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知名YouTuber #愛莉莎莎 發表了一支「喝橄欖油排膽結石」的民俗療法影片,被另一位YouTuber台大兒科醫師 #蒼藍鴿 批評是誤導民眾。2021春節期間,愛莉莎莎拍攝影片反擊對方言論,反而遭到醫療人員和眾多網友嚴厲批評,最後終於發布道歉影片,並且下架前面兩支高度爭議的影片。
底下我彙整了《#專業之死》這本書的重點資訊,交叉比對這起事件可能的起因和過程,整理出我們能從書中學到的五件事情。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death-of-expertise/
【這是一本怎樣的書?】
《專業之死》的作者是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湯姆.尼可斯(Tom Nichols ),他主要研究蘇聯政局,也曾經在美國參議院擔任過會助理。他感嘆道:「以前的問題是在於資訊不流通、不發達,人民缺少學習知識的機會;現在則是資訊太爆炸,大家充滿了擁有知識的假象,反而開始對知識和專家體系抱持著敵意。」
這本書會說明這種現象的成因,以及這種現象帶來的後果和影響。作者除了談「專業」兩個字之外,書中也圍繞著「專家」與「公民」在民主社會中的關係來談。作者試圖回答兩個問題:(1) 專家與公民之間的關係可以崩解? (2)我們每一個人,不論是專家或者公民,又應該如何應對來將此危機化解?
作者從定義什麼是專家、什麼是公民開始,然後說明為什麼這兩個族群之間的溝通越來越難,現在甚至還演變成彼此抱有敵意。然後談到了教育有時候不一定會開啟我們的視野,如果做的不恰當,反而會讓我們變成自以為是的知識分子。
接著,作者談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為什麼單純依靠搜尋引擎,並沒有辦法讓我們擁有跟專家一樣的能力,有時候「以為自己弄懂了」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他也同時抨擊新聞媒體和政客官僚,他們為了博取眼球、總是操作意識形態的手法,反而會讓專家和公民漸行漸遠。
最後,作者提醒要如何成為一個恰如其分的公民,也提醒了身為專家應該保持謙虛和溝通的意願。這不是兩邊的拉扯,而是彼此的互相合作,因為專家和公民的良好合作,才能讓民主體制健康地發展,而不會淪為意識形態操弄下的極權統治。
無知在美國是一門邪教,而且源遠流長。反智像一條綿延不絕的線,蜿蜒貫穿著我們生活中的政治與文化面,至於滋養著這條線的謬誤觀念,則是:民主就等於「我再無知,也可以跟博學的你平起平坐」。
-科幻作家艾西莫夫(Issac Asimov)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我之所以會拿起這本書來讀,是因為在去年的疫情肆虐之下,美國前總統川普總統特立獨行的防疫作為,還有他的支持者對於防疫不屑一顧的態度,都讓我十分納悶。為什麼在現在資訊這麼發達的時代,還是有這麼多的人,對於這種明明有科學證據的公衛政策,抱有這麼大的敵意呢?
