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網】知足和感恩或許真能讓人身心獲益
新冠大流行給全球各地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影響,許多人生活被徹底打亂,一些人感到氣憤,煩躁、甚至抑鬱;但也有些人想法似乎更積極,疫情讓他們更懂得珍惜生命中的一切。
中文有"知足常樂"一說,英文裏也有類似的表達"Count Your Blessings",也就是對自己擁有的要知足、心存感恩的意思。
知足者才能常樂,這是老生常談,但BBC 科學節目主持人邁克爾·莫斯利醫生(Dr Michael Mosley)在他的播客《就一件事》(Just One Thing)中說,這裏面是有其科學道理的。
感恩心理
莫斯利醫生說,養成感恩習慣不但能讓人感覺更好,還能重新調整大腦思路,並對身心產生深遠影響。
比如,寫下或想想一天中讓你感恩的幾件小事,不但會讓你更快樂,還能幫助降血壓和改善睡眠。
莫斯利說,表達感恩是積極心理學運動(也稱正面或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movement)的一部分。它是心理學的最新分類,主要興起於1990年代末的美國。
因此,很多關於感恩對身心影響的研究來自美國就也不為奇怪了。
美國對200名學生的一項研究發現,讓他們連續9周寫出感恩清單後,他們的幸福感大大提高,身體疾患也減少了。同時,由於對生活感覺更好,他們也開始做更多的運動。
在另一項對各種疼痛病症患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求患者連續3周每天寫下他們感恩的5件小事。和對照組比較,那些每天感恩的人說,疼痛感大大減少,睡眠也有改善。
可能最令人吃驚的一個發現是,在另一項有關培養感激之心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志願者大腦的改變:內側前額葉皮質(medial prefrontal cortex)被更大程度地激活。大腦這一部分負責決策以及獎勵。
學會感恩
那為什麼經常感恩會有這樣的積極影響呢?
莫斯利醫生說,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所有研究都提供非常正面的結果。如果對自己的精神健康有任何擔憂,還是應該去看醫生。但如果總是在想不好的事情,那學會經常感恩可能會有所幫助。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研究人員富西雅·西羅瓦(Fuschia Sirois)博士研究了感恩、善待自己以及它們在健康和福祉中所發揮的作用。
西羅瓦說,有一些有效的方法讓人們學會感恩,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想出當天3件讓人感恩的事:這些往往是別人為你做的一些事情,叫做benefit-trigger gratitude(因為別人為你做的好事而讓你感恩);
感恩有時也可以更廣義一些,比如早晨發現天氣陽光明媚,你也可以對此心存感恩:感謝這個美好天氣,能讓你有機會享受室外美好時光。
西羅瓦博士還說,他們還研究了經常培養感恩心理後所養成的一種感恩心態(grateful mindset/dispositional gratefulness),它在心理學上也被稱之為trait gratitude。
積極影響
西羅瓦博士所做的一些相關研究包括,養成感恩心態對慢性病人精神和生理健康的影響。
西羅瓦博士說,她的研究許多是關於感恩能否給飽受慢性病痛折磨的人帶來益處。她說,如果有慢性疾病,可能會經歷持續不斷的緊張壓力折磨,例如,疼痛、各種功能和活動受到限制等。
至於心存感激、或經常記下那些讓人感恩的事對身心健康可能產生積極影響的原因,西羅瓦博士解釋說,人們對此有不同理論和說法,而且取決於具體指的是什麼影響。 以睡眠為例,一些研究顯示,感恩心態讓人心理更積極、正面,凡事總往好處想,而不總是對當天的事情憂心忡忡,從而干擾睡眠。
在減壓方面,西羅瓦博士說,他們所做的一些研究表明,感恩心態可能通過類似的原理來幫人減壓、減少消極心理,同時提升人們對自己以及世界的積極心態。
她說,每個人對此有不同的解讀:有人把感恩看作是一種應對機制;也有人把它看作是調節情緒的手段。他們的研究表明,很難凖確界定是一種機制的作用,很可能是幾種因素和機制在起作用,為人們身心健康帶來益處。
免疫系統
莫斯利醫生說,感恩給人們帶來心理上的好處相對比較容易理解,但這能對身體的免疫系統帶來什麼影響呢?
西羅瓦博士說,有研究顯示,心存感恩可以減少壓力水平,看問題也更廣面而不是狹隘、偏執,因為人在面臨壓力時會激活身體的戰鬥或是逃跑機制(fight or flight),這時看問題也更容易狹隘。
她說,如果壓力水平降低了,會對壓力反應的生物相關性(bio-correlates)產生積極影響,生物相關性壓力反應之一是炎症,而炎症是導致一些列慢性疾病的重要風險因素。
現在與未來
研究還發現,培養感恩心態還能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讓他們更傾向於做出健康的選擇。
西羅瓦博士的研究涵蓋17項不同領域,涉及5千人,內容包括從良好睡眠、健康飲食、到經常運動、少喝含咖啡因飲料以及健康行為方式等等。結果發現,有感恩心態的人也更容易有健康的行為舉止。
研究人員也對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感到好奇:為什麼有感恩心態的人更可能關注自己的健康?
