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彎時的臀大肌迷思
原文
"Glute Max for Maximum Extension"
Monica Gauci (連結放留言)
後彎時到底臀要不要用力,其實在很久之前就有被各大門派戰過了,那到底怎樣才是對的?也許從人體的解剖學出發可以提供一個比較中立的觀點。
當然後彎不只有臀是重點,前側肌肉的離心收縮,肩膀胸椎活動度跟呼吸等等一樣重要,但篇幅有限,這篇就是專題討論臀的部分(也很長了)。
#警語
其實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是標準解剖學的樣子,身體條件也不盡相同,所以除了了解基本知識以外,練習的部分還是要找專業的老師幫你看著,最重要的真的要好好感受自己身體的回饋。
(我的內容是挑重點加上一點自己的註記,要最完整的原文可以看留言連結喔)
#正文開始
#屁股啟動會發生什麼事
很多瑜珈練習者可能常常對於後彎時,臀肌到底該不該啟動有著疑惑(夾屁股或鬆屁股)?現在我們就來用解剖學的觀點來分析一下。
第一,臀大肌 (Glute Max)是在髖後側表面面積非常大的一塊肌肉,涵蓋大半的範圍以及連結到腿後跟側面大腿,所以很明顯的最大的功能就是保持我們髖穩定或是走路的時候把腿往後伸,而這個也是後彎時候一個主要的動作,”髖伸”。除此之外,它還有另一個功能,髖外旋(因為有連結到大腿外側)。
另一個主要可以做髖伸動作的肌肉就是我們的腿後肌群 (hamstrings)。但事實上腿後肌群是一個跨關節肌肉 (髖跟膝蓋),所以代表在某些特殊情況,像是膝蓋彎的時候,它被縮短所以會處在比較無效的狀況,所以問題來了,在這時候如果我們不使用臀大肌來達到髖伸的動作,我們還能怎麼辦?
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我們還是使用腿後肌群,但就如同上面提到的,在膝蓋彎的狀態下它其實是比較沒有效率的(像是在做弓式或是駱駝)。
另一個選擇,就是使用豎脊肌群跟腰方肌(後背的肌肉),但先等等,事實上當你啟動它們的時候,其實你只做到脊椎(下背)的伸展而已,所以很多時候像這種情況發生,你只是在過度壓迫你的腰椎,進而造成疼痛。
#下背疼痛的原因
後彎時造成下背過度的伸展以及壓迫常常來自於錯誤的肌肉啟動順序。
Craig Liebenson 在‘Rehabilitation of the Spine’ 提到,正確防止後彎時有骨盆前傾而造成腰椎壓迫的方法就是先啟動臀大肌,接著是腿後肌群,最後才是豎脊肌群。而如此才能正確的先讓骨盆處在中立或後傾位置,在後續的後彎中不會把所有的壓力集中在下背。
但我們同時也要注意的是,常常臀大肌常常是處於失能失效的狀態(可能是由於現代人久坐的生活習慣等等),而同時豎脊肌跟腰方肌常常都是過度使用的。所以反而適當的訓練是需要的。
另一個常見的模組就是過度活躍的髖屈肌搭配弱化的臀肌,因為肌肉的工作模式一定都是成雙成對的,一方太活躍會造成另一方弱化。所以反過來,利用交互抑制的原理,我們必須啟動臀大肌來放鬆緊繃的髖屈肌來幫助我們更有效率的練習後彎。
#到底屁股要夾還是要鬆
好,重點來了,常常會聽人說過度使用臀肌(夾屁股)而啟動了髖外旋的動作,其實會把我們的薦椎往骨盆推擠,聽起來好像不是很好。
薦椎無法在骨盆跟薦髂關節中自由的活動(雖然空間不多),其實常常都是薦椎,髖,或是下背痛的常見原因。但,其實這不僅僅是因為你啟動了臀大肌的外旋功能造成這件事,更重要的是深層的梨狀肌。
臀大肌的下束是連接在薦椎的外緣,但如果你研究一下棃狀肌的走向會發現它其實提供了更大的力臂,它從薦椎前側第一節到第四節開始,水平跨過屁股連結到大腿外側的大轉子處,所以當它過度啟動產生外旋動作時,反而更容易造成薦椎的擠壓。
那該怎麼辦呢?過度的髖外旋其實可以很簡單的透過交互抑制的方式來改善。例如啟動髖內旋的肌肉,像是臀中臀小肌,闊筋膜張肌,內收大肌前束,恥骨肌等等,而最簡單啟動他們的方式就是在後彎中保持腳掌正對前方而且內側大拇指腳球跟內側穩穩向下扎根。這就可以同時抑制髖外旋的動作,同時又讓髖伸的動作達到最好的效率。
