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社群媒體可能影響心理健康
#尤其是自我價值不穩定的青少年
《華爾街日報》取得臉書內部的研究資料,內容指出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女因為臉書,導致身體形象問題加劇;13%的年輕英國用戶和6%的美國用戶認為,出現自殺的念頭可追溯到IG。
這些外流的資料顯示臉書確實知道公司的產品對青少年有害,不過IG發表一份聲明回應相關報導,指出《華爾街日報》只聚焦在一小部分的研究,事實上社群媒體對於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好是壞不一定,有時候是兩者都有。IG強調平台在霸凌、自殺、自殘、飲食失調等方面祭出許多措施,未來也將根據研究結果研發新工具,鼓勵用戶接觸更多正面的資訊。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同理心 和 #共感力 重要嗎?你相信原來人人都是模仿貓?!宜婷看到 吳青峰得到最佳國語男歌手獎時,痛哭流涕!雅惠也因為身旁的人焦慮而顯得不安,您們是不是都有相同的經驗,容易對身邊的人或注目的對象產生共感呢?原來這和我們大腦的內建模仿機制有關係喔!今天宜婷和雅惠要和大家談談為什麼我們都是模仿貓!🔜🔜...
「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的推薦目錄:
- 關於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 洪櫻娟醫師。身心紓壓聊天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 Ryan W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 分心、心理健康與「社群媒體」:Youtube影片整理 - 醫學與閱讀 的評價
- 關於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 怪奇事物所Incrediville - 研究發現,包括IG、臉書或twitter 在內 ... 的評價
- 關於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 社群媒體心理健康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 社群媒體心理健康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 內部文件遭揭穿,Facebook 早知IG 是毒品 - 科技新報 的評價
- 關於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 五大社群媒體比一比Youtube最正向、Instagram易焦慮 - 風向新聞 的評價
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社群媒體 對青少年而言,到底是增加認同?還是惡化 #心理健康?】
十幾歲是青少年自我認同迅速發展的時期,但社群媒體扭曲社會現實,關注名人身體與生活照片,讓全球青少年都陷入自己不夠好的虛假漩渦。
《#華爾街日報》揭露Facebook內部文件卻顯示「臉書早就知道 Instagram 宛如青少年毒品!?」甚至刻意淡化對青少年產生的負面影響?
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社群平台對不同族群的影響力不一,IG看來對年輕女性的影響不小,尤其是身體形象這方面
今天才跟人聊到要怎麼跟孩子談社群平台的使用與心理建設,科技進展的飛快,人的適應沒有那麼快啊~~
引用兩段內文:
「人們會根據他人的吸引力、財富和成功來評估自己的價值,這種社會比較在 Instagram 更糟糕。」
「只分享最佳時刻的傾向、看起來完美的壓力和令人上癮的產品可能會使青少年陷入飲食失調、對自己身體的不健康感覺和憂鬱症。且內容還提到透過演算法為用戶提供照片和影片的探索頁面,可能會讓用戶近一步接觸可能有害的內容。」
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同理心 和 #共感力 重要嗎?你相信原來人人都是模仿貓?!宜婷看到 吳青峰得到最佳國語男歌手獎時,痛哭流涕!雅惠也因為身旁的人焦慮而顯得不安,您們是不是都有相同的經驗,容易對身邊的人或注目的對象產生共感呢?原來這和我們大腦的內建模仿機制有關係喔!今天宜婷和雅惠要和大家談談為什麼我們都是模仿貓!🔜🔜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大腦天生的模仿機制?
🔸模仿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什麼是維特效應及帕帕基諾效應!
🔸面對負向情緒的人事物,我們要如何應對!
#影片大綱
🔸天生愛模仿
▫人從小就會模仿,透過模仿理解對方的行為動機及思考模式。
▫藉由模仿,進而發展出共感、同理心。
▫除人類外,許多動物也都有模仿行為,如:貓、猿、鳥等。
🔸模仿的腦科學-鏡像神經元
▫鏡像神經元於1990年代由義大利科學家觀察獼猴行為所發現。
▫在大腦中有許多控制動作和情緒的腦區,包含前扣帶迴、頂下小葉、運動皮質區和頂顳葉溝的皮質區都有分布。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鏡像神經元與人類的表情認知、情緒傳遞和同理心也有極重要的關聯。
▫自閉症的社交障礙,目前研究可能與鏡像神經元的活動難以活化導致。
▫近年fMRI研究顯示,當看到與自己相同或喜歡的族群時,鏡像神經元相對應的腦區有更多活化,代表這與人類的學習、資訊傳遞與社交活動,均扮演重要角色。
🔸維特效應與帕帕基諾效應
▫維特效應一詞來自少年維特的煩惱一書出版後,產生的模仿自殺的效應,特別是在大眾媒體對自殺新聞進行不當宣傳報導之後。
▫帕帕基諾效應出自莫札特的魔笛,儘管被觸動自殺的念頭,很有可能在親友及媒體正面報導下,轉念間,生命劇本就會改寫。
🔸結論
▫我們的行為和情緒,都容易在鏡像神經元的作用下,慢慢被影響,所以自我察覺十分重要。
▫當遇到負面情緒難以消化時,可以採取行動,如暫時遠離充滿負能量的人事物,或找尋親友或專業人士協助。
TalkShow :賴宜婷 Bear Lai。汪雅惠 Zona Ya-Huei Wang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後製剪輯: 黃詠荃。 Festiva Hsieh 謝劭玟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鏡像神經元 #同理心 #共感 #copycat #維特效應 #帕帕基諾效應 #正向 #腦科學 #集體焦慮 #自我察覺 #獼猴 #社交 #學習 #媒體傳播 #社群 #魔笛 #媒體自律 #情緒渲染 #轉念 #生命劇本 #模仿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 Ryan W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這容易心累的時代,如何重新找回自我價值,讓生活跟工作回到正軌?
