐时,它们在地球上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
佢所運用嘅預測方式,就係所謂「吠陀占星學」(VedicAstrology),或稱「古印度占星學」(AncientHinduAstrology),是指印度民族的傳統占星學。“吠陀星學”在研究方面,主要強調個人命運裡的事態:比如是研究個人的名譽、運氣和財富等,而只有百分之五會提及個性和心理。印度古代占星术的起源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喺呢一樣係同西方嘅占星術有最大嘅分別 .西方嘅占星術最主要係好似星座咁樣分析每一個星座嘅性格同埋心理 .
【印度占星學特色】
˙奠基於吠陀文化,隱含「梵我不二」哲思與神思觀點,即係我哋中國嘅天人合一
˙預測事件、論斷時事為其精髓
˙採用恆星黃道
˙分宮圖:輔助判斷命主健康、財富、父母、婚姻等人生事項
˙行星組合:論斷命主先天格局
˙大運系統:預測命主人生各階段運勢
早期的天文觀察也許粗略,但隨著時代推演,變得越來越精密,甚至引進數理技巧、球面天文學;而上述活動所需預知的曆表編製方法,也更加精確。這種發展歷程,涉及了星象徵兆、氣候、地震、洪水、災變等占星預言,甚至其他神靈媒介、物候徵兆的預示,種類繁多。在占星學方面,為了爭取先機,或進行擇日,或解答心理疑惑,或以卜卦尋找失物,或論及命主生活境況和一生大運流年,也都有不同解讀方式。印度占星學將這些活動分門別類,以利區分。印度占星學可以分為三大類及六大支:
三大類 :
1. Ganita:天文學與占星學的計算。
2. Samhita:本集。日昝(盞)的觀測,包含徵兆、氣象、農作物的嗰年是否豐收、地震、洪水、大量人口的財富變化、經濟循環、房屋建築、流星及所有的自然現象。
3. Hora:命盤的解釋。
其中「Ganita」攸關天文學,如球面天文學、天文觀測記錄、行星位置的計算、順行、逆行、停滯、比太陽先出或後入、星體的顏色與大小、恆星位置等所有天文活動,尤其是與占星學有關的部分。
「Samhita」精細的處理自然現象的徵兆(Nimitta)。
「Hora」針對用事時刻、地點製作天宫圖(Horoscope),包括本命(Jataka)、擇日(Muhurta)和卜卦(Prasna)
六大分支 :
1. Gola:球面天文學,直接觀測天文現象與記錄。
2. Ganita:天文學與占星學的計算。
3. Jataka:本命占星學。
4 Prasna:卜卦占星學,就尋問事項解答,不用本命天宮圖的內容。
5. Muhurta:選擇吉祥的天象時刻從事活動。
6. Nimitta:徵兆的解釋。
六大分支其實就是三大類的細分。喺應用方面亦都可以配合六大學科,衍生出世運占星學(MundaneAstrology)
--主要研究日蝕、行星會合、新月等天體現象,以它們的發生時間來推測一個國家或社會可能發生的現象。 流年預測(AnnualForecast)--用來預測天氣和農作物的收成前景,視乎行星橫跨天空的現象來斷定來年的吉凶。
本命占星學(GenethliacalorNatalAstrology)--此種占星學是“吠陀占星學”的最重要部份,以個人出生的那一刻和地點來推算嗰個人嘅命運,強調的是出生時的浮升點(Lagna)、行星的格局以及其相位。[注:浮升點(Lagna),洋人稱為“上升點”(Ascendant),若撇開其度數不論,只論其所在之星座,則是洋人一般所稱的“上升星座”RisingSign)。]
過運(TransitSystem/Gochara)--主要研究行星橫跨先天星圖時,與之形成之相位及關係,來推算某短暫時期的運勢和發生事件。
時局占星學(HorarySystem)--以當事人問事的一刻來起出一張星圖,從而去問事情的吉凶,與中國的奇門遁甲和大六壬等術數的概念相近。
擇吉占星學(ElectionalSystem)--用以選擇一個良辰吉日,開張做生意、簽署合約、結婚和見工面試等。由於星體在一個選定時間的位置和狀態對個人活動有重大影響,所以這個學科的基本原則,是以開始進行某種活動的一刻,來決定行星與浮升點在天空的相對位置,以它們之間的互涉關係,從而選定一個良辰吉日。
需要注意的是,印度占星學家在前五個學科中,均以浮升點和行星在某一刻的位置來推算命運。而擇吉占星學則不然,它與其他五個學科不同,認為行星的位置和相位可以保障一個人的成功,提供了我們選擇吉時的自由。