加上有讀者推薦我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精彩,我找來讀完之後的確大呼過癮。通常來說,這種書名加上教授身分的作者,會給人一種「艱澀」和「生硬」的先入為主印象。但是作者的敘事手法,搭配譯者非常「接地氣」的翻譯口吻,簡直讓這本書讀來輕鬆流暢,偶爾詼諧戲謔,偶爾嚴肅正經。
例如在這本書的開頭,作者就開宗明義就說:「萬一你覺得自己從來不需要任何人的意見,那就恭喜你,就是你這種人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寫不可。」以及平民是怎麼看待讀書人的:「只要你還讀過兩天書,然後又不願意棄明投暗去跟大眾抱團的,那你就是精英份子,你全家都是精英份子。」
當我讀完這本書,正在整理心得的時候,恰逢最近網路上吵得火熱的「愛莉莎莎和蒼藍鴿的肝膽排石法事件」,這段你來我往的過程,被媒體塑造成了「文組vs.理組」之爭或「網紅vs.醫生」之爭,以這本書來解讀的話,這恰好是一場「公民vs.專家」之爭。
【1.無知的人有時候不知道自己無知】
許多網路留言抨擊愛莉莎莎的這支影片充滿誤導民眾的惡意,甚至在後來還拍了支反擊的影片,更是罪不可赦。我認為,起初的影片應該不至於是惡意,她很可能只是落入了「鄧寧——克魯格效應」而不自覺。
作者提到,所謂的「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是由兩位心理學者鄧寧和克魯格發表的論述,這個現象是在說「愈是笨蛋,就愈有信心自己不是笨蛋」。說話愈是草包的傢伙,就愈不可能知道自己錯、別人對。愈是沒料的人,就愈是會去無中生有、穿鑿附會。
在沒有充足的醫學知識和化學知識之下,她並不知道這件事情有任何不妥,恐怕對這種療法會帶來的副作用也毫無所知。我可以想像,當她看到蒼藍鴿的糾正影片時有多麼氣憤,如同作者說的:「人很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對話中有跟不上、聽不懂的情況,特別是在大量資訊唾手可得的今日。」因此,她找了相關書籍和網路資訊,磨刀霍霍準備回擊對方的指點。
【2.搜尋引擎已經不管用了嗎?】
書中提到現代人有一種通病:上網搜尋的過程會讓人自認學識變淵博了,包括跟他們所查知識無關的主題,網友都會覺得自己所知變多了。這也算是一種鄧寧克魯格效應,也就是程度「愈差」的人,「愈難」在上網的時候察覺自己其實什麼都沒有吸收進去。
一心想反擊的愛莉莎莎,做了一個在這種處境下,可能很多人都會犯的事情:「他們會先決定好自己要相信什麼,然後再去網路上找證據,也就是一個先射箭再畫靶的概念。」作者也提到,人很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對話中有跟不上、聽不懂的情況,特別是在大量資訊唾手可得的今日。當她急著找資料佐證自己的立場的同時,似乎忘了對方是有醫師執照的執業醫師。
雖然我們不是當事人,但仍然能從作者對「搜尋引擎學習法」的批評學到寶貴一課:「我們希望別人可以幫我們把骨頭都先挑掉,整理成懶人包,呈現方式還得顧及視覺上的舒適。那些字體又小、本身就很容易破損的教科書,我們敬謝不敏。所以與其說很多人在做研究,不如說他們是在:搜尋漂亮的網頁來提供人們能在最短的時間裡,花最少力氣吸收的解答。」搜尋引擎只能幫我們找到線索,閱讀和解析的苦工才是我們該練就的真本領。
【3.高等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許多媒體報導愛莉莎莎雖然擁有高學歷背景(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士、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行銷碩士),卻在醫療這件事上面「不尊重專業」。為什麼會犯下這麼明顯的錯誤?這可以用心理學家鄧寧的說法來解釋:「我們傳統上認為無知就是缺少知識,所以教育就是無知的解藥。但教育即便是辦得好,也還是可能會製造出虛幻的自信。」
如今高等教育已經非常普遍,有時候反而帶給我們一種「我再多學一些就能跟專家平起平坐」的過度自信。我很喜歡《知識的假象》書中提過的一個觀念:「我們自以為擁有的知識,不過是延伸自全人類的知識共同體罷了;許多我們自己為懂的事情,其實我們並沒有那麼懂。」
