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患者因為脹氣、排便問題來診間求助,
柴爸第一個問題就是是不是月餅或烤肉吃太多?
或是防疫期間運動量太少?
或是工作整天久坐,加上壓力大容易暴飲暴食等......,
這些問題都容易造成肥胖甚至便秘喔!
🤔怎樣才叫正常大便?
柴胡覺得中醫的定義比較嚴謹:
每天都要有一兩次,且是正常條狀的!
最好是在早上六七點左右一起床就有便意💩
因為早上五到七點卯時經絡循行走到大腸經,
大完然後迎接美好的一天!多舒爽啊~
然而如果一週排便不到三次,需要非常用力,
且會有羊大便或排不乾淨的感覺,就是已經便秘了!
便秘在中醫大致可分為四種:
👉胃腸實熱的「熱秘」型,胃腸裡的大便乾硬,
可用麻子仁丸或含大黃的承氣湯系列來清熱潤腸;
👉肝脾氣滯的「氣秘」型,常腹痛噯氣,
可用含柴胡、枳實、陳皮、檳榔等藥來順氣導滯;
👉脾腎陽虛的「冷秘」型,常手腳冰冷腸胃無力,
可用腎氣丸、理中湯等溫陽通便;
👉氣血虛的「虛秘」型,用盡洪荒之力也大不出,
常頭暈心悸,可用黃耆、人參補氣、四物湯補血。
另外以中醫的觀點來說,肺和大腸相表裡,和秋天一樣都屬金
皮膚又和肺有關,所以便秘也會引起皮膚(乾燥、癢、疹子等)的問題,在秋天這個秋燥季節會更加成!可以參考 #我柴不起秋
㊙️便秘如何預防
🥬攝取高纖食材:菇類、牛蒡、梨子、地瓜、水蜜桃、甜菜根等
🫒食用優質油脂:杏仁、橄欖油、芝麻、中藥的麻子仁等含油脂類的種子,可以幫助糞便在腸道的排出。
🍍食用富含天然酵素的食物:木瓜、鳳梨、諾麗果、奇異果、烏梅等
💧飲用足量水分:一天2000~3000c.c.的水,水能使糞便更柔軟有彈性
🏋️適度運動:運動能增進腸胃蠕動,更能增加基礎代謝率去消化多餘的熱量累積,避免肥胖
*如果是腸胃蠕動不好屬於寒性便秘的朋友,
這時就要吃熱性食物或藥物加強腸胃蠕動,例如胡椒、咖哩、薑等辛香料,大腸才有力量把大便推出去!
除了以上這些方法之外,
柴胡知道現代人都很忙碌,難免飲食不均衡QQ
所以特別推薦「智諦科農嚴選野薑花酵素飲」,
完全以蔬果、花蜜發酵而成,
過程不加水、不加糖、不含瀉藥,甜味自然,天然無負擔!
而且全成分經屏科大食品檢驗通過,安全又安心~
且《本草綱目》記載:桃可作脯食,益顏色,肺之果,肺病宜食之。
智諦科農的野薑花酵素飲還特別添加水蜜桃,
可以養顏美容,越來越漂亮!
便秘的問題解決之後,還能順便讓氣色變好~
疫情期間,你最需要的除了柴胡療癒你之外,
還要有最有酵率的酵素飲來維持健康、增強體力!
回饋時間到啦!
追蹤 @aretz__official 和柴胡 @dr.cx5
按讚這篇文章
標記兩個朋友
就有機會得到柴胡也想喝的野薑花酵素飲!!!
以上詳情可以找中醫師幫你診察。
祝大家的便便每天都完美無瑕喔!
