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妳設定10個自己的『#』,妳會怎麼寫?
✔️喜歡做菜、✔️每天穿黑色、✔️皮膚好注重保養、✔️但不瘦、✔️盡力的妻子與母親、✔️算會拍照、✔️非常甚至過度樂觀、✔️喜怒無常、✔️貼心也粗心、✔️看似好相處但其實很挑朋友。我在鍵盤上逗留很久,決定寫下這10項,最符合現在自己的hashtag。
妳呢? 如果沒有想過,那妳現在想!
我們總是在想著成為哪種模樣的女生,可是卻沒有想過自己已經是怎樣的女生。或許不用太刻意改變,現在的妳已經很不錯了!
我很幸運有一個很棒的人生導師,我的母親,永遠盡全力過好每一分鐘的女人。小時候爸爸薪水還不高的時候,她精打細算著生活的開銷,騎著機車載我跟妹妹去上昂貴的鋼琴課,買不起高價的漂亮童裝,她就買一台裁縫車自學設計衣服,在家裡的每一餐都精心準備得像是上高檔餐廳。但她也沒有因此就不打理自己。小時候我最喜歡站在她身後,從鏡子裡看塗抹保養品的那個媽媽,姑且不論用晚餐剩下的小黃瓜敷臉有沒有效,她那股認真對待自己的神情,就足夠讓她光彩動人了!
受到母親的啟發,當我出社會工作後,就一直在美妝保養品堆裡混,雖然賺不了什麼大錢,但是那種『女生能量/Girl’s Power』非常充足!操作過不少個品牌 (化妝品集團旗下都有多個品牌,行銷公關們會調任到不同品牌部門),使用過數不清的品項,體認到其實保養品的成分不需要弄得多豐富花俏,只要最直接有效的幾個,消費者使用有感,商品自然就會賣了。
我第一次自掏腰包買雪花秀,是因為在身為美容雜誌總編輯的好友臉書上看見她寫到,雪花秀的氣墊粉餅真的是越拍越亮、越拍越細緻!當時氣墊粉餅才剛流行起來,確認過她不是場面話之後,我也沒聯絡雪花秀公關交換公關商品或拿媒體價,當天下班就直衝專櫃買一顆來試!接著就一路用到現在小孩六歲,始終沒變心過!我對雪花秀喜歡&認同的程度,連生平第一次到首爾,也要拉著跟好看漂亮無關的吳律師去雪花秀位在江南的旗艦店朝聖外加爆刷卡!
這次分享的人蔘精華跟安瓶,真的是使用三天就肉眼有感!皮膚整個很潤很緊緻,好到我素顏的時候還被鄰居太太問我底妝品牌!我說我沒有打底,她露出我很小氣都不分享的臉!超無辜的我!
很累的時候,肌膚很快就會反應出來!乾乾的、垮垮的、浮腫浮腫的,都很容易顯老!而雪花秀這個人蔘保養專家,從具有高天然能量的人蔘裡,1000kg人蔘只萃取出1g的人蔘皂苷後濃縮成6000倍的超珍貴人蔘精華,再運用高科技將它封存著,注入皮膚肌底增強抵抗力,使皮膚活化!比較不新聞稿的說法就是,讓臉的線條與輪廓變得緊緻、不鬆垮,亮亮澎澎的、摸起來細細滑滑,總之就是青春起來!
每天都很累的人需要它→
【#滋陰生人蔘緊緻煥顏微導精露】
記不住全名沒關係,大家都叫它「人蔘精華」,是雪花秀熱賣明星商品!直接對櫃姐說,我要一組人蔘精華就可以了。
:::我前段時間有點鬆懈保養,加上香港疫情反覆整天待在家,到了晚上就約老公開酒喝,整個人超浮腫、臉色灰暗。使用這瓶人蔘精華三天後,亮澤度明顯增高,兩週後,照鏡子就看得見兩頰線條&下顎輪廓變緊緻光滑,皮膚又澎澎潤潤的。:::
★質地輕盈,一抹上臉不用約30秒就完全吸收,瞬間被溫柔包覆的幸福感。
★每一瓶擁有百萬顆的人蔘精華膠囊,完整封存整株人蔘的活性能量。
★可強化肌膚的防禦力,擁有抗老和緊緻功效,能全方位改善所有肌膚問題!