學業力及轉化
吠陀占星學建立在兩項基礎原則之上:
1、我們都擁有永恆不朽的靈魂----在梵文(古代印度佛教經典語言)中被稱為”atmas”,(英語單詞“原子”-atom-即源自於此)。一個”atmas”是組成永恆而神聖生命的極限微小顆粒。以此而言,我們的靈魂無法逝去或被扼殺,因為它們來自於另一個非物質的世界。然而即使我們的靈魂永恆不朽,我們仍需親臨這個物質世界。換句話說,我們是體驗人類經歷的靈魂,而非感受精神體驗的人類。
2、世間萬物都遵循因果定律。這意味著“每一個作用力都會產生一個同等的反作用力”。當你把這兩條真理合二為一,所得到的結果就叫“業力”。業力的根源為“kri”,代表“行為”。所以我們靈魂在物質世界內的所作所為都會依據物理定律產生反作用力—它們並不是某種懲罰,而是長時間積累起來的因果關係的科學規律。古印度吠陀占星學是靈魂與自然界定律的結合體。隨著時間的推移,掌握了我們所做的一切。它的神秘之處就在於由自然界引發的反作用力不會立刻被體現出來。是在長時間後才會發生在你我身上,即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莫言不報,時刻未到”。
這種思想引發了“輪回”的概念:永恆的靈魂將會不斷地轉換自己的凡身,一世又一世,並且每一個新的肉體都延續承載者前世過往的因果迴圈。形象地去理解,就是將你的自由意志比喻成聚集自己所有想法、言論和行為的財產投資。吠陀理念基於--無論你身在何處,自然界的內部體統會將你的全部“投資”轉化成為相應的回報。即使你換了新的肉身,大自然仍知該如何找到你並與你“續約”。
想像一下,在人生的終結之際,肉體死亡之後,你被聖靈帶到了“所用業力庫”裡,他們將會審計你的“業力帳戶“,計算你用了多少”業力幣“,然後通過複雜數學統計來算出你將被賦予的下一個凡身。你會被指定父母、家庭和兄弟姐妹,然後又成為了凡間中新的生命。而未回報或發生作用的業力,亦或是前生靈魂帶來的因果影響,將會被轉至新的生命,即凡身之上,仿佛我們出生時都拎著無形的業力行囊。
這就是“星座”的邏輯原理。星座是你出生時所在地(準確經度與緯度位置之上)的天空表像形態。在行星與恒星的位置背後隱藏著能夠揭露伴隨每個靈魂的因果秘密的圖表。吠陀占星學的星盤是一張照片---新生靈魂“(業力)投資檔案”的快照。因為星盤由光線格局組成,所以吠陀占星學也稱為“周諦士”,即研究出生時刻天空中光線格局的藝術。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每個人多少都有每一類恐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不節食的美好生活提案:直覺飲食再升級!打破節食的惡性循環,吃出身心平衡的健康體態」介紹
訪問行銷: 沈嘉悅
內容簡介:
減什麼肥!少吃不會瘦
健康就是:傾聽自己身體的需求,接受所有的食物,餓了就吃
★Amazon 4.5顆星,500多條讀者回饋並且持續增加中。
★Amazon分類暢銷前10名:飲食失調和身體形象,女權主義理論
本書寫給──
★長期節食減重的人。
★想知道為什麼節食減重會失敗的人。
★對於食物、體重和健康的知識不盡正確的人。
★嘗試各種減重法、每天花好幾小時擔心卡路里的人。
★總是用當天的體重,來衡量自我價值的人。
★換過不同減重方式,期盼著下一種就是正確答案的人。
★認為減重才能真正愛自己的人。
★希望長遠改變飲食習慣的人。
坊間許多書籍都標榜著減肥妙方,號稱用不同飲食和運動的方式就一定能瘦下來,找到更好的工作、在人際方面更順利、事業更成功,彷彿只要體重減輕了,就能有說不完的好處。而我們的社會和文化也總是推崇所謂的「標準」身材,讓肥胖充滿負面意涵,致使許多人對體重的增加產生恐懼,對飲食和減肥更有許多迷思。
迷思一:節食減重的長期效果?事實上,無論有多強的意志力和支援,即便完全遵守減重計畫,一定會有生理和代謝上的反效果。
迷思二:瘦很健康,胖很不健康?事實上,一個人的健康是沒辦法從體重看出來的。
假如你總是擺盪在暴食和飢餓的兩個極端間,無異於讓身體經歷持續不斷的危機。
節食是無效的治療,因為疾病從一開始就不存在。──莎拉.費雪曼,茱蒂.弗里史匹特
