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學 迷霧裏重行】「是一部令自己寫到流眼淚的書。」董啟章新作摘錄:https://bit.ly/3llokMy
董啟章即將推出新作,以「香港字」的鉛字為主題,源起是他去年十月在文化博物館參觀的一場展覽。他被這套名為「香港字」的中文活字吸引,發現這種鉛字出現的情況和歷史,和香港史很有關係。在幾個月內,他孜孜不倦地翻閱歷史文獻古籍,包括十九世紀傳教士的傳記,如第一個來華的基督新教傳教士馬禮信,從他們的傳教活動,像一八五◯年代印製的新舊約委辦本聖經,還有英華主辦的中文雜誌《遐邇貫珍》,研究印刷開發字的經歷。
他依然選擇以大量虛構的成分去寫作,像故事中一個主體的部分,就是發生在當代,這兩年的香港。他精簡地描述,小說是把研究發現者的歷程變成故事的部分,以女大學生為主角,她怎樣得知「香港字」,以及參與展覽,「更確切去講,她是一個精神混亂,空洞的狀態下,找回一些支撐到她、讓她投入的事。」而女主角發現香港字的歷史和自身家族有淵源,也是小說家筆下超想像的虛構部分。
如果上一部作品《後人間喜劇》是帶胡鬧心態的寓言,董啟章直言今次的新作,是一部悲情的、沉重的小說。「應該沒寫過這麼悲慘的書。基調是比較沉重的,自己好代入到那種心情,就會好悲傷。是一部我會令自己寫到流眼淚的書。」
ISSUE 2757【香港文學 迷霧裏重行】封面故事:
✧ #黃碧雲 新作 〈商場〉
https://bit.ly/3zj7oLG
✧ #淮遠 新作 及 專訪:人在,歷史在
https://bit.ly/2XkbSo8
✧ #董啟章 新作 及 專訪:寫當代的小說家
https://bit.ly/3nx0znd
---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 iPad 版明周:
https://ebook.mpweekly.com/bookshelf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文學 #香港文學 #香港作家 #香港人 #時代 #創作 #身份認同 #城市 #小說 #書寫 #寫作 #當代 #香港 #本地創作 #後人間喜劇 #香港字 #文學創作 #我就是我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城寨 Singj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鄭鈞傑 (英華書院校長) 題目:《傳道授業在香江歷史展覽》 逢星期三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英華書院舊稱(Anglo...
遐邇貫珍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保留本土語言及文字使用習慣當然重要,但網上有些「文字紅衛兵」,到處捉人用字,但卻連基本的語文運用也搞不清。在他們眼中,所謂「中共式用語」的定義,似乎是:
一,看到是書面語便當成是中共用語。
二,把中國近來常用的字詞當成是中共專利的用詞。
三,憑感覺(有不少人似乎都是憑感覺去判斷,做法近乎可笑)。
好像我近來寫了一篇文章提及「電子支付」,轉去另一媒體後,就見有人在該專頁留言說「支付」是所謂的「蝗語」,但「支付」二字為何是中共獨有用詞?難道因為中國有個產品叫「支付寶」,所以「支付」二字就變成中共獨家用詞?又或是因為「支付」是書面語,就覺得香港人不應使用?難道改成「畀錢」才叫香港用詞?
捍衛本土文化當然重要,但切忌殺錯方向,如果連自己都不做好功課,卻在網上對他人用字指指點點,這不是捍衛價值,而是無理批鬥,做法其實跟那些人所不喜歡的價值觀很類近,姑且稱這種人做「文字紅衛兵」。
圖:以下圖片,一份是刊於 1854 年的香港刊物《遐邇貫珍》,另一份是 1940 年的《香港華字日報》,分別提到「支付」二字。
遐邇貫珍 在 おしゃれキリ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本語、香港話?】
現代漢語裏面有一些被認為是日本與引入的漢語外來詞,其實源頭來自 #香港出版的中文書刊。
#周佳榮在《潮流兩岸—近代香港的人和事》一書之中提出這些詞語有部份最初還是來自 #香港出版的翻譯著作以及字典。
早期香港刊行的不同類型的出版物之中,以報刊、專著、課本和字典較受重視。具體地說, 1853年8月香港英華書院創辦的《#遐邇貫珍》是鴉片戰爭之後在華人社會出現的第一種中文報刊,受到 #日本幕末官員 和有識之士 #吉田松陰 的注意。
羅布存德編《#英華字典》於1866年至1869年出齊四冊,這套巨型的雙語辭書曾在日本得到極大推崇,更有人指出這本書對 #日本詞典中譯詞 的最初形成了決定性的作用。
可惜這本書 #在香港基本上不為人所知,在中國學界也鮮有人提及;日本學者確認有不少日本譯詞來自這本字典,給予很高的評價,#在日本與學界成為常識,但中國學者中留意者依然極少。
🛫Kiri出沒注意🛬
https://www.instagram.com/kirita/
https://www.kiri-san.com
《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日本一人旅》
支持本網營運:
Payme Link:https://payme.hsbc/kirisan
Paypal Link:https://paypal.me/wongkiri
遐邇貫珍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鄭鈞傑 (英華書院校長)
題目:《傳道授業在香江歷史展覽》
逢星期三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英華書院舊稱(Anglo-Chinese College)由倫敦傳道會傳教士馬禮遜於1818年在馬六甲成立,是香港一所直資基督教男子中學,也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之學校。英華書院與漢學、華語翻譯、新教在華傳教、香港開埠及教育、華文報刊出版及印刷方面的歷史息息相關,早期的書院曾出版香港首份華文報章《遐邇貫珍》及將《十三經》翻譯成英文出版。適逢今年是書院創校二百年,它們更與香港歷史博物館合辦「 傳道授業在香江」展覽。
遐邇貫珍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鄭鈞傑 (英華書院校長)
題目:《傳道授業在香江歷史展覽》
逢星期三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英華書院舊稱(Anglo-Chinese College)由倫敦傳道會傳教士馬禮遜於1818年在馬六甲成立,是香港一所直資基督教男子中學,也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之學校。英華書院與漢學、華語翻譯、新教在華傳教、香港開埠及教育、華文報刊出版及印刷方面的歷史息息相關,早期的書院曾出版香港首份華文報章《遐邇貫珍》及將《十三經》翻譯成英文出版。適逢今年是書院創校二百年,它們更與香港歷史博物館合辦「 傳道授業在香江」展覽。
遐邇貫珍 在 【蘇賡哲博士】第四屆舊書字畫拍賣會論"1853遐邇貫珍"價值 的推薦與評價
【蘇賡哲博士】第四屆舊書字畫拍賣會論"1853 遐邇貫珍 "價值. lsdfanstv00001. lsdfanstv00001. 4.45K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
遐邇貫珍 在 早在167年前已經出現。由英華書院出版的《遐邇貫珍》 的推薦與評價
由英華書院出版的《遐邇貫珍》,於1853年8月1日創刊,是鴉片戰爭後在華人社會中出現的第一份中文報刊,也是首次使用鉛活字印刷,是香港和世界華人報業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