為此,他們調查了這些人的「未來傾向」。例如,他們為自己未來著想的可能性有多大?是否更具有前瞻性?
一般來說,放眼未來的人也更可能關注自己的健康。研究人員懷疑這是否與感恩心態有關。雖然感恩是現在時,而關注未來則是將來時,但他們的確找到了之間的一些關聯證據。
研究人員發現,有感恩心理的人更願意為未來著想。
西羅瓦博士表示,這其實是有道理的,尤其是當把它與其他一些相關研究結合到一起時就可以看出,表達感謝或心存感恩時,大腦會發生神經活動以及神經變化,大腦中負責這部分情感的區域會被激活,而這一區域與思考未來行動後果能力的部分同屬一個區域,兩者之間有相互重疊的部分。
莫斯利醫生說,如果每天能寫下幾個讓你感恩的小事,這會立即改變你的思維過程,讓它從負面轉向正面, 從而改變你的情緒。從長遠來看,甚至可以重新調整大腦的思路連線。
#健康 #人生
知足常樂的好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贈書直播_放任自己把情況想得愈糟,感覺就會愈糟
.
曾在超市的停車場目睹一場小擦撞,兩台車同時倒車,車尾的保險桿相撞,兩台車都留下輕微的擦傷。
我看到一位駕駛下車說:「怎麼那麼衰,為什麼我老是碰到這種事?我今天遇到的鳥事還不夠多嗎?!」
在此同時,另一位駕駛也下車了,她平靜地說:「哇,我們真幸運,沒有人受傷。車子意外擦撞,雙方都安然無恙,多好的一天!」
兩人遇到一樣的事件,但是對事情的觀感截然不同。
你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式看待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如果你選擇以「我受到虧欠」的心態來看事情,你會常常感到自憐。如果你選擇在逆境中尋找曙光,你會更知足常樂。
轉念不見得容易,自問以下的問題,可以幫你把負面想法轉變成比較務實的想法:
■ 換成別的觀點,怎麼看待我的情況?
這就是「杯子半空或杯子半滿」的思考差異。如果你本來就抱著半空的觀點,暫時停下來想想半滿的觀點是怎麼看同樣的情況。
■ 要是摯愛的人遇上同樣的問題,我會給予什麼樣的建議?
相較於鼓勵自己,我們往往更擅長鼓勵他人。你不太可能對別人說:「你的人生真的很慘,沒半件事稱心如意的。」通常你會講一些加油打氣的話,例如:「你會想通該怎麼做,也會撐過這個難關,我相信你行的。」把這類睿智的建言套用在你自己的情況上。
■ 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我會撐過這關?
自憐自艾往往是因為你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信心。我們容易覺得自己永遠也過不了難關。你可以提醒自己,過去曾有解決問題及因應悲劇的經歷。回顧你的技巧、互助系統、過往經驗可以提升信心,使你不再為自己難過。
你愈是放任自己把情況想得很糟,感覺就會愈糟。自怨自艾久了,你不太可能盡力而為,於是你遇到的問題和挫敗也愈來愈多。如果一天裡面發生五件好事,一件壞事,自憐自艾會讓你只注意到負面的事,錯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受害的心態並不討喜,抱怨的日子久了,容易惹人厭煩。
常見的自憐自艾想法包括:
#我的問題夠多了,無法再多處理一個。
#好事總是輪不到我。
#壞事總有我的份。
#我的人生就只是每下愈況。
#別人都不需要面對這種衰事。
#我毫無喘息的機會。
在負面思考轉趨失控前,你可以選擇好好處理它。以務實的想法去帶負面想法,確實需要下工夫好好練習才能學會。但只要多加練習,就可以有效削減自憐自艾的感覺。
如果你覺得壞事總有我的份,就把發生在你身上的好事列出來。接著,以比較實際的想法去帶原始想法,例如:有些壞事發生在我身上,但很多好事也降臨在我身上。這不表示你應該把負面想法轉換成不切實際的正面肯定,而是想辦法以務實的方式看待你的情況。
.
當你認定沒有人能掌控你的感受時,就會體驗到操之在我的力量。以下是保留主導權可幫你變得更堅強的方式:
■ 你做選擇時,如果是考慮怎樣做對你最好,而不是怎樣做能避免最多的反彈,你會更了解自己。
■ 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時,對目標的進度會更盡責。
■ 你不會因為別人利用愧疚感對你施壓,或是想要投其所好,就勉強答應去做你不想做的事。
■ 你可以把時間和精力投注在你選擇的事物上。不必再怪別人浪費你的時間或毀了你的心情。
■ 保留自主權可以降低陷入憂鬱、焦慮或其他心理疾病的風險。許多心理問題都和絕望及無助感有關。當你決定不讓別人或外在環境掌控你的感覺和行為時,你也掌控了自己的心理健康。
.