我們與食物的關係失衡,通常不是因為情緒性的進食,而是限制、罪惡感、對體重和體型最深沉的恐懼,進而牽動了隨之而來的生理求生機制。吃,是生存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不該壓抑。吃東西之前,只要興起了「減重」和「吃少一點」的念頭,就會讓身體感受到剝奪,而自動啟動飢餓荷爾蒙,使我們比起能隨心所欲的進食,感受到更強烈的飢餓。這就是為什麼開始節食卻會觸發暴食的原因,無論體重多少,節食都將打亂你的新陳代謝,讓你無法好好傾聽自己的身體。惟有正視食物與體重的恐懼和負面信念,才能真正脫離飲食失衡的惡性循環。
本書作者一一破解了節食減重和節食文化最根本的迷思,並提供更直覺、更簡單的方式,來解答【食物】與【生理】【情緒】和【心理】的關係。傾聽你的飢餓,餵飽自己,你的身體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對了,也別忘了休息、呼吸,隨時善待自己,重建身體和食物的健康關係。最後,套一句作者的話「去他的節食」!肯定自己,活出再也不用節食減重、自信美麗的人生吧!
■你的身體一向比你更聰明,請相信它。
如果你累了,你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再加把勁撐過去;
如果你餓了,需要的是吃東西,而不是忍過去;
如果你覺得難過,需要的是哭泣或花點時間獨處;
如果你想吃洋芋片,一定也會有個很棒的理由。
「基本上,當我能夠盡情地吃任何食物,反倒讓我不再什麼都想要了。」
是時候開始好好活著了。吃吧!吃吧!
作者簡介:卡洛琳.杜納 Caroline Dooner
卡洛琳.杜納曾經是喜劇演員,而後投身賦權(embodiment)和身心靈療癒等相關領域,她同時也是一位作家、演講者和瑜伽老師(通常只教休息),過去曾是溜溜球減肥(yo-yo dieter)者,也是「去他的飲食法」(The Fuck It Diet)創辦人。她曾在UCB學習即興表演,並獲得了紐約大學(NYU)的文學學士學位。因此,她二十多歲的時候,就是個穿著緊身連衣褲站在演藝總監面前,讓他們告訴你「你是什麼樣的人」。
卡洛琳是「去他的飲食法」的播客主持人,並教授有關正常飲食和自我接納的線上課程。這是她的第一本書。
出版社粉絲頁: 遠流粉絲團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每個人多少都有每一類恐懼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20/01/04 開課(僅剩四位名額)
讓你長出享受「愛」的體質,迎接你想要的親密關係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曉得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就是答應老闆該交的工作進度、企劃案,總要拖到最後一天,快要壓死線了才肯動手,甚至於熬夜把它完成。
你也很清楚知道,像是運動啊、進修啊,這種對長遠人生有幫助的事情,應該要馬上去做,但就是找不到開始行動的動力。
像這樣的拖延心態,我想你或多或少都有,這當然也包含了我自己!就像我平時跟嘉玲的居家生活,通常是她負責做飯,而我負責洗碗。
不過每次吃飽之後喔,我就會想要休息一下;反正碗放著也不會有人去偷洗,早洗晚洗都一樣。
而有些時候,我可能吃完飯想要先做教練,又或者是手邊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處理。所以呢,我就會覺得喔,洗碗這件事情相對不重要,因此呢,把它的優先順序往後延,最後就會拖延到忘記這件事。
聽到這裡喔,不知道你聽出來沒有?其實人之所以會有「拖延」這樣的外顯行為,很大部份的原因,跟他內在的「信念」是有關係的。
「外在行為」跟「內在信念」的關係,就像是「電腦周邊」和「驅動程式」一樣;假如你想使用某個電腦的周邊設備,但卻沒有安裝可以開啟它的驅動程式,那麼這個設備就等於白裝了啊,沒有辦法發揮它任何的作用。
要是把這樣的比喻,放到人的身上,那就是假如你沒有相對正確的內在信念,難怪沒有辦法正常啟動你的外在行為,久而久之喔,也就會養成了「拖延」的習慣。
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樣調整內在的信念,來幫助自己打敗拖延呢?
