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養自己|成人如何面對自身的情緒?
上一篇文章提到,情緒沒有對錯,
在面對孩子鬧情緒時,成人需要做的是同理與接納,
但很常發生的狀況是,
我們照顧好孩子的情緒,卻忽略了自己的情緒,
因為我們常常在「忍耐」,
忍耐對也不對,在下面文章會詳細說明。
一開始練習時,我真的都是用忍的,
結果變成自己在壓抑情緒,
累積到最後能量爆發,兩敗俱傷。
那時常常覺得很委屈、很挫折,
心理不時有個聲音
#那誰來照顧我的情緒? #誰來同理我?
最後我明白了,
那個聲音,是曾經沒被同理、沒被接納的自己,
心裡的內在小孩在向我抗議,發出聲音,
如何平衡與取捨,
在經過一年多的練習,整理一些自己的心得與大家分享。
🔸練習課題分離,每個人只處理自己的情緒就好。
成人的情緒屬於成人的課題,
同樣的孩子的情緒屬於孩子的課題,
過去的我為了讓孩子停止哭泣與生氣,
會想盡辦法幫孩子處理以及安撫,
結果造成孩子對我非常的依賴,
因為他認定「自己沒有處理情緒的能力」,
而現實是,我沒辦法一輩子在孩子旁邊照顧他的情緒。
面對孩子鬧情緒,
一樣可以做到 #協助不介入 #同理不處理
「你看起來很生氣。」
「你有點難過是嗎?」
「我知道了。」
讓孩子有機會去感受情緒,
不急著安撫、也不急著解決,
讓孩子練習面對及處理自身各樣情緒。
#相信孩子有處理情緒的能力
🔸設立積極暫停角落。
在我們家,大人小孩都有所謂的「調整角」。
也可以稱為「冷靜角」,
或是任何你們喜歡的名字(「快樂角」、「振作區」)
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可以調整情緒、讓自己恢復平靜的地方。
它可以有很多形式,
可以是一個區域、一張舒適的沙發或是一張墊子,
每個人可以自由的佈置自己的角落,
擺一些能讓自己放鬆的物品,
像是書、耳機、抱枕、照片、娃娃、繪本、玩具等等,
當有情緒時,可以到這個地方舒緩,直到恢復平靜。
在我覺得累或有點煩躁時,
就會主動告知孩子們我的需求,
「媽媽現在有點累,心情有些煩躁,想休息調整一下。」
我會在我的角落泡杯喜歡的飲品,
戴上耳機,看本書,調整內在,同時為自己補充電量,
也聽過有人在角落貼上許多與孩子們的照片,
看著看著心情就好多了,覺得也是個很不錯的方式。
一開始建議由大人先設立,
用身教示範如何使用調整角來調整自身情緒,
接著鼓勵孩子也可以設立自己的調整角 #鼓勵不強迫
現在當喬伊有情緒時,他會說:「我需要調整一下。」
就到自己的角落待著,
或是我有情緒時也會提醒我:「你要去調整一下。」
對於調整角的設立與使用上相關細節,
都可以在下方留言處與我討論喔!
#調整角並非懲罰 #調整角的目的是讓感覺好起來
#自己決定何時去何時離開
🔸練習自我覺察,感受自身內在狀態。
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你沒有覺察到的事,就會變成你的命運。」
無法覺察自己,就會重複一樣的錯誤,
覺察就像是從頭到腳,由內而外的掃描自己,
去發掘、去探索、去查明,
這樣的過程沒有指責,也沒有批判,
而是單純對於內在情緒的一種好奇與探索。
覺察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就從此時此刻開始,
「我現在有什麼樣的感覺與情緒?強度如何?」
「我的肌肉是放鬆的還是緊繃的?哪裡的肌肉感到緊繃?」
「我看到、聽到了什麼?我對感官接收到的資訊有什麼想法?」
時常做這樣的練習,對於內在的波動會越來越敏銳,
尤其當我自己帶著兩個孩子時,
幾乎無時無刻都在自我覺察,
當我感到有點累、疲憊、煩躁、生氣等情緒波動,
就會主動提出調整的需求,
接納自己有負面情緒,並適時地抒發,正向的釋放,
千萬不要忍到最後一刻才讓情緒火山爆發,
這時通常都會炸的旁人體無完膚(你也可以稱為理智斷線)
等事後平靜下來才懊悔無比,
練習成為自身情緒的主人,
#學習控制情緒而非讓情緒控制你
這樣自我控制的練習也是給孩子最好的身教與榜樣。
對於覺察有興趣的人推薦薩提爾相關書籍,
透過探索自身冰山能更多的練習覺察並瞭解自己。
🔸有情緒時,少說話,或者不說話。
不管是夫妻相處或是親子關係,
我與宏爸都有一個共識:有情緒時別說話。
因為有情緒時說的話通常都是「氣話」,
臉色不好、口氣不好、說出來的話更是不好,
氣話往往傷人,破壞關係,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既然如此,那還是先別說話吧!
不說話要做什麼?
先去調整角調整情緒,讓內在恢復平靜,
但有許多狀況是無法讓你立即離開調整,
像是洗澡到一半被孩子潑了一身濕,
但又無法丟孩子一個人在浴室裡。
或是回家的路程上,
已經很累還要面對兩個崩潰大哭的幼兒。
又或是很忙的狀態下,結果小孩自己打開尿布,
屎尿沾滿地不得不馬上處理。 #對以上我都經歷過
此時理智已經瀕臨斷線邊緣,情緒也即將爆發,
此刻就需要忍住,深呼吸(吐氣比吸氣長)
同時告訴孩子自身狀態以及請求孩子的幫助,
「媽媽現在狀態很不好,我覺得累也有點頭痛,但媽媽不想對你發脾氣,請幫助我,與我合作(我需要你幫我___),讓我能盡快去調整和休息,我才不會壞掉。」
等忙完一個段落,請立即滿足自身需要,
讓自己有時間與空間去休息放鬆,
調整自身狀態直到恢復平靜,
而溝通是在雙方情緒平靜的狀態下要做的事,
目標放在傳達自身感受、自身需求以及尋求解決辦法。
#關係之間需要的是平靜的雙向溝通而非情緒化的言語傷害
以上為這一年多來練習控制情緒的心法與方法,
坦白說,我不是一個脾氣很好的人,
所以我相信我可以,任何人也都可以,
有任何疑問也歡迎留言與我討論喔。
#不用成為完美的父母 #成為能覺察的父母就夠了
#在教養的路上遇見更好的自己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