所以愛莉莎莎在反擊影片中,引用《神奇的肝膽排石法》這本書,還把所有替這本書推薦和背書的「專家」也拉了進來,試著讓自己的立場增添一分可信度。只是她沒料想到的是,她引用的這位作者和推薦者們,本身就充滿了爭議,在科學上也站不住腳。受過高等教育的平民要挑戰另一個領域的專家,過度的自信反而成為了最大的絆腳石。
【4.專家難道就不會錯嗎?】
當我在閱讀相關報導網友們的評論時,看到許多留言寫道「很多專家也會誤人子弟」,以及「專家也不能全信」。之所以會有這種觀感,大多來自於某些專家曾經「撈過界」或「犯過錯」,如同作者批評某些自以為是的專家:「他們當自己的專業知識是萬用鑰匙,動輒對天下的事情大放厥辭,他們漂亮的博士帽就像佛光普照,一戴上去就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
這次的事件,很明顯的是蒼藍鴿以醫學專業獲得壓倒性勝利,導正了視聽,但身為普通公民的我們,仍然要保持清醒的意識,察覺以後遭遇的其他爭議事件。注意專家發表意見的場合,是針對他們自己真正的專業領域,抑或是他們不小心撈過界了。
雖然作者並不鼓勵我們對專家抱持百分百的盲信,但是在我們保持懷疑的同時,也不要急著對非自己專業領域的事情妄下判斷。他建議平民對專家抱持懷疑之心時,必須符合以下三點:
1. 當專家看法一致時,反面的意見就不能推定為真。
2. 當專家看法有分歧時,非專家的人不能認定任何一個看法為真。
3. 當專家都認為資料不足以做出結論時,一般人也理應不要妄下斷言。
專家不能保證所有的事情都是喜劇收場。他們無法承諾自己永遠不會犯錯,或在思考時不掉進凡人都很容易掉進的陷阱。他們能保證的,只有遵循科學原則和方法,進而把犯錯跟掉進陷阱的機率降到比大多數人低很多。想要享受某種專業帶來的好處,我們就得同時接受他們的不完美,就得接受他們還是有一定犯錯的風險。
【5.新聞媒體的標題亂象】
書中有一段話讓我很有感觸:「現代人會蜻蜓點水掃一下報紙頭條或文章,就分享到社群媒體上,但他們根本沒閱讀報導的內容。儘管如此,人們都希望在別人眼裡既聰明,消息又靈通,所以他們總是會一路裝蒜下去。」不可否認的是,以前的我也曾經這麼做過,看到標題就急著轉發。這個動作最後只為了表達自己立場和意識形態,還很容易造成假新聞的傳遞(用標題引誘轉發、塞假資訊在內容裡)。
你或許會問,那我們該如何對抗假新聞的傳播呢?雖然作者在這本書裡沒有給出明確的指引,但是我想起了另一位英國科學作家大衛.羅伯森(David Robson)在《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書中給出的兩個建議:
1. 首先,不要推波助瀾。盡量避免轉發誘餌式標題,例如「肝膽排石法到底有沒有效?」這種標題,就無助於資訊的釐清,卻會讓不知詳情的民眾被誤導,只看標題還以為這是某種有效果的療法,很容易越描越黑。反而是「研究已經證明肝膽排石法是無效的民俗療法」這種平淡的論定式標題,才有助於導正視聽。
2. 其次,只轉發有憑有據的正確資訊。例如看到某則醫療資訊,就要很謹慎查證來源是否有公信力,像是衛服部、醫療院所和機構、有名有姓的具名醫師,這些查得到來源出處的資訊才經得起驗證,避免那些連作者和來源都查不到的坊間謠言。
【民主制度仰賴專家與公民的溝通】
除了上面的討論之外,作者認為一個良好的民主制度,得仰賴專家與公民保持良好的溝通,才不至於讓不尊重專業的民粹主義崛起,進一步惡化成極權主義。這個觀點讓我重視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作者在書中這麼說道:「專家與公民的關係,就跟絕大多數民主制度下的互動關係一樣,都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一旦這樣的基礎崩解,專家與公民就會變成交戰的兩方。一但事態朝此方向惡化,民主本身就可能陷入死亡漩渦,進而讓暴民政治或由技術官僚把持的精英統治,變成迫在眉睫的危險。這兩種終局都是威權統治的變形,也都是美國現狀所面臨的重大危險。這就是為什麼專家與公民關係的崩解,就等同於民主制度的失能。」
對應到台灣的社會狀況,這段評論值得我們作為警惕。歷史上平民的資訊量不足是一碼子事,專業知識又是另外一個問題。現在有問題的不是大家對於知識體系無視,而是大家對於知識體系抱持敵意。專家必須更加謙遜地傳達知識,公民必須提高自己對知識的自覺。
【後記:不敵對,造橋梁】
我認為《專業之死》這本書是寫給所有現代人看的必讀之書,無論你自認為是專業領域中的專家,或者你只是一個像我一樣普通的平民百姓,這本書都會帶給你不同於以往的觀點。更進一步,讓我們認識民主制度和數位浪潮的結合之下,身為個人該如何保持冷靜和理性,扮演好自己身為公民的角色。
