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信者是賭博成癮者,針對那天有位母親來信,說明自己的孩子賭博闖禍離家的事件,他拿自己的經歷來給這位母親和閱讀者有個真實的參考,很偉大)
來信
這是賭博成癮症,是一種精神疾病,需要親人伸出援手帶他去看精神科醫生。
不是單純父母溺愛或讓小孩獨立的問題。是小孩生病了,需要你援助的時候!現在還未拖累到父母,是因為他還在撐,知道羞恥知道不對,想獨自解決……
患者自己深深內疚自責,但卻控制不住自己,周而複始,次次打擊,像煙癮,酒癮,毒癮一樣,知道不對卻戒不掉!
我今年53歲,念建中二年級時在汀州路第一次接觸到賭博性電玩,那是蔣經國末期的年代,街上到處都是電動玩具店,每家店都可以用分數換現金,所有人都知道,只有警察不知道。從此,賭博性電玩和我糾纏20年!當時我是桃園來台北念書的外地生,所以家裡不知道我隱藏了這個祕密,把生活費拿去賭掉,沒錢了就找理由騙,最後沒畢業去當兵了。
退伍後考上成大夜間部,我仍然還是成癮!即使在部隊二年都還迷戀,何況是重獲自由呢!
從此我就在台南沉淪,一樣是有錢就跑電玩店,非把錢輸光才肯走。贏了錢可以贏得成就感,但接下來不知道要做什麼?人生沒有重心和目標!
只有輸錢,可以重頭再來挑戰一次,再次獲得成就,潛意識裡我不在乎錢只在乎感覺。所以我像被鬼牽,把錢輸光才肯走,然後再去找下一個賭本!在別人看來百思不得其解,而我想通這個道理,已經是20年後在台南監獄的牢房。
一年的牢獄,家人重新接納,每星期來接見探視。感受到家人的親情,出獄後離開生活20年的台南回台北創業,經過10年努力,小有所成,目前達到財富自由。
回想過去,若高中時期向家人求救,或家人發現不對勁,可能不會多走這麼一大圈,苦了自己也苦了家人。
只是大家不知道有賭博成癮這種事,不了解他們心中的苦!都說愛賭沒救了,讓他自生自滅不要理他,不要給他錢自然就會改,即使如文中的媽媽傷心難過,也不知道帶他去看精神科醫生對症下藥解決心理問題。所以我願意把我親身經歷的過去分享給大家反思。
也請大大們注意社會現象,為什麼線上賭博這麼多?利潤是有多龐大?可以一直在電視和網路上打廣告?是有多少人沉迷在線上賭博而不能自拔!
是不是大家都知道分數可以換現金,只有政府不知道!
回
賭是一種癮
愛也是一種癮
只要深陷其中不肯自拔
能把自己最羞恥的經歷變成最真實的提醒教材
這段黑暗經歷就翻轉成光明了
我希望我有一天也能跟你一樣勇敢和智慧
而不是唯唯諾諾地繼續沈淪在鄉愿的地獄輪迴
這個心路歷程最大的價值就是提醒大家看待這件事不要劃錯重點
就像不要把憂鬱症看作是悲觀者
不要把騷擾的習慣想成是開玩笑
提醒不是攻擊
是特別體諒才是害死你
謝謝這位來信者
終於明白這個賭癮的整個面向
謝謝
非常感謝
「溺愛成癮」的推薦目錄:
- 關於溺愛成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溺愛成癮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溺愛成癮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溺愛成癮 在 溺愛成癮-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評價
- 關於溺愛成癮 在 溺愛成癮-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評價
- 關於溺愛成癮 在 ELLA [ 信愛成癮Love Addiction ] Official Music Video (韓劇 ... 的評價
- 關於溺愛成癮 在 ELLA [ 信愛成癮] MV幕後花絮The Making-of "Love Addiction ... 的評價
溺愛成癮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管不動孩子,是因為你一再妥協》
既然是深夜,絕對是抱怨文。
漸漸進入青春期的教養話題,最常碰到的就是來求救(討拍)的父母,他們嘴裡都會有個管不動的孩子;有些是3C或電動成癮、有些是沉迷社群朋友、或者老是頂嘴不受控…總之,即使對孩子的某些行為看不下去,卻開始感受到自身的無能為力。
這種「管不動」是從甚麼時候開始的呢?其實都有跡可循。
第一種類型的家長,我可以看到他們眼神裡深深以孩子為榮,不是愛耍小聰明(這是暗示我孩子智商高反應快)、就是個性執著(意指某種程度也是優點),有時會置入孩子可能太忙壓力太大(因為好優秀要參加很多活動),雖然嘴裡唸著卻忍不住替他們解釋(比如說遺傳或者有某些原因),有時還會怪罪自己太忙,然後謝謝你的指教同時,仍然逼我聽了一頓孩子未來一定知錯能改的善良本性;而當我分享具體作法的時候,他們頻頻點頭但根本沒在聽,因為他們優秀的孩子其實誰都說不得!