★我超喜歡它清淡柔和的人蔘草本香,很紓壓。
沒時間沒力氣去做臉在家用這瓶就好→
【#滋陰生人蔘縮時修護安瓶】
人稱「人蔘縮時安瓶」,可當急救型保養。但兩瓶一起使用的話,先使用安瓶再使用人蔘精華。
:::分別封存 *超稀有的人蔘果萃取(號稱植物界紅寶石)和*6000倍人蔘修護精華!未開封前是分兩層隔開的,我超喜歡它在開封使用前扭轉開時讓兩種成分融合一起的動作,很有『老娘要更正了』的儀式感。
通常第1天使用後,隔天早上就能感受到從肌底全面深層的保濕感,剛起床就好像已經做完保養,能夠緊緻肌膚、淡化紋路、改善毛孔粗大! ::::
★縮時修護,像我這種時而懶惰時而振奮,想要在短時間內恢復青春狀態的人最適合。
★強調抗老跟修護的效果,肌膚過勞或常曬太陽吹風吃灰塵的,可用來急救!
★超稀有的人蔘果萃取,活性能量很高,建議開瓶後3週內使用完畢,避免活性發揮不足,本來想省著用反而變浪費!
我自從出社會工作後,十次送媽媽禮物,有九次都送保養品,因為我沒送的話她也是要花錢去買,比包包圍巾實際很多,畢竟每天都要用,也不會被嫌亂花錢,完全就是win win雙贏!各位孝順的孩子,母親節要到了喔!優惠組合很吸引,買正品就送一拖拉庫的組合,不管自己用還是老母用,趁這時候買最划算了啦!(而且雪花秀的紙盒精緻高級的很誇張!)
【雪花秀母親節限定組合】
人蔘縮時修護安瓶禮盒NTD4,380 (價值NTD6,648)
人蔘微導精露禮盒組NTD5,980 (價值NTD8,635)
Sulwhasoo @Sulwhasoo.taiwan
更多母親節組合這裡看 https://bit.ly/3bXPx4i
現在還可以先領取試用唷 https://bit.ly/2Pb9USz
1g老濕新聞 在 黃傑龍 Simon - 窮富翁 好人好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隻100年前對抗瘧疾的藥, 今天居然係去對抗”新型”病毒的秘密武器. 反正現實世界比電影更加迂迴曲折, 如果結果係咁我都會企起身拍手.
Human vs Virus
人類對病毒
一場進化論的生死戰
一點署光?
Quoted from 台大醫院教授 @wei-kai wu
//今天新聞開始報導奎寧對抗武漢病毒的潛在療效。相信未來數週相關資訊應該會暴增,究竟能否證實療效,在幾乎傾全人類之力的情況下,應該不會讓大家等太久。
簡單說明一下為何我對這一個古老抗瘧疾的藥物,在目前全球束手無策的新興疾病上會抱持著這麼樂觀的態度。
先說結論
最主要原因是一週前看到法國馬賽大學感染研究中心Didier Raoult釋出的臨床報告 [1]。此份報告相信國內很多醫學專家今天應該都看過了,是一份open-labeled,non-randomized 樣本數不高(n=36),但結果卻相當令人鼓舞的臨床資料。20位受試者接受每日600mg口服劑量的奎寧,與16位支持性療法進行比較,發現在介入第三天後,病毒轉陰率就有顯著差異,且差異一直持續擴大到第六天。而20位服用奎寧的其中6位額外服用Azithromycin (500mg->250mg/day) 病毒轉陰率效果尤佳,6位病人在介入第五天全部轉陰。
這個結果對熟悉臨床研究個體變異性的人來說,是好到不可思議的數據,因為在n值接近動物實驗數目的情況下差異居然能如此明顯,表示effect size應該相當大。因此只要數據足以採信,進行較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剛好公開發表這篇數據的作者是我敬仰已久的Didier Raoult (最近幾年都在追蹤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相培養體研究),是一個歐洲微生物學界相當權威的感染醫學指標泰斗,其背書之數據可信度是相當高的,也因此法國才立刻啟動30萬人規模的臨床試驗 [2],美國FDA也同步跟進全面展開研究 [3]。
事實上,奎寧對COVID-19的療效已經在前一波中國和韓國疫情爆發的使用經驗釋放出訊息,也持續納入這兩國的治療指引 [4,5],只是正式臨床研究還在進行,還未有正式發表的文獻 。歐洲國家因為疫情爆發,也紛紛納入治療指引開始大規模使用 [6]。前幾天中國已在NEJM發表 lopinavir/ritanavir的結果 [7],相信奎寧的正式臨床數據應該很快就會公布,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至於奎寧為何會對COVID-19有效果呢?