我透過這本書學到的事情,就是除了跟著大眾搖旗吶喊「專業已死」這個選項之外,我還能有別的選擇。回顧到我自己能做出的貢獻,就是在專家和公民之間搭建起一個「橋樑」,透過部落格和Podcast傳遞我看到且認為正確的資訊,保持謙遜聽取來自各方的意見,讓知識的傳播足夠廣泛,並且時時保持優化。
一支民族若想自治,就必須要先武裝自己,而知識的力量就是他們最好的武器。
-美國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
「教育社會學重點整理」的推薦目錄:
- 關於教育社會學重點整理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教育社會學重點整理 在 范雲 FAN, Yu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教育社會學重點整理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教育社會學重點整理 在 [心得] 101年教檢準備的心路歷程- 看板studyteacher 的評價
- 關於教育社會學重點整理 在 網路上關於社會學理論筆記-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教育社會學重點整理 在 網路上關於社會學理論筆記-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教育社會學重點整理 在 網路上關於社會學理論筆記-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教育社會學重點整理 在 教育社會學第06章_家庭、階級與教育成就02 - 教師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教育社會學重點整理 在 社會學筆記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教育社會學重點整理 在 社會學筆記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教育社會學重點整理 在 社會學/教育社會學【國考教甄】初複試地王書院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教育社會學重點整理 在 社會學重點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評價
教育社會學重點整理 在 范雲 FAN, Yu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專校院心輔資源不足 #花蓮通過率20% #台東通過率0%
#教育部長承諾
#明年初全國大專校院補齊專業輔導人力
#3個月內完成大專校院心輔通盤檢討
最近幾天發生多起大學學生疑似自殺的事件,除了台大的3起事件外,淡大、成大和海科大也傳出憾事。
我非常擔心是不是學校的心輔資源、支持系統失能,漏接情緒低潮的學生,於是在星期一的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質詢了教育部潘文忠部長,要求必須要通盤檢討大專校院的專業輔導人力及學生支持系統。有四個重點,都獲得部長承諾改善:
1⃣明年初全國大專校院一定會補齊法定人力
我的辦公室整理了「107年度公私立大專校院推動學生輔導工作評鑑」的審查結果,發現大專校院心輔資源不只是質與量上堪憂,還存在 #城鄉差距 的問題。
根據該評鑑的審查結果,就連全台灣各方面資源最豐沛的台北市,也 #只有52% 的大專校院的心輔條件通過評鑑。資源比較不充裕花東就更令人擔憂,花蓮5所大專校院,僅有1所通過 #只佔20%;台東更是2所皆不通過, #通過率是0%。
評鑑不通過的主要原因為「專業輔導人力未符合學生輔導法規定」。
但評鑑結果公布至今已經過了1年半,根據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的說法,國內還有25所大專校院專業輔導人力不符法定1:1200的師生比,佔全台160校的15.6%;而這25所大專校院中,竟然還有7所是國立大學!