我可以跟你分享四個很簡單的方法,給你參考~
先講第一個方法,請用「我選擇」,來取代「我必須」。
什麼意思呢?就拿我洗碗這件事情來說,雖然呢,在夫妻的默契上,我們有明確的分工,「洗碗」不由分說就是我的事。
但假如我只把洗碗這件事情,當成是我「必須」完成的責任,那麼我就永遠沒有辦法改善,對於「洗碗」這件事情的拖延。
因為「必須」這樣的信念,它隱含著命令,還有不得不做的暗示,這樣子很容易衍生出讓人想要反抗、拖延的心情。
真正對我有幫助的,就是我告訴自己,為了讓我的伴侶更開心,我願意調整,所以「我選擇」去洗碗;這樣子就能夠啟動我拿起菜瓜布,倒出洗碗精的外在行動。
而這樣的信念之所以有用,那是因為喔「我選擇」,暗示了我擁有自主性,因此呢讓我產生力量。
當人感覺到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自己幫自己做決定,不用受制於任何人、是一種能選擇、有自由的,他就不會有抗拒跟拖延的心態產生。
而第二種信念可以調整的,就是用「我可以先踏出一小步」,來取代「一步到位」的想法。
這就讓我想到現在要邁入2019年的第四季,對於一般的營業單位來說,「年終」通常是業務最繁忙的時刻。
但如果你在業務單位待過,你就會知道,第四季除了業績要趁年底衝一波之外喔,同時還要準備整個年度的結案報告。
我邀請你想一下喔,假如你是那個剛跑完業務的人,才回到公司喘一口氣、喝杯水,椅子都還沒坐熱,你的上司就來追問「年度報告的進度」,這是不是會讓人根本不想動呢?
事實上喔,這樣的拖延心態,是因為當人處在相對放鬆的狀態的時候,你硬要逼自己去「完成」某一件事,你光用想的就累了,更何況是去做它?
因此呢,特別是在這樣的時刻裡,我會建議你先這樣子問你自己:「什麼是感覺不費力的第一步?」
比如說,你可以告訴自己,「我可以先打開電腦就好啊!」,或者是「我可以先點開PowerPoint啊」、再不然就是「我只要先打好封面那一頁就好了」。
像這些信念都能夠幫助我們的大腦,去避開「我要把全部的報告寫完」這種「一步到位」的想法,讓你更容易的開始,進而引發行動。
接下來第三種方法,就是用「我只是做我能做的」,來取代「我一定要做到好」的這樣的想法。
這樣的信念調整,也就是我常說的避免掉「完美主義的陷阱」。不知道你身旁有沒有「完美主義」的家人或朋友?
假如有的話喔,你真的可以好好觀察一下,你會發現喔,帶著完美主義這樣信念的人,他們經常把焦點放在結果的「成敗」,而不是「享受這個過程」。
一個完美主義者,在做任何事之前,為了「確保」自己的成功,他會不自覺的對所有過程跟細節,越來越嚴格。
這樣的想法呢,只會不斷的暗示自己「永遠都做不好」,也就越難以展開真正的行動。
而這一類的拖延、不行動,某種程度來說,是完美主義者的「保護機制」啊!因為只要一個人沒有真正的行動,他就不必面對可能的失敗。
但如果這樣的人,一直不去意識自己卡在哪裡,那麼一個不小心,就很有可能把「完美主義」餵養成「失敗恐懼症」,於是呢,一輩子走不出拖延的陰影!
