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2] 細說分鏡 Vol.19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60
🖍真正勾起共鳴的絕不是表面,而是隱含在照片中,那些不為人知抉擇的密秘
🖍那才是照片的靈魂、故事與含意
🖍了解過後,才足以激起我們心中的感動的共鳴
前面說了很多「照片、故事、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特別是「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也許會有人認為,那不就是「創作動機」嗎? 其實不是,我認為創作動機,是整個我們自己生命中的一個「火花」,有點像是「靈機一動」「天外飛來一筆」的感覺,又或著是抱著特定的觀點拍下的作品,說說這觀點與照片的關係如何一同呈現,所以我認為「創作動機」跟「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是不同的觀念。 這一篇,我們來談談這點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是完全不同的攝影觀念,也同是完全不同區旅行方式,他們都是一種旅行,但整個目的完全不同。
🔹旅行攝影,我的定義是「在旅行中所見、所拍」,這一次旅程看到什麼,在你的眼裡覺得有趣而拍下這些照片,看起來每一張照片都是獨立的,但攤在你的旅程時間軸上,照片的順序也就是旅途的痕跡。
攝影旅行則是「為了攝影所規畫的旅行」,為了照片目的,而規畫的旅行,包含出發、經過、抵達、等待,路途不見得順,但就為了那張照片最好的時候,所規畫的行程。🔹
「為了等待從傍晚進入深夜」,在一景點足足待了近 2 個小時,哪裡也去不了,因為我曾看過他人的作品,那景點、那景觀傍晚日落的照片真是迷人,算好差不多時間前往該處,然後一等就等上好段時間,就為了拍攝那 2 個小時光線與色溫的變化。
但就旅行的角度就不見得如此,旅行規畫上,通常是以「效率」「方便」為主,數個點都要一一的 「Check」,達成,那麼在有限的時間下,安排好路線、交通、用餐、住宿很重要,儘管不是每個人都是抱著這樣子的方式旅行,也有些人是「隨意」,到了再說,反正都要去那幾個地方,不如就看心情、看天氣做決定,而這一路拍攝的照片,自然也就是旅行的記錄。
「因為旅行而攝影,與為了攝影才旅行」,這二種心情我都有過,帶給我二種截然不同的攝影與旅行的心得體驗,前篇文章說到「唯有真的站在不同立場」,我們才有機會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情。
🟥何時的念頭
何時產生這念頭? 那就要談談幾年前我自己辦過一場「旅行攝影」分享會的故事講起。
那天分享會後結束,在回程路上,心裡在想今天的分享會的心得,像是哪張投影片覺得不錯,哪個點可以做的更好,每一次的分享會我都會這麼簡單的自己檢討一下自己表現好不好,同時旁邊一位人,曾與我一同自助旅行的朋友問我一些事情,他問我說他即將自己前往義大利,在找尋交通票券資訊上,網路的資料很亂,每個人說的都不大一樣,問我該怎麼辦?
🔹「這很正常呀」,我說,因為寫這些旅行分享的人,他們自己也很可能第一次去,在旅行過程知道要介紹交通票券資訊給人參考,由於他們是第一次,遇上什麼、就拍下什麼、記下什麼,有時照片沒拍到,忘了細節而交代不清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有時年代久遠,交通資訊需要更新…,種種因素下你看的網路資料都有可能不完全正確,但可以當作背景知識,隨機應變,除非是特定地點,不然大多數的原則都是通用的。🔹
其實我也是呀,我也寫了不少相關的旅行介紹的文章,也寫過一些旅行交通、票券的使用方式,經常都是「第一次」到某個國家,解決交通問題,除了參考別人的資訊外,自己也會特定的「拍下」特定的照片,像是「車站、車票、置物櫃」等等,再配合文字來搭配解說,因為有此經驗,回答起朋友的問題就顯得自然。
爾後在捷運站門口彼此告別後,我一個人往回家路上思考今天分享會的問題,以及剛剛與朋友互動的過程,突然才覺得「啊,不對」,今天的主題根本就與心中說的內容完全相反,今天的分享會是屬於「旅行攝影」 - 分享旅行中的照片,但我最想說的,其實是「攝影旅行」,是為了要分享「照片故事」以及「照片背後的故事」,而由於今天的主題是「旅行攝影」,自然投影片的內容順序,是以「旅行的順序、痕跡」做安排。
也正因為心裡很想說的是「攝影旅行」,也難怪為何某幾張投影片,我覺得應該順序調換,或是「併在同一頁說」會比較洽當一點,但一這麼做,就覺得講起來不大有順序,時間順序就會彼此交錯,讓觀眾覺得…,怎麼一會說今天拍的照片,一會說後天、一會說昨天照片的感覺。
過去自己辦了數場,以「旅行攝影」為主的分享會,每次說完心裡感受都隨著現場觀眾互動不同,感想也不同,但覺得始終…,離我心裡想分享的「故事」有一些落差,卻無從說起,直到這一天晚上,我才找到心中那塊最想說的天地。
🔹「我最想說的,是為了攝影作品,所追求的旅途,無論甜蜜與否,那才是一張照片我挑選出來最單純的念頭,正因為是為了追求那張照片的結果,所有的準備規畫都是以「它 – 照片」為出發點思考;但如果是旅途中所看到、見到所拍下的照片,好像我只是過客,順手一拍,除此之外 – 沒了,這種照片並不是好不好看問題,而是缺乏一點…,我心裡最在意的事情,在分享過程總有點不是那麼踏實的感覺」🔹
🟥抉擇與密秘
「我也想聽聽,別人的分享一張照片背後的抉擇與密秘」,除了拍照技巧外,同時也希望聽出這些拍照技巧,是如何抉擇出來的? 是唯一的答案嗎? 還是在許多答案中,選擇最適合當下的?