教育部長承諾 #明年初全國大專校院一定會補齊法定人力 。
2⃣重新評估大專校院法定專輔人力1:1200是否足夠
前面所說補齊法定人力只是符合「現有」法規的最基本底線而已。
台大心輔人力已經於法合格,但仍然發生憾事;並不是心理師、社工師的人力補齊,就可以處理好所有學生各方面的心理支持需求。
因此我提出臨時提案的第一點,要求教育部三個月內需要就《學生輔導法》第11條所定的1:1200比例重新檢討,至少須把學生心輔服務需求量、專輔人員薪資及業務量、專輔人員流動率等納入評估。
3⃣諮商安排應有「分級制度」或「風險評估指標」等制度性改革
學校提供的免付費心理輔導資源是許多情緒困擾學生重要的救命繩,學生運用心輔資源的需求也快速的在成長。
以台大學生心理輔導中心為例,學生到心輔中心接受個別晤談的人次在近十年內迅速飆升:
2009年4322人次
2015年8174人次(近乎成長一倍)
2019年11390人次,則已經突破一萬人次
因此,補足現有法定專輔人員的學校,仍然常常有學生難以預約到時間,或要排隊很久的情形發生,甚至可能緩不濟急,遲了伸出援手的時機。
我諮詢了臨床心理師的專業意見,發現可能有更適宜的諮商安排,例如研擬類似急診檢傷分類的分級制度、風險評估指標,讓目前大排長龍的心輔預約現象,能夠有根本制度性改革,以真正協助到有需要的同學。部長也表示肯定分級制的構想,並會進一步研議。
4⃣通盤檢討大專院校學生心理支持系統
《學生輔導法》中強調的「三級輔導工作」,包括❶發展性輔導、❷介入性輔導、❸處遇性輔導。
在學生還沒有進入到需要「介入性」和「處遇性」等個別輔導的程度前,學校就應該整合校內各單位資源、檢討年度三級輔導工作計畫,針對全校學生執行「發展性」輔導。
例如,台大管中閔校長已坦承,11月13日於台大社科院墜樓的學生並沒有接受過校內諮商輔導的經驗。這正體現出目前大專校院的「學生心理支持系統」並不健全,仍有潛在的危機個案在心輔中心「介入性」和「處遇性」輔導的保護網之外,有檢討改進的必要。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其實自殺不是個人議題,而是 #社會決定,有愈強的 #社會連帶,自殺風險愈低;社群中個人愈孤立,自殺風險愈高。
校園中,除了心輔中心,還有同學、有老師、有導師、有社團活動、有系所、有住宿輔導組、有校園安全中心、有學務處;在偌大的校園中,如何串連起來,讓學生不感覺到孤立,應該是最難卻最需要處理的議題。
因此我提出臨時提案的第二點,是要求教育部通盤檢討大專院校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從學校行政單位、心輔中心到系所等各單位,要一起合作確保學生得到充分社會支持。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教育社會學重點整理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怎麼考慮小孩要念公立還是私立?
▪ 我也想讓孩子更輕鬆快樂一點,但課業壓力就是那麼大,怎麼辦?
▪ 我小孩很乖,但在學校馴化了幾年,現在好像沒有創造力了!
▪ 怎麼思考未來孩子到底要在台灣、中國還是美國念大學?