#自我懷疑 #如何不去比較 #冥想 #人生觀
■ VMF影片行銷方程式 http://ryanwu.tv/vmf
■ 我的內容行銷方法 - https://www.kolformula.com
■ RW秘密頻道 - https://t.me/realryanwu
■ Podcasts集合 - http://ryanwu.tv/podcast
■ 超級改善套裝 Super KaiZen Pack - http://ryanwu.tv/kaizen
■ 我的書單 - http://ryanwu.tv/book
■ 加入TRW - https://www.jointrw.com
■ 你應該會有興趣的影片
冥想完全指南 - https://youtu.be/eoe8i5_nVjI
多巴胺戒斷操作方法 - https://youtu.be/5jyadgJc8cc
網路行銷懶人包:製作月入10萬的網頁 - https://youtu.be/zd1YqMvyVDE
如何在1分鐘內克服焦慮與恐懼 - https://youtu.be/rBaiT6A_sSs
如何速讀:7分鐘學會速讀 - https://youtu.be/yl8EBa9ZQFs
3個步驟,一年看52本書 - https://youtu.be/bNs2Yryyn1c
3個步驟,計劃高效能的一週 - https://youtu.be/bPljhfKT8Wg
演講技巧:如何利用「三段體」設計演講稿 - https://youtu.be/_DTi5MiK9lI
12週完成12個月的事 | 超高效時間管理術 - https://youtu.be/FxvdEqRJEMU
■ Email
RealRyanWu@gmail.com
■ Instagram - /ryanwu4444
https://instagram.com/ryanwu4444
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自從紓困案開始慢慢釋出後,我的服務處排隊要諮詢紓困的電話、人龍,可能比前陣子排口罩還要多,大家都很關心。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預算案,各部會有很多的紓困方案,但同時也收到民眾反映、向辦公室陳情,「太多太複雜、資訊不流通、不夠快、不夠明確、電話忙線,或是地方說還沒有正式明確的規定」等。
我認為除了中央和地方兩邊的訊息要對得上、資料要一致之外,我們還需要便捷、有效率、足夠親切的線上資源來協助民眾。
【單一窗口】
盡量讓民眾一個窗口就能解決所有疑惑,朝整合跨部會的單一諮詢窗口。
【增加網站便利性】
衛福部 1957 福利諮詢的網頁,有提供包括社會保險、勞工相關、各類福利等等多項資訊,但目前並沒有放上這波紓困的資料,這樣其實滿可惜的。
【提供最佳方案建議】
我們看到政府很多部會網站都建置了「防疫、紓困、振興」專區,提供懶人包、Q&A、圖卡等,就是希望讓民眾可以快速從網路上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這部分當然要肯定政府的努力。但我們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希望可以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最佳方案」。是不是可以嘗試建置「微型的一條龍服務」,幫民眾整合他們需要的方案、提供解答,就像電信門市幫你算最優惠的方案一樣,協助民眾判斷跨部會、多方案的申請,對他們最有利的選擇。
疫情除了經濟需要紓困,我們的心靈也需要紓困。
台灣經歷過很多災難,也有很多救災經驗,不過這次的武漢肺炎與過去的災難型態有點不一樣。地震、森林大火,我們稱為「天災」,恐攻、重大刑案等,我們稱做「人為災難」。
而有種災難叫做「 生物災難 」(biological disaster)。
生物災難特性是持續的時間長、影響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與結束,好像看不到終點,因此越來越焦慮。當我們在救援時,災難也還在持續發生,災難會給社會巨大的損失、破壞原本的運作,對人的身心靈產生重大負面影響。且生物災難是慢性的,涵蓋的層面更大,而台灣過去的確只有面對 SARS 的經驗。
【心理急救】
經歷過921、八八風災的臺灣,都曾讓「災難精神醫學」這個議題被拿出來討論。但無論921或是重大風災,都與這次我們所面對「不知何時才會結束」、「一邊救災一邊發生災害」的武漢肺炎,就是我們所謂的「生物災難」不一樣,生物災難沒有明確的結束時間點。
所以我們對於一般災難的治療模式,已累積了相當的經驗,但用在目前的狀況,可能就不一定適合。就我們目前治療的模式,有參考也有要調整的地方。WHO 和美國精神醫學會都強調「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First Aid)的概念,其原則是準備、觀察、傾聽、聯繫。
助人者在受到訓練後,就得對(災害)受難者提供實質的幫助,而不是直接的治療。這個協助是什麼?不外乎有資訊給予(現在狀況如何?我們安全嗎?你的家屬的狀況?)、陪伴支持(傾聽需求或鼓勵)、資源連結(針對需求提供實質協助,例如:金錢紓困、生活需求),重點在於:藉由即時的伸出援手來緩解焦慮。
【脆弱群體辨識】