所以,當老師在後彎時下口令啟動你的臀肌時,最常發生的狀況是你同時啟動了該啟動的跟不該啟動的肌肉,而最後造成下背疼痛。
但在啟動臀肌之前,如果能夠先把上述提到的髖內旋肌群啟動準備好,再進一步的做髖伸,這樣的後彎才是一個真正沒有擠壓跟有延展的後彎。
補充:也會看到很多人在做後彎時一開始就把腳打開外八到極限,當然有可能造成疼痛或也不會疼痛,但這樣其實就失去了前側離心訓練的機會,而比較像是用柔軟度做到後彎,不敢說怎樣一定是對的,就看練習者本身的選擇,但如果你已經因為這樣的練習模式練到腰薦疼痛,也許需要再多思考一下了。
#有但書嗎
當然,不是每個後彎都適用上面講到的,例如在駱駝式或drop back,地心引力也許會幫助你達到後伸的動作,但還是要注意當臀肌沒有啟動達到髖伸的動作,身體彎曲的角度將會往上移到腰部。
另外在身體往後延伸的動作時(drop back),如果臀大肌沒有共同啟動幫助穩定,你的髖屈肌(主要是髂腰肌)將需要承受你全身的重量,而事實上臀大肌在骨盆的穩定上占了70%的重要性,同時啟動收縮臀大肌可以幫助穩定腰椎跟骨盆。
Gray Cook提的相鄰關節假說也說到,髖關節通常天生穩定,所以會傾向比較僵硬,而相鄰的腰椎其實相對活動度大所以會容易不穩定。而有正常功能的臀大肌其實可以同時改善髖的緊繃跟加強下背跟薦椎的穩定度。
當然,我們可以選擇在後彎中完全不啟動臀大肌,但那是要我們可以在這前提下達到髖的完全伸展,對一些特別柔軟的學生來說也許可以辦到。但這時候還是要注意的是後彎的支點,到底是在你的下背還是骨盆。
而很多學生在後彎的時候選擇不啟動臀大肌常常是為了防止受傷,但不幸的是這樣將會繼續延續我們不正常的運動模式,繼續弱化臀大肌,最後會使我們髖關節的動作失去完整性。而一個正確啟動的後彎動作,才能真正穩定骨盆,提供我們安全,可靠的樞鈕點去好好享受後彎帶來的好處,而不會造成下背痛。
#後記
所以簡單整理練習重點。
在練習後彎中總是學著做髖內旋的啟動(但不一定是移動),不讓髖外旋的動作限制薦椎的活動,接著捲尾骨或是更正確的說法讓骨盆後傾,拉開腰椎跟薦椎的空間不過度擠壓,保持這些肌肉的啟動,再做後彎(髖伸)的動作,這時候更有機會正確使用到臀肌(非外旋部分)跟腿後肌髖伸的功能讓前側延展,再繼續往前到你的任何後彎動作。
如果有練芯瑜伽弓箭步的同學,應該也對這個模式不陌生的,一個好的後彎練習,就從建立正確的弓箭步開始。
最後祝大家在後彎的練習中都能有一個健康不痛的下背跟薦椎 🙏
#xinyoga #anatomy
#backbend #後彎
#kensyogalife
弓箭步的 好處 在 台灣迪卡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30天瑜珈挑戰- Day 6 低弓箭步 🧘♂️
低弓箭步也是很適合在跑步之後練習的修復體式喔! 一起分享你的低弓箭步練習吧~
🙏低弓箭步的好處?
打開鼠蹊前方,放鬆骨盆與背部深層肌肉。
🙏動作說明
雙腳打開一個腿長寬,身體轉向右邊,右腳趾尖朝向右邊,左腳向後,左腳膝蓋著地(視情況可使用毛巾或膝蓋墊),左腳腳背貼地,兩手置於前腳兩側,停留並讓髖關節往地板鬆沉下去,打開前腿鼠蹊,並停留10個呼吸。
再將手放在前大腿上,小腹提起離開腿,保持背部挺直延伸,手壓大腿,提起胸部,鼠蹊與腹部會有更明顯打開的感覺,停留10個呼吸。再吸氣,手臂伸展過頭,專注在脊椎往上拉長,停留五個呼吸,每一次吸氣都更往上伸展一點,每一次吐氣都感覺骨盆與鼠蹊更往下沉一點。右腳結束後換左腳。
引用或參考來源: 瑜珈身心靈合一之旅 (Donna Farhi著)
🌐 更多瑜珈產品: http://bit.ly/2JOhHCa
📚更多瑜珈教學與資訊: http://bit.ly/2YYEkHj
#迪卡儂30天瑜珈挑戰
#分享你的練習照片
#迪卡儂8mmPVC瑜珈墊
#迪卡儂瑜珈支撐墊
#迪卡儂無縫支撐瑜珈運動內衣
#迪卡儂女款無縫透氣瑜珈背心
#迪卡儂女款雙面花色瑜珈透氣親膚緊身褲
#迪卡儂瑜珈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