教養的領域,很多主題不適合在網路討論區,或其他公開場合討論。
因為社會學的研究已經反覆告訴我們,不同社會經濟階層,或不同家長背景的家庭,他們所遇到的困難並不相同,教養價值與方法不相同,所想要達成的目標,也不相同。一些人的正確,可能是另一些人排斥的;這些人的堅持,可能是那些人的禁忌。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教養文寫得很漂亮,好多人分享,但你真打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時,怎麼想都不對。因為,「教養」本來就是很分眾的事情。有很多事實,有很多正確的建議,放到所有人都看得到的地方,就是政治不正確。而政治正確的漂亮話,用在你孩子身上,卻可能是不正確的。
我們深刻地感覺到,一群價值相同的人,一個關起門的小教室,一群新思惟的伙伴在一起,真正問起教養的那些困境與矛盾,才真正深刻,回答也更能直接。
在這次的課程中,我們特別保留了 30 分鐘,讓各位盡情的提問,不限素養教育,不限課堂主題,只要你遇到的,我們都願意聽,我們都會認真回答。
【報名倒數】
🔸7/25 素養教育工作坊,今年僅剩這班,報名倒數!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身教之後,形成教案,進而跟孩子互動。
當我們一邊搜尋的時候,怎麼決定用什麼工具?找出來的結果,我們是怎麼評估的?如何選擇優質資訊,並直接跳到重點?怎樣的資料需要二次查核?店家或景點的評價高或低,怎麼決定直接相信或需要根據自己的特色判斷,要判斷的話,又該怎麼判斷?
這些「細微的瞬間決策」,我們將會用慢動作,一步一步的講解,讓各位看清楚從完全不熟的新領域,如何瞬間抓到重點,形成知識骨架,並逐步填上內涵,然後變成自己知識的一部分。
❤ 身帶著孩子走入數位的浪潮中,並且茁壯。
「經由課程了解到其他家長,在教育方面遇到類似的困難,透過校長的回答,可以一同解決疑惑,獲益良多。」
我們將整理過去的日子中,我們嘗試過,有效跟無效的各種策略,並根據不同孩子的個性作迅速調整的過程,讓各位能有最多「確認可行的策略」做參考,讓自己的孩子,在數位浪潮時代,能有更強的表達力、社群力、資訊力與網路力!
【報名倒數】
🔸7/25 素養教育工作坊,今年僅剩這班,報名倒數!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教育社會學重點整理 在 網路上關於社會學理論筆記-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社會學理論筆記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訊整理, ... 972教育社会学笔记&重点整理- 972教育社會學筆記&重點整理木星請熟記各圖表與下述之精 ... ... <看更多>
教育社會學重點整理 在 網路上關於社會學理論筆記-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社會學理論筆記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訊整理, ... 972教育社会学笔记&重点整理- 972教育社會學筆記&重點整理木星請熟記各圖表與下述之精 ... ... <看更多>
教育社會學重點整理 在 [心得] 101年教檢準備的心路歷程- 看板studyteacher 的推薦與評價
我是報考中等類科的,今天放榜,很幸運的過關了!
因為這個實習教師版真的幫助我很多很多,所以準備時我就發下願望,考上一定要來分享
我的方法,也希望我的方法能給接下來要準備考試的人做參考。
大學時期修習教育學程的時候都選比較輕鬆、容易通過的課,雖然還算認真,但因為健康
關係延畢一年,要實習、要準備考試的時候幾乎都把教育學科都忘光光了……(遮臉)
先來報一下我的成績
科目 選擇 非選 合計
國文 48 27.5 75.5
教原 42 13 55
青輔 52 16 68
課程 48 12 60
平均:64.62
這邊是我的書單:
(專書部分)
國文:搶救國文大作戰
網路蒐集文言文四十篇的原文、翻譯、註釋等等
中國文學史演義 錢念孫 著 (三冊)
家裡找得到任何關於歷史類的小說
教原:教育心理學 張春興 著