就像記者訪問發明燈泡的愛迪生,「你是如何知道要用那東西來做出燈泡的?」,愛迪生回答說「我不知道什麼可以達到,我只是找到 99 種失敗的方法,最後一個才成功」,雖然真實歷史故事並非那麼簡單,但這過程也與我們追尋一張照片過程,有一些雷同可以參考的點。
任何一張照片,拍攝方式、技巧與手法,說明出來原理很簡單,比如用什麼相機搭配多少鏡頭焦段,快門光圈感光度的組合、是否使用濾鏡等其它工具輔助,天氣是如何預測,又什麼時間點下拍攝,這些都是我們最後知道的「結果」,這些資訊若能在攝影分享會一一的提及,非常實用。
但如果真的對一張照片更「細細的切入多問二句」,就知道結果背後都有一些故事,礙於分享會的主題、時間有限下,那些故事通常都會被忽略掉,而這才是我最想聽到的部分,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也去了相同的地點,採用了相同的拍攝方式,假設天氣狀況也相同,我也不見得拍出相同的作品,經常如此,人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此時不免會覺得「他人總是留一手絕活」,確實有些人是如此,但有些並不是這樣。
🔹就好比聽人說…,看一個成功的人,不要只聽他成功的故事,要看看他遇過什麼樣的失敗、如何失敗、失敗的過程是什麼,因為成功無法複製,但失敗可以盡可能的迴避。
攝影也是一樣,光是聽著他人如何拍出成功作品,不代表你就能複製他人的成功,他一但在過程中遇上挫折與失敗,那我想人人都很有可能遇上相同的情況,那麼單單聽如何拍出這張照片「成功的要素」,是無法滿足我的好奇心,而背後不知失敗多少次、等待多久,準備多少才能達到,就算同一點蹲上好幾回,每一次的天時與地利也都不同,最成功的照片不見得是「天時與地利」最好的搭配,可是在那一次如何配合天與地,做出照片不同的抉擇,那才是最有趣的部分。🔹
🟥讓聽眾共鳴
「共鳴」是很難的,我談了 100 張照片,能讓底下的聽眾、學生產生共鳴的照片,若有 10-20 張有共鳴的話,我覺得對我來說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這往往是我不斷編排講義參考的點。
要解釋一個抽像的概念,並且透過具體的圖、文、口語表達,讓底下的讓聽眾有「共鳴」那才是最棒的照片例子,而這樣子的照片是有的,但要一試再試,才知道同一張照片,在數場課程中是否經得起「共鳴的考驗」,也就是在課堂中,這個例子能吸引學生目光,數次都能達到那層效果,我才確定這組照片能讓他人達到心中的共鳴,這樣子的照片,我會用一個簡單的名詞稱乎他 - 「哇照片」。
🟥「哇照片」
「哇照片」不好找,真的,為了讓講義更加精采,我經常在改裡頭的例子,無論是在過去的照片裡翻找,或是重新拍新的,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有時反而越改越糟糕,再將之前的例子放回來也是常有的事情,但經過幾年的經驗下來,我漸漸覺得…,這個「哇照片」其實存在我電腦硬碟裡許久,而且還不少,只要我放慢速度,放鬆心情,好好的欣賞一些照片,想想當時這麼拍的理由,再看看這張照片能否在課堂上傳達得清楚。
🔹但如何確定課堂上我能否傳達清楚呢? 我會用單純一點的標準,這一張照片已是好段時間前拍的,在看這張照片,是否能讓「脫離拍照當下的我」,重回現場、感受它,如果可以訴說更多「照片故事以外的事情」,讓我自己回想更多這張照片以外值的事情,包含當時的天氣、心情、身體狀況、遇到的大小事等等,如果可以讓我自己,在看自己的照片回想起這些事情,通常成為我心中的「哇照片」機率就高多了,最後挑選出來在課堂上分享,往往會有不錯的效果。 (當然,有的自以為不錯的 “哇照片”,反而產生反效果,下次這例子拿掉就好)🔹
🟥站在台上,心在台下
任何主題的演講、分享,台上的講者應該不時的留意聽眾的情緒,是否對你的內容理解、投入,而不該自顧自的一股腦的說完每一張投影片,趕在時間內講完它,有些是「為了講完而講完」,有些則是「講不完就算了,跳過」,看看一位講者是否是熟練,從整個分享過程,除了時間的掌握,聽眾情緒拿捏得當宜,整場聽下來掌聲如雷,意猶未盡,那就是一場完美的分享。
這個不容易,真的,但也不難,同一個主題講上數十次,任何人也都能練習到一定的程度,而這一切的開始就從「講稿、投影片」的設計心態開始,熟練的講者,在一開始投影片準備心態,就不是以「張數」來思考,而是如同書寫一篇文章,簡單的「起承轉合」結構,帶著聽眾慢慢進入你的世界的前提下,規畫每一場分享,這點確實不容易,即使再熟練的講者,面對全新的主題,頭幾次也不見得都能做到這點。
