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緣何成為西歐國家中最肥胖的?- Sue Quinn
英國人是西歐國家「第一胖」。據估計,英國成年人64%體重超標,即BMI(身體質量指數)超過25,其中包括28%的人BMI指數高於30,屬於肥胖。
減肥可能從未像現在這樣急迫。因為有證據顯示,肥胖可以增加新冠感染和重症風險。
事實上,英國人是越來越胖。1990年代,英國肥胖症比例為14%,今天這一比例正好增長了兩倍。其中超級肥胖(BMI在35以上)的人高達10%以上。
當然,英國並非唯一一個面臨人口持續肥胖的國家。全球範圍內,大約有39%的成年人體重超標,其中肥胖比例佔13%。
肥胖無疑會給醫療體系、經濟乃至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以英國為例,據估計,英國國民保健系統(NHS)2014/2015年花在與肥胖有關疾病上的開支就高達61億英鎊(約為600億人民幣),這比警察、防火與司法系統加在一起還要多。
英國怎麼成了西歐第一?
肥胖可以增加罹患許多慢性病的風險,包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肌肉骨骼疾病、一些癌症以及抑鬱症等。
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80萬人死於體重超標或肥胖症。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英國的數字表明,它在OECD這個由36個富裕國家組成的團體中體重排名為第10位,在西歐則排名第一。
那麼,為什麼英國肥胖人口如此之多、而歐洲其它富裕國家肥胖人口比例--例如意大利(46%)、瑞士(42%)以及荷蘭(47%)--的情況相對要好一些呢?
首先,超重與肥胖的原因複雜且相互關聯,而且還因國家而異。因此很難確切指出英國相對更加肥胖的凖確原因。
OECD的資深健康經濟學家切奇尼博士表示,英國人所吃食品的數量和質量無疑扮演了重要角色。
2019年在與人合作的一份題為《肥胖的沉重負擔》報告中,切奇尼博士說,吃健康飲食的英國人還不到三分之一。他表示,英國人喜歡含糖飲料是問題之一。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歐睿信息諮詢有限公司(Euromonitor)匯編的數字,2020年英國人人均消耗的含糖碳酸飲料為78升。
相比之下,荷蘭:61升;瑞士:58升;意大利:34升。
與此同時,英國人吃水果和蔬菜也相對較少。
雖然OECD成員國中很少有幾個國家的人能吃夠每天5份果蔬的推薦量,但英國的情況顯然更差。
以去年為例,根據Euromonitor的數據,英國平均每人食用的果蔬是101公斤;意大利則為160公斤。其它國家:瑞士:108公斤;荷蘭:113公斤。
此外,英國人活動量也不夠,再加上最近幾十年越來越多的人久坐辦公室,這也是造成英國人體重上漲的原因。
據全球肥胖聯合會的統計,36%的英國人運動量不足。
切奇尼博士指出,這一情況還不僅限於英國成年人,與西歐國家兒童比較,英國兒童的活動量也比較低。
他在報告中說,英國5-19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中,有31%體重超重或是肥胖,高於其它OECD國家和世界最大經濟體G20集團的平均水平。
英國人對食品態度不同?
英國利茲貝克特大學運動與肥胖學教授蓋特利認為,基本的文化差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英國超重和肥胖者更多的原因。
蓋特利說,英國人對待食物的態度以及吃飯時間、特別是午餐時間和西歐其它地區存在差異。
他解釋到,西歐許多國家更重視飲食文化。對他們來說,用餐是一天中非常重要和特別的時段。它也是大家坐下來交流,與朋友、家人共享的時間。
在法國、意大利以及西班牙,吃飯可以持續幾個小時。但在英國,「嚴肅吃飯」並沒有融入人們的社交和文化中。
英國人很少在工作時走開、認真地去吃頓午餐(英國人通常隨便買個三明治在辦公桌前解決問題),但這在許多西歐國家卻非常普遍。
蓋特利表示,英國人經常匆忙吃完飯,但可能1、2個小時後又餓了,於是又去吃。就這樣,一天當中不斷地吃,完全混淆了吃飯和工作時間。
英國人更愛吃零食,這一點在全球肥胖聯合會的統計數字中得到了證實。該數據顯示,英國成年人比許多其它歐州國家人消費甜食和鹹味零食的數量更多。
例如, 2016年英國人每月平均吃掉700克甜/鹹零食,雖然比愛爾蘭少(770克),但卻比荷蘭(625克)以及意大利(192克)多得多。
華威商學院行為科學家弗拉夫教授表示,英國人吃零食多的部分原因是重視生產力以及工作時間長。
他說,吃零食往往發生在工作場所,人們為保持體能而吃零食。弗拉夫教授補充說,英國是歐州工作最努力的國家之一,總是沉迷於提高生產力,這是英國人不停吃零食的一個原因。
另外,弗拉夫教授認為英國零食文化另一原因是近年來外賣市場增長強勁(雖然受新冠疫情和居家工作影響這一趨勢受到一定限制)。這意味著人們時時受到零食的誘惑和提醒,難以抗拒。
減肥政策可以解決問題嗎?