除了大家熟知的免疫調節之外,事實上在15年前SARS時期,就有人拿來進行抗病毒機轉的探討 [8]。 包括可能透過增加endosome pH值阻止病毒與細胞融合與干擾接合COVID-19的細胞受器醣基化來阻絕病毒感染細胞。今年以同樣的model用在COVID-19上也獲得成功,陸續發表在兩篇Nature子刊 [9, 10],雖然都是in vitro study,但有效劑量是過去臨床使用奎寧很容易達到的血中藥物濃度[11]。
當然機轉還有很多值得探討,不過臨床上有沒有效應該還是大家最關心的,因此奎寧治療COVID-19的討論度正式大幅攀升,主要還是來自於Didier Raoult的這篇小規模臨床研究 [1]。
再來講副作用
人對未知都會產生恐懼心理,這次的COVID-19就是很好的例子。雖然奎寧是一個超過一百年歷史的抗瘧疾老藥,但現代醫師有使用經驗的真的不多,幾乎只有風濕免疫科醫師拿來當作免疫調節劑,治療各種免疫疾病使用 (老藥新用1.0),所以風濕免疫科的醫師,應該最有資格來回答此藥副作用。我自己從未開立過此藥,但詢問風濕免疫科的前輩們,都說這是一個藥性蠻溫和的藥。
事實上,這幾年我也偷偷觀察這個藥一段時間 ,因為風免科用的很廣泛,我身邊一堆同事看起來好像沒什麼事都在吃奎寧,我也覺得有點誇張,但是確實是鮮少聽到有嚴重的不良反應發生。
此藥因歷史悠久,副作用也很清楚,最主要是視網膜病變,不過似乎要大量(>1g/day)長期(數年?)使用,才比較容易發生,且早期停藥大多可逆 [12]。
因此,相對於目前還未上市,風險還許多未知的藥 (如瑞德希韋),奎寧相較之下上安全多了。
價格
價格就不用講了,一顆2.26元佛心價,如果有效真的是全人類福音
方便性
口服吸收率高 (瑞德希韋目前好像只有針劑)
預防
這點爭議性比較大一些,因為雖然目前in vitro study有顯示預防效果,但還沒有臨床數據支持,而預防性的臨床研究也不會像治療性研究那麼快完成,所以還需要一些時間 [13] (不過速度應該會比疫苗快就是了)。
如果最後真能展現預防效果,那就真的是人類吹起反攻號角的時刻了。
[1] https://www.mediterranee-infection.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Hydroxychloroquine_final_DOI_IJAA.pdf
[2] https://www.arabnews.com/node/1643141/world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1MyHPmSPdg&feature=youtu.be&fbclid=IwAR2UobML5g2Ha7aKU0syj8LAintGjM9aXYk0e0ziwy4PbOa1HXrhmxzSpeE
[4] https://www.chinalawtranslate.com/coronavirus-treatment-plan-7/
[5] http://www.koreabiomed.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7428
[6] https://epidemio.wiv-isp.be/ID/Documents/Covid19/COVID-19_InterimGuidelines_Treatment_ENG.pdf
[7]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1282
[8] https://virologyj.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1743-422X-2-69
[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0-0282-0?fbclid=IwAR1ZDYSySHMPslwm4u-fGDdVzJQmNFC-iYDqDIGXvoAy5RW06icksWPqFKw
[1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0-0156-0
[1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4857920300820?via%3Dihub
[12] http://www.cth.org.tw/public/medi_news/0b32f983978d029cdf9cdc1e50a0748e.pdf
[13]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e/2PACX-1vTi-g18ftNZUMRAj2SwRPodtscFio7bJ7GdNgbJAGbdfF67WuRJB3ZsidgpidB2eocFHAVjIL-7deJ7/pub
//
1g老濕新聞 在 來飽寶家b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可以多看看,再選擇適合自家孩子的方法。
前幾天有個誇張的影片,想必看過的人都忘不了,雖然事後主角出來補救但救不了,屋子已燒一半了XD
如果把它當成一個廣告,主角的台詞很正常,沒什麼問題,但有問題的是拍攝場地和配角。會讓觀眾有以下感覺:
甲:疑~主角走錯地方嗎?