🔹我覺得最好的「講者」,應該具備一種能力「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那種能力,同時也是一種境界,要如何讓自己分享內容,能一次比一次好,這種能力非常重要,不為了時間、投影片張數而趕工、拖戲,而是與觀眾一同享受這個過程,畢竟人是站在台上,無法用第三人稱看待自己的表現,但講者的「心眼」可以時時看看自己,觀察聽眾,內容是已經固定了,但盡可能改變節奏,搭配音調調整、肢體動作、不時插穿其它故事、笑話,來讓整場分享更加成功,才能記下此次的失敗,下次做的更好。🔹
我想抱著「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的心態,努力的改進分享的過程,每次一都比前一次更好,讓 100 張照片分享,能張張讓人感動,心中產生「共嗚」。
🟥攝影旅行、共嗚與「哇照片」
讓我找到最多「哇照片」,在數萬張照片堆裡,往往是在「為了攝影而去旅行」的照片裡得到最多的可能,因為一張「哇照片」通常挑選標準,都是對一張照片非常深切的感觸,我才會挑選出來。
🔹「一張照片真的勝過千言萬語」,這句話是對創作者自己才成立,對於底下的聽者,我則是將照片背後的千言萬語,精挑細選整理出來,如此一來才能讓聽眾,了解一張照片「如何拍攝」「背後故事」,以及「如何達成與失敗」,使得一張照片,無論是對拍攝者,或是其他聽者,更有其生命、靈魂與含意,讓大家產生共鳴,在這空間裡不斷的繚繞講者的語話,以及聽眾的笑聲、掌聲。🔹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BD Taiwan 邱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BD怪獸講堂 #何立安 #怪獸肌力 本集由何立安何博士帶來含金量爆表的內容——無可取代的最大肌力。 收看本集的時候,記得搭配SBD怪獸Podcast第12集,一同服用喔! 🚩本集怪獸講堂重點筆記: 🇹🇼 ➤ 01:55 一、前言 🇹🇼 ➤ 02:30 二、為何最大肌力無法被取代? 03:55 ...
「為何無法蹲」的推薦目錄:
- 關於為何無法蹲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為何無法蹲 在 火星童書地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為何無法蹲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為何無法蹲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為何無法蹲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為何無法蹲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為何無法蹲 在 [問題] 無法蹲下(腳底貼平)該怎麼練?(深蹲?) - 看板MuscleBeach 的評價
- 關於為何無法蹲 在 蹲不下去怎麼辦?膝蓋不能超過腳尖?深蹲這樣做鍛鍊下半身人 ... 的評價
- 關於為何無法蹲 在 亞洲蹲進退階方法|葛蕾蒂斯Gladys Fit Life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為何無法蹲 在 為什麼西方人無法亞洲蹲?跟青蛙肢差在哪?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為何無法蹲 在 蹲不下去?記得檢查你的腳踝活動度。 蹲下起立一個自然簡單的 ... 的評價
- 關於為何無法蹲 在 蹲下腳跟無法著地的原因和症狀,PTT、DCARD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為何無法蹲 在 蹲下腳跟無法著地的原因和症狀,PTT、DCARD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為何無法蹲 在 為何大家都認為扁平足蹲不下去? - 運動板 - Dcard 的評價
為何無法蹲 在 火星童書地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可能不知道的秘密--#越南中秋節奔月的不是嫦娥是男人?!
今年中秋節的google doodle真不可愛...留言中有人提到越南的魚燈籠,讓我長知識!!所以來更新一下。
當今越南中秋節的習俗大致為兒童提燈籠遊街、做玩具、舞麒麟(或舞獅)、唱「鼓軍調」(Hát trống quân)、送小禮物、吃月餅及賞月等,因此越南中秋節就演變成以兒童為主的節日。(引用1)
至於越南中秋節為什麼要提燈籠?
以前有條鯉魚成精後到處害人,有人為除害用紙扎了鯉魚燈鎮住魚妖,加上鯉魚躍龍門的傳說,所以越南人讓孩子提著鯉魚燈,一方面讓妖魔鬼怪不敢再出來作亂,另一方面也期盼孩子長大後能夠「跳龍門」步步高升。(引用2)這點跟日本兒童節掛鯉魚旗的意思相同,鯉魚這點反倒在台灣好像沒跟兒童相連?