那你會不會好奇,如果想要對治「完美主義」,比較好的調整方法,究竟是什麼呢?
這就像是喔,我在實體課程和線上課程的研發,每當我有了新的課程的靈感,我只會把當時的想法寫下來,能寫多少,就是我當時「能做到」的全部。
而且我會告訴自己,即使這門課程我還沒有想透、還不完整,但它起碼有了一個起始點,這就是今天我最好的一個前進。
更簡單來說,我在研發課程的過程裡,其實也不知道這門課,最後是成還是敗?
我只是享受發想的過程,而且每次都只做我當時能做的,所以我才能夠一天一點點,一天一小步的持續前進!
而最後一個調整信念的方法,那就是用「我值得休假」這樣的信念,來取代「我沒有時間休假」。
當每天都有滿滿的行程表等著你,已經是喔現代職場的常態,這也難怪有很多人根本不敢放假,因為根本沒有時間嘛!
但是你知道嗎?假如說你不意識到這種「我沒有時間休假」這樣的信念,它就是在暗示你,想休假是不可能的,因為你的事情永遠做不完。
而更可怕的就是,在這樣子缺乏激勵的暗示底下,還會衍生出反正我做事有效率也有沒用啊,說不定我的效率,還會讓老闆給我更多的工作,於是又回頭加重了自己拖延的心態。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喔,固定的休息、適度的放假,除了能夠提升工作效率之外,更是維持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
因為不管是規律運動、定期旅行、和家人共進晚餐…這些部分,都能夠增加你內在的價值感;更是一種「尊重自己」跟「愛自己」的具體表現。
而更重要的是,假如你能夠適度的安排值得期待的事情,像是花時間充電啊、進修啊、和朋友相處啊…;這樣子還能夠有效的降低你對工作阻礙的恐懼,更有自信的去面對所有的挑戰。
也就是說喔,只要你在每個工作階段,都能努力的完成工作,相信自己值得擁有休假的時間;你就相對的容易開啟最簡單的下一步,不再被拖延所困擾。
如果喔,你也很想要尊重你自己、愛自己、不要拖延,但偏偏你身旁的人,老是在扯你的後腿;或者是讓你陷入無力感的迴圈。
那麼我很鼓勵你,可以參與嘉玲老師的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在這一門課裡面,嘉玲老師會一步步的帶你看見,很多你習以為常、在關係裡面的信念,到底是怎麼來的?透過學習正確的擺放,那些卡住你的人際關係,讓你過上更好的人生。
然而回到今天的主題,我們總結來看,拖延其實不是病,只是發作起來會奪走你人生的主導權。
如果你渴望擁有人生的掌控感,那麼當你發現自己有拖延的傾向的時候,請記得要先調整的,是你的信念。
你要告訴自己,是「我選擇」做這件事;你知道這件事情「可以踏出的第一步」是什麼;你可以「只做自己當下能做的」;而且最後告訴自己「我值得休假」!
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就是每一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假如拖延是可以預防的,那你又有什麼理由,要以整個人生作為代價呢?
我一直相信生命最大的解放,來自於「看見」;因為你唯有看見「拖延」讓你付出的代價,你才能夠更進一步的打敗它、超越它!
你的人生可以因為戰勝拖延而更加的精彩。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尤其是今天提到的「拖延」,我們有【時間駕訓班】;今天提到的在拖延的過程當中,有些阻礙你的關係,我們有【人際斷捨離】。
如果回到你的生涯跟職場,你要怎麼樣精準的鎖定自己的方向,讓人生活出你想要的樣子?我們有【過好人生學】。
無論是哪一門課程,都是我們精心製作,希望能夠陪伴你在人生長路上面,活出你想要的樣子。
歡迎你的加入,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