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主要有兩點:
■ 常處在受害者心態的壞處
■ 如何主導自己的情緒與心態
.
討論書籍:
《#告別玻璃心的十三件事(玻璃心.斷捨離 暢銷紀念版)》
心智強者,不做這些事. 強者養成的終極指南
作者: 艾美.莫林
直播時間:
6/4(五)晚上9點半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知足常樂的好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贈書直播預告_放任自己把情況想得愈糟,感覺就會愈糟
.
曾在超市的停車場目睹一場小擦撞,兩台車同時倒車,車尾的保險桿相撞,兩台車都留下輕微的擦傷。
我看到一位駕駛下車說:「怎麼那麼衰,為什麼我老是碰到這種事?我今天遇到的鳥事還不夠多嗎?!」
在此同時,另一位駕駛也下車了,她平靜地說:「哇,我們真幸運,沒有人受傷。車子意外擦撞,雙方都安然無恙,多好的一天!」
兩人遇到一樣的事件,但是對事情的觀感截然不同。
你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式看待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如果你選擇以「我受到虧欠」的心態來看事情,你會常常感到自憐。如果你選擇在逆境中尋找曙光,你會更知足常樂。
轉念不見得容易,自問以下的問題,可以幫你把負面想法轉變成比較務實的想法:
■ 換成別的觀點,怎麼看待我的情況?
這就是「杯子半空或杯子半滿」的思考差異。如果你本來就抱著半空的觀點,暫時停下來想想半滿的觀點是怎麼看同樣的情況。
■ 要是摯愛的人遇上同樣的問題,我會給予什麼樣的建議?
相較於鼓勵自己,我們往往更擅長鼓勵他人。你不太可能對別人說:「你的人生真的很慘,沒半件事稱心如意的。」通常你會講一些加油打氣的話,例如:「你會想通該怎麼做,也會撐過這個難關,我相信你行的。」把這類睿智的建言套用在你自己的情況上。
■ 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我會撐過這關?
自憐自艾往往是因為你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信心。我們容易覺得自己永遠也過不了難關。你可以提醒自己,過去曾有解決問題及因應悲劇的經歷。回顧你的技巧、互助系統、過往經驗可以提升信心,使你不再為自己難過。
你愈是放任自己把情況想得很糟,感覺就會愈糟。自怨自艾久了,你不太可能盡力而為,於是你遇到的問題和挫敗也愈來愈多。如果一天裡面發生五件好事,一件壞事,自憐自艾會讓你只注意到負面的事,錯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受害的心態並不討喜,抱怨的日子久了,容易惹人厭煩。
常見的自憐自艾想法包括:
#我的問題夠多了,無法再多處理一個。
#好事總是輪不到我。
#壞事總有我的份。
#我的人生就只是每下愈況。
#別人都不需要面對這種衰事。
#我毫無喘息的機會。
在負面思考轉趨失控前,你可以選擇好好處理它。以務實的想法去帶負面想法,確實需要下工夫好好練習才能學會。但只要多加練習,就可以有效削減自憐自艾的感覺。
如果你覺得壞事總有我的份,就把發生在你身上的好事列出來。接著,以比較實際的想法去帶原始想法,例如:有些壞事發生在我身上,但很多好事也降臨在我身上。這不表示你應該把負面想法轉換成不切實際的正面肯定,而是想辦法以務實的方式看待你的情況。
.
當你認定沒有人能掌控你的感受時,就會體驗到操之在我的力量。以下是保留主導權可幫你變得更堅強的方式:
■ 你做選擇時,如果是考慮怎樣做對你最好,而不是怎樣做能避免最多的反彈,你會更了解自己。
■ 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時,對目標的進度會更盡責。
■ 你不會因為別人利用愧疚感對你施壓,或是想要投其所好,就勉強答應去做你不想做的事。
■ 你可以把時間和精力投注在你選擇的事物上。不必再怪別人浪費你的時間或毀了你的心情。
■ 保留自主權可以降低陷入憂鬱、焦慮或其他心理疾病的風險。許多心理問題都和絕望及無助感有關。當你決定不讓別人或外在環境掌控你的感覺和行為時,你也掌控了自己的心理健康。
.
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主要有兩點:
■ 常處在受害者心態的壞處
■ 如何主導自己的情緒與心態
.
討論書籍:
《#告別玻璃心的十三件事(玻璃心.斷捨離 暢銷紀念版)》
心智強者,不做這些事. 強者養成的終極指南
作者: 艾美.莫林
直播時間:
6/4(五)晚上9點半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