而越南奔月的不是嫦娥,是個男人阿貴。
┄┅┄┅┄┅┄┅┄┅┄┅┄┅┄┅┄*
(以下引用自【越南想想】為何越南中秋變兒童燈籠節?)
話說古早時候有一位年輕人名字叫做「阿貴」。有一天,阿貴到深山裡砍柴。突然間他看到幾隻小老虎在洞口玩耍。阿貴為避免被老虎攻擊,就先下手為強,拿起身邊的斧頭趁小虎不注意的時候將牠們砍死。虎媽回到洞穴後發現心愛的小虎已經死了。虎媽趕緊跑到一棵大樹旁採樹葉並將樹葉嚼爛後餵給小虎吃。沒想到小虎吃過樹葉後竟然全部都復活過來了。
躲在洞後的阿貴一看此景大吃一驚,並心想:這應該就是傳說中可治百病的神藥樹了。阿貴就趁老虎出去覓食時將這棵神藥樹連根帶葉挖起來準備帶回家種。
在回家的路上,阿貴碰到一位病危的老乞丐。阿貴好心地用神藥樹救活了他。互相道別時,神仙扮成的老乞丐提醒阿貴說:「你要好好照顧這棵能醫治百病的神藥樹,記得不要用骯髒的水灌溉它,否則它會飛到天上去。」
阿貴答應他後就回到鄉里,並協助許多人醫好陳年的疾病。有一次,阿貴醫好了一位有錢的員外,那位員外於是將他的女兒許配給阿貴。阿貴與員外女兒結婚後阿貴依然很體恤民間痛苦四處外出幫忙治病。
有一天,鄉裡一位有錢有勢的惡霸逼迫阿貴將神藥樹賣給他。由於阿貴不服從,因此這位惡霸懷恨在心,四處散播對阿貴不利的謠言。謠言傳到阿貴的妻子耳裡說阿貴其實都藉口外出醫病,但其實都去花天酒地。阿貴的妻子就半信半疑,不停地質疑他。但不管阿貴怎麼解釋,他的妻子不僅不相信,甚至更生氣。有一天,一氣之下,阿貴的妻子就順手把一盆髒水潑在神藥樹上。沾到髒水的神藥樹竟然開始抖動並連根拔起往天上飛。阿貴一看趕緊跑過去抱住樹幹要阻止神藥樹飛上天。
但這神藥樹沖天的力道太強了,阿貴不僅無法阻擋,連他自己也被帶到天上去了。後來這棵樹和阿貴一直飛到月宮才停下來。後人在月圓時看到的黑影就是阿貴蹲在神藥樹底下思念凡間的形影
┄┅┄┅┄┅┄┅┄┅┄┅┄┅┄┅┄*
歷年中秋節的google doodle及越南相關參考資料請參考留言
為何無法蹲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後疫時代:除了「戴口罩」成為一個新常態,你更需要「運動」▣
歷史洪流中始終帶不走疫情陰霾,當提到 SARS 不少人都會聯想到和平醫院封院,如果二十年後講起「新冠肺炎」你會想起什麼呢?
奧運不可能延期、不可能不讓別的國家的人進出國門、不可能只在家辦公、不可能封城,如今太多的不可能都發生了,而且是在全世界發生。中研院賴明詔院士形容:「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過往很難想像街上的人全都戴起口罩,也很難想不管到哪都要量體溫,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說:「新冠給我們的一個事情,就是人要改變思維!」如同有可能口罩就成為「日常」,甚至成為一種裝飾品,這些都是一種新的常態,但長怎樣我們正在創造當中,也還不知道[1]。
疫情的擴散著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留在家裡的時間增加了,不能像以前一樣自由地旅遊、聚餐、逛街,連運動習慣也被迫改變。因為學校、運動中心、球場、健身房的關閉,讓原本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突然無法運動。對於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更長時間的宅在家會導致更多因為缺乏運動所產生的後遺症。
■後疫時代:你更需要的是運動:沒運動習慣,若染疫死亡率多2.49倍
免疫系統在預防個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及避免病情惡化至關重要。要增加自身的免疫功能,就要從改善整體健康開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改善整體健康包括增加身體活動量(運動)、營養、心理健康、行為和個人的健康應對策略。
2021年4月最新一期《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有一篇針對不運動和新冠病毒病情嚴重度的研究,研究者針對4萬8,440位美國南加州的新冠病毒染病者做回溯性調查,結果發現:不運動的人如果罹患新冠病毒,其住院機率比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增加了2.26倍,進入加護病房比率增加了1.73倍,死亡比率增加了2.49倍。研究還指出,除了高齡和器官移植史外,不運動是導致嚴重新冠病毒病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這比吸菸、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影響度都還高!