教育社會學 陳奎熹 著
教育法規 陳嘉陽
教育心理學精要 鄭麗玉 著
青輔:青少年發展與輔導精要 黃德祥 著
諮商理論與技術精要 魏麗敏 黃德祥 著
課程:課程發展與設計:理念與實作 黃光雄 楊龍立 著
班級經營理論與實務: 吳明隆 著
(考用書部分)
教育概論 陳嘉陽
(上、中、下三冊加題目本)除了教育研究法跟教育統計的章節,其他都看了。
主題是教育專業科目 戴帥
教育專業綜合科目 歐文
還有許多網路蒐集來的資料(國文和教育學科)、教育學科資料的整理筆記、歷年教檢考古
題、100年各縣市教甄考古題、阿摩的考古題等。
以下來分享我的準備方法
實習的期間
其實沒有做到很多行政相關的事情,導師實習的部分也不會很忙,但因為我的教學部分都
沒有達到水準,所以在學校的時間不是在準備教案、教材,不然就是在練習應對、板書等
,當回到家裡都累翻了,10點多就已經昏昏欲睡,所以幾乎都沒有唸到書,只有翻了幾篇
陳嘉陽和幾個戴帥主題,但都沒有吸收進去。
實習結束之後
寫了規畫表,但是因為快接近過年,所以提不太起勁來讀書,過年前將張春興的教育心理
學看過一次,讓自己對於教育學科回復一點印象,接下來就偷懶的過年休息了將近兩個禮
拜。
一直到過完元宵節,才驚覺到只剩下沒多少時間來唸書,所以就一改之前休閒樂觀的態度
,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
早上六點起床,讀書到中午吃飯,吃完飯繼續讀書到晚上吃飯,飯後去運動,九點多回家
洗澡然後讀到十二點就寢。接下來到考試前都是這樣的作息。
因為看過一次張春興,所以陳嘉陽的內容不在那麼讓人卻步,詳讀了第一(教概)、二(教
史)、三章(教哲),將一些理論和學派演進先分析清楚。
接下來就是專書時間!我習慣將幾本專書當成是睡前讀物,躺在床上將專書看完,拿著鉛
筆做記號,覺得是重點的地方摺頁。看專書的目的是要讓自己先將這個學科有個架構,畢
竟很多科是我之前沒有上過課的,幾乎是完全陌生,所以這個動作我覺得非常重要!
先將陳奎熹的教育社會學看過一次,然後再去讀陳嘉陽的第四章(教社)。課程、班經等我
也是用相同的方法,所以再看陳嘉陽的內容時,就可以自己找出許多重點!
看這些教育學科的同時,青少年精要也要並進,大概花了二十天左右的時間,我努力的把
這些科目衝刺完,算完成了第一輪!
第二輪開始重新看第二遍陳嘉陽(詳讀),這時候小章節搭配大章節,盡量讓自己複習之前
劃過的重點,並且找找看自己有沒有遺漏之處。除了陳嘉陽,加上諮商輔導的部分,我覺
得陳嘉陽的輔導比較散,專書分類的很清楚!搭配上戴帥的主題式,而國文部分開始看補
充資料,讀教育學科累的時候看看小說、歷史等放鬆心情。
一邊讀第二輪時我開始寫教檢考古題,每一科寫完之後都要檢討訂正,將所有選項的答案
都找出正確語句,方便第二次看的時候更清晰。然後寫阿摩考古題,我只寫四科(教甄—
國文、教甄—教原、教甄—青輔、教甄—課發),題目都選隨機出題,用阿摩來風雨生信
心。不過寫完任何一份試題一定都要再詳細看過每題題幹,了解每個選項。
這時候阿摩的成績大約都停留在70分左右,只有國文這科很慘烈(40左右),所以我開始讀
搶救國文大作戰,並且補充國學常識(中國文學史演義),有把成績再稍微拉高一點。
讀完第二輪大概只剩十多天就要上戰場。
第三輪的陳嘉陽和青輔跟諮商,除了記憶和找出迷思之外,自己用便利貼作重點整理(其
實是因為懶得寫一本筆記了XD)。加上教心的精要,複習了學派跟學者還有理論。青少年
則是將黃德祥的精要在整理出更精要的部分,每個章節抓出一張A4紙左右量的重點,這也
是我考試當天所讀的部分。
還有,歷年考古題的問答題開始找出答案,並且試著去規劃自己要如何寫。也搭配上100
年的各縣市教甄考古題(教育學科和國文科)。並利用零散的時間再看一次歷年教檢的考古
題。
第三輪讀完剩大約五天考試。
之後,
讀網路蒐集來別人整理好的筆記,有教概、教心、教育學科總集,很多不同人整理的版本
,要相互融會貫通,選擇一份當天考試時要攜帶的。將所有筆記都複習完之後,只剩兩天。
考前一天,我去看考場,除了看考場的下午時間無法讀書之外,我用早上和晚上將陳嘉陽
的部分再翻一次,只注意重點部分跟筆記,11點鐘左右上床睡覺。
考試當天我完全讀不下書,帶了抄寫的幾句經文,考前讓自己平靜下來,而每科考試完後
立即不去想前一科的考題,和同學互相問答起下一科的考前猜題。一整天下來,壓力很大
的教檢考試終於結束了!