Icon designed by freepik, mynamepong, dDara from #flaticon
#柴犬 #中藥 #健康 #飲食 #shibainu #養生
#中醫師 #茶飲 #調經 #知識 #醫學 #便秘 #大便 #調體質 #每天都要上廁所 #health #lifestyle #poo #大便也是種舒壓
#柴胡中醫不中二 #chaihu #柴胡 #中秋節 #美食 #野薑花酵素飲 #智諦科農 #烤肉
同時也有4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肩膀痛 #五十肩 大家因為疫情都辛苦了!相信很多媽媽、阿嬤、WFH上班族肩膀痠痛開始發作了!除了之前教過的肩頸伸展、枕頭擺位,今天要來教大家能緩解肩頸痠痛的居家復健操,很實用喔!有空一起來動一動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伸展及枕頭擺位的影片連結附在下方留言中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
運動頭暈手麻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又一個奇特的少女病例
這位快20歲的年輕女孩,住在中國廣東,長得很清秀,也很乖巧懂事。13歲時,有次感冒沒吃早餐,自行服用了藿香正氣液中成藥後,就趕到學校考試。考試中精神不濟,手脚心冒冷汗。之後人便開始很容易疲憊,念書、做作業時就手脚心冒冷汗,本來月經已經來了,也因此中斷了一年多。
14歲時,在學校暈倒,頭腦是清醒的,卻全身無力,眼睛看不到東西。接下來人變得更疲憊,不但説話走動累,連吃東西都無力,一頓飯要吃好兩三個小時,勉强吃一些東西下去。病人累到沒有辦法刷牙,結果牙齒幾乎都蛀光了,這讓吃東西更加困難。 15歲時, 更加虛弱,無法進食,到西醫院急診,7天内科住院治療無效,轉兒科住院30多天,依然沒有改善,勉强靠流質食物來維持。五年來,病人停學在家修養,大部分的時間都躺在床上,在家裏沒有什麽大的肢體動作,更別説出門了。病人睡眠時間很雜亂,常常早上五六點才睡,睡到下午五六點才起床。平時小便次數少,也好幾天才大便一次。中間在深圳尋求中醫看診多次,效果不彰。
怎麽治療?其實挺傷腦筋的,遠程看診本來就嚴重缺乏望聞問切的資訊,久虛的病人對中藥的反應往往也和一般人很不一樣,只好先以輕的中藥方來試探病人的反應,第一次開的藥方為:浮小麥、紅棗、炙甘草、遠志、酸棗仁、川芎、知母、茯苓、茯神、炙黃耆,桂圓肉、百合、生地。
病人對中藥的反應還不錯,平緩卻有改變,説話、表情、動作速度等都展現進步,睡眠久一些、沉一些,比較常下床走動,病人父親用「生命力增强」來形容。第二次藥方稍微增强一些,以當歸四逆湯、四物湯爲主,加炙黃耆及一些通利大小便的藥材。病人動作、走路、反應等持續進步,病人父親說大約可以達到正常人的百分之六十左右。睡眠時間往正常方向改變,從以前下午四五點起床,改成中午以前起床。
第三次藥方再稍微轉變,以四物湯、小建中湯爲主,加炙黃耆、黨參、柴胡、升麻、陳皮、白朮及一些通利大便的藥材。病人服用後,流汗變多,疲憊情況起起伏伏,睡眠明顯進步,可以早睡早起,但起床時頭暈,整體心情比服用上次藥方來得差。看來藥性稍稍超過病人可以承受的程度,在還沒來得及回診情的況下,改為浮小麥、紅棗、炙甘草、遠志、酸棗仁、川芎、知母、茯苓、茯神、百合、生地、柴胡、玉金、龍骨、牡蠣 。
上周第四次看診,病人情況不錯,白天大多不需要躺在床上了,自己會在家中走動、做些事,動作、反應、上下樓梯等都快許多、敏銳許多,也可以踢毽子做運動了。病人父親看診時有些激動,他說女兒生病這麽幾年來,疲憊到根本沒有辦法出門,現在可以和他們一起到馬路上散步,三個月多的治療,總算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這位年輕的病人,之前也服用過不少中藥,許多都是大熱大補的中藥材。其實,病人情況雖然不尋常,卻沒有那麽嚴重,身體長久虛弱下,那些大熱大補的藥反而讓病人受不了,適得其反。反過來說,甘麥大棗湯不是只用於 「婦人藏燥、悲傷欲哭」,酸棗仁湯也不是只用於 「虛勞虛煩不得眠 」,而是得深入了解每一味中藥材、每一個中藥方劑可以造成人體内部什麽樣的改變,如何利用這些改變來重新平衡病人的身體,以至於減除各種外在的症狀表現。
藥不是重就好、貴就有效,是要「對證」。而 「辨證」的意義,不是對應一堆症狀的連連看,而是經由整體症狀表現來了解病人内部的問題根源,也就是所謂的「證」。現在很多中醫師及中醫愛好者把「辨證」誤以爲是「辨症」,還大剌剌地宣稱傷寒雜病論就是一本「症狀對應方劑」的書、經方就是如此看診,看不好病就拼命加大劑量,生附子五六十克、炮附子八九十克,甚至麻黃一天一百多克!病人及家屬得謹慎判斷,不僅僅是浪費金錢的問題,更會嚴重耽誤病情,錯失了看診時機,把生命都賠下去了!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http://andylee.pro/wp/?p=10595)
運動頭暈手麻 在 常常好食Good Foo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Sunny營養師(黃君聖)分享他88歲的阿嬤透過168斷食+均衡飲食+減醣飲食成功瘦下15公斤,不用再打胰島素、吃血糖藥的案例。
讓大家更了解減重可以靠減醣,但光是減碳水化合物攝取的飲食法就有好幾種,你到底適合哪一種呢?