運動對於身體的好處已經是大家琅琅上口的共識,但實際上大部分的人是做到的比說到的少太多!這個研究結果對這個時間的我們有更大的啟示,你不運動,如果你不幸染疫,你住院的機會、進加護病房的機會、死亡的機會就會比有固定運動的人多好幾倍[3]!
■運動讓你防疫更有力
2021 年 7 月南韓團隊發表涵蓋了 20 萬人的研究發現,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得到新冠肺炎的機率較低,即使染疫,疾病嚴重度及死亡率也比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低。原因可能是運動使免疫系統調控更好,減少過度的發炎反應、並且增加 T 細胞及抗體的活性,此外也有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減少肺部發炎及病原體在呼吸道增生。
針對運動的方式,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一週做到累積 150 ~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中等強度簡單的判斷法是跑步還能夠簡短對話交談的狀態;此外還要有至少 2 個時段肌力訓練[4]。
■隨著美國進入後疫情時代,想與口罩「和平分手」、重新拉近與他人的距離,似乎沒想像中容易: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是過去15個月生活在全球最大疫區美國的保命口訣。
Delta變種病毒入侵美國,最新統計每5例新確診就有一例是感染Delta病毒。儘管已經解封,洛杉磯郡衛生局仍公告,建議居民只要進入室內就要戴口罩[5]。
■接種疫苗後不能鬆懈,持續戴口罩2個主要原因、5大重要理由
接種了疫苗,不是應該受到疫苗的保護嗎?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
➤打完疫苗仍需要配戴口罩的2個主要原因
台大感染科權威李秉穎醫師指出,主要不是變異病毒的問題,施打疫苗仍要配戴口罩的主要原因有兩項:
1、接種疫苗仍然會感染,只是感染率較低。
2、疫苗接種後,對於無症狀感染的保護效果較低,會有短時間的帶病毒狀態,仍可傳播病毒。即使再打第三劑還是一樣[6]。
➤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傳染病專家克里斯汀·英格蘭(Englund)博士說,在擁有一定程度的群體免疫力前,疫苗是針對新冠疫情的另一層保護,但是接種疫苗並不意味能立即以前的生活,強調需要再戴一段時間的口罩。
Englund博士解釋為何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1. 疫苗生效需要時間
第一劑後確實會獲得部分免疫反應,但這並不意味著在針頭進入手臂後就立即受到保護,而且接種完疫苗需要兩週以後才會產生保護力。
2. 疫苗不能提供100%保護
儘管疫苗有效果,但是只能提供某限度的保護力,就算接種疫苗後仍有感染新冠的風險。
3. 接種過疫苗的人可能是無症狀傳播者
接種疫苗意味著發病和出現症狀的可能性減少,因為接種疫苗的人可能在無症狀的情況下被感染,並將其傳播給尚未接種疫苗者,如果接種疫苗的人認為不需繼續戴口罩,他們可能會導致病毒繼續傳播。
4. 保護免疫系統受損和無法接種疫苗的人
如果你完全接種疫苗,建議避開心臟病、癌症沒有接種疫苗的高風險人群。
5. 疫苗的劑量仍然有限
達到群體免疫需要50%到80%的人口接種疫苗才能達成,因此我們必須在他人等待接種疫苗時繼續戴口罩保護自己與他人[7]。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台三級警戒(已於110年7月27日起降為二級)。我們都知道運動能帶來健康,也可以增進免疫力,甚至沒運動習慣的人有更高機率感染新冠肺炎導致重症。然而,這時候想要運動卻面臨了一個很大的抉擇:要在家裡甚至狹小的房間中居家鍛鍊,還是要戴起口罩到空曠戶外揮灑汗水?