這種家長永遠管不動孩子,因為你並不真的認為孩子有甚麼問題,也許孩子功課表現維持一定水準,每天也照著你安排的活動按表操課,雖然某些行為口氣令人討厭,但是成果仍然可以讓你深感驕傲。於是這些問題變得「枝微末節」起來,當不影響「大局」的時候,不過就是你跟著大家抱怨一下的聊天素材而已,偶爾在意別人眼光發作一下,但大多是假裝謙虛的表面功夫。
真的是「假議題」。出來炫耀的成分多於請教。若孩子沒什麼好說嘴的,他們也能積極正面解讀孩子的行為以掩飾自己的無能為力,最後呈現給大家的依然是稍有瑕疵(才夠真實啊)的完美人生。
第二種類型的家長恰恰相反,什麼都覺得是自己做的不夠多、不夠好,任何事必有因果,追本溯源可直達原生家庭之祖宗八代,或是開始抽絲剝繭童年時光裡有什麼陰影,孩子就是最無辜的受害者,雖然如何彌補拯救重建是他們最想知道的重點,然而我說的具體作法,他們每一項都面有難色通通做不到。
一問怎麼了?他們說的話我卻越來越聽不懂,因為他們不敢說真話,認為真話就會直接傷人,孩子會受不了而崩潰,但我心想,哈囉,我記得你說你孩子根本沒有在鳥你不是嗎?而且照他們使用的「委婉修辭學」,我實在不相信孩子能夠清楚知道他的爸媽到底在說什麼,大概也就嗯哼哈的隨意打發過去,反正使個臉色爸媽就會知難而退,再關個門不想吃飯恐怕就能毀掉爸媽人生。
其實我不喜歡「管」這個字,我說「管不動」的意思,指的是父母意見不被重視,雙方無法達成共識,甚至連討論空間都沒有。這樣的關係早就傾斜歪扭,原本就應該好好檢視,到底是怎麼樣的互動方式破壞平等地位?自己心中又有哪些情緒和弱點種下遠因?一再討好或一再衝突的策略,只會提高未來分歧的機會而已。
不要害怕孩子不高興、不開心、或者擔心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而不敢得罪;因為你的妥協在無形之間,已經成為最嚴重的溺愛。
溺愛成癮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繼上篇分享
#心理學家FritzRiemann對於恐懼原型人格的論述
#理解恐懼的原型
#如同開啓個人和陰影相遇的路程以啓動靈性轉化
#每個人多少都有每一類恐懼
#建議不要歸類為某一特定類型
第二類恐懼的原型,是害怕變成獨立的自我,擔心與世界及他人疏離的不安全感,所造成的憂鬱人格。不同於分裂人格竭盡所能地和他人保持距離,以便保護自己;憂鬱人格寧願為他人而活,而不願自我實現。他們需要被人所愛,因為認為自己無滿足自己的需要。害怕失去主導了憂鬱人格的各種表現,如:怕分離、怕被抛棄、怕寂寞及被孤立。因此愈是無法實現自我,愈是無法自立,也就愈得依賴別人。恐懼失去,就成為脆弱自我的一種展現。憂鬱人格追尋的只有一個目的,讓自己不用害怕失去或怕孤單。他們放棄自我與自己的希望,才能逃避個體化的過程所帶來的恐懼。
憂鬱人格在表達時無法明確說出自己想要什麼,或者根本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所以常感到失望,而怪罪於外境上。或者他們打從內心就不相信自己能夠擁有什麼,寧可一開始就棄守,然後恰如其份的失望。因為無法獲得自己心愛的東西,於是就貶低自己喜歡的人事物。另外,憂鬱人格在面對衝突與問題時,往往會出現消化系統的毛病,象徵性地顯現和需求及對自己的理解相關。心理作用反應在身體上,咽喉、扁桃腺、食道和胃都會不舒服。或者容易在失望沮喪時,吃東西或借酒澆愁。因此容易有成癮問題,代償的滿足是為了逃避現實世界。