小編直接幫大家整理現今最主要三種減少碳水化合物飲食的優缺點。
🔺低醣飲食是什麼?有什麼好處?
🌹減重原理:低醣飲食主要是將每餐攝取醣類控制在25-30%、蛋白質30-40%、其餘才是脂肪。
重點在於減少吸收碳水化合物,以脂肪和蛋白質替代它的能量,讓身體自動燃燒脂肪。
低醣食物怎麼挑?
避免飯後血糖快速增加,因此在食材選擇上就很重要!選擇低升糖食物(低GI),提高蛋白質、油脂的食物,避免血糖快速增加,且降低胰島素分泌、減少體脂肪合成。
#好食課營養師團隊 整理低碳飲食5大重點
1. 不需複雜計算熱量,避開澱粉類就好!
三餐避開或減半主食白飯、麵食、麵包等澱粉類食物。
2. 選擇好的蛋白質食物!
所有的肉類、魚類食材的碳水比例較低,可以多攝取。
3. 搭配優質油脂食用!
牛排、雞腿、鮭魚等食材,因為油脂較多被定義是高熱量食材,但其實碳水含量都很低,是進行低醣飲食的選擇,另外也可多選擇植物性的好油脂,像是堅果、橄欖油、亞麻仁油等。
4. 嚴禁攝取大量含砂糖的食物!
低醣飲食除了要減少三餐的醣類,更要避免糖的攝取,若是嘴饞時可以選擇水煮蛋、堅果、乳酪等低碳食物。
5. 充分攝取低碳蔬菜、多喝水!
因為減少了醣類的攝取,膳食纖維的攝取往往也會減少,導致便秘發生,因此建議在低醣飲食時要同時補充大量蔬菜、海藻類食材,以及補充足夠的水分。
※低碳蔬菜:櫛瓜、蘆筍、羽衣甘藍、小黃瓜、白蘿蔔、花椰菜、芹菜、竹筍、甜椒
優點:低醣飲食相較於生酮飲食是屬於較溫和的飲食,減重的效果比減醣飲食效果好
缺點:容易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酸,反而造成血脂過高、心血管疾病發生。
適合:想加強減重效果、控制血糖者
減重效果★★★☆☆
執行容易度★★★☆☆
🔺生酮飲食是什麼?有什麼好處?
🌹減重原理:生酮飲食是將碳水控制在5%以下,嚴格限制醣類的熱量來源,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過低時,會促使身體分泌升糖素分解肝醣產生能量,同時也會分解脂肪產生酮體,提供身體能量來源,達到燃脂效果。
#林亞貞營養師 提到關鍵一點,執行生酮飲食時肉類食物中的蛋白質部分也不能吃太多,因為蛋白質食物在缺乏葡萄糖下會自行進行糖質新生,因此必須同時控制醣類及蛋白質。
#好食課營養師團隊 告訴大家10大生酮好食材
1. 起司:起司中的乳糖已被破壞,不會影響生酮效果,並提供豐富蛋白質及鈣質。
2. 鮭魚:因為生酮需要攝取大量油脂,而鮭魚富含可以保護心血管的ω-3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減少在生酮時高油脂對血管的負擔。
3. 無糖豆漿:生酮時期不能喝含糖飲品,可以用無糖豆漿代替,也補充豐富植物性蛋白質。
4. 希臘優格:希臘優格比一般優格多了一道過濾的製成,因此希臘優格的營養價值也更濃縮,可以攝取到更多的油脂。
5. 酪梨:酪梨富含的油脂屬於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皆是對心血管保護有益的油脂。
6. 大番茄:大番茄因為含醣量較低所以屬於蔬菜。而小番茄含醣量較高屬於水果,較不適合作為生酮飲食的食材來源。
7. 花生: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堅果類。
8. 核桃:富含大量維生素E的堅果類,擁有好油脂及抗氧化力。
9. 杏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堅果。
10. 黑巧克力:碳水含量低,油脂含量高。
優點:生酮飲食可以快速減脂、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改善癲癇症、預防及治療癌症等。
缺點:執行困難、效果不持久、副作用較多,需有醫護人員陪同執行
適合:想要快速減脂、加強減脂效果、心血管疾病者、糖尿病患者
#林亞貞營養師 提醒大家,生酮飲食可以短時間改善體質問題,但建議還是要在有經驗的人諮詢、或是醫療人員輔導下進行喔!