■戶外運動戴口罩,汗水沾濕記得換
隨著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病毒可以透過氣溶膠漂浮在空氣當中進行傳播。在戶外不戴口罩,其實還是相當危險的。對於健康的成人,戴口罩與否並不會影響運動的表現,更不會造成大家擔心的休克或呼吸衰竭等嚴重疾病。
對於防患新冠疫情,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對於戴口罩的建議是,戶外運動仍必須戴著口罩。如果在高強度運動下,覺得呼吸困難真的戴不住,也要保持至少6英呎(約1.8公尺)的安全距離,並在通風良好的場所運動,否則可選擇低強度的運動,例如慢走或瑜伽。
如果選擇在戶外跑步、騎腳踏車、快走,都務必戴著口罩。尤其是當運動的汗水沾濕了口罩時,請你換一個新的,因為口罩中的過濾層潮濕後,口罩過濾病菌的效果就會變差,降低口罩的保護力。
另一篇刊登在《美國胸科學會年鑑(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的文獻回顧研究指出,對於健康的人來說,無論是衣服遮掩口鼻、戴著手術口罩或是隔絕效果更好的N95,所有生理指標如心跳、血壓、呼吸所需做功與主觀感覺疲勞指數其實都差不多,甚至在很高強度下的運動也是如此。因而,戴口罩對於一般健康人的運動表現來講,事實上是沒有影響的。
對於有心肺疾病的患者由於戴口罩運動可能會增加患者的身體負擔,因此建議在三級警戒的時刻,還是留在家中,避免外出運動。在室內單獨一人不必戴口罩,可選擇從低強度的運動開始,進行如靜態拉筋伸展、固定式腳踏車/跑步機、跳繩、啞鈴肌力訓練或瑜伽等運動,並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狀況與保持水分充足,這才是安全運動的不二法門[8]。
■#HealthyAtHome 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的好處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 #HealthyAtHome 的概念,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有幾個好處:
►控制體重,並且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中風等慢性病的危險性,以上疾病都會增加染上新冠病毒的風險及嚴重度。
►增加肌肉骨骼的力量及強度、提升平衡度,並且減少老人的跌倒風險。
►維持認知心理功能,降低憂鬱症及失智症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提供成年人的運動建議
►一週至少做到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慢跑快走、來回上下樓梯、跳繩),或是 75 分鐘的劇烈運動;做到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會更好。
►大肌群的肌力訓練(例如深蹲、伏地挺身)一週至少做兩次。
►工作時注意姿勢,每 30 分鐘要起身活動一下。
►年長或活動力不佳的人,要加上一週至少三次的平衡訓練(例如腳跟對腳尖走直線一字步)[4]。
運動已愈來愈被醫學界認可,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EIM)說明了運動對這些慢性患者的重要性,即使在疫情期間也不能輕忽。研究也發現,各國許多慢性病患者,封城居家隔離之後,心肺相關症狀加劇,不見得是感染,許多反而是來自長期缺乏運動後的肌肉無力萎縮。
新冠肺炎大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家中居家鍛鍊時,也要注意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空氣流通。在外選擇可以保持距離的戶外運動,外出時,務必戴上口罩,這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武器!持續的運動能帶給我們更健康的身體與快樂心情,也為疫情籠罩的黑暗帶來一絲曙光!而當疫情解封的一天,仍可保有一個健康如新的自己[8]。
疫病下人類顯得渺小、卑微,我們無法拒它於千里之外,只能更加謹慎、戰戰兢兢迎接疫情下的新生活面貌[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Heho健康) 後疫情時代的台灣!十大學者分析改變了這些事 -
https://heho.com.tw/archives/93094
[2]Sallis R, Young DR, Tartof SY, et al Physical in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for severe COVID-19 outcomes: a study in 48 440 adult patient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3 April 2021. doi: 10.1136/bjsports-2021-104080
[3](康健雜誌)「疫情當前,更需要的是運動」: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296
[4](Heho健康)抵抗新冠肺炎就靠「規律運動」WHO建議疫情期間維持運動好處多!:https://heho.com.tw/archives/184608
[5](中央社新聞粉絲團)「洛杉磯抗Delta變種病毒 重新建議室內戴口罩」: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6300028.aspx
[6](媽媽經)「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台大醫師告訴你2個主要原因」:
https://bit.ly/3AkS2aI
[7](健康醫療網)「接種疫苗後仍要戴口罩 5 個理由 你知道為什麼嗎?」: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0496
[8](康健)「新冠肺炎來襲!戴著口罩運動安全嗎?」: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4076
➤➤照片
(udn.com 聯合新聞網)「戴口罩到底能不能運動?」:https://udn.com/news/story/7879/5519301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疾病管制署 #後疫時代 #戴口罩 #運動 #HealthyAtHome #運動即良藥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為何無法蹲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SBD怪獸講堂 #何立安 #怪獸肌力
本集由何立安何博士帶來含金量爆表的內容——無可取代的最大肌力。
收看本集的時候,記得搭配SBD怪獸Podcast第12集,一同服用喔!
🚩本集怪獸講堂重點筆記:
🇹🇼 ➤ 01:55 一、前言
🇹🇼 ➤ 02:30 二、為何最大肌力無法被取代?
03:55 (1)爆發力和最大肌力的關聯?如何提升?
04:25 (2)耐力表現如何進步?和最大肌力有什麼關聯?
🇹🇼 ➤ 05:40 三、有氧訓練和最大肌力關聯性?
06:30 (1)為何有氧訓練不是地板指標?定義為何?
06:40 (2)最大肌力目的為何?
07:45 (3) 大重量訓練的人,不能有靜態生活?
🇹🇼 ➤ 08:25 四、如何關注最大肌力是否成長?
🇹🇼 ➤ 08:45 五、肌肉、肌力生長曲線和最大肌力的關聯?和神經系統打交道?
🇹🇼 ➤ 09:30 六、如何預防訓練停滯期?
10:55 (1)True Max是什麼?易使訓練停滯?
11:40 (2) Daily Max是什麼?
12:45 (3) Easy Max是什麼?
14:25 (4) 訓練時接觸大重量的頻率建議為何?
🇹🇼 ➤ 14:35 七、訓練疲勞(透過True/Daily/Easy Max觀察生活健康相關指標是否正常
15:50(1)只做Easy Max也能增加最大肌力或效果?