#憂鬱人格的感情世界
愛、渴望愛及被愛,是憂鬱人格重要的人生課題。帶有憂鬱人格的健康人,往往擁有寛厚愛人的能力,願意付出奉獻,也能給予及接受安全感、滋養及愛。但失衡的憂鬱人格,因為怕失去感情或對方,因此完全按照對方的方式走,想要依賴對方而活。他們覺得做自己很危險,會有可能被抛棄,因此他們放棄自己原有的性格與好惡,活在對方的思想、觀點及嗜好之下。其潛意識中,他們把與父母的關係,套在伴侶關係中。如同嬰兒時期與母親共生的關係,以愛吞噬對方,這樣才不會被抛棄。但問題在於,憂鬱人格不願意發展自我,但也不允許伴侶擁有自我。因此這種披著過度窒息愛的保護衣,隱藏其下的是從害怕被遺棄衍生而來的權力欲望,是一種勒索的愛。如果沒有達到目的,則會以更強硬的手段來脅迫對方(比如自殘或自殺)來使對方產生罪惡感。
#憂鬱人格的侵略性
憂鬱人格的侵略性,來自於他們的道德優越感。在碰上人際衝突時,憂鬱人格因為怕失去,所以在需要據理力爭捍衛自己立場時,會轉向息事寧人的態度,說服自己小事別生氣,事情沒什麼大不了。刻意地允許自己被忽視,而為了補償自己心中的不平,內心會升起更大的道德優越感。象徵了自己是比較好的那個人,所以情操高貴要忍受一切,錯的都是對方,自己不必負責。這說明了低聲下氣的憂鬱人格長期扮演情操高尚的受害者,把伴侶變成一個有侵略性的壞人,則伴侶的罪惡感會日漸增加,若是他還生了病,伴侶將永遠逃不開罪惡感。憂鬱人格者沉重的愛情背面,隱藏著潛意識的侵略性。侵略性、罪惡感加上害怕被抛棄,吞下去的怒氣會逐漸攀升,由過度保護及自以為的謙虛,轉為抱怨、哀嘆及犧牲,終至自責、自我指控、自我懲罰,乃至自我毀滅。除了壓抑的情緒,還會伴隨著身體的症狀,藉著傷害自己報復一切。憂鬱人格者的低自我價值,其實來自心中的膽怯與壓抑的怒氣。
#環境因素
憂鬱人格受原生家庭影響很大,喜歡或拒絕、被愛或不被愛的初次體驗,取決於母親的眼神,和母親如何接觸及相處。一個擁有慈愛母親的人,會認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若不幸擁有一個冷酷且拒絕愛的母親,則會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造成憂鬱人格的環境因素中,母親的兩種錯誤態度是極其有影響力的。一是溺愛,永遠當孩子看待,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與學習。對這樣的母親而言,孩子愈來愈大,也就是快要不需要她了,於是就得愈牢牢抓緊他。嬰兒時期一旦哭喊,母親就趕快抱起他,扼止了孩子展現生命活力;或者小寶寶一旦不開心,她就用無窮的溫柔將之淹没,孩子根本沒機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也無法為自己的不開心找到解決之道。她為孩子承擔一切,插手所有的事,把自己擋在孩子與外面的世界之間,用盡一切保護孩子。這樣的孩子從小就不能沒有母親,長大了也沒有屬於自己的願望,一切以母親認為的為主,變得懶散,希望別人來滿足他。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沒有渴望、志向與衝動,活在世上卻對任何事都插不上手,只好再度依賴他人。再則,孩子心中對母親的占有及讓他失去信心,其實會感到恨意,但若是說出心中部分感受,母親則會細數當年如何照顧犧牲,以激起他心中的罪惡感。而出於罪惡感與不安,他不再試圖解放自己。讓人透不過氣的親密感以及極度的依賴已顯而易見,孩子必須捨棄自我發展,否則將背負讓母親操心的罪惡。