文末標示
減重效果★★★★☆
執行容易度★★☆☆☆
🔺低醣與生酮飲食有什麼差別?有什麼風險?
🌹低醣飲食與生酮飲食差別在於,低醣的目的是要降低碳水的攝取,穩定血糖、”減少脂肪的生成”;而生酮的目的是限制身體利用葡萄醣產生能量,迫使身體分解脂肪產生酮體,讓酮體取代葡萄糖做為主要能量來源,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
因此從營養攝取的比例上可以看到,生酮飲食與低醣飲食除了差在碳水的比例,最大的關鍵則是”油脂的攝取”
低醣有沒有風險?
#林亞貞營養師 也提醒,長期低醣飲食,要注意蛋白質與油脂的來源,若來源來自於”動物性”,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若是來自於”植物性”蛋白質與油脂,反而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喔!
另外,腎臟病人不宜使用此飲食方式,尤其準備尿毒後期準備洗腎的病人。
林亞貞營養師指出,生酮飲食雖然能快速達到燃脂的效果,但效果不持久,且容易產生頭暈、消化不良、腹瀉等副作用。
🔺減醣飲食是什麼?有什麼好處?
🌹減重原理:
比起上面兩種,減醣飲食是屬於最溫和、最適合外食族、最容易達成的飲食目標,因為低醣、生酮的需要較少的碳水,一般外食族很難做到,副作用也比較大,所以往往容易放棄。
而減醣是將碳水比例控制在45%以下(一般均衡飲食碳水大約在50%~60%),所以只需減少大約1/4的碳水攝取,就能簡單做到減醣飲食。
而減醣飲食還有一個重要關鍵,碳水的來源需來自於低GI”全榖根莖類”,嚴格限制精製糖、精製澱粉,減少胰島素的分泌,降低葡萄糖儲存成脂肪的機率。
#好食課營養師 整理了減醣四大飲食重點
1.不碰精製糖類食物
像是甜食、糕點以及含糖飲料等含精製糖的食物需要嚴格限制,避免精製糖使血糖快速提升,增加脂肪堆積的機會。
2. 減少全穀根莖類
減醣飲食中碳水化合物來源減少,胰島素便不會大量分泌,身體較不易囤積脂肪,同時可以增加身體脂肪的運用及代謝。
3. 適量蛋白質
減少飲食中的醣類後,需要提升飲食中蛋白質及油脂的比例,充足的蛋白質攝取,能幫助維持身體的肌肉量,並減少身體分解肌肉作為能量來源的機會。
4. 烹調用好油
減醣飲食中油脂比例較一般飲食更高,因此需選擇好油,才能減少大量油脂攝取可能增加的疾病風險。
優點:執行容易、降低脂肪生成機率、溫和較無副作用
缺點:需長時間執行、效果有限
適合:減重新手、外時上班族、想控制血糖者
減重效果★★☆☆☆
執行容易度★★★★☆
🔺想要減重如何執行比較好?
🌹 #林亞貞營養師 說:先中碳再低碳
想要健康減重,建議三大重點:
1. 循序漸進減少醣類攝取:減醣→低醣→生酮
先從減醣飲食開始,身體適應後,再逐漸降低,以全穀雜糧根莖類和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來取代精緻的白米麵食麵包。
2. 好的蛋白質、油脂來源→不飽和脂肪酸
取代醣類的蛋白質,避免攝取過多紅肉,由白肉代替,取代醣類的油脂,由植物性油脂為主,避免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並搭配堅果補充好油。
3. 培養運動習慣,增加每日熱量消耗,減少多餘熱量堆積成脂肪。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
簡單的分享⮫讓更多朋友認識減醣
隨手的按讚👍給予我們溫暖的支持💕
#減醣飲食 #生酮飲食 #低醣飲食
#常常好食健康製作所 #減重🌹
運動頭暈手麻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肩膀痛 #五十肩 大家因為疫情都辛苦了!相信很多媽媽、阿嬤、WFH上班族肩膀痠痛開始發作了!除了之前教過的肩頸伸展、枕頭擺位,今天要來教大家能緩解肩頸痠痛的居家復健操,很實用喔!有空一起來動一動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伸展及枕頭擺位的影片連結附在下方留言中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做肩部運動前後,該先熱敷還是冰敷?