17:10 (2)結語
SBD新春大放送🧨 🧨 🧨
⏰ 優惠時間:1/22 - 2/5 12:00 pm
👉 輸入優惠代碼2021,滿$3,000折$300
👉 單筆消費滿兩件T-shirt再折$100💥
👉 指定限量商品下殺85折優惠 ‼️
👉 滿$3,000即享全台免運 🚛 🚛 🚛
👉 驚喜加購超值商品
🚀 SBD Taiwan商城傳送門:https://shop.sbdapparel.com.tw/
#激耐系 #冷杉黑 #冷杉綠 #Endure
#SBD #SBDAPPAREL
#2020冬季限量款 #售完為止
#SUPIMA #健美 #邱個
歡迎成為SBD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更棒好看的節目!
未來除了頻道搶先看,還會有更多獨家頻道會員專屬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謝謝乾爹
為何無法蹲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SBD怪獸講堂 #何立安 #SBD護膝 #SBD護肘
折扣碼:「 CHIOUGRR」❤️ 享優惠折扣!
🚩傳送門:https://shop.sbdapparel.com.tw/
護膝、護肘之於關節訓練的重要性!【SBD怪獸講堂 S2 ep.7】
本集怪獸講堂,何博士要來聊聊有關護膝、護肘對於保護關節的重要性,關節與肌肉不同,關節沒有微血管,無法直接獲取養分,該如何使受損的關節復原?患有關節炎還能做重訓嗎?
.
🚩本集怪獸講堂重點筆記:
🇹🇼 ➤ 膝蓋和肌肉於傷口復原程度差異。
🇹🇼 ➤ 護膝、護肘的功能性及重要性。
🇹🇼 ➤ 健力比賽選手與一般民眾選擇護膝的方向不同。
🇹🇼 ➤ 退化性關節炎,不能再做深蹲訓練了?
🇹🇼 ➤ 在訓練中,無痛訓練原則為何重要?
🇹🇼 ➤ 不用害怕大重量訓練,因為要循序漸進,由輕而重。
.
沉著黑色交織烈豔紅色,點亮超越極限的決心,Made With More!
SBD全新經典SUPIMA® T-shirt,使用這世界產量不到1%的Supima棉,超高親膚質感,也比一般棉料高45%強韌度。100% SUPIMA®棉製作而成。如同喀什米爾般的柔順質地,可承受長時間訓練,更提供絕佳舒適度,適合高強度健力運動與重量訓練。
.
2020 用力製造系列💪💪:
📍傳送門:https://shop.sbdapparel.com.tw/
#MadeWithMore #用力製造 #全新系列 #MadeinUK
#SBDTaiwan #SBDAPPAREL #為你撐腰
#健身腰帶 #肌督教 #請分享
.
【你的訂閱與分享是我們最大的支持❤️!每週更新!記得開啟小鈴鐺!】
【版權所有,搬運必究!🇹🇼 別再下載影片搬去別的地方,要看來這裡看吧~~】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盜版的人是奈米屌垃圾
★SBD菁英聯盟頭號人物★
#SBD菁英體能教練 #SBD菁英聯盟
#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 #大重量訓練先驅者
#肌力訓練 #Powerlifting #Strongman #大力士
#SBD怪獸講堂 #何博士 #SBDAPPAREL #SBD台灣
#SBDTaiwan #SBD台灣攝影團隊 #邱grr
.
【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全台通路正式上架!🔥🔥🔥🔥
👉博客來│https://reurl.cc/ZO80aM
👉金石堂│https://reurl.cc/kd8OxK
👉誠 品│https://reurl.cc/oLKRnQ
👉讀 冊│https://reurl.cc/d0qn6z
👉遠 流│https://reurl.cc/NjNQkn
-----------
😎何立安,何博士:
📗學歷:
2011美國春田學院體育博士, PhD
2009美國春田學院肌力及體能訓練碩士, MEd
2004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科學碩士, MS
2000台大政治系畢業
📗經歷:
2012返台任教,歷任:
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專任助理教授及體能教練
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台灣肌力及體能訓練協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亞洲教練科學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2016因反對大學評鑑和教授升等制度,辭職離開文化大學
2016起擔任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總教練
2019 SBD菁英體能教練
台灣SBD菁英聯盟之首
📗運動資歷:
跆拳道五段
巴西柔術棕帶
國術世界錦標賽搏擊項目中華代表隊選手
亞洲盃健力錦標賽長青組國手
跆拳道、武術散打、自由搏擊、巴西柔術教練
📗選手經歷:
2018亞洲盃經典健力錦標賽M1長青組臥舉第二名,蹲舉第三名,硬舉第三名,總合第三名
2011國際巴西柔術總會波士頓國際公開賽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11美國NAGA東岸盃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一名
2011國際巴西柔術總會紐約國際公開賽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10美國NAGA東岸錦標賽壯年藍帶組第一名
2010美國NAGA東岸錦標賽寢技壯年中級第一名
2009台灣巴西柔術錦標賽藍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09台灣巴西柔術錦標賽藍帶組無限量級第二名