其實考完的隔天中午,我對完答案後很失落,因為我知道相比較下選擇題對我來說比較有
優勢,但對完答案之後發現沒有一科超過50(後來才發現我記錯!!),知道成績之前,我都
非常憂慮,也無法好好準備教甄,今天,終於可以放下一顆心來,我要繼續向前了!!
這邊說一下幾個我的小撇步
1.我將書桌幾乎淨空,擺上所有要讀的書籍,滿滿一排真的挺恐怖,但是這也提醒了我
不得鬆懈!
2.書桌前的牆壁上,貼上了四科要考試的內容分類(EX:教原裡面有教心、教社、教哲等)
,也貼上了許多鼓勵自己的標語(EX:用功念書!!時間快到了!and要相信自己,有努力
唸書,一定有成效!!等)給了我很多動力。
3.找出自己的SWOT,選擇題要細心,而且要檢查兩次以上,作文文章的條理,問答題的
回答分類跟字數等,貼在牆上,一抬頭就可看到,隨時警惕自己要小心!
4.二月一號開始FB、噗浪等都不去發文和留言按讚,到了二月十三日開始,禁止去看FB
、噗浪,邀約出去一概回絕,不主動聯繫別人(因為我很愛講電話,一講會沒完)。
5.考前一個禮拜,不主動去拿遙控器看電視,如果是家人一起吃飯配電視,吃完也要馬
上離開電視,去洗洗碗也好。其實換句話說,就是杜絕掉自己的休閒娛樂。
6.電腦的用途是1.寫阿摩考古題,2.找資料,3.上PTT實習教師版。
(我覺得阿摩是用來風雨生信心,要是寫了幾次成績都不太好就先不要寫,因為只會讓心
情更差,先去讀書比較實際。看著爬高的指數讓我更有動力!)
7.桌上放了兩個時鐘,還有手錶,聽著指針滴滴答答的走過,我就會驚覺已經沒剩多少
時間了。
8.桌上的桌曆上寫著到教檢考試前的倒數計時,倒數還剩下幾天,也是給自己警惕。
9.讀書時善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筆,第一次唸我用鉛筆畫重點、第二次我用不同顏色的筆
,第三次用蠟筆,我喜歡每科用不同顏色,至少在配色中還得到一點小樂趣XD各種顏色的
標籤、摺頁的方法來標記重點也很有用喔!可以一目了然!
就算是每天幾乎10多個小時都待在書桌前,我依舊是很焦慮自己到底能不能考好,所以這
時候能安定心神的東西就很重要,我書桌前也掛了平安福、御守等,還有實習時老師送的
掛飾,抄寫了經文(我是寫聖經,雖然不是基督教徒,但是真的有安定心神的效果),而經
文考試當天也可以帶去。
雜七雜八的就寫了這麼多,不過也算是我這段時間的心路歷程了XD
一直到今天能放下心準備教甄,雖然還有一段很長的荊棘路要走,但是已經得到了方向,
也祝福其他要一起面對教甄的考生們,雖然路途艱辛,但一起走下去吧!
一起加油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01.14.91.24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