我們要辨識在災難下,暴露程度不同的「受災族群」,包括患者、被隔離者、防疫人員、其親友與接觸訊息疲轟炸者。另外,本身有精神疾病、曾經有創傷、受虐等經驗、自己或家人有成癮問題、社經地位不利等族群,更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助人者如何具備「敏感度」,將資源的分配,優先投放給這些群體,並給予特別的關懷,這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先聚焦的地方。
舉例來說,對這次執行敦睦艦隊任務的海軍官兵、或是第一線醫事人員、空服人員,一些遭受創傷性打擊的案例,需要給予主動的關懷、有效鼓勵和支持。特別需要注意,他們有可能被獵巫、排擠或被歧視。
越戰催生了美國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希望政府可以派遣專業人力處理,結合衛福部和民間的資源,主動提供各類復原所需的支持,包括個人諮商、支持性團體等,應該要開始準備。比如可使用社區的組織與能量,像是社區的頭人、社區的活動、講座座談會,減少社會的驚惶,和群體間的排擠拉扯。想辦法讓每一個人能夠主動關心、聯繫、提供資源,甚至生意方面的支持。希望短期之內提供心理急救;中期則使其能不受歧視地回到崗位上與恢復正常生活。當社區發現有確診病患或疑似案例,大家總不免開始標記甚至是污名畫當事人,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也讓對於當事人是二度傷害。因此希望我們可以有所作為,來建立韌性的社區。
【假消息傷害心理健康】
另外, 就NCC所提供的數據,截至 4 月 20 日的統計資料,「於指揮中心通知廣電媒體澄清錯假訊息並說明改正作法,協助轉請廣電媒體回應、加強自律」這項業務總次數目前是「1 次」,看起來台灣都沒有什麼假訊息,但真的是這樣嗎?
目前訊息的傳播不僅只有有電視媒體,「自媒體」是另一大宗。比如: LINE、臉書、youtube、Google、PTT 等社群平台,未來期望對於自媒體、傳統的媒體都盡可能減少假訊息的傳遞狀況。目前社會人心惶惶,我希望假訊息,不要成為社區心理健康的「防疫破口」!
【自主健康管理的醫療工作者給薪疑義】
日前接獲陳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 2 月 26 日發函,主旨寫道「符合自主健康管理條件之工作人員,暫勿前往機關上班」,這些人員包括:「申請赴港澳獲准者」、「通報個案但已檢驗陰性且符合解隔離條件者」、「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個案」、「自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第一級及第二級國家返國者」。但是,因為在這期間出國,而返國後需要隔離採檢,尊重這份公文沒有去機構上班的人,雇主認定不屬於他們的責任,因此不給付薪資。但在 3 月 19 日,衛福部說 26 日公文中的「暫勿」文字,只是「建議」,因此人員在管理期間適用的假別和薪資,應該由院所自訂請假規範。
在這段期間因為遵守 2 月 26 日指揮中心公文的「暫勿」規定而沒有去上班的醫療工作人員,因為 3 月 19 日的公文認定為「建議」,這些受影響的醫療工作人員,他們的假別算是事假、病假、還是防疫隔離假?導致他在這段期間因自主健康管理所請的假,有的並沒有被給付薪資。一樣是配合政府政策,正常工作的醫事人員,可以有機會得到相關的獎勵,但自主健康管理,依規定沒有入院上班的人員,卻被變相扣薪,我主張應該讓這類醫事人員能回復權益,讓乖乖遵守規定的醫療人員不要被變相懲罰。蘇貞昌院長也對此表示肯定,團隊也會持續關注。
在此謝謝為疫情拼命努力的所有單位人員,也向受疫情影響的民眾們,說聲辛苦了。或許沒辦法一次到位,但我們會持續努力、持續發聲,持續修正與服務,一起迎接更好的明天。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 怪奇事物所Incrediville - 研究發現,包括IG、臉書或twitter 在內 ... 的推薦與評價
大多數社群媒體,對身心健康都有負面影響而其中又以IG 的影響最大研究找 ... 越容易沒有自信所以說,過度依賴社群媒體真的會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 ... <看更多>
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 社群媒體心理健康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研究指出,以視覺為導向的Instagram、 Snapchat,對使用者心理健康的傷害最大。 壓力? 【詢問】社會 ...社群媒體的5大負影響IG易讓人憂鬱- 網路沉迷- 網路 ... ... <看更多>
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 分心、心理健康與「社群媒體」:Youtube影片整理 - 醫學與閱讀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對於收到簡訊、通知時的「多巴胺快感」感到成癮。使得我們在面對憂鬱、挫折時不去尋找正確的解決管道,而是投靠社群媒體,透過多巴胺來麻痺自己。這和酗酒、賭博沒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