🔸正確爬牆運動分為正面及側面兩個環節!
🔸毛巾操你真的做對了嗎!有哪些眉角?
🔸升級版的鐘擺運動學起來!
#影片大綱
🔸肩部運動前,應該先熱敷
▫熱敷可以讓肩部周圍組織血液循環增加。
▫熱敷通常控制在15-20分鐘。
▫溫度只要比體表稍微高一些即可。
🔸正面爬牆運動,正確示範請見影片。
▫正面面對牆面,兩隻手指抵於牆上,手肘打直,手臂與牆壁呈現90度
▫手指頭沿著牆面爬升,手肘打直,身體也要跟著前進,而不是拱腰前進,一直到手臂有緊緊痠痠的角度,保持呼吸,維持10秒。
▫手指頭沿著牆面緩降,手肘打直,身體也要跟著後退,回到動作原點時,另一隻手可以協助疼痛的手慢慢放下。這樣的動作重複10次。
🔸側面爬牆運動,正確示範請見影片。
▫側面面對牆面,兩隻手指抵於牆上,手肘打直,手臂與牆壁呈現90度
▫手指頭沿著牆面爬升,手肘打直,身體也要跟著靠近牆面,而不是做側腰延伸來前進,一直到手臂有緊緊痠痠的角度,保持呼吸,維持10
秒。
▫手指頭沿著牆面緩降,手肘打直,身體也要跟著遠離牆面,回到動作原點時,另一隻手可以協助疼痛的手慢慢放下。這樣的動作重複10次。
🔸毛巾操,正確示範請見影片。
▫疼痛側的手抓住毛巾一頭,並超過脊椎中線。
▫利用不痛側的手慢慢地將毛巾往上拉,此時身體也沒有前傾或後仰的狀況,一直到肩膀有緊緊痠痠的感覺,保持呼吸,維持10秒,然後慢慢放鬆。這樣的動作重複10次。
🔸站姿鐘擺運動
▫肩膀自然放鬆垂下,利用啞鈴或是裝水寶特瓶的重量,輕輕地前後晃動。來回算一次,可以重複20到30次。
🔸趴姿鐘擺運動
▫找一張桌子或有椅背的椅子,讓身體前傾輕輕地趴在桌子或椅背上。
▫肩膀自然放鬆垂下,一樣利用末端重量帶動手臂輕輕地前後晃動。來回算一次,可以重複20到30次。
🔸肩部運動後,應該做冰敷
▫冰敷可以讓肩部周圍組織發炎反應降低。
▫冰敷通常控制在10-15分鐘。
▫冰敷溫度只要讓皮膚覺得涼涼的就好。
指導:謝劭玟 物理治療師 Festiva Hsieh
主講: 王培樺。謝劭玟
內容腳本 :謝劭玟。王培樺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腦神經科 #50肩 #肩部運動 #肩膀痛
#爬牆運動 #毛巾操 #鐘擺運動 #肩膀熱敷 #肩膀冰敷
#姿勢+ #神經很有事
--------------------------------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運動頭暈手麻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同理心 和 #共感力 重要嗎?你相信原來人人都是模仿貓?!宜婷看到 吳青峰得到最佳國語男歌手獎時,痛哭流涕!雅惠也因為身旁的人焦慮而顯得不安,您們是不是都有相同的經驗,容易對身邊的人或注目的對象產生共感呢?原來這和我們大腦的內建模仿機制有關係喔!今天宜婷和雅惠要和大家談談為什麼我們都是模仿貓!🔜🔜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大腦天生的模仿機制?
🔸模仿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什麼是維特效應及帕帕基諾效應!
🔸面對負向情緒的人事物,我們要如何應對!