乙:他這台詞不是用在這場地的吧?
丁:他手上拿的東西~不可以~放開那個女孩~
然後主角不放手
大家就只好關電視不看了
因為看不下去
.............................................................
配角5個月,寶寶最早4個月才能開始副食之路,所以頂多開始30天。拍攝場地滿桌料理,有特別說明是大人專門為大人準備的食物。廣告主題是親子共食:強調寶寶可以跟大人一起共食,不用特別幫寶寶準備副食品。所以主角就餵了5個月的女寶寶吃了含有米酒跟醬油的獨門醬料韓式烤肉,牛骨重金屬湯,咖哩優格扁豆泥。
當時寂靜的夜裡,我默默的改了版規。過了凌晨,剛好314白色情人節,我發了公告,通知一下那個復古派的,以後請不要再來我們社團亂影響別人的小孩。
#社團不建議一歲以前採重口味的餵食法
#可以少鹽少油少糖
#一歲以前請勿給寶寶含米酒或含複雜添加物的料理
#產品成分中有不公開的獨門配方千萬別亂給寶寶吃
#親子共食是大人跟著孩子吃
#親子共食不是大人吃什麼寶寶就吃什麼
.............................................................
復古派:就是阿嬤時代的餵食法,阿嬤吃什麼,要離乳的寶寶就跟阿嬤一樣吃什麼。阿公阿嬤沒空幫你特別客制化,我們有一口菜,你就有一口,我們有一顆饅頭,放心~你也有一口。
這個復古派廣告在314那天受到部分媽咪熱烈歡迎,因為現在很多媽媽沒空煮副食品,不太會煮的也有,煮到受挫的也不少,一看到廣告說不用幫寶寶準備副食,爸媽工作累一天了,寶寶就跟著大人在餐桌上吃吧,大人桌上有什麼,寶寶就有一口,所以那廣告的寶寶就被餵了滿嘴,我們社團好多媽媽眼角淌著淚水說: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會說。
現在時代背景和40年代或60年代不同。
現在我們的一口菜,一口饅頭,一口甜點,和過去阿嬤時代的那一口,內容物及成份差異很大。
不到24小時復古派和各種理念的人打了個架,也上了新聞。我們也通報葉老大來說點什麼吧
葉醫師特別幫忙緩緩戰亂:#要實施復古派的媽媽請記得,#是大人跟著寶寶一起吃,#不是寶寶跟著大人一起吃。
.............................................................
就有人問:我們社團算什麼派?
#我們不是泥派
#也不是粥派
#更絕對不是復古派
#社團的置頂文是我們社團推廣的理念
#強調漸進式的副食
#與葉醫師的傳統現代派是相同的
#傳統現代派是什麼?
可以讀讀葉醫師在2016年發表的這篇文章
http://www.mababy.com.tw/newkm/article.aspx…
.............................................................