2008美國新英格蘭Team Link盃寢技角力賽中級組重量級第一名
2004TFF異種格鬥賽第一名
2004國術世界錦標賽搏擊項目第一名
2004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二名
2003台灣省主席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3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三名
2003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打第三名
2002全國武術冬季聯賽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2正心盃格鬥賽第一名
2001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1全國總統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0台北市中正盃跆拳道第一名
2000台北市青年盃跆拳道第一名
2000台灣省主席盃武術散打第二名
1999全國運動會跆拳道第四名
1999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1998台灣區運動會國術擂臺第四名
1997全國中正盃國術擂臺第一名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盜版的人是奈米屌垃圾
為何無法蹲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很大(各種層面上)。
是個象頭石像(誠如你所見)。
能感受到神性(為什麼)。
除此之外的東西,尚未到揭曉之時——
現在的話。
身高/體重:153cm・82kg
出典:―
地域:―
屬性:秩序・善 性別:女性
裡面沒人。
神靈寄宿在人類身上的擬似從者......雖然是如此認為,但成立的過程里有太多謎團。
事實上,在各處都好像出BUG了。
靈基圖鑒上的名稱一欄應該寫了被認為是宿主的人類魔術師的名字,但不知為何化成了概念化的文字,陷入誰也無法讀取的狀態。
因此迦勒底的人員包括御主,都根據她自稱的“迦尼薩大人”來稱呼她。
其實她裡面的印度神靈到底是不是迦尼薩也沒有定論。
非常偶然的時候,與宿主的她似乎有緣的人,會因為某些情況而說出了她的名字,但這也僅僅是無意識的舉動,並且那個名字不會被其他人認識為一個有意義的字詞。
根據她顯現時所擁有的額外職階,有人推測她是否和某個高級AI從者有關......然而真相依然淹沒在黑暗中,
或是在另一世界的月之內側裡。
○被折斷的牙:B
象征象頭神的特征、折斷了的右牙的技能。
著名的傳說裡,他看破了持斧羅摩的斧頭是父神濕婆贈與的斧頭,從而正面承受而非閃避,為此右牙折斷了。
這段故事有很多版本,有的說他的右牙一開始就斷了,有的說那牙齒被丟向了月亮。
○毘那夜迦:EX
迦尼薩的別名,意思是“無上”。
又,傳說這是擁有“作為障礙的人”這性質的魔神的名字。
引申的意思是“越過障礙,便會成功”,結果衍生了“排除障礙的神”的信仰。
『肉體啊,明天開始認真吧』
等級:C 種類:對人寶具
範圍:1~10 最大捕捉:10人
Gonesh Impact。
迦尼薩被逼到絕境時使出的逆襲寶具。
寶具的真身,只是把大量神氣灌入武器,
然後使出的超重打擊。
“歸命吧,吾乃障礙之神”
等級:A 種類:對礙寶具
範圍:― 最大捕捉:―
Gaṇeśa Vighneśvara
不到特殊的情況則無法使用。
“Gaṇeśa”意思是“眷屬之主”,
“Vighneśvara”是迦尼薩的別名,
意思是“障礙之神”。
萃取去除障礙之神的性質,從而顯現使其顯現的絕對不可入侵力場。
如果用作攻擊,它的絕對強度可以排除、擊退擋在眼前的障礙。
當然如果用作防禦,它作為完美的盾可以抵禦任何攻擊(障礙)。
印度異聞帶裡,她使用這個寶具(再加上擁有近似性質的拉克什米的寶具組成)將自己周圍完全覆蓋,建成了一個連能創造改變世界的神也力不所及的“絕對不可入侵的家裡蹲房間”。
#FGO #吉娜可
為何無法蹲 在 蹲不下去怎麼辦?膝蓋不能超過腳尖?深蹲這樣做鍛鍊下半身人 ... 的推薦與評價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三到週五下午2點,週六、週日晚間7點!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看更多健康文章 ... ... <看更多>
為何無法蹲 在 亞洲蹲進退階方法|葛蕾蒂斯Gladys Fit Life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踝關節受限而 無法 做亞洲蹲嗎?這影片是特別給可以彎曲膝蓋,但因踝關節受限而 無法 做全蹲的朋友。這裡將教你如何一步步改善亞洲蹲的進退階方法, ... ... <看更多>
為何無法蹲 在 [問題] 無法蹲下(腳底貼平)該怎麼練?(深蹲?) - 看板MuscleBeach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
想請問一下
從小到大 我都不太會蹲下
只有腳尖著地那種蹲下還可以
可是腳底貼平 (就是蹲式馬桶)那種姿勢的
我都不太OK
都會前後傾斜 然後大腿很酸 撐不到5秒
(所以我從小到大幾乎沒用過蹲式馬桶)
想問問 這個問題
如果練深蹲有用嗎 我也試過每天蹲看看 可是效果不大
不曉得有沒有人有這個問題 成功改善過呢?
謝謝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64.17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496898256.A.E4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