#影片大綱
🔸天生愛模仿
▫人從小就會模仿,透過模仿理解對方的行為動機及思考模式。
▫藉由模仿,進而發展出共感、同理心。
▫除人類外,許多動物也都有模仿行為,如:貓、猿、鳥等。
🔸模仿的腦科學-鏡像神經元
▫鏡像神經元於1990年代由義大利科學家觀察獼猴行為所發現。
▫在大腦中有許多控制動作和情緒的腦區,包含前扣帶迴、頂下小葉、運動皮質區和頂顳葉溝的皮質區都有分布。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鏡像神經元與人類的表情認知、情緒傳遞和同理心也有極重要的關聯。
▫自閉症的社交障礙,目前研究可能與鏡像神經元的活動難以活化導致。
▫近年fMRI研究顯示,當看到與自己相同或喜歡的族群時,鏡像神經元相對應的腦區有更多活化,代表這與人類的學習、資訊傳遞與社交活動,均扮演重要角色。
🔸維特效應與帕帕基諾效應
▫維特效應一詞來自少年維特的煩惱一書出版後,產生的模仿自殺的效應,特別是在大眾媒體對自殺新聞進行不當宣傳報導之後。
▫帕帕基諾效應出自莫札特的魔笛,儘管被觸動自殺的念頭,很有可能在親友及媒體正面報導下,轉念間,生命劇本就會改寫。
🔸結論
▫我們的行為和情緒,都容易在鏡像神經元的作用下,慢慢被影響,所以自我察覺十分重要。
▫當遇到負面情緒難以消化時,可以採取行動,如暫時遠離充滿負能量的人事物,或找尋親友或專業人士協助。
TalkShow :賴宜婷 Bear Lai。汪雅惠 Zona Ya-Huei Wang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後製剪輯: 黃詠荃。 Festiva Hsieh 謝劭玟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鏡像神經元 #同理心 #共感 #copycat #維特效應 #帕帕基諾效應 #正向 #腦科學 #集體焦慮 #自我察覺 #獼猴 #社交 #學習 #媒體傳播 #社群 #魔笛 #媒體自律 #情緒渲染 #轉念 #生命劇本 #模仿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運動頭暈手麻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手腳腫脹的救星 入冬天氣轉冷了,你也常常在早上覺得雙手僵硬、腫脹嗎?還是在忙碌的一天後 #雙腳水腫?末梢循環欠佳帶來的麻木腫脹,其實可以透過簡單的 #末端加壓運動 來緩解喔!今天就跟著物理治療謝老師,帶來簡單又實用的小運動,降低四肢腫脹所帶來的不適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什麼樣的人容易有手腳腫脹的問題?
🔸可以增加末端循環的方式!
🔸利用枕頭增加下肢循環的擺位技巧!
#影片大綱
🔸什麼樣的人容易有末端肢體循環不佳的狀況?
▫手部患有關節炎、扳機指,或是手部經常過度使用的人
▫經常久站、久坐的人
▫做過膝關節、髖關節置換手術的人
🔸增加末端循環的方式
▫溫熱敷:我們可以準備一個溫熱敷包,在我們末端循環比較不好的手或腳上,溫敷10到15分鐘。也可以準備一盆溫熱水,將我們的手或腳泡進溫熱水裡面,也是一樣持續10到15分鐘就可以了。基本上溫熱敷的溫度只要比我們的體溫高一點點就可以了,千萬要小心燙傷的問題!
▫手部抓握幫浦運動(Grasp Pump):將我們的手稍微用力握緊,然後停住5秒鐘,接著再把手部全部打開,也是停住5秒鐘,這樣的動作重複20次,就可以有效解決我們手部末端肢體腫脹的問題。
▫踝部勾放幫浦運動(Ankle Pump):將我們的腳底板往身體的方向用力往上勾,然後停住5秒鐘,接著再將腳板慢慢地往下踩,也是停住5秒鐘,這樣的動作重複20次,就可以有效解決我們腳掌末端肢體容易腫脹的問題。
🔸利用枕頭增加下肢循環的擺位技巧:如果你也是一個需要久站、久坐的人,而且也常常伴隨腳腫脹問題的發生,我們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拿一個枕頭,將我們的小腿墊高且將膝蓋保持在微彎放鬆的狀態,枕頭高度只要稍微比心臟高度高一點點就可以了,這樣也可以有效地解決我們下肢水腫的問題喔!
指導:謝劭玟 物理治療師 Festiva Hsieh
主講 : 王培樺。謝劭玟
內容腳本 :謝劭玟。王培樺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手脹 #腳腫 #末端血液循環 #促進血循 #早晨手脹 #晚間腳腫
#知識+ #姿勢+ #神經很有事 #手部抓握幫浦運動 #踝部勾放幫浦運動 #枕頭擺位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