劍橋大學飲食與活動研究中心最近的報告顯示,英格蘭過去30年的減肥政策基本上是失敗的。
該報告指出,減肥政策的設計缺陷、政策執行方面的問題以及未能從過去的成功和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等都是造成英國肥胖率沒有下降的原因。
蓋特利教授贊同這一觀點。他說,英國曆屆政府對減肥政策說得多、做得少。他表示,跟歐洲其它地區相比,從歷史上來看英國對治理肥胖成因複雜問題的投資也一直不足。
例如,荷蘭的兒童肥胖率是歐洲最低的,荷蘭在這方面的投資要遠遠大於英國。因此,他們對這一問題處理得更好也就毫不奇怪了。
全球肥胖聯合會在其網頁上發表的報告也指出了英國曆屆政府在治理肥胖方面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該報告的專家們認為,那些為減肥而掙扎的人經常需要「堅持不懈和主動爭取」才能得到治療。
但全球肥胖聯合會說,這不利於那些社會經濟地位和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群。在英格蘭最貧窮地區,成年人及兒童肥胖率要遠遠高於相對富裕的地區。
英國政府承諾要努力解決肥胖問題,但強調由於成年人和兒童肥胖普遍存在已經數十載,要想看到成效還需要時間。
英國衛生部的發言人表示,政府的《衛生與保健法案白皮書》為減少肥胖制定了最廣泛和大膽的計劃,其減肥政策致力於讓家庭能夠更容易地做出更健康的選擇。
減肥如何從我做起?
蓋特利教授相信英國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以及具有長遠目光來減少肥胖率。它包括解決與用餐時間有關的「深層」文化問題、以及多吃果蔬和減少對含糖飲料的需求。
同時,還要尋找鼓勵家人和家庭一起坐下來用餐,這一點也同樣重要。
蓋特利教授解釋說,我們都知道壓力和緊張會影響飲食選擇,因此向年輕人和他們的家人傳授如何應對壓力的技巧也至關重要。
家人圍坐一起吃午餐,社交互動非常強大,它可以減少依靠安慰食品來緩解壓力,帶來連鎖好處。
英國衛生部發言人說,政府議程中包括解決兒童肥胖問題。他指出,這包括將禁止晚上9點之前播放高脂肪、高鹽和高糖食品的廣告,並已就這些食品的在線廣告全面限制問題進行了諮詢。
從2022年4月起還將限制零售商對非健康食品和飲料的促銷;英格蘭學校將在2020-2021學獲得3.2億英鎊的體育、運動補貼經費。
原文:BBC中文網
#健康 #飲食
bmi高達35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嚴重肥胖(severe obesity)青少年的增肌減脂]
最近我的體重管理門診越來越多青少年,從6歲到18歲的都有,而且常常一來就是BMI在95百分位切點值的120% 以上的嚴重肥胖,通常9-18歲只要BMI超過85-94百分位切點就建議要抽血確認肝功能指數跟代謝症候群相關數值。
近年來特別受注意的是兒童嚴重肥胖 (severe obesity) 引起的健康危害風險,美國心臟學會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建議在 2 歲以上的兒童,定義嚴重肥胖為 BMI 超過該性別年齡層第 95 百分比的 120% 或是 BMI 絕對 值大於 35 kg/m2。依據此定義,可以推算我國兒童及青少年嚴重肥胖的 BMI 參考標準(如附圖)。
2018年的《兒童肥胖防治實證指引》指出:國內的醫療政策對何種體位應該轉介至醫療院所尚未完整規劃,由基層醫療體系對肥胖兒童進行實質照顧是國際趨勢,也是對整體國民健康的負責態度。
教育部在2015年台灣的國小到國中生的體位普查,發現過重跟肥胖已達到近30%😱,體位正常但有隱藏血脂異常的國小學生也越來越多😰
分享一17歲嚴重肥胖個案是皮膚科醫師轉介給我的,168cm、體重101kg, #BMI高達35.7,已經遠超過這個年齡的嚴重肥胖標準,在成人的標準來看也是病態性型肥胖(morbid obesity)了😥😥😥
本來要處理因肥胖造成的生長紋,但皮膚科醫師建議先減重,所以轉介來我這邊用純飲食控制,一開始抽血果然肝功能指數GPT飆高到190,應該是有嚴重脂肪肝,再來就是血脂全面異常(總膽固醇257、三酸甘油脂255、高密度膽固醇31、低密度膽固醇180)、尿酸過高(9.1),跟他的爸爸討論了在家早上跟晚上的吃法、帶去學校的點心,教導弟弟在高中的營養午餐中挑食物吃。
經過一個月後,抽血看到 #肝功能幾乎完全正常,
總膽固醇從257降到233
三酸甘油脂從255降到正常89(正常小於150)
象徵好的高密度膽固醇也上升至41(正常男性要大於40)
低密度膽固醇也從180降到169(正常小於130)
尿酸從9.1下降到5.7(正常值)
40天體重下降了6.8kg,脂肪下降7.3kg,本來肌肉偏少的弟弟,肌肉還增加了一些。
青少年的飲食控制大原則是: #邊長高邊減脂來降低身體質量指數,顧及要營養充足且不能流失肌肉,所以每週一公斤的下降速度是安全的😊