二是拒絕,這是造成憂鬱人格的另一個環境因素。嚴厲、缺少愛、冷酷的母親,通常他們的童年經歷中缺乏做母親的範本,不太清楚小孩需要什麼。比如嬰兒時期,太過規律地餵奶,吃完後立刻被送回嬰兒床上,沒有足夠的愛心關注,或著母親時間不多,餵奶時總是匆忙及不耐煩,都會給孩子帶來過度的壓力。孩子還不會保護自己,也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只能絕望地忍受既定的事實,認為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好期待的。這會形成憂鬱人格者最基本的感受:持續地處在沒有希望的狀態,無法相信未來,不相信自己以及未來的可能性,只學會要適應環境。悲觀主義者已成形,很難想像生活可以充滿快樂與幸福,懷疑自己不配得到真正的快樂,並且以避免失望的防衛措施來破壞他得到的快樂。典型的不要期望過高,失望就不會太大的悲觀者。
早期經驗到愛的剝奪,會對孩子產生雙面影響。一,容易變得太早就放棄。一個容易放棄自己需要,不會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的人,當他看見別人毫不猶䂊就拿走他想要的東西時,很難不感到嫉妒。嫉妒心會使他產生罪惡感,並試著擺脫這種感覺。他會發展出一種態度,認為自己的克制是好的,把謙虛以及不要求加以理想化。二,孩子以為自己不討人喜歡,形成極深的自卑感。唯有體驗過被愛,才會覺得自己值得愛。若是不曾有這種經驗,會覺得問題在自己身上,產生自卑感。而嚴重的自卑感伴隨而來的,是認為自己沒有資格活在世上,活該如此。
#憂鬱人格的正面特質
健康但帶有憂鬱傾向的人,可以透過宗教信仰獲致熱忱與生命深度,或者藉由服務與奉獻發展出自己真正的自我價值與力量。如照顧、協助、服從他人的工作,樂意付出,發揮他們有耐心又善體人意的特質。社會服務、福利、醫護、心理治療、公益事業等母性類職業都適合。這類人格特質健康的人通常深具同理心,也願意助人且接納別人。貼心、體貼、寛宥及耐心、虔誠,將成就歸功於他人更甚自己,是很棒的謙遜。
illustration: pinterest
溺愛成癮 在 溺愛成癮-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推薦與評價
溺愛成癮 在-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提供被哥哥溺愛得好困擾1、新婚溺愛中、溺愛契約在露天、蝦皮優惠價格,找溺愛成癮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
溺愛成癮 在 溺愛成癮-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推薦與評價
溺愛成癮 在-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提供被哥哥溺愛得好困擾1、新婚溺愛中、溺愛契約在露天、蝦皮優惠價格,找溺愛成癮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