這篇文蠻長的有四頁,重點跟我們社團常列出的重點差不多。我大概列幾個重點出來。
#副食品採階梯式的進展
和一般大人食物相比較,副食品會因應寶寶的咀嚼及吞嚥能力,在質地上做漸進性的調整,到一歲後就幾乎跟大人一樣了。
#4個月大就可以吃副食品
(傳統派:6個月開始給副食)
早產兒應該以矯正年齡4個月為準。一開始不必追求量的多寡,只希望寶寶能多適應各種天然食物的口味。
#各階段的副食添加原則
餵食副食品的原則,濃度由稀轉濃,也就是從流質(湯汁)→半流質(糊狀)→半固體(泥狀)→固體逐漸增加,由少至多,循序漸進。若寶寶一開始就跳級也沒關係,只要適應良好且活動力正常就沒問題。
#延後副食品不能避免過敏
(傳統派:延遲給予易過敏食物)
在2013年後,認為延後嘗試易過敏食物不僅無法避免過敏,反而容易有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的問題。所以社團進度表,雖然是按照過敏層級排列,但有特別說明不需要按照過敏層級來給菜,媽媽們依照家裡現有的食材,或挑選當季新鮮食材給予就好。
#6m吃蛋黃 #8m吃蛋白
(傳統派:一歲以前只能吃蛋黃)
蛋的蛋白質成分容易造成過敏,在寶寶4個月大之前,雞蛋的蛋白分子有可能通過腸壁直接進入血液中,使得身體對異體蛋白分子產生過敏反應。然而,隨著腸胃系統的成熟,過了4個月大之後,太晚吃也不好,如果等寶寶超過8個月才開始吃蛋白,反而會增加濕疹比例。因此,葉勝雄醫師建議6個月大左右可以吃蛋黃,8-9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嘗試蛋白了。雖然可能有立即的過敏反應,但長久來看,是可以降低過敏的機率。
#食物種類少量多樣化
(傳統派:三天增一種)
現今觀念希望寶寶10個月大以前就能夠吃到多種食物,李婉萍營養師的建議是3天吃3種食物即可:第一天加A、第二天是A+B、第三天是A+B+C,或是食材沒了,更換別的食材也可以。
#適度加鹽也可以
(傳統派:不需要特地加鹽)
#食慾佳 → #副食品不用加鹽
副食品不要加鹽,似乎是新手爸媽開始著手準備料理副食品的基本常識。葉勝雄醫師指出,寶寶的肝臟和腎臟都還在發育中,最好是吃原味的副食品,沒有必要添加鹽巴調味,以免增加負擔。因此,如果寶寶的胃口已經很好,不僅是每餐的ㄋㄟㄋㄟ都喝光光,副食品也吃到見底,一點都不挑食,生長曲線長得也很好,或是雖然寶寶沒有喝很多奶,但副食品幾乎變成正餐,且生長曲線也很好,這兩類型的寶寶是屬於完全不需要在副食品之中加鹽的情況。然而,這是最理想的狀況,也是過往認為副食品不需要加鹽調味的原因。
#胃口差 → #加點鹽也沒關係
現今允許加些鹽,是因為某些寶寶的胃口很差,吃副食品的狀況很不好,身高和體重停滯不前,營養不足已稍微影響成長,倘若添加些許的鹽巴,多點口味上的變化,寶寶就願意接受副食品,還是可以適量加鹽調味。
#母奶及配方奶中含有鈉
4-6個月之前,寶寶賴以維生的母奶或配方奶就含有鈉。寶寶一天若喝600-800cc的奶,大約含有200毫克的以內的鈉,英國在2009年曾針對一歲前寶寶鹽巴攝取建議的上限,分別是
0-6m < 400mg/day
6-12m 最多400mg(1g鹽巴)/day
因此,副食品並非絕對不能加鹽,若依照一天喝600-800cc的奶來計算,可另外再添加大約200毫克的鹽(0.5g鹽巴),就能促進寶寶的食慾(食慾已經很好的寶寶當然就不必再加了)
#飲食教育是一輩子的事
許多爸媽想要從小培養寶寶的清淡口味,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而不敢讓寶寶在副食品加鹽。
但是,卻時常可看見一歲以前副食品不加鹽的寶寶,二歲之後卻總是跟著爸媽吃夜市的重口味食物,甚是還大口吃下醬汁。
李婉萍營養師指出,飲食素養是教育行為,必須一輩子都能夠貫徹,倘若一歲前嚴格禁止,二歲後就大解放,這是不可能建立良好飲食習慣的。