弟弟非常棒👍👍這位爸爸也非常偉大,從每次的回診都會聽到爸爸語氣中,透露著自責QQ(畢竟平常都是爸爸在準備飲食),還有肥胖紋造成孩子的自卑,讓他也非常心疼⋯⋯每次我都會花很多時間對家長跟孩子做心理治療,希望讓他們知道這些都是可逆的,一個月4kg,五個月就有20kg,努力都是時間的累積。
希望我們的政府可以及早制定醫療政策, 並籌措醫療經費來源,兒科醫師跟家醫科醫師,尤其是基層醫療體系,應建構精準的醫療計畫與相關的配合政策,協助這些兒童及青少年找回健康,還有撫慰這些家長們焦急自責的情緒🤗
#兒童青少年純飲食肥胖治療
#兼顧長高跟營養充足
#青少年嚴重肥胖會造成許多代謝疾病延續到成人
#增加白髮人送黑髮人機率😢😢😢
bmi高達35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人的史上最胖
猶記得國民健康署公布我國成人過重與肥胖盛行率,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高達45.4% ,轉眼間2016-2019年已達47.97%,又上升2.5個百分點,每兩個成人就有一個有過胖問題,創歷史新高。
其中成人 #過重比率去年48%飆新高。
在過重跟肥胖者身上, #腸道菌基因高跟基因低的比率會越來越低,顯示在肥胖者的腸道菌多樣性會越來越差(生態系很貧瘠的意思)。
當調節免疫的好菌下降了,抵抗病毒的功能就會變差,得流感的機率與重症風險明顯提告,肥胖也是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危險因子,英國曾發表研究, #武肺重症患者中超過七成都是體重過重,缺乏製造短鏈脂肪酸的好菌,就無法誘導記憶T細胞(memory T cell)的形成,想當然爾打疫苗效果可能就不甚理想。
目前過重的定義為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身高平方)大於等於24kg/m2;大於等於27 kg/m2就算是肥胖。其實以目前BMI的研究發現,去除吸菸與癌症的研究對象後, #整體死亡率最低點的 BMI 為 20-22 kg/m2。如果考量醫療費用,則最適低點為 18.5-22 kg/m2。而且當定義BMI < 23 kg/m2 為正常時,有較低的整體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勝算比。
目前糖尿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國小跟國中被診斷第二型糖尿病的兒童跟青少年越來越多,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當BMI<22.4 kg/m2 時,罹患糖尿病的勝算比下降 ; 當 BMI ≧ 25 kg/m2 時,罹患糖尿病的勝算比則逐漸上升至 2.23 倍 。
總結以上,BMI建議在22 kg/m2是最為健康的目標,可以避免代謝症候群跟心血管疾病的產生,而且有最低的整體死亡率,當然,大於22不是不行, #前提是你多出的公斤數務必是肌肉而不是脂肪,以亞洲人普遍肌少的基因,加上對蛋白質的吸收度、肌肉合成的效率都不如西方人,大部分門診「不想要太瘦」的人都多慮了,妳多的絕對都是脂肪,根本沒多少肌肉可以瘦😂
至於為何現在的台灣醫療不是22以上就要介入,而是24以上呢?因為臨床實務來看,如果有太多的陽性個案被篩檢出而需要臨床介入時,則必須考量公衛與醫療資源是否足以負擔或提供公平的就醫機會。
以 BMI 於 24 kg/m2 為過重切點, 臺灣約有快二分之一的人口符合且可能需要介入,但若是以 BMI 於 23 kg/m2 為過重切點⋯⋯⋯那可能高達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口可能需要介入⋯⋯以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很積極沒錯,但可能醫療超載,所以還是要在疾病預防或治療與公共衛生間取得最佳的平衡。
目前在我門診最小幼稚園的被爸媽帶來,兒童跟青少年肥胖是個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且不適合使用藥物,附圖為高中生使用純飲食一個月達到一半的治療目標。
註:減輕過多體重(excess body weight loss, EBWL%)=[減少體重除以(起始體重-BMI等於22時的體重)x100]
#台灣國小到高中過重已達快三分之一
#以BMI22作為最健康的切點
#肌少症要下修到19到20巨巨可以上調到24
bmi高達35 在 20170315 BMI超過35 病態型肥胖引發併發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一般人身體 BMI 正常標準值是在18.5到24之間,但如果過度肥胖, BMI 飆到 35 以上的 ... 身體質量指數 高達 45.7,還引發睡眠呼吸中止及中度脂肪肝等症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